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2025年4月两当一中、职业学校高三第二学期模拟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1.据《史记·赵世家》记载,中山国建于公元前414年,疆域约在今河北西部一带。中山国虽由白狄所建,其在建筑及帐内用器方面,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点,但其文字、礼器、器物和墓葬均与华夏族相同。这反映出()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民族文化交融趋势的发展③华夏认同意识得到增强④同源共祖思想得到了承认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如图为13-18世纪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变迁图。对图中农牧过渡带变迁解释最合理的是()A.缘于治边理念调整B.体现了疆域变化C.受气候变化的影响D.决定于国力强弱3.下表为《文献通考·国用一》记载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经户部尚书唐恪核实的各路上供数额。(主要是铜钱、纺织品和丝棉这三项,所以数字是以贯、匹、两三种单位的数量合计而得。)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北方诸路南方诸路京东1772124两浙4435788湖北427277潼川52120河北175464江东3920421湖南423229成都45725陕西150790江西1276098广东180030利州32518京西96351淮南1111643夔州120389福建722467广西91980合计:2194729合计:12839685A.南方财供超越了北方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社会安定战乱较少D.经济重心南移所致4.宋代的地契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在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间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最有助于()A.维护小农的合法权益B.确保政府的赋税收入C.缓和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D.推动社会经济发展5.17~18世纪,中国人口曾有多次大规模移动,其迁徙范围和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A.工商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B.人口稠密的省份向人口稀少地区迁移C.战乱和饥荒造成中原人口的大量减少D.“编户齐民”带来人口增多和管理强化6.《御制大诰续篇》载,明太祖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处死了一大批“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在“查踏水灾”过程中,对141名“民瘐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从重处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7.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指出:“余观西洋用机器之各厂,皆能养贫民数千人或数万人......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这一思想()A.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B.阐明应对民生问题的近代化道路C.意在维护近代国家的经济主权D.直接推动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8.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A.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B.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C.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D.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9.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高于一切,西方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孔子的学说。梁启超写道“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而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易》《书》《礼记》《孟子》等儒家经典已经包含了一切。这反映出康梁二人()A.缺乏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认识B.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C.摒弃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D.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10.图2为张凡夫1951年创作的年画。该画意在()图2A.憧憬工业化建设的前景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C.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D.宣传国防工业领域建设成就11.8-10世纪,巴格达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被归于柏拉图名下的著作,比如关于魔法的《牝牛之书》和关于炼金术的《四部曲之书》。这一现象反映出()A.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B.文化的传播融合过程存在复杂性C.阿拉伯文明强调文化的自主性D.地理区位决定对异域文化的态度12.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专制君主制......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秩序和执行正义,是对过去封建朝代之弊端-领主们各自为政、相互征伐,国内毫无秩序与和平可言的一种克服。”其认识专制君主制的视角是()A.民族国家的形成B.启蒙思想的传播C.工业革命的开展D.民主政体的建立13.海涅(1797-1856年)曾说:“没有一个民族比德意志民族更忠诚于他们的君主。这整个民族犹如那大户(法兰西第一帝国)里面的忠诚老仆,他们对于恩主们所不得不忍受一切耻辱所感到的痛苦比恩主自己还要深切。”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统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民族压迫和奴役催生民族国家意识C.德国继承了世俗权高于教权的传统D.德意志人民拥护法兰西帝国的统治14.如图是关于欧洲某时期的宣传画。据图判断该时期是()A.拿破仑战争时期B.一战时期C.二战时期D.冷战时期15.新加坡以“花园城市”的美称享誉全球。该城将公园、花园等各类绿色开放空间与林荫路、绿道串联起来,使土地和绿地资源最大化,科学合理地打造一座“自然之城”:建设类似于森林的街道生态景观,使绿地占地面积增加至国土面积的一半左右;制定空中家园计划,使垂直绿化和屋顶农业随处可见。据此可知,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A.利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B.旨在将农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C.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D.以旅游开发为城市的核心功能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表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编自《明实录》材料二: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材料三: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材料四: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说明美国“白银国有令”的背景,指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据此综合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一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以君主为核心,由官员与知识分子实施具体的社会治理;二是自下而上较为薄弱的基层组织自治轨道,由乡绅等乡村精英治理。-费孝通《乡村重建》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是如何通过官制变革实现“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施行社会治理的。(2)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地图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考古证明,中国农业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具有时间继起性与地域重合性,农业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基石,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摘编自赵越云、樊志民《农业生产塑造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农业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就其中一个特性或整体,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DDBDBBBCB题号12131415答案ABBA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中山国虽由白狄所建,其在建筑及帐内用器方面,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点,但其文字、礼器、器物和墓葬均与华夏族相同”可知,中山国的文化习俗与华夏族相同,这说明各民族文化交融趋势不断发展,他们的华夏认同意识得到了增强,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时才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文化习俗,无法说明同源共祖思想得到了承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变迁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农牧过渡带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及甘肃南部地区,这一地带为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和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200至400毫米之间,属于旱作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区,故农牧过渡带变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C项正确;农牧过渡带与治边理念调整无关,且明、清统治者在治边思想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其核心理念和基本点是一致的,排除A项;疆域未出现明显变化,排除B项;农牧过渡带变迁与国力强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题干显示上供数额的总数南方明显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经济重心南移提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不能明确体现,排除;北宋时期,时局并不太平,故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4.【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土地制度演变情况,依据材料“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在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材料“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在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说法片面,排除;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5.【分析】本题考查了人口迁徙与融入,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的人口迁移主要有这几个方向,由华北地区项东北地区移动,有山西地区项西北地区与蒙古地区移动,由湖广地区向四川地区移动,由华南地区向台湾地区与南洋地区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由于人地矛盾突出,许多地区的民众由人口稠密的省份向人口稀少地区迁移,B项正确;根据历史资料,这一时期的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工商业发展,但主要的经济活动仍然是农业,难以吸收大量人口,排除A项;战乱和饥荒确实会导致人口减少,但是题目中提到的是人口的移动,而不是减少,排除C项;“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它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管理人口和征税。然而,这个政策并不直接导致人口增多,而是通过加强管理使得人口统计更为准确,这个政策与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范围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口迁徙与融入,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本题材料“明太祖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处死了一大批“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对141名'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从重处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明初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伤吏治,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社会救济的来源展开论述,排除A项;“确保优抚弱势群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因“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明初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中国人如果自己创办近代工业,利润虽然被富商赚取,但这部分利润仍旧在中国,而这些利润也会对解决贫民问题有所帮助,体现了薛福成想要通过创办近代工业应对民生问题的想法,B项正确;材料仍旧强调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的影响,没有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据材料“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可知,薛福成的思想是应对民生问题,并非维护经济主权,排除C项;薛福成强调的是富商用机器造物,并非军事工业,直接推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是内忧外患,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和影响分析。【解答】根据“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可得出新的学堂制度改变了过去科考选官的模式,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B项正确;科举制度是1905年废除的,排除A项;当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排除C项;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解答】根据材料“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高于一切,西方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孔子的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中有着儒家文化的印记,反映了二人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依据年画中文字“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的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画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的风貌,同时也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西方国家威胁的情况,倡导保家卫国,因此题干意在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故C正确;一五计划的实施,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故排除A;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排除B;D题干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解题关键信息是“8-10世纪,巴格达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被归于柏拉图名下的著作,比如关于魔法的《牝牛之书》和关于炼金术的《四部曲之书》”。【解答】A.希腊化时代主要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文化交融(公元前4世纪至前1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8-10世纪的巴格达,柏拉图的署名被用于魔法和炼金术著作,反映出文化传播中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存在误读、混杂甚至附会的现象,阿拉伯学者在翻译和吸纳古希腊学术时,可能因知识体系差异或需求,将非柏拉图的作品归于其名下,体现了传播过程中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性,正确;C.阿拉伯文明虽重视本土化,但题干现象突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而非强调自主性,排除;D.地理区位可能影响文化接触,但“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解答】据材料“专制君主制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秩序和执行正义,是对过去封建朝代之弊端-领主们各自为政、相互征伐,国内毫无秩序与和平可言的一种克服”可知,亚当·斯密认为专制君主制有利于改变封君封臣制下封建割据的弊端,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进而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反对君主专制,而亚当·斯密肯定了专制君主制的进步作用,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表现是机器生产,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与工业革命开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民主政治指的是主权在民,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主制,与民主政体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3.【分析】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没有一个民族比德意志民族更忠诚于他们的君主。这整个民族犹如那大户(法兰西第一帝国)里面的忠诚老仆,他们对于恩主们所不得不忍受一切耻辱所感到的痛苦比恩主自己还要深切”,并结合所学可知,海涅生活的时代,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反抗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族压迫的过程中,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材料反映了民族压迫和奴役催生民族国家意识,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无法体现封建君主统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教权问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德意志人民反对法兰西帝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与英国、法国、俄国等在欧洲大陆上互相攻打,体现的是一战的场景,B项正确;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是法国和欧洲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析】本题考查了发展中国家的成就,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选项提到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利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通过将公园、花园等绿色开放空间与林荫路、绿道串联,增加了绿地占地面积,并推行了垂直绿化和屋顶农业。这些举措明显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B选项说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旨在将农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虽然题干中提到了屋顶农业,但这只是“花园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并非其主要目的。新加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绿化和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环境,而非将农业与城市完全融合。C选项指出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题干中并未提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一选项与题干内容无直接关联。D选项认为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以旅游开发为城市的核心功能。题干中虽然提到新加坡以“花园城市”的美称享誉全球,但并未说明旅游开发是其核心功能。实际上,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的经济发达国家,其城市功能远不止于旅游开发。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5分)16.【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要结合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的特征来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要结合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的影响来解答。(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要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的特征来解答。(4)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要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的特征来解答。【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银的数据可知,白银收入增加,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米麦、布、绢的数据可知,实物收入减少,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宝钞的数据可知,纸币收入急剧减少。(2)途径:根据材料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外贸易、丝银对流。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积极方面,结合途径“海外贸易”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可得出白银逐渐货币化(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消极方面,据材料二“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可得出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的贫困。(3)背景:据材料三“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金本位制崩溃。变化:据材料三“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可得出由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4)新趋势:据材料四“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可得出,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趋势。背景: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来看,国际层面,结合所学可得出,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内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努力。故答案为:(1)变化:白银收入增加,实物收入减少;纸币收入急剧减少。(2)途径:海外贸易、丝银对流。影响: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逐渐货币化(渐成基本支付手段);推动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使中国生存资源流失增多;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的贫困。(任意四点)(3)背景: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金本位制崩溃。变化:由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到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4)新趋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趋势。背景: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努力。(任4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17.【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以君主为核心,由官员与知识分子实施具体的社会治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宋朝经济、政治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宋朝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特点:依据材料“一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以君主为核心,由官员与知识分子实施具体的社会治理”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央集权与基层自治相结合;以君主为核心。依据材料“自下而上较为薄弱的基层组织自治轨道,由乡绅等乡村精英治理”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官僚政治与地方精英治自治并存。宋朝: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归纳如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收归中央。(2)社会现实:依据材料二图片图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归纳如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品交易打破了时间限制;突破了坊市制,商品交易突破了空间限制。依据材料“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内城、外城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定期维护服务报告合同
- 和对方商谈删除合同协议
- 毛巾出租合同协议模板
- 快速赔偿协议书格式
- 正规聘用合同协议模板
- 楼顶水槽施工协议合同协议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商场联营健身合同协议
- 陕西省博爱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商业门面购房合同协议
- 美国特勤局工作总结
-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波司登羽绒服公司员工招聘问题调研8500字】
- 制度梳理表(总表)
- 睾丸肿瘤课件
- 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能
- 终端导购培训-高级导购销售培训
-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
- 安全运输医疗垃圾的要点
- 关于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完整版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