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充高中高2023级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答案】B【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村落【解析】铁犁牛耕在汉朝时期逐渐推广使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个体生产能力增强,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集体协作,有能力开垦远离“集村”的荒地,从而为“散村”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故选B项;宗法制度的瓦解主要影响的是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秩序和组织形式等,与农民摆脱“集村”开垦荒地形成“散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战国秦汉时期仍有战争,争霸战争并未真正结束,且战争与“散村”出现的关联性不大,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国家有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另辟居处形成“散村”,排除D项。2.【答案】A【知识点】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析】19世纪后期英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时颁布一系列关于食品、卫生、居住等法令,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住房紧张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故选A项。英国政府颁布的法令不仅涉及工人住房问题,还包括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等多方面内容,改善工人居住条件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B项;19世纪后期英国仍以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为主,排除C项;题干仅展示了英国颁布相关法令这一情况,并没有提及这些法令实施后的效果,不能得出城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结论,排除D项。3.【答案】A【知识点】古代的陆路交通(元朝);开通大运河【解析】由材料隋唐大运河和元代运河的航线对比可知,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元代随着全国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形成以大都为中心的大运河,说明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故选A项;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兴盛,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南宋时期已经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答案】B【知识点】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变迁【解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这一时期道路修筑法令和运河开通,利于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运入及产品运出,如连接伦敦、伯明翰等城市与港口,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故选B项;英国国内交通建设与全球贸易网形成无关,排除A项;现代科技进步体现在科学理论突破和新技术发明,如牛顿力学发展、珍妮机和蒸汽机发明等,道路和运河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未直接推动现代科技进步,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完善体现在议会权力扩大、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政治方面,道路和运河建设属经济领域,与制度完善无关,排除D项;5.【答案】C【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中医+史料实证【解析】据材料可知,发现的医书《五色脉脏论》等是扁鹊派的文献,对于研究扁鹊及其学派的医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刻有经络线的人体经穴俑则直接展示了古代中医针灸的经络理论和实际操作,这为研究中医针灸的起源、发展提供了实物证据。将这两类文物和文献进行对照,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针灸的历史和发展轨迹,故选C项;虽然选项表述了针灸与经络学说的关系,但“治疗效果显著”这一结论并非直接由考古发现得出。考古发现主要揭示了针灸和经络学说的历史渊源,而非其治疗效果,排除A项;首先,“四诊法”并非扁鹊所创,而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其次,发现的医书虽然属于扁鹊派,但并未直接提及或实证“四诊法”的疗效,排除B项;首先,考古发现的是医书和人体经穴俑,与药物学无直接关联。其次,《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古代首部药物学专著的地位并未因此次考古发现而改变,排除D项。6.【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解析】据材料“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群众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并没有提及运动效果如何,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与材料中的爱国卫生运动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虽然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如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等),但材料中并未提及运动的结果或成效,排除C项。7.【答案】B【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解析】据材料可知,相比于氏族时代“中”为方位的中央,在商周时代增加了国家、权力的中央,反映出中华文明在继承中发展,故选B项;“中央集权”不合时空、史实,战国时,中央集权建设才开始起步,排除A项;“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不合逻辑,与“中”相对于“四方”,又反映了国家对“四方”不偏不倚之“公允”“公正”,从而达到国家之“和”——安定和谐相悖,排除C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强调在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凝聚力,与题意不合,排除D项。8.【答案】C【知识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解析】据材料可知,《父母恩重经变相》的十组雕像描绘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不易,体现了佛教融合了儒学伦理,积极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故选C项;“激烈争鸣”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佛教融合儒家文化相悖,排除A项;“三教并行”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父母恩重经变相》的十组雕像融合中国文化相悖,排除B项;“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不合题意,应为“佛教借儒家伦理以更好地传播”,排除D项。9.【答案】A【知识点】古代西亚文化【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租借、债权债务和租赁的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法律有助于规范社会经济行为,故选A项;古巴比伦宣言君权神授,但材料未涉及君权与神的关系,排除B项;古巴比伦是君主专制国家,排除C项;材料对租赁关系和债务关系进行了明确规范,有利于限制贵族对平民的过度剥削,缓和社会的阶层分化,排除D项。10.【答案】B【知识点】欧洲文化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中古西欧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正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诉求”可知,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歌颂骑士英雄罗兰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故选B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史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排除A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剧作,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古代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D项;11.【答案】C【知识点】印欧人的迁徙【解析】据材料,中亚、伊朗、地中海地区相继学会骑马,且早期印欧语系中与马相关词汇词源相同可知,不同地区在骑马技能和语言上存在联系,这体现了早期文明的联系,故选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骑马相关内容,骑马并不属于农耕经济范畴,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扩张,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早期印欧语系各民族语言中部分与马相关的词汇有相同词源,并非意味着亚欧语言统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骑马技术和语言词汇方面的联系,并非单纯的物种交流,排除D项。12.【答案】D【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解析】据材料“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及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使得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洲移民文化,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并非欧洲,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左右,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并非中国劳动力,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并非亚洲、非洲,排除C项。13.【答案】D【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商路【解析】据材料“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与考古发现的图1、图2、图3的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可知自陕西到内蒙古到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装饰题材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有渊源关系,故选D项;南西伯利亚和内蒙古不属于秦国的疆域,排除A项;题中主旨反映的是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相似性、同一性的特点,古代文明的多元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有角神兽"、"'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得出这并不是真实的生物,排除C项;14.【答案】C【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解析】16世纪后中国茶文化传播至俄国、荷兰、日本、英国并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了茶叶作为商品在全球流动过程中,带动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见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密切相关,故选C项;茶文化传播确实涉及东西方,但材料重点在于文化传播而非对比差异,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茶文化的传播形式,未涉及茶叶贸易规模或贸易数据,无法得出其成为国际贸易主要商品的结论,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确实为全球贸易创造条件,但题干所述茶文化传播现象是贸易带来的文化结果,而非强调航路本身的作用,排除D项。15.【答案】A【知识点】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解析】据材料“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可知,西方学者对殖民侵略的行为进行了美化,认为其是在帮助亚洲各国复兴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在欧洲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这体现了殖民方式的隐蔽性,故选A项;“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表明该学者只是认可亚洲古典文明,但并未与欧洲做对比,得不出“优于”的结论,排除B项;“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强调的是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输出殖民文化,殖民者采取的措施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复兴亚洲文化”说法错误,排除C项;“西方大步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不单是工业发展,排除D项;16.【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的教育【解析】据材料“参加集体劳动......成人成才”可知,《儿童文学选》中描述的故事旨在向儿童传递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与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宣传紧密相关,主要目的是构建与国家政权相对应的意识形态,故选D项;国民教育体系针对的是全体可以受教育的人群,作品的核心并非讨论教育体系的必要性,而是儿童在集体和党的引导下的成长,排除A项;1956年“双百”方针更多地强调文艺和科学的繁荣,与此题儿童文学作品的政治教育功能不完全吻合,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径主要是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并非儿童文学作品的直接目的,排除C项。17.【答案】(25分)(1)特点:①循序渐进;②因地制宜,分而治之;③借助神权强化政权合法性;④措施多样(武装征服、通婚等);⑤传播希腊文化的同时尊重东方的文化(融贯东西的文化政策)。(6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①传播了希腊文化;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出现希腊化时代);③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引发文化冲突,造成文化断裂或原有文化进程一定程度被打断。(6分)(2)影响:①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②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③促进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⑤促进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6分,任意三点)(3)原因:①世界大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③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④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⑤亚非拉人民觉悟的提高;⑥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民族自决原则的形成(7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及以上7分)18.【答案】(12分)示例论题:古代游牧民族的迁徙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3分)阐述: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曾多次与农耕文明产生交流、交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发展,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迁徙,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印欧人抵达希腊半岛,并开始在半岛上定居下来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创造了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吸收印度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古印度文明。日耳曼人的迁徙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肢解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并逐渐形成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为例,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向中原地区迁徙。内迁后,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相互交融。其中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发展,为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的交流交往不仅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还深刻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9分)19.【答案】(15分)(1)原因:①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②红花是一种优良的染料和经济作物;③红花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④商品经济的发展;⑤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一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8分)(2)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③促进了绘画艺术发展;④给当地种植园的非洲奴隶带来灾难。(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及以上7分)【解析】(1)原因:据材料一“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及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据材料一“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主要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考核试卷
- 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考核试卷
- 篷布帐篷在公园露营地的安全标准与舒适度考核试卷
- 2025企业合作借款合同样本参考
- 2025办公用品买卖合同书范文
- 2025桥梁工程监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大陆居民赴澳旅游合同范本
- 2025年全面机械租赁合同模板
- 湖北省“黄鄂鄂”2025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
- 机关食堂承包合同常用范例二零二五年
- 酒馆加盟代理协议书
- 加油站站长试题及答案
-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3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6.2复数的运算课件(共24张课件)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公共资源交易知识培训
- 《危机管理案例》课件
- DB13-T5687-2023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规范
- 海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