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
工程技术总结
中铁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二0一六年六月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
工程技术总结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设计标准2
三、工程特点2
四、工程过程重大事件时间节点4
五、主要施工方案、方法4
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总结4
1、强夯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4
2、水泥挤密桩工艺试验技术总结9
3、基床以下路堤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17
4、基床底路基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24
5、基床表层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30
6、路桥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42
第二节、桥梁工程技术总结49
1、桥梁基桩施工技术总结49
2、墩台工程施工技术总结53
第三节、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总结59
第四节、综合接地系统技术总结82
第五节、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技术总结86
第六节、环水保工程技术总结93
六、项目编制及相关单位105
七、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106
八、变更设计107
九、病害整治107
工程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瓦塘至汤阴东(含)段工程位于山
西省的吕梁市、临汾市和河南省的安阳市境内,北起兴县瓦塘镇,向
南经临县、柳林、石楼、折向东至洪洞北站,沿河向东北方向到达古
县后,以太岳山隧道越岭后到达安泽站,出安泽后向东经长子南、长
治县南、壶关、到达下社,之后折向东南,翻越太行山,经安阳、鹤
壁、到达汤阴东站,正线长度640.554km。配套建设与苛瓦、南同蒲、
太焦线、安李支线、汤鹤线、汤台线的联络线、疏解线,联络线、疏
解线长度85.16km;其中太焦线、淮海机电厂专用线、汤鹤线、汤阴
至汤阴东改建共12.638km。
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自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至河
南汤阴东段土建工程ZNTJ-7标段由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管段从南
吕梁山隧道出口段至洪洞北车站,起迄里程DK310+800〜DK359+834,
正线全长48.8km。本标段含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至范家山隧道进口的
所有铺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线路长16.8km,区间及站场土
石方4723825立方米,桥梁27座共18280延米,隧道3座共13720
米,铺轨301.875铺轨公里、车站3座。其中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承建
的段落为DK322+866〜DK348+291线下工程,线路全长25.4公里,管
段内桥梁15座,隧道一座,涵洞51座。
二、设计标准
1、正线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国铁I级;
正线数目:双线;
最大坡度:瓦塘〜汤阴东6/13%0;
速度目标值:12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米,困难80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客车SS9,货车SS4系列、HXD系列;
牵引质量:500t,部分10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部分1700m;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三、工程特点
管段线下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正线25.4公里,线路长,全线路、
桥、隧占线路比例基本相当;路基11.7公里,占线路全长的46%,
土石方及地基处理工程量大;桥梁11946延长米,占线路总长的47%,
桥梁上部结构复杂,汾河特大桥1联(46.1+2X76+46.1)m刚构连
续梁和1联(40+64+40)m连续梁,其余均为简支箱梁;隧道1776m,
约占线路总长的7%,为南顶隧道一座,
管段施工工期紧,最突出特点具体如下:
1、线路长,桥涵及隧道等结构物多,工程量大
本标段正线线路全长25.4kmo路基线路长16.8km,占线路全场
的46%,路基及站场土石方212万方,地基处理工程量大;桥梁总
长11946延长米,约占线路总长的47%;隧道1776m,约占线路总长
的7%。
2、特大桥多,跨七一渠、汾河、连续梁施工难度大
桥梁跨河道、高速公路、既有线等设置的特殊结构梁主要以刚构、
连续梁等形式通过,施工难度大,施工干扰大,施工工效低,工期紧。
本标段特大桥共5座长9153.3米,其中跨七一渠、汾河特大桥采用
1联(46.1+2X76+46.1)m刚构连续梁和1联(40+64+40)m连续梁
跨度大,施工难度高。
3、施工单元多,临时工程数量和资源需求量大
本标段线路较长,结构物众多,现场需设置破拌和站、预制场、
钢筋场等大型临时设施,大型临时设施数量大;挂篮等钢构件以及隧
道施工设备多,施工过程中队伍部署、要素配置和组织、工序衔接和
配合、施工调度和管理都必须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科学统筹、精细规划、
强力落实。
4、环保、水保要求高
沿线工点穿越多处人口稠密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临时工程、路
基、隧道、桥梁等工程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全线的环境保
护和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要求高。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做好环境
保护工作。本标段路基统筹规划取弃土方案,并防止水土流失;路基
填筑施工时采取防护措施,采取3:7灰土和级配碎石集中厂拌法施
工,以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钻孔桩数量较大,需
防止泥浆污染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噪音污染。
四、工程过程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2010年8月1日工程正式开始施工、2012年10月1日全线最长
桥梁汾河特大桥线下工程全部成、2014年10月10日完成交验工作、
2014年12月28日通车、2015年1月31日工程正式移交太原铁路局
侯马北工务段。
五、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总结
1、强夯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
L1引言
强夯是通过夯锤冲击能量使土体结构变形,消除土体之间空隙,
达到对地基土加固或处理地基土湿陷性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我标段
路基施工穿越黄土丘岭及低山区,路基长度12km,大部分段落为湿
陷性黄土区,黄土湿陷性为ffl级或W级。采用强夯主要目的是提高路
基基底土承载力以满足重载铁路要求,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对路基造
成的不良影响,确保重载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1.2强夯施工机理
强夯是通过夯锤的冲击能量对基底土体进行加固和湿陷性处理。
通过试验主要总结不同夯击能对地基加固和消除湿陷性的效果,并研
究夯击次数和夯击沉降量与地基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对2500KN«m、
3000KN,m、3500KN•m三种不同的夯机能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1.3施工工艺试验
本次工艺试验选定在龙马车站强夯试验段进行,试验段位于
DK327+300路基右侧坡脚处,长60m,宽21m。地势相对平坦,四周
有沟壑和农耕道(一般为深4〜5米的路堑)与张家庄和1#拌合站隔
离。在长63米宽21米的试验场地内,地层为浅黄色新黄土,厚度为
0〜20m,为IV级自重湿陷性,湿陷系数0.015〜0.147。
1.3.1主要施工方法及资源配置
主要施工方法:根据设计要求点夯夯击能量为2000-4000KN-m,
试验选择夯击能为2500KN•m、3000KN•m、3500KN-m三种,夯
击遍数以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不大于50mm计。现场共划分12个实验
区,编号分别为“试验一区”〜“试验十二区”。其中3500KN-m的
8击、10击、12击、14击分别对应“试验一区”〜“试验四区”,3000KN5n
的8击、10击、12击、14击分别对应“试验五区”〜“试验八区”,
2500KN・m的8击、10击、12击、14击分别对应“试验九区”〜“试
验十二区”。每个实验区的面积为10.5mX10.5m=110.25m2,强夯工艺
性试验区总面积为1323m2。
资源配置:TY160E推土机1台、W1001强夯设备1套、ZL30装
载机1台、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50nl钢尺1把、施工人员5人。
1.3.2试验段平面布置图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布桩如下图所示:
1.3.3主要施工过程
2010年9月28日进行现场技乘交底,平整场地,并开始强夯试
锤
名X2
工m
,
验。锤重22-x凶提锤IWJ度按Q=mgh计算,
招g
h旧<
•X一-
<回
d耳
急
i方
a卷
一
w但
取TO。道
三
擎
酒
=2010年100凶
区
,
—4H9
M十
S+
禽
昌■1-.r禽
_■<W名
IinRHin/IHRAIHRHmc;n
2010年10月21日开始进行工艺试验段检测取样。
2010年10月22日完成工艺试验段检测取样。
2010年10月24日取样检测完成,出具试验报告,试验段试验
完成。
1.4现场施工工艺总结
1.4.1工艺流程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顶标图。
1.4.2.3夯机就位
门架底座和夯机在线路纵向上沿夯点石灰线就位,夯机触地部位
和门架底座应保持水平。吊钩对正夯点中心,夯锤就位后,锤中心偏
差应小于50cm。夯机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15cm。
1.4.2.4点夯
按照试验要求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
及时将坑底整平。
我部强夯试验工艺采用“点夯三遍,满夯两遍”的方法,第一遍
夯点布置如图一所示,夯点为正方形布置,间距为7mX7mo第二遍
点夯布置如图二所示,夯点为正方形布置,间距为7mX7mo第三遍
点夯布置如图三所示,夯点为梅花形布置,间距为3.5mX3.5mo夯
点次序采用隔行跳打的方法,呈正方形或梅花形,按顺序先夯击①点。
夯击时落锤平稳,夯位准确,当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采用砂土将坑
底整平后进行下一次夯击。
第一遍夯击①点,①点位置点夯完成后,夯坑较深,不便于继续
夯打间隔的点位,因此用推土机将点夯场地推平,测量场地高程,计
算第一遍强夯夯沉量。然后重新布出②点的点位,第二遍夯击②点,
夯击完成后同样整平测量计算第二遍夯沉量。
②点夯击完成后,第三遍夯击③点,夯击完成后计算第三遍夯沉
量及平均夯沉量。
夯击时每个夯击点的夯击击数及夯沉量都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
记录,保证强夯质量。
1.4.2.5满夯
点夯完成后,将场地推平进行满夯,满夯的夯击能控制在点夯夯
击能1000kN-m,夯击时每点夯搭接1/4,直至结束。满夯结束后测
量场地高程,计算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夯沉量。
1.4.2.6监控记录
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
(1)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保证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
求。
(2)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样进行复核。
(3)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和每次点夯对应的夯沉量。
(4)每遍夯完推平后地面的标高测量并计算夯沉量。
1.4.2.7强夯工程中特殊情况处理
强夯时可能会遇到土质含水率不利于施工的情况,在此情况下,
要采取对应的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含水率过小时应采取撒入水
的方式,含水率过大时应采取晾晒或注入干石灰的方式进行处理,然
后才可施工。
1.5质量检测
根据设计及验标要求,强夯完成7〜10天后,自夯击终止时的夯
面起至其下8nl深度范围内,每隔1m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干密
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要求不小于6m深度范围内湿陷系数不大
于0.015o
主要检测方法为钻芯法取得土样,进行试验检测,结合现场记录
结果如下表:
强夯工艺试验结果
试验参点夯最各夯点平
6m范围6m范围平
数后两击平均均夯沉量
内最大湿陷内平均湿陷均压缩
沉降50mm击
性系数性系数系数cm
量数数
310.
0.0060.004
500413
310.
0.0070.004
50021311150.5
310.
0.0090.005
500014
380.010.0050.
50015
310.
0.0160.014
000415
310.
0.0120.011
000212
12141.0
310.
0.0150.013
000017
30.
80.0170.015
00018
210.
0.0180.015
500416
210.
0.020.018
500219
12141.6
210.
0.0180.016
500023
20.
80.0190.017
50018
1.6结论
通过试验检测结果及现场记录分析,可知3种能量均能满足6m
范围内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的要求,3000KN.m的试验结果部分点
较接近限定值,2500KN.m试验结果不能满足湿陷性处理要求,
3500KN.m与3000KN.m相比的平均湿陷性系数、压缩系数均较理想,
因此最优夯击能选择为3500KN.m,点距3.5m,其对应的单点平均夯
沉量为150.5cm,单位夯击能为3500*11*9/(10.5*10.5)
=3142.86KN.m/m2。
单击夯击能根据公式“夯击能Q=锤重m*g*落距h”来进行计算,
g取10,不同锤重对应不同落锤高度,对于相同夯击能,尽量选用高
落距,以获得较大的接地速度,便于能量传递。
锤击数具体以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控制,龙马车站段
锤击数可根据本试验得出经验数据11击。
2、水泥挤密桩工艺试验技术总结
2.1引言
挤密桩是通过机械挤压达到对地基土加固或处理地基土湿陷性
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我标段路基施工穿越黄土丘岭及低山区,路基
长度12km,大部分段落为湿陷性黄土区,黄土湿陷性为HI级或IV级。
采用水泥土挤密桩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基基底土承载力以满足重载铁
路要求,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对路基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重载铁路
路基的稳定性。
2.2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机理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机理是采用机械插打管桩对基底土体挤密,再
用落锤对回填的水泥土捶打密实。选定试验段,通过对水泥土挤密桩
桩体的平均压实系数、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桩间土的湿陷系数和桩
间距和锤击数的对比,总结挤密桩对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和消除黄土湿
陷性的效果。
2.3试验段落选定及配合比
2.3.1试验段选定
本次工艺试验选定在路基试验段进行,试验段里程为DK341+
583〜DK341+839,长256m,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
2.3.2水泥土配合比选定
2.3.2.1原材料
⑴水泥
威顿P.042.5袋装水泥比表面积32310cm2/g,安定性合格,
3
密度3.13g/cmo
⑵土料
为DK341+370处取土场黄土。
⑶拌合水
为饮用水。
2.3.2.2配合比
经过现场取样及室内试验,得出配合比如下表:
配合比编号水泥最大干密最优含水率
18%1.9710.9%
29%1.9611.2%
310%1.9711.2%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用第一种配合比进行施工。
2.4施工工艺试验
主要施工方法:3T柴油锤锤击沉管成孔+120kg夹杆锤夯击回填。
资源配置:灰土搅拌机1台(带筛网)、ZL30装载机1台、沉管
桩机1台(柴油锤重3T)、120kg夹杆锤3台、30kw发电机1台、潜
水泵1台、50m钢尺1把、铁锹3把、喷雾器2个,施工人员15人。
2.4.1试桩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布桩如下图所示:
2.4.2主要施工过程
2010年7月9日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安排试验相关事项,并将
调试好的拌和机现场试拌,监理见证。
2010年7月10日开始试桩,完成了4个孔的成桩施工,每锹料
夯击6次,能听到击实声音,并感觉地面轻微震动,其他无异常情况。
2010年7月14日进行桩身范围取样进行压实系数检测。
2010年7月20日开始桩间土取样进行桩间土挤密系数及湿陷性
检测。
2010年7月24日开始桩身静载试验。
2010年7月29日完成桩身静载试验,试验初步结果符合设计要
求,工艺试验完成。
2.5现场施工工艺总结
2.5.1工艺流程
隔排隔行,对角线跳打,成孔后立即回填,以防止邻孔之间互相
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振动坍塌。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制
挤密产.会蠢图I路
定
和
地
机
2.5.2施工要点住后孔位整编号放样卜一材
等
械
料
计
运
堆
划
行
2.5.2.1场地于七沂精机就位I放
线
V场
路基清表完成50cm厚
拔管
的土层,待地基处理o场地平整应预留路拱,防
检查、验孔
止现场积水。对至高举较大镰,状地忸按1名-要求采用台阶式过
I料
渡,考虑钻机施工方便I可稍填祢厩道及作。平台,待挤密桩施工完成
后清除填补土方。成桩
场地平整
2.5.2.2放线定位
施工前,根据平面布置图及桩位图,测量队放出每个断面的坡脚线,
然后在桩位上挂线,用50m钢尺拉通同一断面左右两个桩位并且一边
向外延伸4m,再根据桩间距定出桩位插上一根小竹签,并在竹签上
系上一红色小布条。经检验无误后,进行施工,并做好记录。桩孔中
心点的偏差控制在5cm以内。
放线定位
2.5.2.3成孔
桩机安装就位后,使其平整稳固,然后吊起桩管,对准桩位,缓
缓放下,使桩管、桩尖、桩锤于同一垂线上,采用柴油锤锤击沉管成
孔。本次试桩柴油锤锤重3T,成孔深度8.5m,沉管表面在
7m,8m,8.5m,9m处做有进尺标记,用来控制成孔深度,沉管管靴处直
径为40cm。
桩尖开始入土时,先低锤轻击(或低提重打),待沉入土中1—
2m各
沉管成孔
方面正常后,再用预定的速度、落距、锤击沉管至设计深度。夯
击沉管时,管桩的倾斜度控控制在1.5%以内,每次成孔拔管后及时
检查桩尖。用柴油锤沉桩至设计深度后,立即关闭油门,及时均速(W
Im/min,软弱层及软硬交界处0.8m/min)拔管,拔出桩管后立即
测量桩孔直径和深度。桩孔直径不小于设计孔径。
2.5.2.4填料的拌制
根据实验室给出的配合比设计,现场选用配合比为:水泥用量
8%(重量比),最大干密度1.78,最优含水率11%。拌制水泥土混合料
时,每1000公斤干土配87公斤水泥。
用装载机分别将土料和水泥装入搅拌机的大小两个料斗,开动搅
拌机,使土料和水泥经过传送带进入滚筛,筛除颗粒较大的土块和其
它杂物并使水和水泥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水。混合料拌
和后现场现场进行含水量及灰剂量试验,同时采用“手捏成团、落地
散花”来积累现场判别经验。待混合料搅拌均匀后立即运至已成孔孔
口附近,准备开始夯填。
填料拌制
2.5.2.5水泥土回填夯实
夯填前先用夯锤夯实孔底。120kg夹杆锤夯击孔底8次,夹杆锤
落距为30cm,边投料边进行夯实,每一锹料约为0.0053方,夯填时
须能听到清脆夯击声并感到轻微振感。在填料过程中,对两种夯锤每
次填料的数量以及夯击的次数进行了如下试验:第一组试桩每一锹料
夯击五次,第二组每一锹料夯击六次,第三组每一锹料夯击七次。
夹杆锤夯击回填
2.5.2.6实验检测
一根桩回填夯实之后,实验室用环刀取样对压实度进行检测。并
对回填夯实用的土料取样,带回试验室对水泥含量和含水量进行检
测。同采用环刀法取桩间土、平板荷载进行试验检测。
实验检测
2.5.3施工机具设备、人员情况
施工机具及设备:灰土搅拌机1台、ZL30装载机1台、沉管桩
机1台(柴油锤重3T)、夯锤3台(为120kg夹杆锤)、30kw发电机
1台、潜水泵1台、50m钢尺1把、铁锹3把、喷雾器2个。
人员:桩孔定位2人、机长1人、桩基操作手1人、起重工3人、
材料填装2人;拌合小组6人,其中筛分2人、计量1人、填料拌合
3人。
2.6数据分析
试桩设计孔深8.5m,3T柴油锤沉管桩机锤击约90次,用时T分
30秒左右成孔,加上钻机挪位、对中、调垂直,共需约7分钟/孔。
夯填用时15〜20分,采用夹杆锤施工工艺每根桩填水泥土约1.3m1设
计为1m')。综上所述,施工一根挤密桩用时约27分钟,每台沉管桩
机配置3〜4台夹杆锤配合施工较为合理。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土挤密桩需进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不小于180Kpa,桩间土平均机密系数不应小于0.93,4个孔之间的最
小机密系数不小于0.88,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成
孔挤密后的桩间土湿陷系数小于0.015o
主要检测方法为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蜡封法
检测压实密度,环刀法检测桩间土挤密系数。经检测63-5#,63-6#,
64-5#,64-6#共计4个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3.2KPa,湿陷
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压实度检测结构见统计表(检测报告见附检
测报告)。经过夯填试验及检测可知在夯填次数达到六次时,水泥土
挤密桩的各项指数即可达到设计要求。其各项数据见下表:
水泥土挤密桩桩间土检测指标统计表
最大湿陷系夯击次数
桩号挤密系数
数
63-5〜6、64-5-6
0.0090.9516
桩间土
水泥土挤密桩压实密度检测指标统计表
最大干密度夯填次数
桩号压实度最佳含水量
(g/m3)
0063-50.9831.7811%6
0063-60.9761.7811%6
0064-50.981.7811%6
0089-50.9831.7811%6
2.7质量控制要点
⑴严禁使用过时、过夜水泥土。对已成好的孔要及时回填夯实,
不得长时间空孔放置。
⑵水泥土混合料拌合含水率应根据运距的远近及天气情况考虑
含水率损失,一搬拌合控制为13%为宜,施工现场填料含水率为
11%〜12%为最佳。现场可设置两个喷雾器备用,如填料偏干,可采
用喷雾器进行补水。
⑶夹杆锤就位时,锤头需于孔位对中,防止锤头擦刮孔壁影响夯
实效果。且夹杆锤车轮应进行前后限位,防止夯击时因惯性导致小车
移动。
⑷夹杆锤应根据施工情况调好落锤及提锤时间,确保每次落锤击
实后才提锤,避免击空锤,影响压实效果。
⑸沉管垂直度控制可根据设备型号的不同,现场量测出沉管垂直
时主塔底座与桩心距离,以指导后续钻机就位施工,节省就位时间。
⑹在成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地面升降和桩顶上升,桩顶上升过大
就意味着断桩,要调整成桩施工工艺。
⑺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监理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如发现地基
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情况,待设计人员确认
及采取有效措施(或变更设计)后,方可继续施工,并详细记录锤击
次数和振动沉入时间、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⑻雨季或低温季节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水泥土和
土料淋湿后冻结。
⑼水泥土前场及后场已拌合好填料需下垫上盖,防止施工时将地
面土体铲出作为填料及填料水分损失过快。
⑩如采用土料中土块较多可在搅拌机装料前采用装载机进行碾
碎,并翻抖松散。
(11)已施工好水泥土挤密桩孔口空孔部分应采用原土进行回填至
稍高出原地面处拍实,做好排水措施及桩位已施工标识。
(⑵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报监理签认后方可进
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8结语
通过现场水泥土挤密桩的工艺试验,对应当地的地质条件,总结
了挤密桩机的施工效率和设备配置情况,挤密桩在桩尖范围内对于处
理湿陷性黄土和提高地基土承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完善挤密
桩施工工艺及总结挤密桩处理地基土的各项指标起到了积极作用。综
合分析各项检测数据,挤密桩对地基土的强度、黄土湿陷性以及工后
沉降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有关挤密桩的许多工艺参数如机具选用、
挤密桩间距、长度等对挤密效果有影响要素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3、基床以下路堤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
3.1、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标准
(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资
料、招标答疑等文件。
(6)、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3.2、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自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至河
南汤阴东段土建工程ZNTJ-7标段从南吕梁山隧道出口段至洪洞北车
站,起迄里程DK310+800〜DK359+834,正线全长48.8km。
一分部管段起迄里程为DK322+860至DK348+300,长25.44km,
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和洪洞县境内,路基长12km。本线路穿越黄土高
原的丘陵及低山区及临汾盆地,以黄土梁和深切冲沟为主;地形起伏
强烈,河谷地段沟深壁陡;主要为湿陷性黄土、松软土,设计采用水
泥土挤密桩进行加固处理。
3.3、实施试验段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条件,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具有代表性的
地段(DK341+583〜DK341+839)做工艺试验路段。按施工规范要求做
地基处理、填筑、压实的试验,以确定基床以下路堤合理的铺填厚度、
压实遍数和填筑工艺。试验时记录好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
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含水量等。
试验完成及时整理写出书面材料,实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作
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
3.4、主要技术标准:
(1)路堤基床以下部位(A、B、C组填料或改良土):
本段路堤为不浸水路基。对细粒土、粘砂、粉砂,要求压实系数
20.90,地基系数K30(MPa/m)280;
(2)路堤基底:
当路基基床以下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饱和度SrW65%的湿陷性黄
土,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1m且小于等于15m时,地基采用水泥土挤
密桩全部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3.5、施工准备
(1)材料采购及检验
路基填料由施工主管技术人员与试验人员到现场勘察取样试验,
试验报告经审核批签认后,作为路堤填筑压实密度检验及评定路堤各
部位质量的标准。
(2)劳力及机械安排
序号项目劳力机械备注
推土机1台
1清表8
装载机1台
2地基处理30水泥土挤密桩桩机5台
压路机20吨1台
平地机1台
3路基施工10洒水车1台
装载机1台
挖掘机1台
4运输16自卸车8台
试验段主要管理人员组成
序号姓名职务主要工作分工
1魏加志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试验段工作
2秦来艳项目副经理负责现场管理
3邓文洪总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
4闫博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工作
5宋超波质检工程师负责安全质量
6宁宏坤工程部长负责技术工作
7杨秀海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放样工作
8张雷主管工程师区段技术主管
9刘海涛技术员现场控制
3.6、施工工艺及方法
(1)测量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我们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控制测量,并与本工程外控
制导线联测,且均满足测规要求。用全站仪沿线置中支导线及中线控
制桩并进行中线加密工作。施工过程中将每6个月进行一次导线测
量,以保证整个测量控制网稳定可靠。
利用水准仪与本工程外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联测,且均满足测规
要求,并布置了高程控制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
高程控制网每3个月进行一次联测,以防有部分控制点被破坏,从而
保证高程控制网的可靠性。
(2)施工安排
①已组织人员进行施工调查。在核对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交
接桩、定线复测、测设施工边界桩等工作。复测线路中线、水准必须
与相邻标段的线路中线、水准贯通闭合。设好各控制点的护桩,并做
好标记。同时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及拆迁补偿工作。
②清理营地场坪,修建临时设施,做好防洪、防风、防火、防雷
等措施。
③本工程部分路基紧邻既有正线,因此,施工前须铲除既有边坡
杂草,清除既有线清筛弃渣,将既有路基边坡挖成1.0m宽的台阶后
再行施工。挖台阶自下而上进行,边挖边填筑,确保既有路堤和新填
筑路堤的咬接紧密、稳定,保持台阶梯坎稳定及既有线安全。
④认真探查地下管线的走向及埋深,根据不同情况联系所属单位
进行必要的迁移和保护措施。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场地清理包括清除蹿蓝言七比n皮等植物根系,将路基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
填筑基底范围内30cm厚种植土及叶适用性土清理挖除,直至地基土
满足要求为止。对不符B批准开工L挖除后外运至指定的
清理场地、基底处理
清表完成后对地套冲行加固处理,本试验R采用水泥土挤密桩消
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基地j填
3.8,路基以下路堤|
坡面防护]试验路段|路堤填筑
本/验段施工的主要目的在于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M验,从中
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一■蠢频一p式验时记录好压实设备的
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帆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
厚度、材料含水量4总结试验数据6才料,实验结果报
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一二工一国用的依据。
填层的松铺厚度30cm左右,并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压实标准,
填层最佳厚度和相应的压实遍数,通过逐渐调整填层的松铺厚度获
得。每层的压实效果按照业主提出的标准进行检测,基床表层(A组
填料)的填筑试验在合乎要求的层位取值,采用K30检测。
(2)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路基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实施,
施工工流程图见下图。
准备阶段
填筑区段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循
环
------平整区段至
路
施工阶段~_____基
洒水或晾晒
面
碾压区段
检测区段
整修验交阶段
质量标准:按照铁道部《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及业主下发文件规定进行路基填筑。在施工前,质检、试验员应首先
做好填料土样土工试验;施工过程中,应对地基、填料和压实度的强
度进行检验控制,并能根据检验结果,及时改进施工质量。
预留沉降: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1.5%预留
沉降加高量。预留沉降加高量的路堤、坡脚位置仍按设计路肩高程测
定,其边坡应较设计坡度稍陡施工,以使路基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交付铺轨时,预留沉降加高量的路基面应保持平顺,必要时,预
留沉降高度作适当调整。路基面的抬高应向邻接的填挖交界或桥台以
及预留沉降量较小的地段顺坡递减,递减的纵坡应不大于线路的最大
限制坡度。
在每一区段在填筑过程中,应按下列范围、频次和取样要求,对
压料情况进行检测:
A、压实系数K:细粒土填料,每层沿纵向每100米等间距检查2
个断面6个点,每断面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跟路基边缘1米
处。
B、地基系数K30:粗粒土填料,每层检测一次,在长度不大于
100m范围内检测3个点,填层中部1个点,距填层边缘2m处各1个
点,按左、中、右大致均匀分布,满足设计承载力。
C、路基有关检验频率、标准应满足《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标准》的要求。
(3)施工步骤
路基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路基工程范围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
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认真做好沿线软基及水
塘,并记录绘图,将资料报监理审核。路基施工前我们向业主和监理
提供施工用地平面布置图,说明使用用途、需拆迁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建筑面积以及其它构造物的规格、数量,积极、主动配合业主做好征
迁工作,以利工程顺利开展。同时作好土样试验工作。
A、取代表性土样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
干密度,并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B、根据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控制土的含水量。
C、确定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根据压路机械的功能及土质情况
确定铺层厚度,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拟按松铺厚度30cm-40cm确保压实
层的匀质性。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及有关数据的检测,写出试验报告,最后确定
土的适宜铺筑厚度、所需压实遍数及填土的实际含水量,以利施工中
掌握控制。
3.9施工方法总结
(1)铺土厚度
经现场试验段实际施工表明,在振动压路机振动作用下,表层
3-7公分内的土层均处于松散状态,在此以下,则处于紧密状态。综
合分析,为充分发挥机械最大工作能力,建议松铺厚度为30cm,压缩
系数为1.14~1.18,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为25~26cm.
(2)含水量对压实度的影响
从试验数据分析,若含水量较小,填料很难密实,且含水量越接
近最佳含水量时越易压实,含水量过大时易出现反弹和翻浆。因此现
场施工需控制填料的洒水,保证施工现场土的含水量不低于最佳含水
量,以保证质量和工程进度。
(3)机械配合与最佳碾压遍数(优化施工方案)
基床以下路堤:在保证含水量的条件下,初压用YZ25T压路机静
压一遍,行走控制在3.OKm/h范围内。复压用YZ25T压路机振压一遍,
(一遍指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0.5m),速度控制在3.8Km/h范围内。
要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边的边角,应辅以人力或小型
机具夯实。因为振压后表层不密实,因此最后一定要用YZ25T静压一
遍,以保证路基整体密实。
3.10、试验报告及结论
(1)通过试验记录了在同一种填料情况下,不同层厚得出的不
同的松铺系数,层厚越小压实系数越大。
(2)通过试验确定在填料种类相同的情况下,松铺厚度在40cm
时,需要采用碾压组合方式2(静压2遍+弱振1遍+强振1遍+静
压2遍)方能达到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为35cm时,采用碾压组
合方式1(静压2遍+弱振1遍+强振1遍+静压2遍)就可以满足
路基的填筑要求,试验得出填料的松铺厚度应控制在35cm〜40cm,最
经济的碾压遍数为6〜7遍。
(3)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得出最佳机械
施工组合(一个作业面):PC220挖掘机2台,PY190平地机一台,YZ25T
振动压路机一台,T160推土机一台,自卸汽车6台。
4、基床底路基工艺性试验技术总结
4.1试验工点概况
中南通道路基设计基床底层采用B组填料填筑,为确定合理的B
组施工工艺,选择DK341+583〜DK341+839,长256m,进行了填料
填筑工艺试验,以研究B组填料施工填筑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4.2B组填料的现场试验
在试验段DK341+583〜DK341+839进行了填料填筑工艺试验,
以研究不同粒径的B组填料施工填筑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DK341+583〜DK341+839段工点试验内容包括最大粒径为
10cm、8cm和6cm,以及3.1%、4%和5.0%三种含水量的现场施工碾压
试验,以及四种不同细粒含量的现场施工碾压试验。
表1试验段试验组合表
含水量最大颗粒粒径松铺厚度细颗粒
层数碾压方式检测内容
(%)(cm)(cm)含量(%)
8遍,静压2遍+弱振2
13.10遍+强振2遍+静压2K30,n1033〜357.5-8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24遍十强振2遍+静压2K30,n1033〜357.5-8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35遍+强振2遍+静压2K30,n1033〜357.5-8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44遍十强振2遍+静压2n833〜35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54遍+强振2遍+静压2n833〜35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64遍十强振2遍+静压2K30,n633〜3512左右
遍
表2试验段试验组合表
含水量最大颗粒粒径松铺厚度细颗粒
层数碾压方式测试内容
(%)(cm)(cm)含量(%)
6遍,静压1遍+弱振2
14遍十强振2遍+静压1K30n1033-3510
遍
6遍,静压2遍+弱振2
24遍十强振2遍+静压2K30n633〜3513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34遍十强振2遍+静压2K30n633〜3515
遍
8遍,静压2遍+弱振2
44遍十强振2遍+静压3K30n633〜3518
遍
4.3填筑施工工艺
4.3.1工艺流程
试验段填筑试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填料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施工设备及检测设备
施工设备与检测设备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施工设备统计表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最
1推土机山推3201
2平地机VOLVO1
3挖掘机CTA330C1
4装载机V=2.On?1
5压路机BW225D-31
6洒水车东风1
表4检测设备统计表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
1自卸汽车15T尼桑2
2K30检测仪FYQ10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茶蜡旋转挤压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农产品电商面临的法律法规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中国纺织用高速并条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磷酸三钠(无水)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公共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各类声音的表现技巧与细节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中国牛仔布时装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分析教学内容要点2025年商务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国波纹管胶圈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氟磺胺草醚乳油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 维修服务评价表
-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学习评价量规
- 哲学专业英语词汇
- 2019版人教版教材习题高中物理必修3
- 第1课 古代埃及-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共16张PPT)
- 安全生产负责人任命书
- 基于内模控制的模糊PID参数的整定外文文献翻译完稿
- 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