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支配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
教学要求:1.驾驭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洁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详
细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展计算。
2.驾驭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
3.能借助计算器进展较困难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4.驾驭保存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详细状况保存积的近似值。
5.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进一步驾驭一些解
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6.在探究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胜利体验,坚决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驾驭小学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育
估算实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详细状况保存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实定,根据详细状况保存积的近似值。
课时支配: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积的近似值-----------------------------1课时
4.解决问题------------------------------2课时
5.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以与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
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挚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老师:小挚友们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
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老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X171.7X60.3X120.8X35
老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展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
老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沟通,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老师:我们先来思索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L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索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沟通,然后进展全班沟通。
学生讨论后答复: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老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
1.7X6=10.217X6=102
L7扩大1。倍7
10.2缩小10倍102
问题解决后进展全班沟通,老师随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
是怎样算的。
1.7X6=10.20.3X12=3.60.8x35=28
老师:视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觉什么?
学生: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老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
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展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
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学例2
老师:刚刚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
看看这两位小挚友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沟通,老师根据汇报进展板书或者由学生干脆
板书,如下:
0.25X60=15
0.25
x
15.00
沟通中可对学生作以下引导:
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须要留意什么?
三、稳固运用
就来试一试。
⑴课堂活动。
⑵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干脆填空)
四、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展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胜利。
五、作业:练习一第3.4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驾驭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学会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
展
计算,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出示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6X0.29
16X0.37.51X13
7.5X13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老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上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一个因数一样,另一个因数也比拟接近,它们的
积也比拟接近。
老师: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学问。(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
老师: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X0.39。
老师:这道题须要准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题中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里不须要准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老师:怎样才能很快估算出92X0.39大约是多少呢?
假设学生能估算,就请学生讲一讲估算的方法。以下是按学生不能正确估算设计的
教学方案。
老师: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
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学生1: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90X0.39=35.1,所以92X0.39-35.1(m)。
学生2:我们小组是把0.39看做0.4,92X0.4=36.8(m),所以92X0.39=36.8
(m)o
学生3: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90x0.4=36(m),所以9
2X0.39436(m)。
老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
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
学生:在估算时,有的是用一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有的是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来乘的,所以估算结果不一样。
老师:谁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呢?为什么?
学生:通过笔算,我发觉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用90x0.4的结果最
接近准确数。
老师: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
学生:我们认为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这样估算最快。
老师:今日学的小数乘整数的估算与整数乘法的估算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
学生1: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是把小数看做最接近准确数的整数或比拟简洁的小数再计
算。而整数乘法的估算是把整数看做整十、整百……后再计算。
学生2:它们的一样点都是把比拟困难的计算变成比拟简洁的口算。
老师:对。这就是估算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在估算时,我们要
根据实际状况来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大家能用刚刚所学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条件改为“假设每步大约是0.43m呢”)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汇报估算的方法。
老师:在估算小数乘整数时,要留意什么问题?
学生答复略。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在估算中你们能不能留意这些问题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三、稳固练习
学生独立解决练习一第7题。
学生先独立估算,然后在小组内沟通估算方法,再全班沟通。
四、课堂总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要留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总结。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效劳于生活,感受小数乘法与生
活的亲密联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醒课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计算,探究计算方法
1教学例1
老师:小数乘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大家是否都能用“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呢?
学生:能。
老师:怎样把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下面请大家以3.1X1.2为例,4
人为一组讨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尝试计算。
讨论后,学生一边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一边汇报。学生说思索过程
时,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
10倍,积就扩大了10X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老师随
学生的答复板书:
老师:计算3.1X1.2与计算3.1X12有什么一样什么不同
学生:一样点是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X12中只有一个因数须
要转化成整数,而3.IX1.2中两个因数都须要转化成整数。
老师:假设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两个因数各扩大了多少倍,积扩
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是不是有些费事呢?这里面有
没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觉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与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学生: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老师:大家能利用发觉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已知456X37=16872,你能立刻得
到4.56X37的积吗?4.56X3.7,0.456x3.7呢?
老师: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探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一说小数乘法
可以怎样算?
学生答复略。
老师:刚刚大家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接着看他们还遇
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1的第2问。
老师: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问题,全班沟通。
2教学例2
老师: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例2情景图)。
老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老师巡察检查。
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要留意什么?
学生答复略。全班完成后,请学生板书。
老师:835X18的积的末尾有0,是点上小数点再去掉0呢,还是先去掉0再点小
数点?
学生:先点上小数点后再去掉0。
老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这个算式的整数积里,。只起占位的作用,因此在点小数点时,这
个0是占了一个位数的;假设先去了0,再把整数积缩小100。倍,事实上就缩小
了10000倍,其结果就不正确了。
老师:谁来总结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假设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
三、稳固运用
老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⑴练习二第1题、第2题。
(2)计算:3.5X4.82.97X0.3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日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答复略。
老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盼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学问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第4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进一步驾驭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验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育学生探究规律、发觉规律的数学实力。
3.能运用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并解决。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数学问题,老师根据汇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数乘整数、小数乘
小数的学问。
老师:今日我们就要接着讨论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会计算0.25X0.14吗?
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深层次的思索,估计学生都说会。这时老师可以请学生
先独立算一算。
老师:计算中发觉什么新的问题了吗?
假设学生说没有问题,则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处理它的乘积的;假设学生发觉了问题,
则请学生说一说发觉了什么问题。该教案按后一种设想备课。
老师:发觉了什么问题?
学生:我把0.25X0.14看成整数乘法计算,算出的积是350;再看两个因数一共
有4位小数,从积末尾数4位数时,积的位数不够。
(学生一边汇报,老师一边板书)
0.25X0.14=
问题:积的位数不够。
老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学问来解决这个问
题吗?
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阅历思索。设想学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知道用0补位,另一
种是不知道用0补位。假设不知道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来理解。以下按第1种状况
设计。
学生:可以用0来补位。
老师:怎样用0补位?
引导学生结合四年级下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更”这局部内
容思索。
学生:在积的前面加0。
老师:应当加多少个0呢?
学生讨论后,估计有两种答案,加1个0或者加2个0。
老师:能说说你为什么主见加1个0吗?
学生:因为如今的积是3位数,要从积的末尾数出4位点小数点,只要加1个0就
行了。
老师:你为什么主见加2个。呢?
学生:因为加1个0,只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小数点前面还要加1个0,
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老师:你们赞同谁的意见呢?(学生表态后)你们加1个0试一试,看能不能保证
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加2个。呢?
学生试后答复略,老师结合学生答复板书:
0.25X0.14=0.035(吨)
老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答复:我知道由于工人叔叔抢修得快,漏掉的水并不多。我还知道小数
局部差一位时,要添两个0;小数局部差两位时,要添3个0……
老师: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探究规律
⑴探究纯小数相乘的规律
老师:像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做了吗?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汇报,老师可随学生汇报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怎
样用0补位的问题。
随学生的答复板书:0.17X0.02=0.0034,0.43X0.12=0.0516,0.05X
0.25=0.0125,
0.37X0.28=0.1036o
老师:视察这些算式的因数与积,你有什么发觉?
指导学生视察、思索,小组讨论后发觉:
学生1:这些算式都是纯小数相乘,而且用整数乘法算出的积的位数都须要用0补
位后,才能点小数点。
学生2:我发觉两个纯小数相乘,它们的积都小于1。
老师:是不是全部的纯小数相乘的积都小于1呢?大家可以随意写一个纯小数相乘
的算式来试一试。
学生用算式检验后发觉,只要是两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其积必定要小于1。
老师:同学们的发觉真不错,这样一个规律对我们有什么扶植?
引导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纯小数相乘时,假设计算出的结果比1大,用刚刚
的规律就能推断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就是说用这个数学规律可以对我们的计算结果
进展检验。
老师:对,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扶植我们对乘积进展估计,从而检验计算结果。
⑵探究因数大小变更引起积的大小变更的规律
老师:除了刚刚我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外,在小数乘法中还有一些特别好玩的数学规
律,想去发觉吗?
学生:想!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3.2X0.8,3.2X1.3,其中3.2
用红色显示)
老师:先计算,再把计算的积与3.2比拟,你发觉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我发觉3.2X0.8的积比3.2小,3.2X1.3的积比3.2大。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估计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后答复:估计与另一个因数有关。并揣测另一个因数小于1时,它的结果
小于3.2,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它的结果大于3.2。
老师: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与2.3试一试,看你的揣测对不对。
学生换后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0.72X12,1.05X12,其中12
用红色显示)
老师: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揣测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12。
学生揣测后,请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揣测。
老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发觉一个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等于。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
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
三、课堂小结
老师:今日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并对这些学问进展梳理,使之条理化。
四、运用稳固
1.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不计算干脆完成,再通过计算进展检验。
2.练习二第6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干脆进展推断,然后再改正。
五、作业:练习二第5题
教后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4、例5以与练习二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驾驭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小数连乘的运算依次与计算方法。
2.使学生养成结合详细的生活实际来思索估算方法的习惯,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运用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
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爱心中队的19名队员星期天乘船去探望王奶奶,可他们动身时遇到
了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队员来到河边,河边的小船上写着“准载
800kg”与中队长说“平均每名队员重39.9kg"。提问“爱心中队的19名队员一
次乘船过河平安吗?”)
老师:要答复“19名队员一次乘船过河平安吗?”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哪方面考虑?
学生:主要是看19名队员的体重之与是否超过小船的载重量。
老师:用什么方法推断最快呢?
下面同学们来到集市,打算给王奶奶买肉,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例4稍
作修改的情景图)
老师: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1:每千克肉9.8元。
学生2:队员们要买的肉重1.9kg。
学生3:队员们带了20元钱。
学生4:这20元钱够不够买这块肉?
老师:解决“这20元钱够不够买这块肉?”这个问题,需不须要准确地计算出这块
肉原委须要多少元钱?
学生:不须要。
老师:怎样很快就能知道20元钱够不够?
学生:可以通过估算。
老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板书: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二、合作探究
L教学例4
老师:同学们学过小数乘小数的估算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学生1:我们组是把9.8元看做10元,10X1.9=19(元),19元<20元,带的钱
够买这块肉。
学生2:我们组是把1.9kg看做2kg,9.8X2=19.6(元),19.6元<20元,我们
觉得带的钱够买这块肉。
学生3:我们小组是把1.9kg看做2kg,把9.8元看做10元,10X2=20(元),
但我们仍旧觉得带的钱够买这块肉。
学生4:……
老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
估算结果?谁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呢?为什么?
学生答复略。
老师: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
学生答复略。
老师:虽然大家的估算方法不尽一样,但在估算时,都有一个一样的地方,同学们
能找出来吗?
学生:都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
老师:对。这就是估算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
老师:大家能用刚刚所学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例4稍作修改的情
景图,问题是买4.2kg肉大约须要多少元钱?)
2.教学例5
老师:爱心中队中小明的妈妈在野生动物园工作,小明从妈妈那里理解到以下信息。
(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
老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梅花鹿身高多少米
学生2: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老师:怎样求长颈鹿高多少米
学生:0.7X2X3.5。
老师:0.7X2的结果是谁的高度?为什么要再乘3.5?
学生答复略。
老师: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察指导。
老师:计算小数连乘时,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老师:同学们能计算3.1X4X2.5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
学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3.1X4X2.5
=12.4X2.5
=31
学生2:我是这样计算的:3.1X4X2.5
=3.IX(4X2.5)
=3.IX10
=31
老师:哪一种算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老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我发觉整数连乘中的乘法结合律,在小数连乘中同样适用。
三、反应练习,拓展应用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得,学会了这么多学问,老师如今考考你们。
⑴练习二第7题第2排题。(重点检查学生估算的方法是否合理)
⑵练习二第8题。学生用自己宠爱的计算方法进展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⑶小检验员。(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0题)要求学生学会从发票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能抓住有联络的两个数量解决问题。
四、归纳小结
老师:从今日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并对这些学问进展梳理,使之条理化。
五、作业:练习二第6—10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L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须要,自己确定应当保存几位小数,
会用“四舍五入”法保存确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经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能运用数学活动中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
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老师: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察理解学生解答状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估计有以
下几种解法。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1.75X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14.875元的
水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1.75X8.5=14.875(元),14.875元*14.88元,所以李
奶奶该缴14.88元的水费。
老师:如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为什么?
学生1:我同意第1种答案,因为我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4.875元。
学生2:我认为第2种答案正确。因为14.875元就是14元8角7分5……我认为
应当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以李奶奶该缴14.88元的水费。
老师:大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究竟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
的内容“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老师:刚刚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需求近似值呢?
课件出示例1后面的两个练习,学生独立解答。
三、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例2的情景图,问题中不出现“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学生列式。
老师:0.47X3286的积有几位小数?你认为积保存几位小数比拟合理?
学生用计算器解答例20
四、归纳梳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觉?
五、稳固延长
(课件出示第14页课堂活动的情景图)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应当保存几位小数”,让学生明确求积的近似值是生
活的须要。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的】
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从中驾驭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
方法。
2.感受所学学问的应用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育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实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与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并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这
节课我们接着讨论怎样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比拟困难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查看自然气表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老师:自然气表上每天都显示着数,你看到的这个数就是你家用自然气的总数;随
着你家自然气用量的增多,这个数也在不断地变大。我们把这个数称为自然气表上
的“读数”。
老师板书:读数。
老师:如今你能看清表中的读数是多少吗?
学生读表中的数。
老师:如今图中显示的是两个自然气表的读数,书上告知我们分别叫做“上月读数”
与“本月读数”,你知道上月读数与本月读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答复,假设学生答复有困难,老师则告知学生,上月读数
就是上个月表中显示的自然气用量,本月读数就是你看表这每自然气表上显示的用
气量。
老师:你知道在生活中,“上月读数”与“本月读数”是由几个自然气表中显示的吗?
老师:为什么不同的时间读出的自然气表中的数不同呢?假设要计算一个月的用量,
你认为应当在哪两个时间内读自然气表中的数。
让学生理解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就是用这个月的用量减去上个月的用量,所以要准
确地计算出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应当在每个月的同一天查看自然气表。比方上次
是9月7日查看的,这次就应当在10月7日查看,这样两个时间之间刚好相差一
个月,因此就能比拟准确地算出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
老师:我们看看这幅图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个读数之间的自然气用量了。
2.教学计算自然气费
老师:我们知道了如何查看自然气表以后,下面我们思索的该是怎样计算自然气费
了。看看题中告知了我们哪些计算自然气费的条件。
学生看题后汇报:自然气每立方米L3元,还告知了我们自然气的上月读数与本月
读数。
引导学生说出:每立方米的单价X这个月自然气的用量=这个月的自然气费。
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这个数量关系中,哪些条件是已经知道了的,哪些条件还不知
道?应当怎样求?
让学生理解每立方米的自然气单价是知道的(1.3元),但这个月自然气用量不知道,
应当先求自然气用量。
老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你知道怎样求自然气用量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就是本月自然气的用量。
老师随学生的答复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
老师:根据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如今可以计算出这个月的自然气费了吗?(学生:
能)把它计算出来。
学生解答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算的
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三、稳固练习
L做一做
2.练习四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当要留意些什么?
五、作业:练习四第4.5题
教后记:
教------------..-----------------------------------------
【教学目的】
1.接着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驾驭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
法。
2.让学生感受所学学问的应用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数学学习的自信念。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育初步的逻辑思维实力。
【教具学具】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老师提醒课题,板书题目。课件出示例2。
二、新课教学
老师:在这个问题中,那些词理解起来比拟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
估计学生在理解“起步价是5元,2km以后按每千米1.2元计费”这句话时,比拟
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假设有学生理解起步价,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老
师再作补充;假设没有学生能说清晰,老师再结合前面学生坐出租车的阅历来做说
明,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每次坐出租车都是只付5元,只有当你坐的间隔没有超过
2km时才收5元,这就叫起步价。超过2km以后的路程就要在起步价的根底上按
1.2元/km来收费,坐得越远收的钱就越多。老师在讲解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画图理
解:
在学生理解了题意以后,老师接着追问:你认为在求王叔叔坐20km一共要付多少
出租车费时,该怎样来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合作沟通。引导学生讨论出以下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以L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方法2:一共要付的费用=全部以1.2元/km计算+起步价里少算的钱
老师随学生的答复板书:
老师:能像分析第1种解法一样分析出第2种解法的详细解题步骤吗?
激励学生像老师那样一步一步地进展追问,分析出详细的解题步骤。然后抽学生汇
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板书出的解题步骤。
三、练习稳固
老师: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课件出示第20页练习四第8题)同学们
能像刚刚一样进展分析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解决问题方面
的学问?
学生答复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7,9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通过系统整理,沟通本单元学问的联络,扶植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构造,进步学生
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驾驭程度。
2.让学生驾驭一些整理学问的方法,形成与时整理学问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学问
老师:本单元的学问我们已经学完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学问呢?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出本单元的学问,并完成下面的板书: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口算方法
估算方法
笔算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积的处理—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学问应用——解决问题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3个局部,其中小数乘
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是讨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讨论积的处理方式;应
用小数乘法的学问来解决问题属于学问应用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乘法的计
算方法。
二、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老师: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哪些一样的地方与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我们通过这两
道题来看一看。出示右图。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两道题都要算273X25,只是在计算2.73X2.5时,还
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从右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从而
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除了要计算正确外,重要是要数清小数位数,点上
小数点。
老师: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
出示0.36x35,4.3x0.28,3.16x0.17。
学生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订正。
完成第23页练习五第6题,然后全班订正。
老师:刚刚我们复习了小数乘法的笔算,但是在计算时,我们不是全部的算式都须
要笔算,能口算的我们就要口算,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下面我们来复习小数乘法的
口算。你觉得什么样的小数乘法我们可以口算呢?
根据学生的阅历,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干脆想乘法口诀来算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简
洁的整数口算来算的……这些都要尽量口算。
老师: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可以把题中的数看做一个近似数,使这个数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比
拟简洁,然后用口算的方法来进展计算。
老师板书:0.49X2.8«4.6X3.99^3.01X5.3«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是要思索怎样估算才能使计算简便;二是要考虑用于估算的两
个数要接近于原数。
老师:请同学们估算出第23页练习五第3题的结果。
三、课堂小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学问?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假设还有不
明白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教后记:
尤秀率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今后努力方向:
第二单元教学支配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教学目的:
1、通过视察操作,相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按程度方向或
垂直方向平移或旋转90°。
2、进一步相识轴对称图形与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
全一个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3、观赏生活中的图案,敏捷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感受数学
之美。
4、经验探究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学问的过程,能主动参加本单元的探究活动,
体会数学活动充溢探究与创建,对学习有新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意义与要素,驾驭绘制平移与旋转图形的方法,
学会推断轴对称图形与画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平移、旋转位置确实定。
课时支配:
1.图形的平移----------------------------------------2课时
2.图形的旋转----------------------------------------2课时
3.轴对称图形----------------------------------------2课时
4.设计图案-------------------------------------------1课时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第27页练习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驾驭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平移。
2.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与分析实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学生的胜利体验。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打算方格纸、长方形纸片、形纸片、图画
纸、制花边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视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今日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化讨论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①讨论长方形的平移
老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与方格图)细致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
的?(课件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晰了吗?再看一遍。(课件放慢
速度再演示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老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估计有的学生会说挪动了6格,有的会说8格。
老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视察长方形挪动格数的?
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视频展示台上边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是两个长方形
间相隔6格,说8格的是从位置①的某个点到位置②相应点相隔8格。
老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
假设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挪动,则加以确定;假设学生思索有困难,则可以
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①的长方形上找一个点A闪耀,让学生直观地
视察这个闪耀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老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8格呢?
学生:8格。
老师:很好!我们视察平移现象时就应当留意视察图形的平移方向与平移间隔。(板
书:方向间隔)
练习
②老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老师:同学们学得不错,(课件出示如下图情景)你能再说一说三角形怎样从位置①
平移到位置②吗?
学生:三角形从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
老师:不错,(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呢?
小组讨论,想一想你能发觉什么?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操作完以后抽学生展示汇报。
三、稳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在完成第2题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
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学生答复略。
五、拓展延长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沿一个方向平移制成的各种花边。
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通过视察、操作画出两次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两次平移进展简洁的图形变换。
2.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与思维实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胜利体验。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打算方格纸、平行四边形、例4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得不错。今日我们要在上节课的根底上接着讨论图形的平移。(板书
课题)
二、教学新课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讨论平移要从方向与间隔这两方面来讨论。
(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同课件上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与方格图)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
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吗?
学生先用自己的学具操作,再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抽到的学生有可能是正
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请其他学生来检查。检查时要引导学生从方向与间隔两
方面进展,更重要的是检查间隔时是点到点的间隔。
老师:(把平行四边形原来的位置画出来,再拿走)假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拿走,你
能在这个方格纸上画出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的图形吗?
学生:能。
老师:你打算怎样找出它两次平移后的图形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不同的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一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
生总结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找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样使画出的图形
与原来的图形一样。
学生讨论后,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2.把平移用到图形的变换中
老师:同学们已经对平移有了比拟深化的讨论,平移在生活与学习中是很有用途的。
瞧!(课件显示例4的图,指第1个图形)图⑴这是裁缝阿姨做衣服剩下的4块同
样大小的边角料,她想通过平移把它变成图形⑵的样子,你想扶植她吗?
图形是哪一个?
学生讨论后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把图形(1)中的①号图形与图形(2)中的对应图形涂上一样
的颜色。
老师:通过刚刚的平移,你发觉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觉: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变换成另一个图形。
老师:这个发觉真了不得,在我们后半期推导各种图形的面积时就要用到你们的这
个发觉,把一个图形通过剪拼,再平移就可以变成另一种图形。比方(课件显示平
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请你用学具操作思索怎样通过剪拼与平移使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长方形?
学生用学具操作后汇报。
三.总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在把一
个图形通过平移变成另一个图形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四.练习稳固
练习六第3,4题。
五、作业:练习六第3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并从位置、点、方向、角度这4方面进
一步讨论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
2.通过讨论旋转,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
3.让学生感受胜利体验,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打算1个钟面、每小组打算1个装有
花瓣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日我们要接着讨论旋转(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相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
老师:但是刚刚同学们说的“顺着旋转”用更准确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叫“顺时针旋
转”。知道什么叫什么“顺时针旋转”吗?
假设有学生有这方面的阅历可以让他先说,然后老师作补充。
老师:指针像这样(课件演示指针转动)转动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明白吗?
老师:(课件演示指针从A旋转到D)你能说说指针旋转的方向与旋转的度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老师:你能再说说风车与摩天轮是怎样转的吗?
2.深化讨论旋转
老师:刚刚我们相识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但只相识这两个方向还不
够,这节课我们还要深化地讨论。我们以风车为例。(课件出示旋转的风车)
老师:这个风车转得太快,我们让它转慢一点好吗?(课件让风车渐渐旋转),4张
叶片一起转动太困难了,我们重点讨论1张叶片好吗?(课件只剩下1张叶片)如
今我们可以让它旋转了。(课件演示风车叶片旋转)
老师:为了我们便利讨论,我们把风车旋转时的几个关键的地方标上字母。
老师:标上字母以后,(课件给风车标上字母)我们再来看一遍它是怎样旋转的?(课
件再演示风车的转动)
老师:看清晰了吗?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这张风车叶片旋转的哪些方面呢?我们要
讨论叶片在旋转时位置是怎样变更的?绕哪一个点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是往哪
个方向旋转的?(老师边说边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汇报时说清晰讨论的工程与结果分别是什么?完成板书:
位置点方向角度
从位置A绕。点顺时针转90°到位置B
老师:同学们,你能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连起来完好地介绍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风车是从位置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到位置B。
老师:同学们介绍得真不错!刚刚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叶片的转动的呢?
学生:是从位置、绕的点、方向、角度这几方面来介绍叶片的转动。
老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来介绍叶片是怎样从位置B转到位置C吗?(课件演示叶
片从位置B转到位置C)
学生先讨论再汇报:叶片从位置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到位置C。
老师:在同学们的答复中,位置、绕哪一个点、方向、角度(指示板书)都说得很
清晰。你们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叶片是怎样从位置A旋转到位置C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答案:
学生1:叶片是绕。点从位置A通过两次顺时针旋转到位置C的。
学生2:叶片绕。点干脆顺时针旋转180°也可以到位置C。
学生的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都应赐予表扬,特殊是第2种更应激励。
老师:(课件显示下图)这次你觉得叶片还可以怎样旋转到位置C呢?
学生讨论也可能有两种想法:
学生1:叶片是绕o点从位置A通过两次逆时针旋转到位置C的。
学生2:叶片绕O点干脆逆时针旋转180°也可以到位置C。
老师:同学们真不错,能用不同的方式让叶片从位置A旋转到位置C。这两种方式
有哪些一样,哪些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样的都是从这4方面来讨论旋转的,不同的是方向不同。
老师:叶片可以从位置A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位置C,也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位置
Co这还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思索问题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可以训练思
维的敏捷性。
三、练习
1.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2.讨论旋转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展讨论?
五、拓展延长
老师:同学们今日学到了这么多,你们想用学到的学问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各
种形态的花瓣各一个与一颗大头针)你能想方法,用一个花瓣画出一朵完好的花吗?
六、作业:2.第32页练习七第1,2,3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相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旋转物体与画出简洁图形旋转后的
图形。
2.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胜利体验,坚决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打算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图形的旋转,还记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讨论图形的旋转的
吗?
学生:我们是从位置、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这4方面来讨论旋
转的。(老师把这4点板书在黑板上)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老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与方格纸(如图)。
课件出示要求:将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绕A点旋转90°。
老师:(指黑板)在这里4个方面的要求都说清晰了吗?
学生:没有。
老师:哪一方面的要求没说清晰?
学生:旋转的方向没说。
老师:只说绕A点将三角板旋转90°,怎么办呢?我们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呢?
学生:我认为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都可以,因为都是旋转了90°。
老师表示赞同,并把“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板书在相应的位置。
老师:如今你能把这里旋转的要求完好地描绘一遍吗?
随学生的答复板书:
位置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
老师:不错,请翻开书第31页,课堂活动第2题你能完成吗?
学生完成后展示汇报。
2.教学例4
老师:(课件出示右图)下面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点。顺时
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吗?你觉得这一次的要求与刚刚的要求有哪些不同的地
方?
引导学生比拟出两点:
1.刚刚是用三角板干脆在方格纸上旋转,这次是要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刚刚可以干脆在图形上选一条线段作标准旋转90°,如今干脆在图形上选一条
线段旋转90°不好把握。
老师:同学们很会比拟,我们重点关注第2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老师: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最关键的仍旧是要找到一条线段。
老师:你觉得应当找怎样的线段呢?
学生:要选择便于视察与便于旋转的线段。
老师:说得对,在刚刚画旋转后的图形的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觉:在旋转的过程中,要关注关键的一条线段,用这条线段的旋转来推
断这个图形的旋转。
多媒体课件演示:
老师:通过这样一比照,我们就更能发觉图形旋转的关键在哪里了。下面请同学们
像这样接着旋转两次,依次在书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画后汇报。
三、总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图形时要留意什么?
四、练习稳固
练习七第4题。
五、作业:练习七第5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知道对称轴的作用。
2.知道学过的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对称轴。
3.能用对折的方法或通过视察方格图等方法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4.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开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打算例1中的6个图形,1个一般三角形、
1个等腰三角形、1个等边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1
个圆、1个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L教学例1
老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形(课件出示例1的6个图形),宠爱吗?
学生:宠爱。
老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些是我们以前就相识的轴对称图形,今日我们要接着讨论
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思索后讨论,并答复)
学生:在折学具的时候,我发觉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完全重合。
老师:哦,也就是说你发觉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完全重合。(随学
生的答复板书)有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指一指你是沿哪条直线对折才使轴对称图形
左右两局部完全重合的。
老师:在轴对称图形中,能使两局部完全重合的直线叫对称轴。这是我们今日相识
的一个新挚友。(板书:对称轴)请同学们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
(全体同学一起读“对称轴”)
老师:这些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折一折、找一找,看看你能发
觉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在学具中折找对称轴,讨论出: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教学例2
(1)用对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2)用视察的方法找对称轴
板书:
找对称轴对折
画对称轴
视察方格图
老师:我们不但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对称轴,还可以借助方格图来找对称轴。你觉得
在视察方格图时要留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留意找对称图形的中线,并视察这条中线的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不是
完全一样的图形。
老师:同学们提示得很好,请你选择第35页“试一试”中的一个图形画出对称轴。
学生画了以后汇报,在汇报第2个图形的对称轴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晰每条对称轴
是怎样视察出来的。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什么叫对称轴?怎样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五、作业:练习八第1,2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性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
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打算方格纸、例3中的图形、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学问接着讨论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进展新课
1.教学例3
老师:同学们不但能找到对称轴,而且还能画出对称轴,真能干!但老师还有一个
比拟难的问题想让同学们一起思索一下:我有一个轴对称图形,把它对折后是这个
样子(课件显示例3中的图形),请你猜猜这个图形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是完全一样的吗?
老师:请你们视察同学们画的这些图形(指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画的图形),它们都是
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学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通过视察可以知道对称轴两边的局部是完全一样
的,对折后两边也能完全重合。
老师:你宠爱用哪种方法画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答复略。
老师:请你用自己宠爱的方法画出第36页“试一试”中这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
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完成后汇报。
老师:在我们画这样的图形时,你觉得应当留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觉: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一样;二是左边局部的图形
要与右边局部的图形一样。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
一半时要留意什么?
四、练习稳固
练习八第3~5题。
五、作业:练习八第6、7题。
教后记: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设计图案,驾驭设计图案的根本方法。
2.开展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想象实力,培育学生的审美实力。
3.让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获得胜利体验,坚决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光结合制氢项目前景分析报告
- 城区市政燃气管道升级改造初步设计方案
- 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与试题及答案讲解
- 仪器 测试 合同协议书
- 精装合同协议书
- 护工中介合同协议书
- 工程项目经理合同协议书
- 后勤劳务外包合同协议书
- 排烟合同协议书
- 签了合同协议书
- DL-T5181-2017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 雷雨-剧本原文-高中语文雷雨剧本原文
- 北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 2024年-FBI教你读心术andy
- 《切尔诺贝利事故》课件
- 古诗渔歌子古诗阅读赏析课件
- 痛经(中医妇科学)
- 供应商调查表模板及范文大全
- 2021年商品期权开户测试题库
-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体育游戏的尝试与创新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