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哪吒》系列动画电影中的“结界兽”,该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A.殷墟甲骨文的字型 B.三星堆青铜人头像C.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D.马王堆汉墓的帛画2.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B.维护周王室的权威C.大力发展小农经济 D.以考试方式选官员3.山西大同某北魏贵族墓葬出土的漆画屏风,绘有帝舜、晋文公、汉成帝等汉族历史人物,画风与东晋《女史箴图》相似。这主要反映了()A.鲜卑族放弃传统习俗 B.佛教文化在鲜卑族广泛传播C.南北艺术风格的统一 D.汉族文化对鲜卑上层的影响4.《贞观政要》载:“比至(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能印证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是()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B.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现C.隋朝设置的科举制 D.唐玄宗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5.唐代敦煌壁画多描绘佛教故事,人物形象庄严肃穆;宋代《清明上河图》则以市井生活为题材,展现普通人的劳动与娱乐。这一变化反映了()A.绘画技法上的进步 B.宗教文化的衰落C.艺术世俗化的倾向 D.中央集权的强化6.识读下列一组图,其适合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

明代澳门—果阿明清流通的西班牙银元《粤海关史话》书影明清外销青花瓷

—里斯本航线图A.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 B.世界性经济互动C.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7.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兴起。这两次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现出的特点是()A.被动转型,曲折发展 B.一蹴而就,全面转型C.同步进行,各自发展 D.相互矛盾,阻碍发展8.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容就义: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的绝笔信,表示要“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些事迹体现了()A.改良主义者彻底失败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C.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 D.列强侵略不断加剧9.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下面是他的两首词,对应的题目应是()西江月·①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②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A.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 B.①秋收起义②平型关C.①遵义会议②娄山关 D.①秋收起义②井冈山10.下面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示意图,其反映出我国工业化的突出特征是()A.近代化起步后持续、高速发展 B.工业化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C.跨越时代,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D.苏联援助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11.下面是1968年发行的广东省通用粮票和1990年发行的深圳发展银行(现已与平安银行合并)股票,两者分别体现的经济特征是()A.自然经济、封闭经济 B.计划分配、市场交易C.单一公有、集体所有 D.农业优先、工业优先12.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分支,旨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能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危险的或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主要表明信息技术()A.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B.可以完全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C.使重复工作的劳动者失去工作 D.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13.读下列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图(2世纪),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此时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B.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安息帝国)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C.中国商人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达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D.阿拉伯帝国兴起,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14.以下图文材料共同揭示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1868年)规定,印第安人被排除在公民权的范畴之外,无法享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美国《道斯法案》(1887年)规定,印第安人只有脱离部落、单独生活并适应“文明”生活习惯后,才能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由于政府与国会、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两党之争,美国政府曾于1995年、2013年、2018年、2023年陷入“停摆”危机。A.西方的民主政治长期以来没有任何进步B.民主政治发展的源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C.西方的民主政治自古以来都有其局限性D.公民直接参政是西方民主政治主要形式15.巴黎公社成立后,就颁布法令,规定人们可免缴三个季度的房租;规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年薪最高不得超过6000法郎,废止面包工人的夜班;还规定工厂主不得随意对工人罚款和克扣工资,教会与学校相分离。这些规定反映出巴黎公社()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加强官员廉政建设C.废除了原有国家机器 D.注重维护民众利益16.对下边的战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英美盟军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7.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保障项目覆盖范围过多、过宽,在权益、福利相近的情况下,很多人宁愿选择失业,领取国家的救济补贴福利,也不愿就业工作。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据此可知()A.福利政策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B.过度的社会保障影响国家发展C.社会保障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社会保障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6分)18.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为在学校历史文化节“古今大学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发言做好准备。(1)【任务一】比较古代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材料一:古代中西方教育机构对比表项目中国古代太学、国子监欧洲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四书五经”在内的儒家经典(约占70%~80%)“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约占65%)其他学科书法、算学、礼仪、法律(约占20%~30%)神学、法学、医科(约占35%)管理模式国家直接控制行会自治职业去向以培养“修齐治平”的政府官员和学者为主要目标培养教士(神父)、政府书记员、律师、医生等——据《汉书·儒林传》《新唐书·选举制》《欧洲大学史:中世纪大学》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太学、国子监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异的原因。(2)【任务二】分析近代西方大学的发展趋势材料二:课程1800年课程数1850年课程数数学212化学18工程学051800—1850年,英国大学课程变化表

年份高校数量在校学生数每万人中的大学生数1870563520001.319909772370003.219401800140000010.61870—1940年,美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情况

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大学课程出现变化的原因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任务三】回顾近现代中国大学发展之路材料三:中国近现代的大学产生于民族危机背景下。1898年京师大学堂首开中西合壁课程,试图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新文化运动后,转向学术自由与科学精神。抗战时期,为保存文脉而西迁。新中国成立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摘编自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现代中国大学发展演变的特点。(4)【任务四】直面当代大学的机遇与挑战材料四: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高等教育机构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线教育的普及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其次,大学更加重视国际化合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中国高校在全球大学中的排名稳步上升,并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大学也在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维持其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先地位。——根据当前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综合整理

结合材料四及中西方大学的演变历程,谈谈现阶段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及启示。19.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像一面镜子,再现了社会百态和时代变迁。阅读下列与电影有关的资料,完成探究。(1)探究一:电影——历史记忆影片内容概要美国《林肯》影片聚焦美国内战末期(1865年)林肯总统推动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的历程。通过政治博弈与个人抉择,展现林肯在战争阴影下平衡国家统一与道德理想的艰难使命,刻画其作为领导者的智慧与孤独,以严谨的历史细节与戏剧张力重现美国废奴运动的关键转折。苏联《他们为祖国而战》影片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了苏联红军基层士兵在极端残酷的战争中坚守阵地、英勇牺牲的故事。通过个体命运展现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以及士兵们为保卫祖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影片以纪实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苏联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中国《建党伟业》影片展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光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从《林肯》《建党伟业》两部电影中任选一部,仿照以下示例,指出其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写出当时的时代要求,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示例】

我选电影《他们为祖国而战》相关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代要求:抵御法西斯侵略、保卫祖国。史实说明:1942年夏季,德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以巨大牺牲坚守阵地,最终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发生转折。(2)探究二:电影——价值观念影片内容概要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影片通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等七个单元故事,以普通人的视角串联起开国大典、原子弹研发、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等七个重大历史瞬间,展现中国人的集体荣誉感,传递“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家国情怀与时代责任感,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兼具历史纪实性与艺术感染力。美国《阿甘正传》影片讲述了智商低于常人的主角阿甘意外参与越战、乒乓外交等美国历史事件,在亲情、爱情与友情中经历人生起伏的故事。影片以“美国梦”为核心,以小人物通过坚持与善良获得成功,突出个人奋斗、自由与机会平等的美式价值观,既展现美国20世纪社会变迁,又以温暖叙事探讨人性本真,成为影史重要的治愈之作。

以《我和我的祖国》和《阿甘正传》为例,比较中美两国电影所宣传的价值观念的差异。(3)探究三:电影——时代精神影片内容概要《焦裕禄》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1962年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地三大自然灾害的故事。面对饥荒与质疑,他顶住压力,深入一线,甚至强忍肝癌病痛坚持工作,最终因公殉职。影片通过质朴的叙事,刻画了共产党员“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展现了榜样人物在特殊年代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力量,被誉为“新时代公务员的教科书”。《袁隆平》影片聚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展现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历经失败,最终攻克杂交水稻技术难关的故事。影片通过其对粮食安全的执着追求与田间地头的真实细节,传递袁隆平“心怀天下,造福人类”的使命感,致敬他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作出的卓越贡献。《横空出世》影片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为背景,讲述科学家(以邓稼先等为原型)、军人和普通劳动者在罗布泊荒漠中团结协作,克服技术封锁、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引爆“东方巨响”的故事。影片通过核试验基地的艰苦环境与人物内心刻画,展现“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铁人》影片改编自王进喜的事迹,讲述他作为大庆油田工人,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带领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实现石油自给的传奇。影片通过石油工人的汗水、伤痛与豪情,塑造了新中国工业战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标杆,展现了被誉为“中国脊梁”的精神图腾。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铸就的时代精神成为电影创作的丰富题材。请根据探究三的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电影中的英雄模范与时代精神”的主题下,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答案】C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1)原因:

①古代中国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课程,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居正统地位。它服务于科举选官,是培养官僚的思想基础,对维护统治有重要作用。②欧洲侧重“七艺”,兼顾其他专业学科,是因为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需要教士、法律、医学等专业人才。(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科技进步,社会急需工程技术与科学人才。趋势:课程设置向实用学科(数学、工程学等)倾斜;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或“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任答一点即可)作用:培养了大量技术和创新型人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工业技术不断革新(或“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撑,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生产力提升。(任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3)特点:在民族危机中诞生;经历从中西融合到科学精神培养的转型;始终服务国家救亡与建设需求。(任答两点即可)(4)共同趋势:教学方式数字化(或“线上课程普及”);教育国际化(或“培养全球视野人才”);持续改革创新。(任答两点即可)启示:大学需紧跟时代需求调整教育模式;文化交融与开放合作是发展动力;教育对国家竞争力起关键作用。(任答一点即可)19.【答案】(1)【示例1】

我选电影《林肯》相关事件: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时代要求:维护国家统一与废除奴隶制。史实说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围绕奴隶制矛盾激化,南方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引发内战。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动员民众参战,并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将战争目标从维护联邦统一升华为解放奴隶的正义事业,最终推动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通过,废除奴隶制。【示例2】

我选电影《建党伟业》相关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时代要求:反帝反封建、探索救国道路,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与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觉醒。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于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比较:①中国电影宣传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时代责任感、奉献精神等,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的紧密交织。②美国电影以“美国梦”为核心,突出个体成功与自我实现是在美式自由与机会平等条件下,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3)【角度一】

英雄模范形象的时代意义参考观点:电影中的英雄模范形象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论述:①《焦裕禄》中,主人公在兰考县治理风沙时展现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精神,反映了当时党和人民迎难而上的时代风貌。焦裕禄冒雨查灾、带病工作的细节,正是20世纪60年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缩影。②《袁隆平》通过袁隆平数十年攻关杂交水稻的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心怀天下”的使命担当。影片中袁隆平在稻田中反复试验的场景,呼应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③《横空出世》里,科研人员在戈壁滩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过程,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这种精神与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迫切的国防需求密切相关。结论:英雄模范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的品格与行动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焦裕禄到袁隆平再到科研先驱,这些银幕形象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图谱。【角度二】

英雄模范形象的教育作用参考观点:电影中的英雄模范形象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时代精神。论述:①《横空出世》通过再现核试验基地的艰苦生活,使当代青少年直观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完成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②《我和我的祖国》采用拼盘式叙事结构,将开国大典、奥运盛会等重大事件浓缩于普通人视角,这种创新表达让新时代青年更易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③《林肯》虽为美国电影,但其展现的政治智慧与道德坚守,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了理解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注解,彰显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结论:电影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通过艺术加工与技术创新,电影能让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核跨越时空界限,持续滋养现代人的心灵世界。

【角度三】

英雄模范形象的创新表达

参考观点:电影通过英雄模范的个体化叙事阐释时代精神。论述:①《铁人》以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的誓言为核心,通过石油工人跳入泥浆池的震撼场景,将个体拼搏精神升华为国家工业化的集体记忆,完美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创业激情。

②)《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单元,借工程师林治远调试旗杆的平凡工作,折射出新中国成立时全民的庄严期待。这种“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叙事策略,使抽象的时代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知的个体行动。

③《阿甘正传》虽为美国电影,但其通过阿甘参与越战、乒乓外交等事件,客观上展现出美国在20世纪国际格局中的角色转变,印证了个体命运与国家发展的深层联系。

结论:优秀电影往往通过个性化叙事展现宏大主题,让观众在共情个体命运的同时,自然领悟到时代赋予的精神内涵。这种创作手法使时代精神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角度四】

英雄模范形象的社会影响

参考观点:电影中的英雄模范形象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①《铁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