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冰川地貌(讲义)(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冰川地貌(讲义)(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冰川地貌(讲义)(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冰川地貌(讲义)(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冰川地貌(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冰川地貌目录TOC\o"1-4"\h\u01考情透视·感悟高考 1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03情境导入·重温考点 2题型一冰川地貌 2典题研析·思维建模 3知识再现·查漏补缺 41.冰川地貌 4思辨延伸·命题预测 12考向01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冰蚀地貌 12考向02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冰碛地貌 12考点要求年份命题统计命题情境和角度冰川地貌2024广东,9-10题,6分以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和温带气候峡湾分布为情境通过峡湾考查气候与冰川地貌的关系2023海南,12-13题,6分以微观的冰川地貌创设学习探索情境通过羊背石考查冰川地貌2022河北,16题,14分以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图为情境通过冰斗和U型谷考查冰川侵蚀地貌2021海南,14题,3分以某大洲局部区域图为情境通过峡湾和海岸线破碎考查冰川作用【命题趋势】在流水作用考查角度穷尽的情况下,冰川、重力、冻融等外力作用考查的概率增大;从近几年高考题看冰川地貌侧重考查冰川侵蚀地貌。题型一冰川地貌【情境导入·重温考点】2024年上半年,我国科学家在东南极冰盖下新发现了46个冰下湖。南极冰下湖通常位于数千米厚的冰层之下,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信息。思考:南极冰下湖如何形成?(2024·广东卷)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3.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4.(2022·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1.冰川地貌冰川形成冰川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①有丰富的降雪,且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②要有适合冰雪大量堆积的场所(积雪盆地)。冰川分类: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冰川运动不受地形影响,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山岳冰川规模小、冰层薄、冰层分布和运动主要受地形影响和限制。冰川作用是指冰川对陆地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其发生条件如下:①气温降低,雪线高度降低;②有丰富的降水量。冰川运动冰川的运动主要靠内部塑性变形和块体滑动完成。冰川运动由冰川的厚度、冰川下伏地形坡度和冰川表面坡度等因素控制。冰川运动速度大小,主要依靠以下因素:冰川或冰面坡度: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冰川运动。冰川厚度:雪线附近冰川最厚,运动速度也最大,冰川体中部运动速度大于外侧。时间:冰川运动速度夏季大于冬季,白昼大于夜晚。冰川运动速度还与冰川冰的补给量和消融量有关:补给量>消融量,冰川厚度增加,流速加快,冰川尾端向前推进;补给量<消融量,冰川厚度减薄,流速减慢,冰川尾端往后退缩;补给量=消融量,冰川就处于稳定状态。冰碛物冰碛物分为: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终碛。大陆冰川只有底碛和终碛两种。出露于冰面的叫表碛,夹带在冰内的叫内碛,在冰川底部的叫底碛,位于冰川两侧的叫侧碛,两只冰川会合则形成中碛。环绕冰舌末端的叫终碛(前碛)。冰碛石表面布满裂痕。冰碛物的特点:碎屑物组成;分选性差,大小混杂,不具层理;磨圆度差,多具棱角;碎屑物无定向排列。冰碛地貌典型景观景观地貌特点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动的物质形成高低起伏的丘陵形态侧碛堤由侧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它在冰川谷的两侧堆积成堤状,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中碛堤两条冰川汇合后,其侧碛合并成中碛,冰川融化后,在冰川谷中部沿谷地延伸方向堆积成垅状砂砾堤,称为碛堤。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鼓丘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也是冰川再接近末端,对冰床中凸起基岩进行侵蚀,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鼓丘和羊背石的区别羊背石鼓丘概念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看似伏地的羊群,故得名鼓丘是一个由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小丘成因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沉)积地貌物质组成以基岩为主以冰碛物为主(内核为基岩)外观形态羊背石迎冰面受磨蚀作用较平缓,背冰面受侵蚀较陡鼓丘迎冰面坡陡,为基岩,背冰面坡缓,为冰碛物图示冰水堆积地貌①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川的冰融水,常形成冰川河道,它可携带大量砂砾从冰川末端排出,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叫冰水扇。几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②冰水湖冰融水流到冰川外围注地中形成冰水湖泊。③冰砾阜阶地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附近冰体融化较快,又由于冰川两侧冰面较中部要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里,形成冰川两侧的冰面河流,并带来大量冰水物质。当冰川全部融化后,这些冰水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的两侧,形成冰砾阜阶地。它只发育在山地冰川谷中。④冰砾阜冰砾阜是一些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小丘,由一些有层理的并经分选的细粉砂组成,通常在冰砾阜的下部有一层冰碛层,冰砾阜是冰面上小湖或小河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堆积而成。⑤锅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称为锅穴。锅穴是埋在砂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的塌陷而成。⑥蛇行丘主要分布于大陆冰川之下,形态狭长而弯曲。丘顶狭窄,延伸方向大致与冰流方向一致。组成蛇形丘的物质较粗,主要是沙砾质,透水性强,具有流水的分选性和沉积层理。成因一: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成因二:冰水三角洲沉积说,由此造成的蛇形丘宽窄相见,呈绳结状,宽段为隧道口外的陆上三角洲沉积,组成物质细;窄段为冰下隧道的沉积,组成物质较粗。随着冰川节节后退,隧道口也逐步后退,从而出现了绳结状的蛇形丘。热融喀斯特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热力原因引起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故又称热融喀斯特。热喀斯特现象广泛分布在冰缘地区。热喀斯特可分为两种,即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①热熔沉陷:主要产生在平坦地面,冻土层内地下冰融化使地面发生沉陷,出现沉陷漏斗、浅洼地,如果洼地集水成湖,称热喀斯特湖,也称热融湖;广泛分布于多年冻土发育的平原或高原地区。②热融滑塌:主要发育在斜坡地面,由于坡地冻土层地下冰融化后饱含水分,使土体沿融冻面滑动,称热融滑塌。形态有新月形、长条形、围椅状、枝叉形等。其活动具明显的周期性,如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祁连山东部的热融滑塌,始于每年春季,夏季达高峰,秋季逐渐停止。考向01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冰蚀地貌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①和②是两条典型的山谷冰川(图),其中冰川①下发育了“V”形谷,冰川②下发育了“U”形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斯瓦尔巴群岛冰川槽谷得以发育的主要条件可能是(

)A.地势起伏大 B.海水侵蚀 C.气温变化小 D.地壳稳定2.造成①和②两条冰川槽谷最终发育成型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①-侧蚀,②-下蚀 B.①-侧蚀,②-侧蚀C.①-下蚀,②-侧蚀 D.①-下蚀,②-下蚀考向02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冰碛地貌科其喀尔冰川位于天山西段托木尔峰南部,是典型的大陆型山谷冰川。科其喀尔冰川规模大,消融区的冰川表面覆盖着大量较厚的岩石碎屑表碛(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某科考队于8月在当地考察时发现,该冰川中下部冰面表碛密布,不同厚度表碛对冰面消融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冰川末端冰面湖发育规模较小。湖岸四周冰川被表碛覆盖,对冰面湖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图为科其喀尔山谷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山谷冰川表碛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