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非但没有痛感,反而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有抓住人物的个性,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共性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才能抓住个性呢?这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分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在异乡①(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央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1ONE”③,等等。但是,透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央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螂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T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B.少校因遭受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才流露出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显得非常恼怒。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D.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8.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9.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①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②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③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讼,通“容”,包容。③郡国:郡县和诸候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3分)诱天下A亡人B谋回作乱回今国削之下亦反G不削日亦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渐渐,与《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意思不同。B.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屈原列传》中“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中的“存”字意思不同。C.践更,是古代的一种徭役,轮到服徭役的时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宋)杨万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6.《明发石山》中蕴含的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三)名篇名句默写(木题共1小题,6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行该项考察。李渤所“遇”的“双石”,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苏轼已无缘得见了。所以苏轼对山体的石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更不用说深刻印象了。其二是李渤“不耻下问”地“询诸水滨”,苏轼却没有 失之臆断和草率,李渤的表现岂可讥之为“陋”乎?!19.选文的论证极具说服力,请问其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和原句相比,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体温将持续升高,⑤可达40℃至42℃左右的高热,⑥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⑦此时则进入了中症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用冷水擦身时,B,过冷的水可能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家苏沧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记录了一个异乡的风俗。阿拉斯加有一条塔那诺河,一百多年来的每年三月第一天,小镇的人们会聚在一起,在冰冻三尺的大河中立一个木头三脚架,将一根绳子与睽望塔上的钟摆相连。当冰雪融化、冰层断裂、三脚架终于倒下的一瞬间,钟摆会停下。钟摆停在几时几分几秒,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这个“定格春信”的仪式,让人浮想联翩。它告诉我们什么?地冻天寒,要相信春天的降临;寻常岁月,要保持对美的渴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1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C[解析]“情节必须违反逻辑因果”说法错误。原文“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2.B[解析]A.“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是“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但并未说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C.“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写“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第四段写“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可见二者不是注释关系,而是体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其本质是一样的。D.“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过于绝对。“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只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沙和尚在取经路上,挑着担子一直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没有太多超越理性的行为,缺乏一定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饱和度稍有欠缺。4.首先由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感觉不同引出情感逻辑(1分);接着阐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绝对化和反逻辑规律(或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理性逻辑)(2分);最后指出情感逻辑的作用(1分)。5.①无理而妙指的是看似不合理性逻辑、不科学的艺术作品,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得到充分的自由。②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花不语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责怪花不说话,飞走了,是不符合理性逻辑的。③但这种缺乏理智的奇想,却能更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无可奈何的感伤。(每点2分)6.B[解析]B项,“'我’感到很伤心”于文无据。原文只说“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并没有说到“我”对这些的感受。7.C[解析]C项,“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描写“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说明他对未来并不抱有期待。8.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9.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离战场的米兰,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异乡”;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10.BDG“诱天下亡人”中,“天下亡人2后断开,即B处;“谋作乱”省略了主语“吴王”,是完整的句子,其后断开,即D处;“削之”和“不削”是假设的两种情况,各自断开,即G处。12.D“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材料一“独13.(1)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宗族子弟,分封功臣。(关键词:矫……枉、徇、剖海内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老百姓像云那样集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关键词:一句1分,为、揭、云集响应、赢)14.①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②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解析]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文本一:当初,在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走棋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猛打吴太子,吴太子被打死,灵柩送回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说:“吴王确实没病,因吴国几百姓不缴纳赋税,服兵役时,吴王发给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时慰问茂才,赏赐百姓:其它封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保护。像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几案和手杖,对他的恩德深厚,本该悔改自新才对,但他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也会反版。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候、宗室共同讨论这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文本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但没有几年,为了平息诸侯国的叛乱便闻命奔赴镇压,以至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后来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诸侯王的势力3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诸侯国。但是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却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即使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15.B(首联意为“看乌云聚积,恐天明时分出发又要愁雨中行路艰难”,并无点染手法)16①首联、颌联均写诗人根据天气迹象预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这启发我们在学习时也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找到其中规律。②尾联意谓山深更应进去,听说那里的梅树已经开花了。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如此方能让学识、能力更上一层楼。(或:尾联意谓山深更应进去,听说那里的梅树已经开花了,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应坚定攻克难关的信心,如此方能不断进步。)(6分。每点3分,其中准确指出诗句1分,谈哲理对学习的启示2分)17.(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与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定称谓。D项,表示特定称谓。19.引用论证、对比论证。记》,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第二段使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指出李渤的考察有两点是苏轼所不20.原句表达效果更好。(1分)①因为“土著居民”指的是在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人,住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准确地掌握石钟山得名的原因;(2分)②“还”字强调了李渤在向当地久居的居民进行询问后,又亲自进行了检验这一行为,写出了李渤严谨的做事风格,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2分)21.A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地方;B开始时注意水温不宜过冷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A处,根据句前的“但”字可知,该句与前文“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后文“适宜的温度为22℃~25℃”可知,此处是说不能迅速将冷的水可能会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导致患者虚脱”可知,此处说的是水温过冷的危害,故此处可填“开始时注意水温不宜过冷”之类的语句。22.①修改为: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四个阶段。③修改为: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⑤修改为:可达40℃至42℃的高热。23.【解析】材料先引用作家苏沧桑文章里的一个独特风俗:在阿拉斯加的塔那诺河,当地的人们会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在河中立一个三脚架,并用一根绳子和钟摆相连。等到冰消雪化之时,三脚架倒下的瞬间,钟摆停下的时间,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然后写“定格春信”的仪式对人们的启示,也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它象征着人们在天寒地冻之时对春天的期待和信仰,也象征着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本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冰冻三尺”的时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冬天”,即人处在困境之时;“春天”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求等。即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要相信春天的降临,都要保持对美的渴望,都要保持生活的信心,都4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信念、渴望、追寻。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结合材料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苦难与困厄都无法阻挡一颗灵魂对前方希冀与美好的渴望。主体部分,可首先论述“前行途上,当有希望”,再论述“明确希望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