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草船借箭课时第一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九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
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调整
一、看视频,结合历史背景介绍,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的
主人公是谁?
出示课件1:播放视频《草船借箭》(节选片段):
2.组织交流:主人公是谁?出自哪部书呢?对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
诸葛亮,你还知道和他相关的故事吗?
3.过渡: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国
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通俗易懂,开始的时候是说书人讲出来给大家
听的。所以,《三国演义》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所谓的“章回
体小说”是指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古代说书的人在讲述很长的故事的时候,
一次讲不完,就要分若干次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也就是一章。在每次讲故事之前,说书人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
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
题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这节课我们一起读这个故事:《草
船借箭》。
出示课件2:
教师板书课题:5.草船借箭
(设计意图:以短视频导入,用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既链接
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激发学生找书、看书、讲书的自主性。补充相关背
景和文学常识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读故事,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启发阅读思考: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用草船借箭?
最后借到箭了吗?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好好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
在课文勾画问题的答案。
出示课件3:
(2)集体交流,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引导学习: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预设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周瑜委托诸葛亮造箭。”
教师引导:请同学关注文章总起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
忌。”课文中还提到了“军令状”,同学们,“军令状”是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
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也就是说诸葛亮如不能完成任务,要依军法受罚。
谁能再来说一说: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说得更完整,更准确。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诸葛亮
(妒忌)(三天造十万枝箭)
②引导学习:怎么用草船借箭?
预设2:学生回答时,可能会对故事的经过进行详细复述,也可能回答不够
全面,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将故事经过分成“借箭前的准备”“借箭的过
程”两部分,分别来说是不是条理更清楚。
出示课件4.5:
③引导学习:最后借到箭了吗?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6,并板书(叹服)(如期交货):
2.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回答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出示课件7:
3.自由练习说故事:
(1)教师引导学习:请同学们依据课件上的脉络图,说一说《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先在小组练习说故事,小组内四人分别负责“起因、准备、经过、结
果”中的一部分内容,合作说一说《草船借箭》。
(3)过渡,组织小组展示: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一起来为大家说故事《草
船借箭》。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这个抓手
概括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先梳理、再讲述,有助于学生组织语言,有条理的讲
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积极讲述,充分练习。对故
事的熟悉程度是下节课具体分析人物形象的保障。)
三、质疑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启发思考:同学们读课文时,对于故事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我们一起
来讨论一下。
出示课件8:
预设:1.诸葛亮为什么在周瑜帐下听令?
2.鲁肃为什么要帮诸葛亮?
3.曹操为什么不敢出兵?
集体讨论,同学和教师相机补充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故事本身节选自《三国演义》,没有读过整本书的学生在阅读
时会有很多疑问,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为后面了解人物形
象做铺垫。)
四、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
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给生字注音,每个抄写两遍。在自学的过程中,
你认为哪里需要老师讲解,或者有想和大家分享的,请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
一起交流。
2.集体交流
出示课件9:
教师指导学习:“插”字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寨”
字可以和“赛”“塞”等形近字做比较来记忆字形,哪位同学来给这三个字分别
组词?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再写一写。
五、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故事《草船借箭》,回家后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吧。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
解的词并记录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5.草船借箭
周瑜------》诸葛亮
(妒忌)(三天造十万枝箭)
(叹服)(如期交货)
教学
反思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草船借箭课时第二课时时间
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
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调整
一、问题导入,关注人物
1.引发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请你谈一谈对课文中三个主
要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出示课件10:
预设:1.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他能够用巧妙的办法借到十万支箭。
2.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害诸葛亮。
3.周瑜为了东吴的利益要除掉诸葛亮。
2.教师随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
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读课文。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在故事情节上,此时,通过问题将学生注
意力引到人物形象上,自由讨论,引发学习兴趣,为后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做好
铺垫。)
二、聊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指导分析人物特点: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诸葛亮机
智过人体现在哪里……你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吗?
我们先来看看课后习题,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11课后习题(二)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
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
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
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周瑜妒忌诸葛亮,假借
公事,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这“高兴”,是周瑜为诸葛亮没有识
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啊。
2.学生自己勾画思考
提出活动要求: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
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出示课件12:
3.集体交流
预设1:提到诸葛亮,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算好天
气,知江上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人心,鲁肃忠
实守信,曹操谨慎多疑……以此感受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插图,图中人物,诸葛亮真是超乎寻常的
沉着冷静啊。
预设2:提到周瑜。
教师引导活动:下面同桌两人来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
话。
教师引导感受: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周瑜的假意商量,实则陷
害,看到周瑜的险恶用心。
预设3:提到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书中并没有直接描写。
教师补充: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
见他小心谨慎,生性多疑啊。因为这种性格,他还杀害了为他一直头痛病的神医
华佗。
预设4:提到鲁肃感受他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教师肯定:的确,鲁肃没有把诸葛亮的计划告诉周瑜,他真是一个信守
承诺的人。
4.从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学生课下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1)提出问题: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
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启发思考: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小结:《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们刚才通
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发现透过人物言行读懂人物内心就是分析人物
特点的好方法,我们读这本书时,可以从人物言行入手,读懂人物内心,分析人
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对文中人物特点能更深入了解,进
而激发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资料,设置一些悬
念,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为读整本书,全面感受
古典名著的魅力打好基础。)
三、读“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感受语言特点。
1.教师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本课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请
大家默读阅读链接中的原文片段,可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还可以想一想这个
片段对应文中哪部分内容。
出示课件13:
预设1:学生通过“曹寨”“擂鼓呐喊”“放箭”等词语,明白这段话讲得是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对应文中第八、九自然段。
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同学们通过关键词语读通情节,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预设2:学生提出疑问,如“毛圻、于禁是谁?”“为什么要把诸葛亮称为
孔明?”
教师讲解:“毛圻、于禁”是曹操手下军士,文章中没有提到,对于我们阅
读也没有影响,可以不去考虑。诸葛亮字“孔明”,古人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小结: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提到个别词语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用
逐个翻译,可以猜读,大致读懂意思就行。
2.自由畅谈读原著的感受,体会原文语言特点。
(1)教师引发思考:同学们,刚刚读到的原文和我们学的课文,语言上有
什么不同吗?
预设:学生提出原文的语言更简练,但不如读课文顺畅,感觉读起来有些困
难。
(2)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
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
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
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
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到教师解答鼓励,搭建了从现代
文到原著的桥梁,为后面几篇名著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后作业
导语:同学们,课下请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
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我们阅读课一起来讨论大家的读书感受。
出示课件14:
五、板书设计
5草船借箭
诸葛亮周瑜鲁肃
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
教学
反思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景阳冈课时第一课时时间
1.会认“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碟”
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按故事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按故事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调整
一、歌曲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歌曲导入。出示课件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
导入新课: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对,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
歌。请你自读关于《水浒传》的资料。出示课件2:
教师点拨:《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又名《水浒
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这部小说塑造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
首的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聚焦其中的一位打虎英
雄,我们将通过《景阳冈》来认识他。出示课件3:(板书6景阳冈)齐读课
题,注意“冈”读一声。
教师引导: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
学生:武松。(板书:武松)出示课件4:
教师点拨: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你知道他为什么来景阳冈吗?
预设:武松许久不见哥哥,急着赶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途中路过
景阳冈。
教师追问: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武松成为打虎英雄,被阳谷知县看中,当日就做了步兵都头。
教师补充:《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就
讲述了这个完整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用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既可以链
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可以激发学生找书、看书的自主性。补充相关背景
和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读课文,猜测词语意思。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古白话文中的难懂词句。
教师引导:和上一篇课文不同,这篇课文是原汁原味的古代白话文小说。
与原著不同的是删去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选取了景阳冈武松打虎最精彩的
一段。没有进行改编小说原文故事,读起来非常紧张有趣。同学们读课文的时
候,可能有些词句的意思不太好懂,运用以前的学习方法,粗知大意即可。好,
现在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时间5分钟。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课件5: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截、出示课件6:
教师追问:注意观察笔顺,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截”字和“戴”做比较
来记忆字形,哪位同学来给这两个字分别组词?
预设:截取截断截留斩钉截铁
爱戴张冠李戴
4.教师引导交流方法:同学们还找了很多和现代白话文不同的词语,它在
表达上和我们现代汉语是有所区别的。为了快速扫除字词障碍,你想怎样做?
出示课件7:怎样理解古白话文中的词语?
预设1:查工具书。
预设2:联系上下文猜的。
预设3:多读几遍,还可拆字分词。
预设4:联系生活、影视作品理解词语。
教师补充:还可以看插图想意思,根据人物动作猜想,或者是变换语序等。
出示课件7:
5.小组学习:用你喜欢的方法猜一猜它们的意思,组内交流,快速扫清字
词障碍,读通句子。出示课件8:
6.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个词语?
预设1:我们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恁地”一词。这个词在文中出
现了两次:“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这是武松对酒家说的一句
话,还有酒家好心劝告后武松不听,对武松说的一句“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
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说。你不信我时,清尊便自行。”我们一开始读起来可
能不太顺口,多读几次,带着语气读,我们理解“恁地”的意思是“这样”。
预设2: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这是人物动作,我们猜出来,“筛酒”就是倒
酒的意思。
预设3:看课文插图,梢棒是武松用来防身的棍棒,长约一米五左右。
预设4:“掀他不着”我们变化一下语序,就是我们现在的说法“掀不着他”。
预设5:我们联系看过影视作品理解了“榜文”“印信”两词。榜文指官府
的告示,印信指印章,“印信榜文”就是盖有官府大印的告示。
预设6:读课文发现在酒家口中、山神庙前两次出现的榜文中都有“杖限”
一词,查找资料,“杖限”是指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所以这是一份旧时官府要
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印信公文。
预设7:还有大树上的字“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
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但有”指只要有;“请勿自误”
指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的意思。我们结合生活中“请勿吸烟”猜出的。
教师追问:武松没有上冈之前三次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告示,你觉得这是一
只怎样的大虫?说明情况怎样?
预设1:老虎十分凶猛、可怕,是一只猛虎,伤人性命。
预设2:情况非常严重、危险。
预设3:现在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打老虎,但在北宋时期不仅能
打这只老虎,打死它还是为民除害的行为。
教师小结:这只老虎伤了这么多人性命,简直就是恶贯满盈!所以武松打
虎大快人心。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以往的阅读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目的是疏
通文章,减少畏难情绪,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三次出现的告示,使学生明白:
老虎凶猛,伤人性命,打虎危险,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武松打虎之前和之后
发生什么?根据出示的课件,将内容补充完整。出示课件9:
(1)同桌互相交流应该怎么填。
(2)全班交流汇报。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预设1:喝酒(1—2)上冈(3-5)打虎(6-7)下冈(8)
预设2:我把段意归纳的更具体一些。
1〜2自然段:喝酒,连饮多碗烈酒,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3〜5自然段:上冈,见到官府榜文,怕人耻笑继续上冈。
6~7自然段:一番恶斗,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8自然段: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
3.教师点拨:打虎这个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喝酒和上冈是为写武松勇打猛
虎做铺垫的,下冈是结果,请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用自己的
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9
预设1:课文写了武松在一家酒店不听酒家劝告,喝了很多酒,上了景阳冈,
打死猛虎的故事。
预设2: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
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阳冈的故事。
4.教师小结:把故事的每个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以
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
文章结构。找出重点部分,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住重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故事《景阳冈》,回家后给家人讲讲
这个故事吧。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出示课件10:
五、板书设计
「喝酒(1-2)
松上冈(3-5)
W打虎(6〜7)
“1下冈⑻
教学
反思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景阳冈课时第二课时时间
1.能按故事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
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目标2.抓住重点语句,对武松做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对武松做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调整
一、检查讲述,寻找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再现结构: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景阳冈》,
回顾课文分为哪四部分?出示课件11:
预设:喝酒f上冈f打虎f下冈
学生讲述。其他同学评价。
出示课件11:
2.试着讲故事,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这四部分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也
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打虎写的最详细,是全文的重点。谁来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学生评价。
师追问原因:为什么有同学的讲述精彩,吸引人,有同学讲述很平淡,怎样
做讲述更精彩?出示课件12:
预设1: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对课文很熟悉后,发现武松打虎这一部分多是
动作描写,作者使用大量不同的动词,我就抓住动词进行讲述。
预设2:我也是抓住动词讲述的,我还发现既有老虎的动作,也有武松的动
作,两者动作各有特点。
预设3:我讲述时总想着课文,生怕和课文不一样,成了背课文,同学们就
不爱听了。
教师小结:讲述生动精彩,不能脱离原文,但也不能背课文。要熟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就是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这篇课文中特色语言就是同学们说的
动作描写,加以想象,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有层次、有条理地讲述。
出示课件12:
3.学生小组讲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读一读5-6自然段,要学一学别人
的好方法,试着讲一讲,让讲述更有吸引人。
4.全班讲述。
教师引导:听了别人的讲述,有同学又有了新的想法,谁来有创意地讲一讲?
你的讲述怎样就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出示课件13:(配乐)
预设1:一边讲述一边表演。
预设2:一边讲述一边创新动作。
预设3:两人合作讲述。
预设4:两人合作表演加讲述。
教师追问:你们的讲述真精彩,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看了他们的表演,
你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13:
预设1:我讲述表演的是老虎,打斗的前半部分,老虎动作变化多端,我要
从“按、扑、推将、搭、掀、吼、剪、兜”这些描写老虎的动作中展现老虎的气
势;“从半空推将下来”我的动作快而猛,表现虎的凶猛;“把腰胯一掀”我的动
作轻而快,表现虎的灵活。“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我的声音很大,表现老虎的声威;“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我的动
作重重的,表现了老虎的可怕。后半部分,老虎反抗不了只有挨打的份儿了。(借
机板书:老虎凶猛)
教师追问:你的精彩的表演,是因为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还把打虎分为两
个阶段,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了老虎的凶猛。可是同学们,
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武松打虎”,为什么要把虎写的这么细致?
预设2:我认为,老虎的凶猛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勇猛,就像戏剧里配角衬托
主角一样。老虎气势这么凶猛,动作还这么多变,都被武松打死了,武松该是多
么了不起啊。(板书:武松勇猛)出示课件14:
教师追问:为你点赞,联系生活概括出衬托手法。这种反衬的手法凸显主要
人物。谁再谈谈自己的讲述或观看感受?
预设3:我表演讲述的是武松,我细细读了这部分,觉得把武松动手打虎的
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更合适,躲闪不打、尽力棒打、反复拳打、谨慎补打。一开始,
面对来势凶猛的老虎,武松主要动作是四次“躲”“闪”,看似单一,但四次“躲”
“闪”又各有不同。第一次“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
边。”三个连续动作闪的机敏;第二次“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闪,闪在大虫背后。”闪的巧妙;第三次“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躲的轻松;
第四次“武松却又闪在一边。”闪的灵活。所以我表演武松这四次“躲”“闪”快
慢不同,动作大小也不同。
第二阶段当老虎“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时,武松开始打老虎
了,先棒打:“轮、劈、打、拿”心里慌,用力猛,没打到老虎,还不敢丢掉武
器,武松对敌时小心而谨慎,我讲述时的声调既有发力时的高昂,又有谨慎时的
低沉。
第三阶段武松退后寻到机会“丢”开武器,开始各种拳打:“揪、按、纳、
踢、按、揪、提、打”字字千钧,这时的武松只觉得力大无穷、勇武过人。表演
讲述时,我反复练习多次,用较快的语速,连贯的语句,突出当时情况紧急,武
松动作的快、准、狠和有力。这一段最带劲!
第四阶段老虎被打得七窍流血,武松获胜。出示课件14:
教师小结:你说的太棒了!你真正的好好读了课文,仔细揣摩武松的动作,
所以你的表演讲述很精彩,你的分析更是合情合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武松打虎这个重点部分,品味武松打虎这部分动
词的运用,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寻究方法,搭建支架,讲述故事。尤其因教材
的更换,这一届学生没有系统的掌握复述方法,所以寻究复述方法的过程采用了:
尝试——评议——呈现——实践——总结,补齐了学生知识的短板O)
二、研读文本,感知人物。
1.研读文本,感知人物:请同学们研读5-6自然段,仔细揣摩武松的动作、
心理,从中可以你感受到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15:
预设1:如果我是武松,一见老虎这么凶猛,心想:硬碰不硬碰肯定不行,
我得小心点,寻个机会再出手。多次灵活的“躲”“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
伤了它的锐气。我觉得到武松真是个有勇有谋,勇敢而机敏的英雄。(板书:机
敏)
预设2:武松善于抓住机会,虽然没有一击而中,但不慌乱,可谓艺高人胆
大。
预设3:可以说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一连串的动作下来,让人觉得
武松力大无穷。
学生4:最后武松“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撅又打了一回”可见武松做事谨慎
周密,不留后患。
2.自学课文,结合重点词句,多角度评价人物。
教师引导:从课文5、6自然段我们感受到武松是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他
有勇有谋、力大无穷、机智灵活。(板书:英雄)但人们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
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
有什么看法?自学课文其他三部分,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课件16:
预设1:我从“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这句话感
受到武松的豪爽。(板书:豪爽)
预设2:“(武松)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我觉得这句
话可以体现出武松的冲动、鲁莽。
预设3:店家对武松说“三碗不过冈”,让武松少喝酒,可武松却叫道:“休
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这句话让我看出武松很固执。(板书:
固执)
预设4:“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
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还很多疑,
店家这样劝是为他好,他却怀疑人家谋财害命。
预设5:“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
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句话表现出他很爱
面子。(板书:爱面子)
教师小结:武松打虎这部分我们看出他是勇猛机敏的英雄,武松喝酒、上冈
我们感受到武松的豪放、固执、爱面子,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一个凡人。(板书:
凡人)
三、课外延展,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引导: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可爱。要想全面了
解武松,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水浒传》。在《水浒传》里,作者花了较多的篇幅
和文字在描写武松。
出示课件17:描写武松的章回目录
我们一起读一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2.教师启发: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自由读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18:
预设:武松很厉害,他兼具了梁山其他好汉的许多优点。
3.教师点拨:金圣叹评价武松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
比如鲁智深的豁达明理、林冲的凶狠、杨志的正气、柴进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
李逵的直爽豪迈、吴用的才智、花荣的风度、卢俊义的大方轩昂与石秀的机警谨
慎。出示课件19:
(1)介绍宋江、林冲、吴用、柴进、武松五个人。
教师介绍:宋江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首领;林冲排名第六,武艺高强;
吴用是梁山军师,排名第三,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
自比;柴进排第十位,上应“天贵星”,掌管钱粮;武松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
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
(2)学生自由读记他们的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
小旋风柴进,行者武松。
(3)全班一起背诵五位好汉的绰号。
4、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出示课件20:
结束语:水浒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
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说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
力。请同学们课后读读《水浒传》,与英雄好汉们交朋友吧!
(设计意图:出示原著中关于武松的回目,学习资料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
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享受经典。)
板书设计
6景阳冈
武松老虎
勇猛豪爽凶猛
机敏固执
爱面子
英雄凡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原著白话小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落实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重点,感知人物形象。“打虎”部
分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很有特
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中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表演、评议等方式
感受人物形象。耗时有点长。课外资料补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武松。“喝酒”“上
冈”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冗长,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了解武松豪爽、固
执、好面子的性格特点。“下冈”就直接略过了。二是教方法,学习阅读古典名
著。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如猜词义、囱冏吞枣的阅读。
三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在研读课文后资料补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课下继续阅读《水浒传》提供了方向。
教学
反思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猴王出世课时第一课时时间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教学目标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重点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调整
一、视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切入。出示课件1: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诗经》、《楚
辞》、《孙子兵法》《史记》唐诗、宋词、《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传》等无一不让人叫绝,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西游
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现
在《西游记》还被改编成大型电视连续剧、动画片、电影、连环画等,让人流
连忘返。
出示课件2:
教师追问: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
中,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预设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
预设2: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有勇有谋,惩恶扬善,嫉恶如仇。
预设3: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能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就能翻过十万八千里。
教师引导: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视频。
2、观看视频。出示课件3:
教师追问: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预设2: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有勇有谋,惩恶扬善,嫉恶如仇。
预设3: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非常心地善良,为民除害。
出示课件4:
教师引导:精彩的视频同学们都喜欢,寻根溯源,如果同学们读了《西游
记》原著,就会发现《西游记》原著更精彩。现在我们走进文本,体会原著的
魅力(板书:猴王出世)。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
3、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
教师介绍: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
喜爱神话故事,晚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它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
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今天我们从《西游记》第一回出现的
石猴入手,看吴承恩将猴、神、人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
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
感受吧。(板书:神、猴、人)
(设计意图:提起孙悟空,学生们都很熟悉,都能说出关于孙悟空的几件
事情,通过播放石猴诞生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作者及《西
游记》一书的艺术价值,为下面体会人物形象环节做了铺垫,引发学生探究兴
趣。)
二、默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课文猜测词义。出示课件6: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这篇略读课文和上一课一样是白话文,请同学们默读
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遇到不太明白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再继续读。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课件7:
教师检查、点拨:这些字词你会读吗?“遂”读“sui”,不读成二声。“劣”
读“Ii6”,不读“1八”。多音字“呵”在本课做语气词,同“啊”读轻声。再
读一遍。
出示课件8:
教师追问: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猜到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读懂白话文有些难度。给予学
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明确阅读要求:课本上的阅读提示还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出示课件9:
预设: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师引导: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批注。(板书:
出世成王)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
预设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
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预设2:简单点说,就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板书:仙石迸裂)
预设3:这只猴子的出生太神奇,简直不可思议,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是
天生地养的。
教师追问:这真是一个来历神奇的石猴,他的出世充满神幻色彩。这只石
猴怎样猴王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预设1:这石猴与群猴玩水时,他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板书:探洞)
预设2:石猴是凭借自己聪明勇敢,帮助众猴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猴子们
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简单的说,他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板书:领
猴进洞)
教师追问:石猴探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其中发现水帘洞是他成为猴王
的关键。你能简单概括石猴探洞的过程吗?
预设1:石猴探洞起因是天气炎热,石猴和群猴到山涧洗澡,一起寻找山涧
源头,来到瀑布旁,众猴不敢再前行,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预设2:我觉得“跳水寻源”这四个字就能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板书:
跳水寻源)
3.梳理文章结构。出示课件9:
教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从仙石迸裂,石猴出世,到跳水寻源,探水
帘洞,最终众猴拜服,洞中成王,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文中相应的内容,梳理故事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其中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
文写了石猴的来历和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
猴的来历,后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这两个问题
的解决,学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四、抓住关键,复述故事。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吴承恩笔下《猴王出世》的故事,结构完整,环节
精彩,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从情节、语言、人物形象塑造等各方面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结合对课文理解,勾画关键。出示课件10:
2.结合内容,交流复述注意事项:复述这一部分时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1:
预设1:石猴出世后生活自由快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
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狒猿为亲;夜
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一段描写句子整齐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石猴
的顽皮可爱。(板书:顽皮可爱)我们复述时可以引用。
教师小结:作者刻画的是一只欢快顽皮的石猴,他身上猴子的天性非常明
显,为此作者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这样一只活泼可爱、顽皮
的石猴跃然纸上,可谓内容与语言风格一致,这就是名著的语言魅力。同学们
复述时用这样连贯而整齐的语句,更容易吸引听众。复述时怎么处理人物语言?
出示课件12:
预设2:我觉得复述时情节要连贯,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特点。例如:探水
寻源这一环节,“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
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
我进去!”首先,我感觉到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一定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猴子不但会说话,还会认字。如果石猴没有等众猴连呼了三声,石猴就直接进
去,就不会有后文中众猴按约定拜他为王,对比之下他的聪明勇敢,就非常明
显了。(板书:聪明勇敢)复述时这样的关键情节千万不能丢。其次,我发现了
石猴说话多是重复、短促,很多句子后都有感叹号,这样的句子符合人物形象
特点。石猴是一只猴子,他熟知猴子毛躁的天性,猴子叫起来声音尖而急促,
猴子们又坐不住,他这些重复的话都是对众猴说的,只有这样说,众猴才能肯
听。
预设3:但是文中最后一段中石猴说的话很长,且没有重复。
出示课件13:
预设2:这更能体现石猴的聪明,他等大家忙累了,不兴奋了不闹不叫了,
当然这时候不重复,大家也听得到,才让大家拜他为王,而且还引用了《论语》
中的名句。熟知听众,选择好时机,用有说服力的名言,多么聪明、勇敢、有
主见的石猴呀!众猴当然俯首称臣。(板书:有主见)根据情节选择合适语言,
我觉原著值得反复阅读体会,真的很精彩!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石猴说话的语气、语速,为复述故事
做准备。
教师追问:文中还有大量动作描写,你感受到什么?复述时怎么处理?出
示课件14:
预设4:要复述连贯,还要注意石猴的动作,例如“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
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句中细致的动作描写: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瀑布泉中、睁睛抬头观看,
让我感受到石猴的勇敢,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
预设5:我发现作者多次写了石猴在洞中查看,“睁睛抬头观看”、“仔细再
看”、“看罢多时”、“再走再看”、“左右观看”,这样反复动作描写,让我感受到
石猴不但勇敢,还很心细。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勇
敢,进洞后的胆大心细,复述时,可以适当加一些动作,要自然大方。
出示课件15:
教师小结:我们复述这个故事时一不要遗漏关键情节,保持故事情节的合
理、连贯,二意思表达清楚,语句连贯,三动作、态度自然大方。
3.学生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
用复述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名著语言之精妙。让学生将阅读的兴趣转移到语言
表达上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勇敢一跳,
跳出一个猴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
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聪明的人。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出示课件16:
2.拓展延伸:有人说“《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
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
百折不挠的书。”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感受原著的魅力,切身感受古典的
文化。出示课件17:
3.布置作业:同学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在书上标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标出书中精彩的片段,在书的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和阅读感悟。我们要
召开一个故事会,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出示课
件18: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强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
习积累课文里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因喜爱美猴王而走进经典名著《西游记》,激
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同时再次检测学生复述故事能力。)
板书设计
7猴王出世
情节语言形象:猴、神、
人
仙石迸裂——出世顽皮可爱
跳水寻源——探洞勇敢聪明
领猴进洞——成王有主见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解决字词后,我重点抓住阅读提示中的
两个问题,梳理文章结构。接下来我没有进行人物形象分析,而是用“如何把
故事讲精彩,复述故事时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从文本找出重点语句,并对重
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主要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学
生自发现了古代白话文语言的规律和韵律美,发现了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的特
点,学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美猴王”,感受到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
于一体的形象。学生对经典的语言产生敬佩、欣赏之情,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
兴趣。不足是没有指导学生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
教学
反思
锦南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主备教师帅芳球
教学课题红楼春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代理授权合同协议
- 恒大地产购房合同协议
- 《2025版终止委托合同范本》
- 和电厂签署合同协议
- 2025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考点合同的解除
- 商学院合同协议
- 2025年家政服务员雇佣合同范本
- 品牌供货协议合同协议
- 唐钢劳动合同协议
- 2025年解除租赁合同的条件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询价比价报告模板
- 《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认证HCIA-5G(H35-660)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100道及答案
-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EBSD初级原理和简单应用
- GB/T 44275.20-202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技术字典及其在主数据中的应用第20部分:开放技术字典的维护程序
- 《2024年 《法学引注手册》示例》范文
- DB43-T 2384-2022五倍子种植技术规程
- 家具抖音号运营推广策划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