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页,共SECTIONPAGES页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左传》中有“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的记载,《战国策》等书也有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的记录,上述记载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A.贵族政治难以为继 B.西周王室权威动摇C.分封体制走向瓦解 D.诸侯纷争局面形成2.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宋朝时候,“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这说明,当时A.商业地位已超过农业地位 B.宋代经济结构没发生变化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4.从明中叶起,出现了总督、巡抚的职务,即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出任总督或巡抚,其负责漕运、军务、河道、粮道等相关事务,有权统一指挥三司官员。这一做法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实现了朝廷垂直管理C.削弱了中央管理权限 D.固化了地方行政机构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旨规定:“(浙江)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此规定A.旨在防止西方殖民者骚扰 B.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表明海禁政策已趋向放松 D.禁绝了中国商人的对外交往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顾)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这说明顾炎武A.能广泛地获取实用知识 B.注重所学知识的科学性C.注重对事物的考据、佐证 D.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英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应该“塞其害,师其长,彼且为我富强。舍其长,甘其害,我乌制彼胜败”。据此可知,该书A.主要介绍西方军事体制 B.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C.主张学习英国政治制度 D.体现了鲜明的忧患意识8.曾国藩在讨伐太平军的檄文中谈道:“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只。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由此可见,曾国藩讨伐太平军的依据是,太平军A.破坏了名教道统 B.损坏了历史名胜古迹C.在军事上穷凶极恶 D.冲击了封建等级秩序9.19世纪70~90年代,近代民族资本开始经营工业时,已经存在他们需要的国内市场,但这个国内市场被外国资本霸占着,中国民族资本只能得到一点发展的空隙。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国外市场,就更难找到了。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B.中国日益脱离世界C.外国资本垄断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生存艰难10.新文化运动绝不仅仅是“继往”或“承前”,完成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未尽之业,它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开来”或“启后”的作用。这个“启后”的作用主要是指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便利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向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斯诺文集》第3卷,第408页)。这说明当时在陕北A.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 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C.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 D.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12.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粮食产量增长了44.79%,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国有工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60%。这说明,当时中国A.已具备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B.国有经济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C.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变 D.私营工商业经济已严重衰落13.2016年7月25日,台湾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理解并尊重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的坚持,秉持善意和“两岸一家亲”的态度,这说明坚持“九二共识”()A.是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 B.反映了台湾已放弃“独立”C.有利于两岸和平与发展 D.体现了两岸的文化同源14.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由此可知,梭伦的这一改革措施A.取缔了贵族的特权 B.维护了广大平民利益C.有废除奴隶制之意 D.有利于缓利社会矛盾15.1386~1506年,德国新建的部分大学提倡思想自由,所以德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学者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对教会进行大胆的揭露与批判,对中世纪以来长久被教会垄断的神学进行自由而公正的研究。这一现象A.使罗马教会的权威开始动摇 B.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D.使人们获得了宗教信仰自由16.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这可以用来说明A.牛顿增强了人们的科学信念 B.启蒙运动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经典力学确立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 D.科学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17.1787年制宪会议上,人口多的州主张按照人口比例来确定选派的议员数;人口少的州则坚决反对,因为自己将由于人口少,争取不到足够的国会议员数,而在国家立法机关中变得无足轻重。这次会议最后达成的协议是A.实行责任内阁制 B.总统掌握立法权C.国会实行两院制 D.给予地方自主权18.“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这一变化”A.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19.一位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说: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学还停留在教授的小实验室中,并不是科学引导工业发展的趋势,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则大不一样了。该专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A.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理论 B.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C.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进行了创新 D.推动工业生产规模及速度的空前发展20.在某画作中,不仅是比例,就连脸部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整个画作呈现出“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的特征。该画作应属于A.印象派绘画 B.宫廷派绘画 C.现代派绘画 D.风俗派绘画21.“新政府赢得了公认的大力支持,因为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撤销了所有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歧视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法律,但是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这个“新政府”是A.沙皇政府B.彼得堡苏维埃C.临时政府D.苏维埃政府22.如图显示了1929~1937年美国的国民收入变化状况(单位:亿美元)。图中现象反映了A.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B.罗斯福新政成效明显C.美国民众生活质量高 D.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快23.有学者指出:根据冷战的言论,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激起多数国家的反对24.英国学者斯图尔特在《解析全球化》一书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减小了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他是在强调经济全球化促使A.世界各国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B.和平主义成为世界主流思潮C.发达国家的称霸意识渐趋淡化 D.世界各地思想文化基本统一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正式建立前,湖北军政府一度具有革命的中央政府功能,而《鄂州约法》也就具有国家约法的意义,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得以试行的民主共和国约法,随后宣布反清独立的省份也颁布约法(如《江西临时约法》),均仿效《鄂州约法》。1912年元月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法制院总裁,草拟宪法草案,以《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名称公布,其内容乃至文字皆由《鄂州约法》脱出。——摘编自冯天瑜《<鄂州约法>:共和宪政史上的里程碑》材料二邦联条例尽管在有些方面体现了全国性,但纯粹是邦联的性质,是各主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缔结的协议,邦联条例的缔约主体是以整体身份为基本单位的州,这些州具有抽象化的法律人格,而“人民”担任也被包含于州的法律人格之内。因此,在邦联条例下,“人民”是内化的各州里面,以州的法律人格的身份整体体现的,“人民”不是指美国“人民”,而是某州的“人民”。——摘编自李晓波《论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价值取向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鄂州约法》颁布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邦联条例》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鄂州约法》和《邦联条例》的相同之处。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原因。三、论述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朱熹《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已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谱》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中任选一角度阐释《朱子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试卷第页,共SECTIONPAGES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表面上体现了当时诸侯王试图挑战周王室的权威,而从实质上看是体现了分封制遭到破坏,走向瓦解,故选项C正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周王的权力受到了威胁,楚国已经开始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并未出现贵族政治,故选项A错误;“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表面看周王室权威动摇,而题目所问是实质内容,与题意不相符,B错误;材料仅说的是各诸侯国问鼎的记录,并未提到诸侯纷争的局面,选项说法错误,故选项D误。【点睛】本题仍然考查分封制,要求结合分封制特征来分析。2.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因为这里没有苛政”、“苛政猛于虎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题干材料体现出了原始民本思想,即政治上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正确答案选C;A、B、D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民本思想,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苛政猛于虎也!”即可解答。3.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宋代,商业税在地方税收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反映出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局部调整,D项正确;宋代商业税比重的上升并不能说明商业的地位超过农业的地位,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经济结构没发生变化,B项错误;宋代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4.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叶在地方设立的总督、巡抚,职责明确,统一指挥三司,协调地方各机构活动,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A项正确;明初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就是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削弱了中央管理权限与中央派遣官员出任总督或巡抚,“有权统一指挥三司官员”不符,C项错误;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出任总督或巡抚并非地方行政机构的固化,D项错误。5.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此规定将中国的对外贸易口岸只限于广州一地,这必然会限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排除A项;材料信息显示清政府对外政策趋向严厉,而不是放松,排除C项;广州一地可通商,说明中国商人的对外交往没有完全被禁绝,排除D项。6.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详其始末,参以证佐”等信息,说明顾炎武注重对事物追根溯源并加以详细考证,所以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注重对事物的考据、佐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均排除。7.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师其长,彼且为我富强。舍其长,甘其害,我乌制彼胜败”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英国的长处,以便成功抵御其侵略,这体现了鲜明的忧患意识,故选D项;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中“不切实际”表述错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8.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等材料信息,可知曾国藩讨伐太平军是在维护中华文化之正统,针对的是太平军破坏名教道统的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圣庙”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并非单指名胜古迹,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乱臣贼子穷凶极丑”指的是以往的农民起义者,并非针对太平军,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等级秩序问题,故D项错误。9.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从国内、国外市场狭小的视角说明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恶劣,故D项正确;“先天不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中国是日益融入世界,排除B项;C项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10.D【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故根据材料“‘启后’的作用”判断,D项正确;A项并非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B、C两项均没有体现出“启后”作用这一特征,排除。【点睛】11.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选举”“普选”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边区政府是间接选举产生的,不是“全面推行直接选举制”,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建设是分别进行的,B项错误;当时南京伪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没有伪政权,D项错误。12.A【解析】【分析】【详解】1949年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状况,说明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为“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故A项正确;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有企业就已陆续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排除B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植下,私营工商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13.C【解析】【详解】“九二共识”是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其核心是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和平与发展的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九二共识”的内容,故排除。故选C。14.D【解析】【详解】材料中“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这一信息说明,材料评论的是废除债务奴隶制,所以选D项;A项中“取缔”的表述错误,排除;梭伦改革没有维护平民利益,也没有要废除奴隶制,BC错误。15.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学者们提倡思想自由,揭露、批判天主教会,冲破教会垄断研究神学等活动,为1517年德国首先开始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使罗马教会权威开始动摇的是16世纪欧洲各国进行的宗教改革运动,A项错误;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C项错误;16世纪以前的文艺复兴运动未能使人们获得信仰自由,D项错误。16.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牛顿的思想使法国人认识到人的理性的可靠性,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由此可知科学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故选D;材料主要说明牛顿的理论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ABC均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17.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类州虽然因为国会议员名额分配而意见不一,但是在制宪会议上最终达成了妥协,会议决定实行参议员、众议院的两院制,以平衡二者的利益,故选C项;A项是英国的制度,排除;国会掌握立法权,B项与史实不符,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18.B【解析】【详解】根据“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等内容可知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选B;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这一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排除C;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19.B【解析】【详解】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材料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则大不一样了”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不同的地方,即科学导引工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科学走出了教授的实验室,直接与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20.C【解析】【详解】根据“就连脸部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呈现出‘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的特征”可知该画作主要是强调表现情绪,而且具有抽象特征,这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色,故选C;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运用,排除A;宫廷派绘画和风俗派绘画不可能“呈现出“、‘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的特征”,排除BD。21.C【解析】【详解】根据“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这个“新政府”是俄国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没有满足民众退出战争和分给农民土地的要求,故C正确;AB不符合“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排除;苏维埃政府代表民众的利益,应该满足民众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排除。22.B【解析】【分析】【详解】通过观察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收入急速下降,1933年后有了明显回升,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A项错误;美国民众生活质量高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19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受危机影响严重,并未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D项错误。23.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是传统大国的行为”,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冷战过程中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小”,与冷战的不均衡性无关,排除C项;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24.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从经济全球化入手,分析当今世界发生世界大战可能性减少,实质上强调了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和平主义是世界主流思潮,B项错误;发达国家的称霸意识渐趋淡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世界各地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并未实现基本统一,D项错误。25.(1)影响:保障了湖北军政府的合法地位;助推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奠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2)特点:邦联性和部分全国性相结合;缔约主体是州;州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3)相同之处: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捍卫民主制度;部分内容为后世所沿袭。【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得以试行的民主共和国约法,随后宣布反清独立的省份也颁布约法”得出保障了湖北军政府的合法地位;助推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根据“草拟宪法草案,以《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名称公布,其内容乃至文字皆由《鄂州约法》脱出”得出奠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2)特点:根据“邦联条例尽管在有些方面体现了全国性,但纯粹是邦联的性质”得出邦联性和部分全国性相结合;根据“邦联条例的缔约主体是以整体身份为基本单位的州”得出缔约主体是州;州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这两部法律文件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都捍卫民主制度;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购买合同解除协议
- 特定产品分销协议(2篇)
- 挖机运输安全协议书
- 班组长个人述职报告
- 未来商业机遇开发与英语能力试题及答案
- 护理理论学试题及答案
- 大学物理2025年考生心得分享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探讨2025年创业扶持政策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 医院培训课件:《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解读
-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 2025(发布版)
- 2025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课件】
- 2024年辽宁省公务员省考《行测》真题(含答案)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机电类)考试题(附答案)
- 南外加试试卷
- 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卷
- 2025年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