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_第1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_第2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_第3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_第4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2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2

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2

第2课时产生时差.................................................10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18

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8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29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8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38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45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5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53

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6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68

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68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80

第三节天气系统.......................................................88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97

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97

第二节洋流..........................................................104

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113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0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20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27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必备知识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

(甲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

S

甲图乙图丙图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

用时24小时

2丹朝《

,]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

、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

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

(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绕地轴自转。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微思考]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易错警示]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

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

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①成叫太阳照射

②昼夜半球

右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_

球为鬻界缥AB线为晨皆缘

(2)昼夜交替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比

[图表点拨]教材第5页图1-7,该图展示出:

(1)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为大小相等的

两个半球。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图中晨昏线为晨线。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

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止究点1

地球自转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

的街市。”美丽星空充满诱惑。图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

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探究问题]

问题1(区域认知)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为什么以北极星为中心?

提示: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观察时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

问题2(综合思维)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地球的自转。

问题3(地理实践力)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顺时针方向还

是逆时针方向?为什么?

提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看北极星为中心的星体视运动,相当于从

南极上空看宇宙空间,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则

星空天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因此,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逆时

针方向。

归纳总结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同理,

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

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

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局部图西经法极点局部图东经法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

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

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Oo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

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_f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①纬度《

I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J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7次史

昼夜交替现象

今天,我站在晨线上,我面向的世界是光明的。我不愿意转身,是因为我的

心永远向前,是因为我对光明更向往,也是因为,你沉重的目光不允许我转身;

我站在昏线上,我面向黑暗。我敢于直视所有的黑暗,我将这黑暗看得透彻,看

得明白,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明白我身后光明的意义。下图是利用GoogleEarth

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图甲图乙

「探究问题1

问题1(综合思维)晨线和昏线是哪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它们在地球表面上

怎样移动?

提示:昼半球和夜半球。自东向西。

问题2(地理实践力)在晨线上,我们看到太阳正在升起还是落下?昏线

呢?

提示:晨线:太阳正在升起;昏线:太阳正在落下。

问题3(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

什么?

提示: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

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

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归纳总结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

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⑵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力),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夜进入昼一晨线

⑴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昼进入夜一昏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一晨线,18时一昏线。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3)方位法j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晨昏线的应用

⑴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为昏线,靛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中心为北极点;若靠为晨线,靛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串)

转,中心为南极点。

C

(2)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

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邙究点3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

向力。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公式为F=2v(osin(p(v为物体运动的速度,co为地球自

转角速度,大约是15。小,(p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下图为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

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探究问题]

问题1(综合思维)分别计算物体运动速度v=0m/s时,纬度(p=0。时,地

转偏向力的大小。

提示:均为零。

问题2(综合思维)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偏转规律?

提示: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物体不发

生偏转。

在南、北半球,无论沿什么方向运动,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偏转,在南半球

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

问题3(区域认知)根据公式分析,地转偏向力和纬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正相关。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问题4(地理实践力)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

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提示:建在南岸比较合理。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

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

此利于港口建设。

归纳总结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

原因

球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

特点

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

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

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一_聚落鸣/,

原理

~~7—―海

应用防洪堤坝’

北半球河流、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左右手”演示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大拇指的

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原始运动方向一A实际运动方向

教材P4活动(上)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

是大于360。(约为360。59,)的,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

就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位于Ei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此时地球已自转360。。

从Ei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地球自转360。592自Ei

到E3为一个太阳日。

2.

名称地球自转的角度时间长度应用价值

太阳日360°59'24时0分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360°23时56分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教材P4活动(下)

1.

纬度0°30°45°60°90°

线速度/(千米/时)1670144710808370

2.标注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

点为零。

3.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导致其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锁定、

季节的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地外和地内的物质或能量交换等。

教材P6活动

1.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仪的转动(代表地球自转)而产生的。5

秒钟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第2课时产生时差

必备知识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

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先看到太阳,乙地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

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特点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如上图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

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L小时。

③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生分钟。

④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呈。

(3)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延,地方时相差生小时,按“东加西减”原

则计算,若此时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时。

[微思考]为什么乌鲁木齐的人们早上上班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两个小

时?

提示:地方时大约晚两个小时。

2.时区和区时

(1)划分: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3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五个经度。

(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

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3)区时换算

①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②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

自的区时;③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同一日期内,春早西返。

[微思考]什么是国际标准时?

提示:国际标准时又叫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

[易错提醒]我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即12(TE经线的地方时。因为北

京位于东八区,因此又称为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

~~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1)国际日界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

①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

②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

用折线。

[易错提醒]若没有特殊说明,默认为越过180。经线时即越过了国际日界

线,因此日期需发生变更。而实际上,越过了180°经线并不一定越过了国际日

界线,因此日期不变。有时越过了国际日界线,但不一定越过了180。经线,因

此日期需发生变更。

I、打究点1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

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探究问题]

问题1(综合思维)返回器安全着陆时,北京(116。场当地地方时是多少?

提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CTE的地方时,北京经度为116听,与

120。£的经度差为4。,时间差为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其地方

时为1时43分。

问题2(综合思维)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王华观看了电视直播。当返回

器着陆时,当地时间是多少?

提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比美国纽约(西五区)区时早13小时,当嫦

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纽约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12时59分。

归纳总结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

①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

确定,以下图为例:

C

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②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

若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

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③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

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④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含45°=

45°

15:00,F点地方时为24:00—苻=21:00。

2.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

(1)时区确定

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7.5。)75。,

所得商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7.5。\¥〜7.5°E为零时区;

172.5°E-172.5°W为十二时区)。

(2)求时区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

则时区数相加。

(3)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X15。,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15。乂3=

45°WO

(4)区时计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

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利用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土两地区时差。(注意“土”符合“东加西

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方法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

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m小时

起飞时A地时间------->降落时A地时间

I土时差I土时差

+m小时

起飞时B地时间-------►降落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土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归纳总结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

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

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

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

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西减地方时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加地方时差

180°90°W0°90°E180°

1।।।।।।।।1111111।।।1111tl

西十二区西六区中时区东六区东十二区

西减时区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加时区差

、次究点2

日期变更问题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

2021年1月5日11:30。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奇怪的是,“妹妹”

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什么?妹妹比.

我是5日出生的姐姐生日大?

但.我是姐姐。

[探究问题]

问题1(综合思维)国际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

提示:自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国际日界线,

日期要减一天。日界线东西两侧共同使用相同的区时。

问题2(综合思维)根据材料,计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释“妹

妹”年龄比“姐姐”大的理由。

提示:“姐姐”出生的日期是2021年1月5日,是在国际日界线以西出生

的;“妹妹”的出生日期是2021年1月4日,是轮船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界线

之后变更的日期。单纯按照日期数值,“妹妹”比“姐姐”大。

归纳总结

1.日界线

(1)自然日界线: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跨越

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

天。

(2)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

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

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图解日期变更

(1)经线展开图示

180°

减一天

昨天一一今天一一昨天

(7月6日)(7月7日)(7月6日)

0时所在的经线日界线

(自然界线)(人为界线)

⑵极地投影图示

A

顺地球

自转方向[日期加一天经过的为0时经线,如0A

(即自西]日期减一天经过的为180。经线,如OB

向东)

⑶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国际日界线自然日界线

界线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不固定,从。时〜24时固定,0时或24时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

日期

的西侧为新的一天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兆向东到180。

经线。

(2)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注向西到180。

经线。

e皿田工后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135°3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同心,即行心=年。

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225°_5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即后心一于

心的口口甘…古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135°3

新旧日,耻匕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

(5)225°-5°

教材P7活动

1.一般认为,该时区划分方案是比较合理的。划分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时间正好是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各地地方时与区时差别较小;中央经线的经度是

时区数的15倍;除中时区各地外,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等。这样的划

分便于人们使用区时计时,克服了时间上的混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

便利。

2.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时区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某地时区=某地的经度+15。。

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东经度为东

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举例略。

第二种方法:先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分别加上和减去7.5。,得到这个

时区的范围。然后比较已知经度是否在这个时区范围之内。举例略。

教材P8活动

1.如果两个时间相加超过了24小时,则是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

期则要进一天;如果两个时间相减是负值时,则是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

日期则要退一天。

2.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西边计算按照乙地在甲地的东边计算

城市

日期时间(区时)日期时间(区时)

甲:

设定:9月8日设定:10时设定:9月8日设定:10时

北京

乙:

计算:9月7日计算:21时计算:9月8日计算:21时

纽约

3.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经度相差较大的城市,计算出来的结果

往往出现大于24或小于0的情况,涉及日期的变更。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东西

方向是相对的。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划定国际日界线。

教材P9活动

1.(1)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有了国际日界线,在世界的时区中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时区一一东西十二

区。因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是东十二

区和西十二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2.(1)夜半线是不断移动的,向西移动。

(2)地方时。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为“今

天”的范围(下图中阴影部分),地方时0时经线向西到国际日界线

(可看作180。经线)为“昨天”的范围(右图中空白部分)。

(3)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20时时,国际日界线(可

看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此时刻,全球处在同一天。当国际日

界线(可看作180。经线)是0时时,全世界同属“今天”。

3.请按照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特别要思考这样做的科学依

据是什么,明确其中的道理。

用观测日影的方法,可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图中上午杆影影端A

点与下午杆影影端B点都位于所画圆周上,说明两时刻的太阳高度相等,则AB

两点连线的中点C与圆心所在直线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杆影,记下此刻的北

京时间,利用所学知识,可计算出当地的大概经度。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备知识

一、地球公转

1.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约为365日6时9分6秒,即一个恒星年。

(4)速度

位置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

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

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

[微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数是186天,冬半年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

种天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天数较短。

[图表点拨]教材第弟页图1一12,该图展示出:

(1)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方向一致,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公转

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

(2)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地球的位置。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目

前约是23.5。

1.定义: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丧兔。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啦父,与黄赤交角二

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一黄赤交角度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夏至日(6月22H前后)

春分日(3月21H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

作一个回归年。

[微思考]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

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

靠东。

夏至日

远日点,近日点

冬至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

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1所示)。

正午W

太阳视运I

早晨太阳

图1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图2正午太阳高度图

(2)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2£;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

o2o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生,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

图2所示)。

2.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遮,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由上述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把下列节气与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区和最小值地区进行连线。

赤道\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冬至日极点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二分B南半球各纬度

y究点]人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

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

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

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探究问题]

问题1(区域认知)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

用标注具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提示:

问题2(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曲线图。

北回归线'------,------r-----T-----

赤道

南回归线,

分日

R日

R

提示:

北回归线,

赤道-

..、

...

...

一--.-

南回归线春

日H

问题3(综合思维)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变大。

归纳总结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

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含义

一轴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两面

赤道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三角度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约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

(2)动态特征: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含义体现区域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两个变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地轴的空间指向,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三个基本不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决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如下图所示:

北极北极

,(6J122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春分日""..""二)萩芬京师?口,

川(丽西一方配摩常;

南极南极

(2)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极圈的纬度=90。一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

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扩大缩小

热带扩大缩小

五带范围温带缩小扩大

寒带扩大缩小

归纳总结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

逆时针方向;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下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

向。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

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相反则皆为顺时针方向。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

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

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

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究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所谓采光权,通常是指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取得适度光源的权

利,比日照范围更大。依据相关规定,我国大城市南北向住宅建筑日照应满足冬

至日21小时的标准建设。

「探究问题1

问题1(综合思维)为什么我国日照时间最低标准以冬至日为标准,而不是

夏至日?

提示: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

至日为最低标准,则其他时候日照时间均大于1小时。

问题2(人地协调观)参照以上标准,建筑同样高度的南北楼房,北京和长

沙哪个楼间距应更大,理由是什么?

提示:北京。北京和长沙相比,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因此楼房影

子更长,为保证采光,北京楼房的楼间距应更大。

问题3(区域认知)同样情况下,北京和长沙两市居民楼相比,冬至日正午

时,哪个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更大?

提示:由于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因此室内的太阳光照面积更大。

归纳总结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春秋分———夏至-----冬至

(2)季节变化

离直射尊日北回族及其以:!饨区,正午太阳

点近,正太阳直高度^达到一年中的1大值

午太阳和匕回南半球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度角归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就大,直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

射点向

大阳直阳高度角避।卜年中的最大值

某地接

射南回北半球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近,某地

归线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正午太

春、秋

阳高度赤道上,正午却日高度^避0-年

分日太

角就大,中最大值

反之则阳直射

其他地区介J最^值和最小ffl之间

就小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