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8课教案
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1.听听声音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
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
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
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
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
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3.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4.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
们的生活。
教材简析:
《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
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
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
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
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
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
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
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
(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
①教室内保持安静;②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
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
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
(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
记录表中。
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
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
究。
(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
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
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
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
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
分享一下吧!
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
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
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
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板书设计:
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自然界发出的: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
字()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
2、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
()O
3、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
的声音。
二、判断题。
1、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2、敲击空心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敲击实心的物体都不能发出声音。
()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4、描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
5、下雨声属于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三、选择题。
1、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0
A.蝴蝶B.蜜蜂C.蟋蟀
2、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B.歌声C.风声
3、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B.很响,比较刺耳C.声音清脆,
节奏感很强
、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4o
A.高、低B.强、弱C.多、少
5、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B.鸦雀无声C.震耳欲聋
四、连线题
鸟叫声
人为的声音电锯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综合应用
下面是一首歌曲的曲谱的一部分,请将曲谱中的音节(数字)按从高到
低的顺序排列。
ddssIIs
115566|5-|
1、一闪一闪亮晶晶,
2、太阳慢慢向西沉,
mm
44|33|22|1-|
满天都是小星星,
乌鸦.回家一群群,
六、综合拓展
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各
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
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的刺耳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
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
参考答案
一.1、do1mi32、高低3、局
二.1、V2、义3、J4、J5、*
三.1、A
解析:蜜蜂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
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铿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硬翅膜一
一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2、B3、B4、C5、A
四、连线题
五、654321
六、1、B2、A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
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
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
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
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
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
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
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
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
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
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
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
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
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
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
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
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
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
有细绳的
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
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
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
(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
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
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
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将皮筋发声时的
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小组活动后交流:
(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
(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
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请
学生上台演示)
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
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
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
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
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
(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
,冈尺一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
Y鼓一轻轻敲击
音叉--敲击上方
(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
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
时振动的证据呢?
(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
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
料,并补充记录。
(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
(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锣、竖笛]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
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
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振动)
(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①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
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
②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③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
停止了。
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
①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②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3分钟)
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
器
官,猜猜它在哪儿?
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
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
板书设计:
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方法
敲力的作用
打重复地.◄——►物体振动
拨,往返运动!
弹1I
课后训练:
、填空题
1、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路径做(),
这种运动被称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纸屑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
时在W
不停地()。-----------
3、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
4、声带就像一根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
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二、判断题。
1、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2、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只能拉直拨动。()
3、音叉发声时看起来没有运动,所以音叉发声时不振动。()
4、弯曲钢尺是可以使钢尺发声的方法之一。()
5、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能感觉到物体正在振动。()
三、选择题。
1、当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o
A.钟声产生了回声B.人的错觉C.敲击虽然停止,但是大
钟仍在振动
2、流水的声音是由()o
A.水的振动产生的B.空气的振动产生的C.岩石的振动产生的
3、用手抓住击打过的音叉后,音叉()o
A.继续发出声音B.停止发音C.声音变弱
4、当我们吹笛子时,我们听到了声音,这是因为()□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五、实验探究
用力敲击一个音叉的叉股,音叉会发出声音。子墨做了下面的实验,请
你回答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1、如图所示,子墨使悬吊的小球接触发声音叉的叉股,
会发生的现象是()。
A.没有变化B.小球会被多次弹开C.小球接触音叉后,音叉立即停
止发声
2、当子墨用手握住小球后,音叉()。
A.继续发声B.停止发声C.声音断断续续
3、当音叉不发声后,再把悬吊的小球接触音叉的叉股,小球保持静止。
这表明音叉能发声是因为()。
A.音叉被小球撞击B.音叉在振动C.小球在振动
大、实验分析
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甲乙
1、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
是由物体()产生的。
2、如图乙,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
声的强弱()。[填“相同”或“不同”]
3、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
停止,发声也停止。
参考答案
一.1、往复运动振动振动2、振动3、声带4、振动高
二.1、X2、X3、义4、义5、J
三.1、C2、A3、B4、C
解析:笛子依靠内部空气柱振动发声,手指堵住不同的孔,空气柱振动
时的快慢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能吹奏出各种音符。
四、因为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也就不能发出声音。
五、
1、B解析:本题考查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对于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
动,可以借助悬吊的小球进行观察。
2、A解析:子墨握住小球,音叉继续振动,所以会继续发声。
3、B解析:因为音叉振动会发声,所以音叉不发声时就没有振动。
六、1、振动2、不同3、振动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课听听声音单元声音学科科学年四年
题级级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目标解读
虽然声音是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学生却很少关注声音是如何传
播的。通过玻璃罩真空实验、土电话实验和音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
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发声体振动的传播,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借助
其他物体进行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情况进行比较。
目标解读
设计实验时,既需要考虑到实验效果要明显,又需要考虑到实验材料
易于准备。通过聆听敲鼓声、趴在桌面听抓挠桌面的声音、贴在水槽
边听水中音叉的声音等形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
播。通过玻璃罩内的闹钟实验,知道空气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重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点
难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点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视频《海尔兄弟台风来临》导入。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课
设疑:海尔在水下是怎么知道台风即
将来临的?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声
音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新知探聚焦: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关注鼓面温故知新勤
究一个地方的?和人耳之思考,聚集焦
间存在一点解新疑。
播放《中国鼓》视频
种物质一
过渡: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一空气,进
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而推测声
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音的传播
听到。需要借助
物质(空
猜一猜声音是通过哪种物质传播到人气);通过
耳的?“在教室
讲解: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的任何一
他物质,我们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个位置”都
传播到人耳的。能听到鼓
声,意识
猜一猜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到,声音是
讲解: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向四面八
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发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的,可能是向
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新知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进一步推科学探索求
究有关。测声音的真知,教师点
传播需要拨解疑难。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等。
物质(空
视频展示模拟实验。气)。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1、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
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2、声音的
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
科学零距离:真空
真空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低于一个
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是一种物理现
象。在真空中,声音因为没有介质而
无法传递,但电磁波的传递却不受真
空的影响。在自然环境里,只有外太
空堪称最接近真空的空间。
新知探探索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与不贴在参与到教科学探索求
究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学活动中,真知,教师点
能够用语拨解疑难。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等。
言准确描
学生实验述声音在
固体中的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传播。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
传播,桌面(固体)传播能力要比空
气强。
播放视频《伏地而听》
提出问题:为什么老班长伏地一听会
知道前面有军队?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能力要比空气强。
新知探探索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通过实验科学探索求
究认识到水真知,教师点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等。
是怎样传拨解疑难。
播放视频:《慢镜头下音叉在水中的播声音的;
现象》了解声波。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
可能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
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
在水中传播。
欣赏《海洋之心白鲸表演》
科学零距离: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视频《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课件出示:声音在几种常见物质中的
传播速度。
视频《为什么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
研讨探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利用所学相互交流共
究另一个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知识,对提分享,集体讨
助了什么物质?出的问题论达共识。
展开讨论。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
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
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
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空气;音
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
水槽;抓挠桌面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借助的是桌面。
研讨二: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
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
通?
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
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
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
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
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
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动
来进行沟通。
科学零距离:视频《一分钟了解无线
电波》
拓展延做个土电话通过游戏拓宽领域探
伸的形式,进新知,知识运
视频《DIY土电话》
■一步意识用巧迁移。
课件小结制作步骤。到固体传
播声音的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分析。
效果比空
实验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气好得多。
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课堂练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
习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建立知识体
结所学系
板书回顾本课建立知识体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所学系
气体固体液体
以声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课后训练:
一、填空题
1、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到音叉的()引起了
水的波动。这种现象说明,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当遇到
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2、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
“话筒”传到“听筒”的。
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振动,并通过这些()
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4、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的。
二、判断题。
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
振动。()
2、声音能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
3、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4、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踏大,
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5、做“土电话”实验时,线不拉直,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三、选择题。
1、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B.水C.桌面
2、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内闹
钟的声音将()o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
3、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
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仍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o
A.他们处于真空状态B.他们戴着头盔C.他们离得太远
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
敲击钢管,这种方法利用了钢管的()性能好。
A.传声B.导电C.通风
四、简答题
用三个塑料袋分别装上沙子、水和空气封口,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放在桌
子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捂住另一只耳朵。在距离一臂远
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面。请分析隔着哪个塑料袋听到的声音
效果好,并试着排序。
五、综合应用
我国的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蕴涵了声音传播的科学原理,请回答下面各
题。
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传声B.导电C.通风
2、唐代诗人胡令能写过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讲的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
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晨风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
敢回应过路人,因为他怕声音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诗表明()
和()可以传声。
3、鱼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六、综合拓展
某一天,有一个人找到福尔摩斯,说他碰上了幽灵。福尔摩斯觉得很好
奇,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乘客说:“我乘坐的客轮触礁沉没了,幸
好我会游泳,才没有沉下云。就当我在水下朝求救生艇游云的时候,突
然听见一声巨响,我连忙从水里出来向沉船方向看去,结果又传来一声
巨响。可是后来所有人都说只听到了一声巨响。你说我是不是遇到幽灵
了?”福尔摩斯想了想,笑着说:“你没听错,不过确实只发生了一
次爆炸,水里没有幽灵。”你能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替福尔摩斯向这
个人解释为什么会听到两次爆炸的声音吗?
参考答案
一.1、振动波振动2、棉线3、物质物质4、四面八方
二.1、X2、J3、X4、J5、*
三.1、C2、B
解析: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掉,传志物质越来越少,所以声音逐渐
变小。
3、A4、A
四、简答题
因为相对液体、气体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所以隔着装
沙子的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其次是装水塑料袋,效果最不好的
是装空气的塑料袋。
五、1、A2、空气水3、声音传到水面后,引起组成水的微粒
振动,振动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这个乘客游泳时浸在水中。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一些,他先听到水中传来的爆炸的声音,马上从水里出来,又听到了空
气中传来的爆炸的声音。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听听声音单元声音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
题
科学概念目标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目标解读
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了解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通
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研究鼓膜模型,了解鼓膜的作用,进一
步了解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目标解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对
自制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的影响,仔细观察现象并对鼓膜的作用进行
解释。利用纸喇叭实验探究耳郭的作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重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点
难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节
导入新视频《听觉测试》导入。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课测试自己
设疑:你的耳朵年龄是多少?
的听力
过渡:不同人的听力有所不同,那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板书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新知探聚焦: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关注耳的温故知新勤
究呢?结构思考,聚集焦
点解新疑。
播放《交响乐我心永恒》视频
师:在音乐厅,音乐家们用乐器演奏
着美妙悦耳的乐曲,我们是用什么器
官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
过渡: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
中。那么,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
音的呢?
新知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初步认识科学探索求
究人耳的结真知,教师点
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构。拨解疑难。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
耳道等。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
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鼓膜
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
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
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
它也会产生振动。
事物档案馆:听小骨
播放视频《听小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
等。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
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
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
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
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
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
声音。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
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新知探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参与到教科学探索求
究学活动中,真知,教师点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等。
用实验验拨解疑难。
学生实验证耳郭的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作用。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
播放视频《听诊器的发明》
新知探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通过实验科学探索求
究认识鼓膜真知,教师点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等。
的作用。拨解疑难。
学生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
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
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
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
科学零距离: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视频《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耳郛f鼓膜f听小骨f耳蜗
T听觉神经f大脑
视频《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零距离:一分钟了解听觉
视频《一分钟了解听觉》
研讨探研讨一: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利用所学相互交流共
究知识,对提分享,集体讨
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
出的问题论达共识。
新的认识?
展开讨论。
1、耳郛能收集声音。
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
鼓膜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3、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
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亲,把声音信
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
人也能听到。
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
信号。
二、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鼓膜的作用是接收空气的振动(即声
波的刺激)。当外界有声波(空气振
动),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
的听小骨,将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
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
递给大脑,产生听觉。
研讨二:耳郭的作用。
一■、耳郛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
什么相似之处?
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
的,纸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
越清晰。
二、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
工作的吗?
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
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
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
“拉长变大的耳郭”。
拓展延动物听力排行榜拓宽领域探
伸新知,知识运
用巧迁移。
课堂练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
习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回顾本课建立知识体
结耳享H鼓膜一听小骨卜耳蜗一听觉神经一大脑所学系
\;___Ay___/
板书外耳中耳内耳回顾本课建立知识体
所学系
课后训练:
一、填空题
1、人的耳朵由外耳、()和()三部分组成。
2、把纸卷成喇叭状,将小的一端放在耳朵上,这时会感到听到的声音
比平时(),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
3、耳蜗将()转化为听觉信号,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
就感受到了声音。
4、人的()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
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二、判断题。
1、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一样的。()
2、听小骨是内耳的一部分。()
3、医生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像鼓膜一样,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4、耳蜗中充满液体。()
三、选择题。
1、外耳由耳郭和()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
2、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在这个
实验中,()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B.纸屏C.泡沫塑料小球
、在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我们发现:增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30
A.纸屑跳动幅度变大B.纸屑跳动幅度变小C.纸屑跳动幅度没什
么变化
四、连线题
将下面耳朵的结构和其所具备的功能连在一起。
鼓膜收集声音
耳郭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耳道传递声音
五、综合应用
1、仔细观察下图,写出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
()()()
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填一填。【填序号】
外界传来的声音T()T()-►鼓膜T()T()T
()T大脑
①外耳道②听觉神经③耳蜗④耳郭⑤听小骨
六、实验探究
右图是宇轩做的实验,他将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
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
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
1、这是模拟()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B.耳朵鼓膜振动C.液体溶解
2、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o
A.低B.强C.弱
3、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B.空气C.杯子
4、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A.被音叉吸引B.不动C.在气球皮上跳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它很薄而且
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听小骨B.耳蜗C.鼓膜
参考答案
一.1、中耳内耳2、大收集声音3、振动4、外耳振动
二.1、X2、X3、J4、J
三1、B2、B
解析:鼓膜的作用是感受振动。纸屏能接受鼓声而产生振动,将泡沫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仪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宋朝考试题目及答案
-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初步设计评估报告2025
- 少儿英语全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增长趋势与用户需求分析报告
- 弱电面试题目及答案
- 江西省上饶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诊断性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联考期末试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电商数字营销的技术提升试题及答案
- 聚焦2025年: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市场前景分析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 科研助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上市计划
- CHINET2024年全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解读
- 膀胱癌健康宣教课件
- X线腰椎临床意义
- 零星工程框架协议书范本
- 绽放的梨花(2024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1a - 1d 教案
- 中国银行课件模板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