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_第1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_第2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_第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_第4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大全

★实验的基本理论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

过程的重要环节,从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研究中便不难发现实验的重要性,并且可从中了解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生物实验程序

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f提出假说f设计并完成实验f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提出问题

在观察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2.提出假说

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

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

初步假定。

第二步,作出预测推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

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的假说是:R(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

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量相等。而预期是测交结果的后代中高茎

与矮茎之比为1:lo

3.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是完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

法。如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假设时,便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观察、实近的目的在于获取验证性的结果。所以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数

据,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带来的反应变量。据此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

果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论。①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②如果结果与

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实验过程必

须客观、真实。

(.)生物实验的基本步骤

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明确目的原理

做什么实验;解决什么问题;依据什么原理。

2.提出假设

提出初步假定,并对可见现象提出--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

提+B出.I,假设f刁寻坤找、1叶垢叫J符不合符事合实事->实假.设假成设立不成立

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假设是:"FKDd)产生配子时,产生

含有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

3.作出实验预期

在检测实验假设前,先提出实验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结果没有实现,说

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期结果实现,则假设成立。

4.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确定实验基本思路,确定选材.、装置及实验对照等,设计

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

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收集数据

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6.分析作结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表

格、绘图等形式作出简明的总结。

7.推论

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8.交流

写出实验报告。

(三)生物实验的变量、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学实验应先确定实验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

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

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

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变化,唾

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

(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

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

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

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

短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如果无关变量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三个实验组的给定

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

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实验结果的

差异是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

教材主要实验的变量

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催化效率的高低(以点燃但

试管等用具的洁净度、环境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

温度、相同材料的量、各种

Fe3+的催化效率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

试剂的量、反应时间等

度表示)

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处理后

淀粉与蔗糖溶液的量、水浴

加斐林试剂,加热出现砖红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底物的种类(淀粉、的温度与处理时间、斐林试

色沉淀),但不能水解蔗糖

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蔗糖)剂的使用量与加热时间、操

(处理后加斐林试剂并加

作程序等

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①幼苗的种类及生长状况、

①是否黑暗、单侧光

环境温度、培养条件、处理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照、均匀光照)①幼苗弯曲状况

的部位、装置的合理性等

验设计和观察②改变幼苗空间位②根的弯曲方向

②萌发种子的种类及萌发状

置以接受重力影响

况、环境温度、培养条件等

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

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溶液的种类及浓

外界溶液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分离);度;分离与复原现象的观察;

的浓度即高渗及低

壁分离和复原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装片的洁净度及临时装片的

渗溶液)

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制作;材料的选择等。

复原状)

试管的洁净度、淀粉溶液的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温度(60℃热水、沸量、不同温度的处理时间长

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响水、冰块)度、操作程序、碘液的加入

量等

①托插枝条的生根状况的差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

异实验材料的一致

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或类似物)

②果实发育状况的差异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的不同浓度

③落花落果状况在使用前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影响

后的差异

2.科学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I)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

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

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

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要求学生通

过实验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题中给出了两个实验原理:血液中的钙离子在

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钙离子发生反应,形

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学生可由此产生明确的设

计■思路。

心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

一。孟德尔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以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都是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再如,新鲜的黑藻嫩叶是“观察细

胞质流动”实验的理想材料,因其新鲜,故能保证观察到的是活细胞;因其含水量多,故能

保证细胞质流动的流动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因其含叶绿体,故能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

流动方向清晰可见;因其叶片薄,故便于制片且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另外,黑藻在一年四季

都可以培养,取材方便。有了这样的实验材料,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顺利达到实验目

的。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

释放COa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通入的空气先经过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02,再经过Ca(0H)

2溶液检验CO?是否完全除尽,最后才通入装有萌发的种子的密封容器中。只有经过这样的步

骤,才能完全排除干扰因素,证明瓶中的CO?确实来源于种子的呼吸作用。

④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这是指对于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简单对待,而应该首先记录,然后整理,最后再经过仔

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透露给我们的最大的信息量。如下面这个实验:用含有各种必需矿质

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度的百分比,实验结果

如下:

实验条件水分消耗(mL)Ca2+K+Mg2+

光照109013527179

黑暗53410535113

上面的结果因为经过了记录和整理,所以使人一目了然。观看这个实验结果,首先要看

出该实验中设计了哪些对照组,由上表可知,表中出现三组对照:一组是有光与无光;一组

是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的吸收;还有一组是不同的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比较。所以我们分

析实验结果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人手,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

与光有关;二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三是植物对矿质元素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平行重复原则

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

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时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下面的这道题

就是根据平行重复原则设计的实验。在用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

的洋葱表皮分别放人下面各组溶液中,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蔗糖溶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占观

(mol/L)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10.2无

20.3无

30.415%

40.540%

50.680%

60.799%

70.8100%

请回答:

(1)该洋葱细胞液等渗浓度范围为。

(2)在以上基础如何改进实验,将测定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精确到小数点后

两位数。

A.需设置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

B.„

C.观察。

D.结果与分析。

实验的第二步需要根据平行重复原则设计实验来得出结论。

(3)单一变量原则

该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其含义是:

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例如,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

糖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加入的淀粉和蔗糖是单•变量,而加入的淀粉酶的量、反应温度、

pH则应控制成相同条件,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

的分析。

再如: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

如下实验:

花盆阳光温度水

I光照20℃充足

II暗室20℃不充足

在这•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A.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处

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该为自变量。根据单因子变量

的原则,其他因素都应相同,两花盆该浇给同样充足的水,这样既保证了单一变量,又使大

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而如果两个花盆都浇水不足,两个花盆中的大豆就会因为缺水

而使发芽不良,也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考虑单因子变量原则时,还应尽量使常量能

够满足实验成功的条件。

(4)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

额外变量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

轮组实验法。

①单组实验法

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

的实验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通常是将做好的紫色洋葱鳞

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

就是单组实验法。由于对象同、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

②等组实验法

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组用A法,另一组用B法,这也是生物实验常

用的实验方法。例如,“植物激素与向性”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其对象是玉米幼苗,要

求品种、萌发期、粗细、大小、长势等状况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等组实验法,对无关变量的

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

③轮组实验法

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如甲组——A法、B法;

乙组——B法、A法等,这样能有效的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自然,操作起来要麻烦一

些。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做如下实

验处理:

田如不止外在卜•先“不透光”处理

甲且:玉米幼%后“单侧光,,处理

7加工务对吊jc.先“单侧光”处理

乙组:玉米幼%后“不透光”处理

实验结果则是a+d(“不透光”)和b+c(“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无论

先用单侧光处理,还是先用不透光处理,两株长势不同的玉米均表现向光性,均山单侧光引

起,可见这种实验处理的匹配,对平衡、消除无关变量更有说服力。

(5)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如有关酶的高效性、专•性和影响醐活性的条件

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采用了对照。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

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

组是不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1号试管加

1mL蒸储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1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组;

用小狗做活体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作用时,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小

狗作对照,与切除了脑垂体的小狗进行比较。

②自身对照

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

验,既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

验组。

③条件对照

给实验组藁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在验证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

度的实验中的0C和80c下的对照。再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

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

④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

实验中60℃、0℃、37℃之间的对照;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同pH溶液

之间的对.照。再如在“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下图所示,2与1对照可证明感光部位

在胚芽鞘尖端,3也可与1对照,4也可与1对照,也可与2对照。

(四)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案内容

(1)实验课题(题目):即实验研究的课题名称。

(2)实验目的;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预期要取得何种成果。

(3)实验原理:即实验依据和思路。

(4)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一般方法是把研究问题分解为许多小

课题,分别进行研究,然后再将实验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5)实验材料:取材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定要按科学的要求选好实验对象。

(6)实验方法:即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结果。应尽量地减少人为或偶然的

实验误差。同时应注意:①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实验类型和方法。如野外生物种类考察,主要

采用观察实验法;探明某一生命现象的性质和含量,用定性、定量实验分析法。②根据实验

的类型明确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要明确是采用解剖观察还是野外观察,要明确观察

的项目和标准。③设置对照,适当增加重复,保证实验的准确性。④进行田间实验时,应根

据实验性质的不同,分为大区实验和小区实验。田间试验要作合理的田间规划,根据土地条

件、作物种类、实验要求和工作方便,规划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和田间排列方式;另外,还

要注意设置对照小区和保护行。⑤设计实验方法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确

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7)实验用具和药品:即实验采用哪些设备和仪器,使用哪些药品,从而实现有计划和有

效地观测与分析。

(8)实验程度:即实验流程,也就是如何运用仪器设备作用于实验对象的程序或步骤,对

全部实验过程作出总体设计。

(9)日程安排:根据整体实验的要求,按日程分阶段实施实验方案。

★教材实验

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

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

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

(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

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

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

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一对光

f置片一调焦一观察样加杉7:展徵俄

1.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

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X物镜10X)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

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

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

一选较大的光圈一选反光镜(左眼观察)

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

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

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

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一左眼观察找物像一细准焦螺旋调清晰

4.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一转动镜头转换器一调反光镜或光圈一调细准焦螺旋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视野中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

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故装片不能反放。

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一放材料一盖片

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

反)

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

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毗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眦

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毗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

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细胞制片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固定装片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

的盐酸溶液中,用30°C水浴保温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

5min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储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毗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

染色5min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使观察效果最佳

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

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

沉淀。如:

葡萄糖+Cu(OH)2—谕葡萄糖酸+Cu2O1(砖红色)+H20,即Cu(OH)2被还原成

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翱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ID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W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服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服试剂中的Cu"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

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宜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

时(也可用薨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11SO4

溶液)、苏丹III或苏丹W染液、双缩胭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O.Olg/mLCuSOq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储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

入2mL组织样液。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

的斐林试剂,振荡。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OH)2在70〜90°C下分解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成黑色CuO和水;

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

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0H)2生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C温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

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管,造成烫伤;

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口不朝向实验者。缩短实验时间。

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淀)

(二)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干种子要浸泡3~4小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

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时,新花生的浸泡时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

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间可缩短。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

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m或苏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丹W染液,染色1分钟。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

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

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

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

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

1〜2滴蒸储水,盖上盖玻片。生气泡。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装片不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

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中。

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三、蛋白质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制备组织样液。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

节约实验时间。

鉴定。加样液约2ml于试管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先加NaOH溶液,为Cu"与蛋

中,加入双缩胭试剂A,摇匀;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

再加入双缩胭试剂B液3~4B液。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

会导致变成()

滴,摇匀,溶液变紫色。CuSC>4溶液不能多加。Cu"Cu0H2

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04的蓝色会遮盖反

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

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服试

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

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

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

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

察颜色变化。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

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方法步骤:

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

的倍数高。

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

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

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

的原因:

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

什么主要区别?

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忖选用:辞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

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四.方法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片。用镣子取一片黑藻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

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

中,盖上盖玻片。保持有水状态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卜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

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

时装片那绿染液一用牙签取碎屑~

盖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

近无色。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

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卜改

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

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问题探讨”)r~豪施工

一.实验目的:缪翦,1

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

。林博分子i

•水分f°;

法透现象示包喝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

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

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三.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储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储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

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四.讨论: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答: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

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

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

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

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

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

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

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

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

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三、实验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盖盖玻片应让盖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片。玻片的一侧先触

在我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及载玻片,然后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轻轻放平。

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

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

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对照作用。

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

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

胞壁。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重复几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糖液浓度不能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

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高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

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0

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

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离的复原。

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

现象。装片,不能久置,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要马上滴加清象。

在另•侧用吸水纸吸引,重水,使其复原。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重复几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

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实验讨论答案: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

象?

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

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一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f作出假设f设计实验f(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

计实验记录表格)f实施实验f分析与结论f表达与交流。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

-).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02。经计算,

质量分数为3.5%的FeC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h溶液中的Fe3+

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方法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不让H2O2比。2有一定的腐蚀性

别加入2mLH2O2溶液接触皮靛

将2号试管放在90°C左右的

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

情况,与1号对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不可用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溶液中混

2滴FeCb溶液和2滴肝脏研一支滴管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肝脏研磨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

液必须是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

新鲜的活性降低

肝脏在制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

成研磨液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卫生香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

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时,动作要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

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快,不要插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到气泡中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

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醐的最适温度约60°C

三)方法步骤:

操作注意问题解释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

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

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利酶溶液的试不能只用不同温度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

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

60匕)、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溶液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

自的温度5min实验结果。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保持各自温度时间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不能太短

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

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

ABcabc

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

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2保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