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强化提升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断句与理解要求:正确断句,理解文意,并翻译出句子的意思。1.鸿门宴者,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2.然不自知者,固前圣之所叹也。3.韩信为齐王,欲发兵而西,曰:“齐伪诈多变,不可亲信,吾欲发兵而西,何如?”4.唐雎曰:“公等皆尝闻吾子之勇也,吾欲与公等从事,可乎?”5.鲁肃闻之,乃大惊,自结绶而请曰:“肃有犬子,年五岁,不识长幼,愿就公为儿戏。”6.韩信曰:“吾知公之谓我也。”7.秦王闻之,大喜,乃封为上将军,将数十万之众,临不测之渊,以当诸侯之兵。8.蔡泽闻之,乃西入秦,说秦王曰:“燕、赵、韩、魏闻齐破,必悉起兵而争山东,齐国之败,于秦何利?”9.楚怀王初闻此论,大惊,曰:“为之奈何?”10.秦王乃使人遗赵王书,告以伐赵之故。二、文言文词语解释与翻译要求:解释下列词语,并翻译句子。1.“鸿门宴者,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中的“使人言于项羽曰”翻译为:_______。2.“然不自知者,固前圣之所叹也。”中的“然不自知者”解释为:_______。3.“韩信为齐王,欲发兵而西,曰:‘齐伪诈多变,不可亲信,吾欲发兵而西,何如?’”中的“不可亲信”解释为:_______。4.“唐雎曰:‘公等皆尝闻吾子之勇也,吾欲与公等从事,可乎?’”中的“从事”解释为:_______。5.“鲁肃闻之,乃大惊,自结绶而请曰:‘肃有犬子,年五岁,不识长幼,愿就公为儿戏。’”中的“就公为儿戏”解释为:_______。6.“韩信曰:‘吾知公之谓我也。’”中的“吾知公之谓我也”翻译为:_______。7.“秦王闻之,大喜,乃封为上将军,将数十万之众,临不测之渊,以当诸侯之兵。”中的“临不测之渊”解释为:_______。8.“蔡泽闻之,乃西入秦,说秦王曰:‘燕、赵、韩、魏闻齐破,必悉起兵而争山东,齐国之败,于秦何利?’”中的“悉起兵而争山东”解释为:_______。9.“楚怀王初闻此论,大惊,曰:‘为之奈何?’”中的“为之奈何”解释为:_______。10.“秦王乃使人遗赵王书,告以伐赵之故。”中的“遗赵王书”解释为:_______。四、文言文句子排序与理解要求:将下列句子按照原文顺序排列,并解释每个句子的意思。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2.“项羽闻之,大怒,将欲攻之。”3.“亚父谓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非沛公也。’”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5.“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告。’”6.“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7.“良曰:‘公不如约,急走,勿使来。’”8.“于是张良夜往见项伯,具告以沛公不敢背约,愿见项伯。”9.“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10.“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伯。”五、文言文成语填空要求:根据文意,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成语。1.楚怀王初闻此论,大惊,_______(填空)。2.秦王闻之,大喜,乃封为上将军,将数十万之众,_______(填空)。3.韩信为齐王,欲发兵而西,曰:“齐伪诈多变,不可亲信,吾欲发兵而西,_______(填空)。”4.鲁肃闻之,乃大惊,自结绶而请曰:“肃有犬子,年五岁,不识长幼,愿就公为儿戏。”_______(填空)。5.蔡泽闻之,乃西入秦,说秦王曰:“燕、赵、韩、魏闻齐破,必悉起兵而争山东,齐国之败,于秦何利?”_______(填空)。六、文言文段落理解与分析要求:阅读下列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曰:‘君者,正也;臣者,正也。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者皆正,天下大定。’”问题:1.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回答“必也正名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子路对孔子的回答表示不解,认为孔子过于迂腐,认为“奚其正?”这里的“奚其正?”是什么意思?3.孔子解释说:“君者,正也;臣者,正也。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者皆正,天下大定。”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断句与理解1.鸿门宴者,/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四个部分,以“者”、“曰”、“欲”、“使”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2.然不自知者,/固前圣之所叹也。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以“然”、“也”作为断句依据。3.韩信为齐王,/欲发兵而西,/曰:“齐伪诈多变,/不可亲信,/吾欲发兵而西,/何如?”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五个部分,以“为”、“欲”、“而”、“曰”、“何如”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4.唐雎曰:“公等皆尝闻吾子之勇也,/吾欲与公等从事,/可乎?”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三个部分,以“曰”、“也”、“可乎”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5.鲁肃闻之,/乃大惊,/自结绶而请曰:“/肃有犬子,/年五岁,/不识长幼,/愿就公为儿戏。”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五个部分,以“闻之”、“乃”、“请曰”、“有”、“愿就公为儿戏”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6.韩信曰:“吾知公之谓我也。”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以“曰”、“也”作为断句依据。7.秦王闻之,/大喜,/乃封为上将军,/将数十万之众,/临不测之渊,/以当诸侯之兵。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五个部分,以“闻之”、“大喜”、“乃”、“将”、“以当诸侯之兵”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8.蔡泽闻之,/乃西入秦,/说秦王曰:“/燕、赵、韩、魏闻齐破,/必悉起兵而争山东,/齐国之败,/于秦何利?”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五个部分,以“闻之”、“乃”、“说秦王曰”、“必”、“于秦何利”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9.楚怀王初闻此论,/大惊,/曰:“/为之奈何?”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三个部分,以“初闻此论”、“大惊”、“曰”等关键词作为断句依据。10.秦王乃使人遗赵王书,/告以伐赵之故。解析:根据句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将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以“乃”、“告以”作为断句依据。二、文言文词语解释与翻译1.“使人言于项羽曰”翻译为:派人告诉项羽说。2.“然不自知者”解释为:然而不自知的人。3.“不可亲信”解释为:不能信任。4.“从事”解释为:参与。5.“就公为儿戏”解释为:与您一起玩耍。6.“吾知公之谓我也”翻译为:我知道您是在说我。7.“临不测之渊”解释为:面临危险的境地。8.“悉起兵而争山东”解释为:全部起兵争夺山东地区。9.“为之奈何”解释为:怎么办?10.“遗赵王书”解释为:送给赵王的信。三、文言文句子排序与理解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解析:此句为引出下文,介绍背景。2.“项羽闻之,大怒,将欲攻之。”解析:此句为项羽听闻消息后的反应。3.“亚父谓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非沛公也。’”解析:此句为亚父对项羽的解释。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解析:此句为项伯的行动,与张良商议。5.“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告。’”解析:此句为张良对项伯的回答。6.“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解析:此句为张良告知沛公情况,沛公的反应。7.“良曰:‘公不如约,急走,勿使来。’”解析:此句为张良对沛公的建议。8.“于是张良夜往见项伯,具告以沛公不敢背约,愿见项伯。”解析:此句为张良再次行动,与项伯商议。9.“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解析:此句为项伯对沛公的回应。10.“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伯。”解析:此句为沛公的行动,按照约定与项伯见面。四、文言文成语填空1.楚怀王初闻此论,大惊,_______(填空)。答案:愕然解析:根据句意,楚怀王听到这个论点后非常惊讶,选用成语“愕然”表示惊讶的样子。2.秦王闻之,大喜,乃封为上将军,将数十万之众,_______(填空)。答案:跃马扬鞭解析:根据句意,秦王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选用成语“跃马扬鞭”表示兴奋地行动。3.韩信为齐王,欲发兵而西,曰:“齐伪诈多变,不可亲信,吾欲发兵而西,_______(填空)。”答案:何如解析:根据句意,韩信询问是否发兵西征,选用成语“何如”表示询问意见。4.鲁肃闻之,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奏变化中的创意表现乐理试题及答案
- 家具产品展示与陈列技巧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风险识别试题及答案
- 最难政法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改进测验试题及答案
- 知识框架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驾驶技术实际应用考察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提高商务反馈能力的试题与答案
- 安全工程师职场规划2025年试题及答案
- 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组态效应分析:出行链视角研究
- 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高低压柜常见故障及检修培训
- 2021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 (高清版)DB51∕T 1292-2011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 三农项目申请操作流程指南
-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贴太阳膜知识培训课件
- 面粉厂粉尘防爆培训课件
- 1000道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