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涉猎(shè)
倜傥(tǒng)
开卷有益(juàn)B.气概(ɡài)
睥睨(nì)
文采藻饰(zāo)C.收揽(lǎn)
调和(hé)
气冲斗牛(dǒu)D.长吟(yín)
哺育(fǔ)
不屑置辩(xiè)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映,是我所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B.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禁。C.读书千万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D.你那手指头是给钉子弄破的,却脆想天开,想得到一笔赔偿费。3.(6分)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人生有涯,阅读无界。①纵使我们无法踏遍世间每寸土地,难以触摸人间一切酸甜苦辣,不能阅尽岁月所有浮光掠影,②可一旦打开书本,在文字世界里畅游时,我们便会感到海阔天空;③得以遍览历史的风云变幻,聆听智者不断的持续教诲,欣赏美不胜收的生命画卷……④这一次次跨越时空的阅读之旅,终将精神的宇宙升华为现实的藩篱。
(1)上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
B.海阔天空
C.风云变幻
D.美不胜收
(2)上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4.(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回也不改其乐 安陵君其许寡人B.不义而富且贵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于我如浮云 尝射于家圃D.呼尔而与之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A.饭少吃,喝冷水,弯曲胳膊睡在枕头上,乐趣也在这样的生活中了。
B.饭少吃,喝冷水,弯曲胳膊当作枕头,乐趣也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了。
C.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睡在枕头上,乐趣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了。
D.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作枕头,乐趣也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了。
(4)下列关于“人生境界”的表述,在两文中均有体现的一项是
A.享受读书乐趣
B.保持乐观态度
C.坚守人生道义
D.直面生死考验三、默写(共6分)5.(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②,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韩愈的《晚春》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6.(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
清晨地铁里,人们拇指翻飞地刷着短视频;午休间隙,社会热点碎裂成信息残片;深夜床头,手机屏幕映照着匆匆掠过的目光……这构成了当代人的阅读图景。
202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8.3%的读者选择手机作为主要阅读工具,其中碎片化阅读占比63%。这种阅读模式正悄然削弱着大脑功能。频繁跳转的信息让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海马体无法有效转化记忆,导致“看过就忘”;杏仁核持续受情绪化内容刺激,引发焦虑危机。
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碎片,经过人为删减和大数据筛选后,会形成封闭的信息茧房。历史上晶体管和量子力学的结合,mRNA技术与纳米载体的融合等巨大突破均来自于跨界思维。而信息茧房正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壁垒,它将知识体系切割成封闭模块,导致科技人员在应对复杂问题时陷入“单一维度优先”的困局,错失创新的可能。
国民阅读习惯如何满足科技发展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乙
抖音刷屏侵占学习时间,标签话题取代完整阅读,算法推送固化认知边界……当信息碎片铺天盖地而来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呈现。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下语文教育界强调的“整本书阅读”就是应对这些负面效应的良方。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整本书阅读,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形成和强化,增加大脑的灰质体积,优化大脑的物理结构。这正是对抗大脑功能退化的关键武器。
同时,整本书阅读引导读者在连续的场景中发现前后关联,在完整的阅读中构建逻辑框架,在矛盾与统一中形成见解。读《儒林外史》,需从士林百态中探寻时代的痕迹;读《昆虫记》,需在微观世界中洞察科学的奥秘。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思维才能像鹦鹉螺号里的探照灯,穿越迷雾,直抵真相。
因此,在这个屏幕闪烁的时代,提倡整本书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摘自《中国教育学刊》等,有删改)(1)在当下,提倡整本书阅读有哪些必要?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作答。
(2)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谈及“碎片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一现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
(3)如果要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为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拟定一个宣传主题,下面哪一项更合适?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共享阅读乐趣
B.培养深度阅读
C.拓宽阅读视野五、作文(共60分)7.(60分)
如图所示的两幅漫画都和读书有关,它们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可以任选一幅来写,也可以兼顾两幅;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诗歌鉴赏(共4分)8.(4分)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舟中读书
宋琬久抛青简束行勝①,白鸟②苍蝇甚可憎。身是蠹鱼③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选自《安雅堂未刻稿》卷六)【注】①行勝:行囊。②白鸟:蚊子。③蠹鱼:书虫。(1)诗人宋琬理想的生活是什么?请据此诗进行合理推断,并概括作答。(2)诗歌末句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如果将“黄河浪里”改为“西子湖畔”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方池浸月。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欣然有会于心。遣小奴,挈瘿樽①,酤白酒。斟一梨花先盖,急取诗卷,快读一过以咽之,萧然不知其在尘埃间也。
庭前幽花时发,香色撩人,披览既倦,每啜茗对之。盛暑持蒲,读一篇轩快之书,宛见山青水白。秋风闭户,夜雨挑灯,卧读《离骚》泪下。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删节)乙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注】①瘿樽:酒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酤白酒 酤:卖B.秋风闭户 户:门C.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语:告诉D.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释:放下(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庭前幽花时发,香色撩人,披览既倦,每啜茗对之。
②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3)古诗文中有很多展现读书生活的佳作。请根据下表提示,结合B卷一、二题的诗文内容,补全空缺处。(字数不要求与示例相同)篇目不同的读书状态相同的读书人形象《送东阳马生序》在贫困中勤奋读书④
《舟中读书》①
甲文②
乙文③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10.(2分)比较阅读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下面英译本《骆驼祥子》的结尾,译者对原作结局进行了改编,你认为这样的改编是否符合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请结合阅读体验,简要分析。
清凉的夏夜,祥子一面跑着,一面感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小福子)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11.(2分)
主题阅读也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读书”是许多文学名著常写到的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评价不够恰当?请结合阅读体验进行判断并修改。
A.鲁迅先生回忆童年读书经历(《朝花夕拾》)——“读书”中见节俭
B.红军战士长征途中识字看书(《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中见坚韧
C.尼摩船长在潜艇收藏万卷书(《海底两万里》)——“读书”中见博学(二)现代文阅读(18分)12.(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春日忆迦陵①师
黄晓丹①要是不曾成为教师,我大概没有机会更深地了解叶嘉莹先生。②跟叶先生读书,是我青春时代的梦想。2001年,我正在读大二,对于怎样的人生是值得的,想要找出最可靠的答案。那年我有两次暗室逢灯的经历:一次是被苏州北寺塔廊间书写的“人生如梦幻泡影”震惊,另一次是读到叶先生的书。她说:“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那是江南仲春,半城花开,半城花落。我在图书馆幽暗的书架间席地而坐,看叶先生从陶渊明讲到李商隐,直到丰厚高贵的人类情感盖过对空无的知觉。在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一种可能——通过阅读古典诗词,从而躲避时光的衰朽。
③2007年春,我携先生的《清词丛论》赴天津参加博士复试。初次置身于北地杨花乱舞的春天,我吟诵着书中词人张惠言的诗句:“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我以为成为叶嘉莹的学生就自然获得了一种加持的力量,从此不必走过死荫的幽谷。但当真正开始博士课程后,我像所有人一样面对考试、论文、人际的挫折,体验着此间的落差,渐渐埋怨古典文学的虚幻无力。
④2011年暮春,我博士毕业,既为从此不再需要汇报功课而轻松,又为未曾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支点而茫然。
⑤三年后的一个春夜,一句“沧海月明霜露冷”在脑海中盘桓,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下文,开灯翻书,原来是先生的《鹊踏枝》。一些记忆顷刻间回归,先生在天津寓所里戴着老花镜,缓缓吟出“沧海月明霜露冷,姮娥自古原孤另”。原来我醉心于先生对理想世界的描写,便忽略了另一层意思:人生并非在理想与现实世界间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先生最有力的地方正是于折返间体现出的韧性,是承担琐碎艰难生活后依然能投入精神活动的能力。
⑥无论是40年代在北京,80年代在温哥华,还是三五年前在南开,叶先生在一站站的客旅中,始终如同一株“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嘉树。原来只有决定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漂流变为值得的追寻,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了缠绕的线轴而不再飘散于虚空。
⑦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是值得的”这个问题上,科学家无法提供答案,但赤诚者总能找到道路,知道如何度过一生才是“甘愿如此”。
⑧那个春夜到来之前,我已经在大学教了两年多古典文学。因为讲课的需要,我有机会以缓慢的速度重新阅读先生的著作。我渐渐发现,从审美的丰富性上来说,叶先生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古典文学阐释者中最兼容并包的一位。她虽然拥有自己鲜明的偏好,却能够欣赏自己并不赞同的诗人,并将注意力均匀分布到每个诗人独特的禀赋、气质、技巧和人生经验上。如果说少年时的阅读经验全然被理想照亮,那么此次阅读增添了我对人生软弱和局限的体知。值得过的人生,是在审美的包容中抵达更宽阔的生存之境。
⑨在人人都指责学生不懂得古典文化的今天,我却觉得在情感和审美上,我们已被“写定”为东方的样子。这样的“写定”就来自使用的汉语。基于这样的理解,叶先生的书成为启蒙中国古典文学最好的蓝本,她正是基于个人情感和审美经验来讲授中国诗歌的,使学生们在经历某个瞬间时,发现已经有一句诗歌在等待着他,仿佛是诗人在千百年前为此时此刻写下的。
⑩2014年的春三月,我为90后的学生们讲授古典诗词,讲到“相对新亭无限泪,几时重得破愁颜”时,连打瞌睡的男生都抬起头来了。在那个瞬间,久远历史从语言中复活,带给我们深重的悲哀。比新亭对泣更大的悲哀,是使用着自己的母语,而语言失去其曾有的精美与优雅。那使我们在自己的故乡成为异乡人。我想,单是继续使用并讲解这精美的汉语,人生便值得度过。如今我很庆幸曾有一个关于古典文学的梦想,并将它孵成了职业。
(选自《诗人十四个》,有删改)【注】①迦陵:即叶嘉莹,号迦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1)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是值得的”这个问题上,作者从叶嘉莹先生身上找到了哪些答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2)文章第六段画线的比喻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了缠绕的线轴而不再飘散于虚空。
(3)本文是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所作,作者为什么用不少篇幅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和原标题“忆叶嘉莹先生”相比,现标题“春日忆迦陵师”好在哪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四、语言运用(共12分)13.(12分)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共安排十二次。请根据下图内容和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根据如图所示内容得出的有关教材名著的四条结论,其中两条结论有误,请找出并修改。
①单元覆盖完整
②中外名著兼顾
③作品体裁新颖
④导读版块清晰
错误项:,修改为:
错误项:,修改为:(2)请结合如图所示内容,补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语文教材用名著导读铺设了阅读的阶梯。“内容概述”如同一张全景地图,①;“专题探究”犹如思维训练营,驱动我们走进名著深处;②,指引我们在同类杰作中拓展精神疆域。“方法指导”更是实用的工具包,既有③,又有阅读科普作品的技巧。这样的导读既教会我们读透一本书,更④。
(3)十二本名著十二种阅读方法,某班级打算制作一本《名著阅读指南》。下面是未完成的指南目录,请仿照示例,结合如图所示内容,任选两处,从阅读方法角度补全目录。(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目录
《西游记》………………①
《经典常谈》……………“择善而读”品经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
《艾青诗选》……………③
《水浒传》………………章回为径读水浒,人物作钥解忠义选择:补充:选择:补充:参考答案1.C2.C3.AD4.CBDC5.
(1)①草色入帘青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2)示例一: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示例二: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6.(1)整本书阅读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形成和强化,增加大脑的灰质体积,优化大脑的物理结构,对抗碎片化阅读削弱大脑功能的问题。整本书阅读引导读者在连续场景中发现前后关联,在完整阅读中构建逻辑框架,在矛盾与统一中形成见解,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带来的“单一维度优先”困局,有助于培养跨界思维,满足科技发展需求。
(2)甲文:以“碎片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一现象引出碎片化阅读削弱大脑功能、形成信息茧房制约科技发展等问题,从而强调解决国民阅读习惯与科技发展需求矛盾的紧迫性。乙文:指出“碎片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产生各种负面效应,引出下文“整本书阅读是应对良方”的论述,为提出提倡整本书阅读的观点作铺垫。
(3)选择B。理由:两文都围绕当下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展开,强调整本书阅读能对抗大脑功能退化、培养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属于深度阅读,提倡深度阅读符合两文写作意图;A选项“共享阅读乐趣”两文未重点提及;C选项“拓宽阅读视野”不如“培养深度阅读”更能体现两文针对碎片化阅读问题提倡整本书阅读的核心。7.略8.(1)诗人理想的生活是不受干扰,潜心读书。
(2)“黄河浪里”营造出雄浑、动荡的意境,突出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读书的决心与热爱;“西子湖畔”风格温婉宁静,与全诗意境、情感基调不符,无法体现诗人的坚韧精神。9.(1)A
(2)①庭院前幽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塞下曲》课件【知识提要】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山东省青岛市南区青岛大学路小学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武昌首义学院《武术A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遵守宿舍公约宿舍一家人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主题班会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口腔临床医学概论(口腔内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大型公共建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文创产品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精准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 《最好的未来》合唱曲谱
-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 GB∕T 36765-2018 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
- 《觉醒年代》朗诵稿
-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 大地构造学派及其构造单元汇总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课件
- 水保工程验收检验记录表
- 车辆维护保养制度
- 某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质疑处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