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文化发展史》课件_第1页
《黄酒文化发展史》课件_第2页
《黄酒文化发展史》课件_第3页
《黄酒文化发展史》课件_第4页
《黄酒文化发展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酒文化发展史目录黄酒起源与历史追溯黄酒诞生与早期发展制作工艺与品种探索黄酒酿造技术与多样性文化意义与影响了解黄酒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现代发展与未来黄酒起源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中国独创酒种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酿造酒发酵历史最久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考古发现19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酿酒证据2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酿酒器具35000年前陶制酒具趋于成熟,酿酒规模扩大原始酿酒野果发酵早期人类偶然发现野果自然发酵变甜通过模仿自然发酵现象开始尝试酿酒粮食发酵由野果发酵逐渐转向谷物发酵最初使用人唾液作为发酵催化剂早期发展:夏商周时期夏朝传说仪狄首创酿酒技术商朝酿酒技术成熟,出现专业酿酒作坊周朝酿酒技术进一步发展,黄酒品种增多周朝酒文化礼仪规范形成完整的饮酒礼仪体系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人物使用不同酒器命名丰富"旨酒"、"甘酒"等专有名词出现周朝酒类1醴酒甜味浓,发酵时间短2清酒经过过滤的澄清酒3浊酒(白酒)未经过滤的混浊酒4酎酒与醽酒陈年老酒,品质最佳春秋战国时期技术进步发酵剂改良,出现专门曲药商业繁荣酒坊兴起,酒市交易活跃文献记载《周礼》《诗经》多有酒事记载社会影响饮酒成为社交活动重要形式秦汉时期1官营酒业国家垄断酿酒生产和销售2曲药发展麦曲、米曲技术提高3文献记载《汉书·食货志》详细记载酿酒技术汉代黄酒种类1234原料分类稻酒、黍酒、秫酒、麦酒时间分类春酒、夏酒、秋酒、冬酒香料分类药酒、花酒、果酒品质分类上尊、中尊、下尊三国两晋南北朝文人雅士与黄酒关系更加密切酒文化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隋唐时期酿造规模扩大官营酒坊与私营酒肆并存技术改良酒曲制作工艺精进文化繁荣李白、杜甫等诗人饮酒作诗贸易发展黄酒沿丝绸之路传播宋代黄酒生产规模酒坊遍布城乡,产量大增工艺精进过滤技术提高,酒质更优文化融合酒文化与文人生活密不可分元代黄酒30+酒坊数量杭州城内酒坊增至三十余家5过滤工序发展出五道过滤工艺95%澄清度黄酒清澈度大幅提高明清时期酒坊数量年产量(吨)明清时期黄酒产业蓬勃发展,产量与酒坊数量大幅增长黄酒制作工艺原料选择精选糯米、黄米或粳米浸泡蒸煮浸泡洗净,蒸煮至八成熟拌曲发酵添加酒曲,控温发酵压榨过滤分离酒液与糟粕陈酿包装陈放老熟,灌装成品黄酒发酵过程糖化作用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麦曲酶起关键作用温度控制在30-35°C酒精发酵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转化为酒精酵母来源于酒曲温度控制在15-20°C黄酒陈酿陈酿时间酒质特点适用场合新酒(不足1年)辛辣味重,酒香不足烹饪调味一年酒甜味适中,酒香初显日常饮用三年酒醇厚柔和,香气宜人招待宾客五年以上老酒香气复杂,回味悠长珍藏品鉴黄酒品种加饭酒发酵中期添加蒸熟糯米酒精度较高,甜度适中代表品牌:状元红香雪酒酒液澄清如水,带微黄色酒精度较低,清爽甘美代表品牌:会稽山善酿酒采用特殊糯米与曲种酒体丰满,酸甜适中代表品牌:古越龙山黄酒分类按原料糯米酒、粳米酒、黄米酒、小麦酒按工艺加饭、兼香、三蒸、封缸按颜色清黄、浅黄、深黄、琥珀按产地绍兴、江苏、福建、山东黄酒与中国文化祭祀文化古代祭祀必备祭品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春祭、冬祭等重要场合使用礼仪文化冠礼、婚礼必备之物尊卑有序的饮酒礼仪敬酒文化的象征意义黄酒与文学艺术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客至》:蒸藜炊黍饭,加牍买村酒黄酒与养生活血化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温阳补气温中散寒,适合体寒者饮用安神助眠适量饮用有助于放松神经系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黄酒与饮食文化调味增香去腥提鲜,增添菜肴层次感烹饪原料糟鸡、醉蟹等特色菜肴主料佐餐饮品温饮配鲜鱼、热炒等菜品调制基底各类药酒、果酒的基础酒著名黄酒产区浙江绍兴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其他绍兴黄酒悠久历史始于春秋,兴于唐宋优质水源鉴湖水质软硬适中3独特工艺传统越酿法,地缸埋藏绍兴黄酒品牌会稽山创立于1743年,"清雅醇正"古越龙山始于1664年,"绍兴黄酒国家标准"起草者塔牌创于1956年,"酒体醇厚"江苏黄酒历史传承延续吴越文化传统酿造技艺风格特点甜度较高,酒体醇厚主要产区无锡、苏州、镇江、淮安品种多样花雕、加饭、封缸等种类齐全江苏黄酒品牌无锡状元红创建于1860年采用"秘曲酿制法"酒质香甜浓郁镇江恒顺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以香醇甘美著称善用香料调配苏州太湖春始创于道光年间入口绵甜,回味悠长采用特有"水晶净化法"上海黄酒明清时期松江府黄酒逐渐兴起近代石库门等品牌创立,规模化生产3现代传统与创新结合,产品多元化未来科技融入传统,提升品质与效率上海黄酒品牌石库门创立于1930年采用松江传统工艺口感清爽适中金枫酒业上市公司产品线丰富现代化生产工艺兼具传统与创新老松江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秉承地方特色工艺酒体丰满醇厚其他著名黄酒即墨老酒山东特产,有"北方绍兴酒"之称福建老酒工艺独特,多以红曲米为原料嘉善黄酒浙江嘉兴特产,酒质柔和醇厚黄酒与节日习俗春节全家团聚共饮,祈福迎新端午节饮雄黄酒,驱邪避疫中秋节赏月饮酒,寄托思乡情冬至温饮黄酒,驱寒暖身黄酒与婚嫁习俗订婚男方备"订婚酒",寓意结缘长久结婚交杯酒仪式,象征夫妻同心满月赠送"满月酒",庆祝新生命黄酒与宗教信仰道教黄酒作为祭祀重要供品酿酒被视为炼丹术一种道教讲求"酒中有道"佛教早期佛教戒律严格禁酒后期汉化佛教允许少量饮用黄酒用于部分佛教仪式中黄酒的酿造技艺现代科技温控发酵,精准检测机械化生产自动化流水线,标准化操作3传统手工经验传承,匠人精神黄酒酿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造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墨老酒"古遗六法"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酒酿造文化集体育、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黄酒与健康18氨基酸种类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12+维生素数量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7%醇类含量适量饮用有助舒张血管2g/L多酚含量具有抗氧化功效黄酒的储存温度要求最佳储存温度10-15°C避光存放防止阳光直射导致品质下降容器选择传统陶坛或密封玻璃瓶最佳垂直放置与葡萄酒不同,黄酒应直立存放黄酒的饮用方式热饮冬季最佳,38-45°C,突显暖体功效温饮四季皆宜,25-35°C,香气最佳凉饮夏季适宜,15-20°C,清爽宜人冰饮现代创新,7-10°C,年轻人喜爱黄酒的品鉴观色透明度、色泽、光泽度闻香香气强度、香型、纯正度品味甜度、酸度、醇厚度、平衡度回味味道持久度、余味、协调性黄酒与茶文化的比较黄酒文化饮用场景:宴饮聚会,强调社交文学表现:诗酒文化,激情奔放文化形象:热烈豪爽,情感外露茶文化饮用场景:品茗雅聚,强调内省文学表现:茶禅一味,恬淡宁静文化形象:含蓄内敛,追求和谐黄酒与白酒的区别比较项目黄酒白酒酿造方式发酵酒蒸馏酒酒精度14-20度40-60度口感特点甜、酸、鲜、醇辣、烈、香饮用方式多温热饮用常温或冷饮黄酒与葡萄酒的比较黄酒葡萄酒黄酒的国际化出口情况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及欧美国际荣誉多次获国际酒类大赛金奖文化认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黄酒产业现状300万年产量全国黄酒年产量约300万吨150亿产值年产值约150亿元人民币5%增长率近五年平均年增长率600+企业数量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黄酒产业面临的挑战消费群体老龄化年轻消费者接受度不高传统消费群体逐渐萎缩消费习惯代际差异明显市场推广不足宣传投入远低于白酒、葡萄酒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现代营销手段应用不足产品创新缓慢产品同质化严重包装设计陈旧适应现代生活的产品形态少黄酒产业的机遇功能饮品趋势健康饮品市场快速增长2传统文化复兴国潮风兴起,传统文化受重视政策支持非遗保护政策为黄酒发展提供助力黄酒产业的创新产品创新低度黄酒、果味黄酒、气泡黄酒营销创新社交媒体推广、IP联名、直播带货消费创新黄酒鸡尾酒、黄酒西式料理应用黄酒与现代生活年轻人接受度文创产品提升年轻群体兴趣消费场景从传统宴席扩展至休闲社交礼品属性高端黄酒成为商务馈赠新选择生活方式黄酒文化体验成为品质生活象征黄酒旅游酒厂参观探索传统酿造工艺品酒体验专业指导下品鉴不同黄酒文化体验参与黄酒相关民俗活动特色美食品尝黄酒美食搭配黄酒博物馆中国黄酒博物馆位于绍兴,展示黄酒发展历程各地黄酒博物馆记录地方黄酒特色与变迁黄酒文化节展示交流各地黄酒产品展示与交流1品鉴比赛专业黄酒评比与颁奖2文艺表演与黄酒相关的民俗文化演出贸易洽谈行业交流与合作机会黄酒与现代餐饮黄酒鸡黄酒入味,肉质鲜嫩多汁黄酒蟹去腥提鲜,增添甜美口感黄酒鱼黄酒蒸鱼,保持原汁原味黄酒酱料作为调味基底,增添层次感黄酒的国际认可黄酒产业的未来展望技术创新现代酿造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产品多元开发符合现代口味的创新品类市场拓展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并扩大国际影响文化传承活化黄酒文化,吸引年轻消费者黄酒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政府举措立法保护传统酿造技艺支持黄酒产业升级将黄酒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企业责任设立黄酒文化研究院开展技艺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