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湖北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时间:2025年1月15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无论是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天,还是在“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的夏天,正常人的体温并不会随着环境温度大幅度波动。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A.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为机体细胞内进行的酶促反应提供适宜的条件,进而保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B.无论静止还是运动,正常人的体温总能保持37°℃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始终保持恒定的结果C.在寒冷环境下停留过久,仍会引发失温现象,说明机体对体温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D.高温作业的人员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以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答案】B〖祥解〗寒冷时,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另一方面还会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加快,从而减少散热,通过神经调节还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相对平衡,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详析】A、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为37°C左右,体温保持37°℃左右为机体细胞内进行的酶促反应提供适宜的条件,进而能保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A正确;B、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B错误;C、内环境的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核心体温下降,产热量不足以补偿散热量,会引发失温现象。C正确;D、当人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由于此时外界温度过高,因而机体的散热量减少,通过体温调节的作用,机体设法增加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此时表现为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散热),这时由于水分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应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正确。故选B。2.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因此也称内脏神经系统。在人的一生中,自主神经从未停止过调节活动,但我们却察觉不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都不受意识的控制,这就是它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原因。但它的活动并非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如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的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都是相反的B.饭后不宜马上运动,是因为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C.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比如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A错误;B、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不利于消化,故饭后不宜马上运动,B错误;C、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可以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等,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故选C。3.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下图。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C.TRPVI基因缺失可减弱PTEN缺失基因的效果,即会抑制小鼠痒觉的产生D.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增强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答案】D〖祥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PTEN等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痒觉,可通过抓挠次数进行分析。【详析】A、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均是大脑皮层,故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且痒觉的形成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B正确;C、而PTEN基因和TRPVI基因双敲除的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不大,说明TRPVI基因缺失可减弱PTEN缺失基因的效果,即会抑制小鼠痒觉的产生,即TRPVI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I蛋白可促进痒觉的产生,C正确。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TEN和TRPVI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0分钟内抓挠次数,据图可知,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加,说明PTEN基因缺失会增加小鼠的抓挠次数,即增强小鼠对痒觉的敏感性,据此推测PTEN基因控制合成的PTEN蛋白是减弱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进而抑制小鼠的痒觉,D错误。故选D。4.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时,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上述实验鼠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维持则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B.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在黑暗环境下转化为条件刺激C.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小鼠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生存D.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答案】A〖祥解〗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以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自我调适;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详析】A、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维持则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A错误;B、电刺激会使老鼠产生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故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B正确;C、动物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生存,C正确;D、分析题意,科研人员抽取前者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由此推测抽取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作用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5.裸盖菇素存在于数百种毒蘑菇体内,经人体代谢转化为脱磷酸裸盖菇素,导致幻觉产生。研究发现,脱磷酸裸盖菇素的结构和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类似,能够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科学家对裸盖菇素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出没有致幻作用但具有神经重塑功能的化合物IHCH-7086,为快速起效的抗抑郁症药物研究指明了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突触前膜释放5-羟色胺的过程消耗能量B.5-羟色胺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C.IHCH-7086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可以引发突触后膜兴奋,进而产生愉悦感D.脱磷酸裸盖菇素与5-羟色胺的细微结构差异,是其产生致幻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B〖祥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详析】A、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兴奋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未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5-羟色胺,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5-羟色胺以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B错误;C、化合物IHCH-7086是科学家对裸盖菇素结构设计出的抗抑郁药物,其结构同样与5-羟色胺类似,可以与突触后膜5-羟色胺受体结合,引发兴奋,进而使机体产生愉悦感,C正确;D、裸盖菇素存在于数百种毒蘑菇体内,经人体代谢转化为脱磷酸裸盖菇素,导致幻觉产生。而5-羟色胺在体内产生效应不会产生幻觉,推测可能是其结构上的细微差异导致的功能差异,D正确。故选B。6.音乐响起时,舞者翩翩起舞,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舞者能够精准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身体语言,完成复杂而精确的舞蹈动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接收到信号后,会将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同时传递给小脑,指挥身体的肌肉群进行协调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只要人体内反射弧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C.舞者跳舞时能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D.舞者听到音乐跳出特定的舞蹈,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条件反射【答案】B〖祥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析】A、大脑接收到信号后,会将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同时传递给小脑,指挥身体的肌肉群进行协调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B、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故给予刺激,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完成,B错误;C、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完成自主呼吸运动的物质结构是反射,自主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舞者跳舞时能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舞者听到音乐跳出特定的舞蹈,这是后天学习形成的,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B。7.血糖稳定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必要条件之一。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会启动自身的调节机制,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A.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能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B.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使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升高C.电位变化导致Ca2+内流,促使囊泡的形成及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D.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进而开放,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详析】A、结合图示可知,当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能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进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B、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使ATP合成增加,进而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升高,从而促进了胰岛素的释放,B正确;C、图中显示,钾离子外流受阻,引发电位变化导致Ca2+内流,促使囊泡的形成,进而促进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质膜上K+通道磷酸化进而关闭使钾离子内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进而促进钙离子内流,D错误。故选D。8.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当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某人进入高原地区后,初期出现了呼吸困难,头痛,食欲减退等高原反应症状,后期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经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超出正常范围。下列关于该高原反应患者症状的分析,错误的是()A.初入高原后出现呼吸困难,部分组织细胞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但血浆中乳酸含量基本不变B.患者可能会因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肺部水肿C.后期出现的体温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D.低氧环境下,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远大于其分解速率,从而保证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充足【答案】D〖祥解〗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详析】A、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人体内部分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浆中乳酸含量基本不变,A正确;B.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导致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B正确;C.身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即为炎症,机体防御过程中,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导致体温升高,C正确;D.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不能储存,但细胞内ATP的合成和分解速度是很快的,从而维持细胞内ATP含量的恒定,并非是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D错误。故选D。9.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含有多种HPV亚型的抗原)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宫颈癌,对年龄为16~26岁的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接种后,能大大增强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细胞④可快速分泌抗体清除病毒B.细胞⑤能增殖并分泌多种抗体,与HPV病毒结合C.图中物质B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HPV疫苗可降低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答案】C〖祥解〗题图分析,图示为疫苗起作用的过程,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详析】A、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细胞④(记忆B细胞)可快速增殖产生细胞⑤(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A错误;B、细胞⑤为浆细胞,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增殖,B错误;C、物质B是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即作为分泌蛋白,抗体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多肽链)、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分泌物),C正确;D、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由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实现有效的免疫预防,而非免疫治疗,D错误。、故选C。10.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如图是该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靶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时,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丧失识别“自我”的能力,此时NK细胞表面的另一类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表达,发挥杀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而发挥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B.NK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清除的功能C.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可能较高D.NK细胞被活化后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穿孔素)使肿瘤细胞裂解属于细胞严重自噬引发的细胞坏死【答案】C〖祥解〗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析】A、NK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杀伤能力是天然的,为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B、免疫监视可以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病原体成分,如肿瘤、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NK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B错误;C、体内NK细胞的活性较高,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能力就较强,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感染,C正确;D、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NK细胞被活化后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穿孔素)使肿瘤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C。1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于人类B细胞系列发育障碍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导致的一种免疫失调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LA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是反复严重的细菌性感染B.每种B细胞都具有识别、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C.XLA患者体内原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D.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明显减退【答案】A〖祥解〗一、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其中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二、题图分析:由图可知,当原B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后,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前B细胞发育成浆细胞受阻,使体内浆细胞数显著减少,丙种球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详析】A、XLA患者无丙种球蛋白产生,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对细菌感染抵抗能力弱,A正确;B、由题图分析可知:原B细胞具有识别、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前B细胞仅具有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的功能,B错误;C、由题意可知,XLA患者是由于前B细胞发育受阻,因此不能分化为浆细胞,而无丙种球蛋白产生,所以患者体内原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正常,浆细胞、丙种球蛋白等的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C错误;D、患者是B细胞发育受阻无丙种球蛋白产生,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无明显差异,防御功能显著减退,D错误。故选A。12.研究人员为研究生长素的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图甲初始时A中的琼脂块①和②均不含IAA.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感光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B.若图甲A中云母片只插入靠下一些位置,则B会向左弯曲生长C.图乙中A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的远地侧,C表示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D.图乙中纵坐标所示数值越大,说明生长速率越快【答案】C〖祥解〗一、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详析】A、图甲实验中云母片纵向插入,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无法证明胚芽鞘感光部分是在胚芽鞘尖端,A错误;B、若图甲A中云母片只插入靠下一半位置,则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左侧生长素浓度较大,生长素向下运输后,①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生长素浓度大,因此B会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C、A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的远地侧,C表示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C正确;D、图乙中纵坐标所示数值越大,即生长单位长度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生长越慢,D错误。故选C。13.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称为接触性形态建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两种激素的含量增加,调节机制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接触性刺激,使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B.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对赤霉素起到的调控作用不同C.乙烯和茉莉酸都可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D.图中显示,接触性刺激抑制赤霉素合成,因此植株生长迟缓【答案】D〖祥解〗由图可知,触碰条件下,GA20x8转录受到抑制,GA20x8可促进激素X的形成。【详析】A、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说明接受接触性刺激的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A正确;B、图示信息可转化为下图,乙烯、茉莉酸在赤霉素降解这一过程中分别起负向、正向作用,B正确;’C、乙烯和茉莉酸都可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C正确;D、由图可知,接触性刺激可使赤霉素降解增加,赤霉素含量减少,植株生长缓慢,不能得出接触性刺激抑制赤霉素合成的结论,D错误。故选D。14.某科研团队研究了北碚区缙云山上某种鸟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学上,常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该鸟种群的K值为680个,M值为30个B.该鸟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程度最激烈C.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该鸟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将会一直降低D.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少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小于15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数量为150-600,种群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详析】A、曲线表示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个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个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50个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所以150个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M值为150个,A错误;B、据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为600~680个时,种内竞争会比600个(K值)时更激烈,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种群数量达到600个时,种群数量开始降低,而降至600个以下,又会升高,所以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种群数量先降低后在600个(K值)左右波动,C错误;D、图中当种群起始数量低于150个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负值,即接下来的种群数量将会不增反降,推测有些生物在起始数量过低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会出现种群灭绝,D正确。故选D。15.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C.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条件下,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草原兔的种群密度【答案】C〖祥解〗种群数量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光照、水分等因素。【详析】A、林下光照较弱对阴生植物生存有利,A错误;B、迁入率、迁出率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C、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正确;D、密度制约因素与非密度制约因素相互独立,在食物和空间充裕的条件下,非密度制约因素仍会影响草原兔的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16.生态位重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会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分化B.若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极大,则这两个物种一定难以共存C.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只要不存在捕食关系,它们的生态位就不会重叠D.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鸟类的栖息地、食物、种群密度等,可以判断其生态位是否有重叠【答案】A〖祥解〗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析】A、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会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向着不同的空间、不同的食性、不同的活动时间或其他不同生态习性方向分化,最终达到“和平共处”,A正确;B、若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但这两个物种的觅食时间和方向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取食点,则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可能实现共存,B错误;C、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只要利用的有共同资源,就可能存在生态位重叠,C错误;D、动物的生态位可通过分析栖息地、食物、种间关系等实现,但种群密度不行,D错误。故选A。17.蝾螈为一种食肉动物,以蝌蚪、蚯蚓等为主要食物。如图所示为蝾螈影响池塘中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实验调查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霍氏锄足蛙、灰树蛙、蟾蜍存在竞争关系B.蝾螈可以霍氏蛙为食,蝾螈的种群数量会影响霍氏蛙的种群数量C.该池塘群落不同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未发生变化D.蝾螈和蚯蚓、霍氏锄足蛙之间均互为密度制约因素【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蝾螈、池塘水位,因变量是霍氏锄足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变化。霍氏锄足蛙、灰树蛙、蟾蜍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竞争。有无蝾螈和池塘水位多少会影响三种生物的相互关系。【详析】A、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霍氏锄足蛙、灰树蛙、蟾蜍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与无蝾螈时相比,有蝾螈时霍氏锄足蛙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说明蝾螈可捕食霍氏锄足蛙,蝾螈的数量会影响霍氏锄足蛙的种群数量,B正确;C、与其他三种生境相比,在无蝾螈且池塘自然干涸的条件下有霍氏锄足蛙和灰树蛙,但没有蟾蜍,故该池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丰富度发生了变化,C错误;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是制约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8.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演替过程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5~7.87.26.554.8A.冰硕层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速度较慢B.该群落后期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形成垂直结构,其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C.正常情况下,第80~100年间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D.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答案】B〖祥解〗一、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表格分析:土壤的pH为7.2~5时,群落的优势种是赤杨,说明土壤的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土壤的pH为4.8时,云杉、铁杉又成为优势种。【详析】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是从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上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该群落后期形成森林,森林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等有关,B错误;C、正常情况下,第80~100年间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正确;D、据表格可知,云杉和铁杉的出现是在pH酸化之后,且此时赤杨与固氮微生物已经存在较久,土壤中氮素较多,故推测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是土壤的酸化和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2024年12月19日,中国疾控发布了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检测情况:哨点医院门诊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鼻病毒。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临床上,感染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常超过38℃)、咳嗽、鼻塞、咽痛、发冷、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流感病毒(IAV)侵染导致的发热、疼痛、鼻塞等现象与内环境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提高有关,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异丁苯丙酸为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以下问题:(1)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流感病毒侵染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是由于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_________的蛋白质增多引起。(2)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原因是前列腺素能__________(填“降低”或“提高”)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即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___(填“降低”或“提高”),因此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3)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前者分布于皮肤和黏膜中,后者分布于中枢中,分为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二者放电频率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体温调定点,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当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温度敏感性改变,体温调定点会上移或下移。如图为IAV病毒感染时,体温调定点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①受到IAV病毒感染时,身体产生内生性致热源,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体温调定点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这时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了体温________(填“过高”或“过低”)的状态,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②若患者持续39.5℃高烧不退,此时产热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患者由于发热满脸通红,原因是_________。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其原因是_________。③结合以上两图信息,试分析发热后服用异丁苯丙酸如何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达到退烧的效果?____。【答案】(1)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②.组织液(2)①.降低②.降低(3)①.增大②.减小③.升高④.过低⑤.等于⑥.人体为了使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⑦.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导致肌肉酸痛⑧.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祥解〗一、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二、据图分析,流感病毒通过增加环氧合酶的量进而提高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加产热导致体温升高、痛觉敏感度提高和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异丁苯丙酸可以抑制坏氧合酶的含量从而减少流感病毒引发的含量升高。【小问1详析】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需要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参与,即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小问2详析】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K+外流的方式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依靠的是浓度差,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可推测前列腺素可以降低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导致更容易兴奋,因此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小问3详析】①据图分析,遭遇病毒感染时,冷敏神经元(A虚线)放电频率增大,热敏神经元(B虚线)放电频率减小,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调定点升高后,机体会感觉寒冷,认为自己处于体温过低状态,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②持续高烧,体温不变,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患者由于发热满脸通红,原因是人体为了使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由于人体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引起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含量增高,所以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③前列腺素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导致体温升高,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酶,异丁苯丙酸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起作用,因此,异丁苯丙酸能达到退烧的效果的原因是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20.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新冠肺炎mRNA疫苗。mRNA疫苗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疫苗接种后,封装在脂质体中的S蛋白mRNA以_____方式进入细胞,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S蛋白。(2)细胞翻译形成的一部分S蛋白被分解为抗原肽通过MHC分子暴露于细胞表面,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启动________(细胞或体液)免疫过程,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________。(3)另一部分S蛋白被分泌到胞外,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________,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____。(4)从免疫方式角度分析,mRNA疫苗比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相对于DNA作为疫苗,mRNA疫苗具有的独特优势是:____。(从结构上分析)【答案】(1)胞吞(2)①.细胞②.细胞凋亡(3)①.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②.细胞因子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4)①.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只能诱导体液免疫②.mRNA不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易被细胞质中RNA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m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使抗原的表达更加迅速。〖祥解〗一、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二、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析】依题意,S蛋白的mRNA封装在脂质体中,据图可和,该mRNA要进入细胞中起作用,细胞膜主要成分也是脂质,故该mRNA应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小问2详析】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信息激活后启动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靶细胞被裂解后,抗原被释放出来,抗原易于被消除,有利于维持人体的稳态,故该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小问3详析】细胞翻译形成的另一部分S蛋白被分泌到胞外,激活B细胞并启动体液免疫。结合上图分析: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是(与B细胞接触的)S蛋白,分泌的S蛋白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当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小问4详析】从免疫方式角度分析,mRNA疫苗比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的原因是mRNA疫苗能不断地表达出抗原、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灭活病毒疫苗仅能诱导体液免疫;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相对于DNA作为疫苗,mRNA具有的独特优势是mRNA不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m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易被细胞质中的RNA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另外与DNA疫苗相比不需要进行转录,m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使抗原的表达更加迅速。21.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夏季开花,如菠菜;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如菊科植物。人们把前者叫长日照植物,后者叫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小日照长度,短日照植物开花有一个最大日照长度,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极限日照长度叫临界日长。科研人员将苍耳置于不同的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1)图1所示的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_______。据A、B组可知,苍耳为_______日照植物(填“长”或“短”)。由图1前四组苍耳的营养生长和开花情况可知,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据此推测E组中的苍耳________(填“开花”或“营养生长”)。(2)使用红光进行暗期间断后光敏色素将转变为__________(填“Pfr”或“Pr”)型,抑制苍耳开花。用远红光照射后,苍耳开花。据此推测,短日照植物开花需要较_________(填“高”或“低”)的Pfr/Pr值。该实验也可证明光敏色素作为_____________参与了对光周期的感知。(3)请用箭头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答案】(1)①.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长②.短③.足够长的连续黑暗期④.开花(2)①.Pfr②.低③.信号(3)〖祥解〗根据题干可知,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我们把前者叫长日照植物,后者叫短日照植物。注意本题的实验材料是短日照植物苍耳。【小问1详析】图1所示的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长;由题意可知,给予短日照时苍耳开花,虽给予短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果超市入围协议书
- 骑马摔伤赔偿协议书
- 车辆挂靠代管协议书
- 闲置衣物回购协议书
- 银行签完就业协议书
- 长沙工作就业协议书
- 公益类项目转让协议书
- 车辆线路转让协议书
- 门店入股经营协议书
- 邵阳盐业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数学学期期末检测模拟卷(人教版)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中考数学压轴卷
- 中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
- 2025届安徽高考数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 飞行任务委托书
- 幼儿园观察记录书写培训
-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河南大学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件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2024年下半年贵州省贵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招聘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DB11∕T 729-2020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
- 第02辑一轮语法 专题16 with复合结构(高考真题+名校模拟+写作升格)(教师版) 2025届新高三英语提分培优通关练(高考真题+名校模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