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_第1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_第2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_第3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_第4页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复习高分攻略名篇名句的默写,不仅要求考生对经典名篇名句的准确记忆,包括字词、语句的准确无误,而且要做到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背景及在原文中的意义,确保能正确理解情境并准确作答。一、关联课标名篇名句默写关联“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等任务群,名篇名句默写是对学生文言词汇、语句积累的直接检验,它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大量的文言文经典篇目。考查中具体情境的设置,这又符合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情境感知能力。考生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准确回忆、联想并提取相应的文言文语句,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二、关联教材依据课标及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现整理2024新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如下,仅供大家复习参考,不作为考试依据。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选修教材10篇1.《老子(节选)》2.《季氏将伐颛臾》3.《大学(节选)》4.《中庸(节选)》5.《孟子(节选)》6.《逍遥游》7.《谏逐客书》8.《兰亭集序》9.《滕王阁序》10.《黄冈竹楼记》三、真题再现近三年名篇名句默写题考查情况年份卷别考查内容2023新课标Ⅰ《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写诸葛亮的诗句新课标Ⅱ《五代史伶官传序》,《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之前的写月下壮阔江景的诗句2022新高考Ⅰ《荀子·劝学》,《诗经·周南·关雎》,鸟类啼鸣引发悲思愁绪的唐宋诗词新高考Ⅱ《归园田居》(其一),《蜀相》,含“京华”美称的唐宋诗词2021新高考Ⅰ《庄子·逍遥游》,《邹忌讽齐王纳谏》,含“三秦”的古诗词新高考Ⅱ《归园田居》(其一),《伶官传序》,含“落木”的古诗词(1)所考名句文质兼美。名篇名句默写题所考名句为我国古代名人名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含意深刻,内涵厚重的句子。同时,注重考查格式工整、音韵和谐、艺术风格鲜明的语句。(2)命题情境的开放性增强。从2021年开始考查开放性名篇名句默写,考查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篇目,命题从单一情境向群文情境转变。四、备考策略(1)全面备考,突出重点。72篇的默写要做到“文通”“字准”,既理解文意又能写对字。(2)总结易混字、生僻字,强化记忆。(3)对诗文名句进行归类整理。如整理总结含有同一意象、表达同一种情感或运用同一种手法的名句。五、方法指引高考试卷多以情境填空的形式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落实到卷面上就是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对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要以最终的书写为目的,要做到“三清”“两准”:“三清”即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两准”即字形准确,句型准确。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辨析通假字在古诗文篇目中,作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默写时,一定要注意原文中通假字的字形,切不可因惯性思维将其误写成本字。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经常被误写为“传授”的“授”,《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尊”等都是错误率极高的通假字。2.辨析形近字有一部分形近字不仅字形相似,而且意思相同或接近,这就给默写带来了障碍。突破的关键点在于将含有形近字的不同语句分组强化识记,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唯”和“惟江上之清风”的“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尊”和“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樽”、“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至”等。3.识记生僻字生僻字是平时很少使用的字。如《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媵嫱”“辇”、“奈何取之尽锱铢”的“锱铢”,《赤壁赋》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舳舻”“酾”“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壑”“嫠”,等等。对这些生僻字要勤书写,强化记忆。4.注意虚词虚词因为没有实际意义,背诵时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句末助词。如《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矣”“也”。还有一些较长的句子中有多个虚词,要采取适当断句、分类记忆的方法加强记忆,比如《师说》中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等,默写时要尤其注意。5.注意词句顺序有一些句子多为对偶句,默写时容易颠倒顺序。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有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容易混淆顺序,如《琵琶行并序》中“秋月春风等闲度”容易记成“春风秋月等闲度”。六、解题大招活动一理解到位,读懂选准(一)准确理解每一篇背诵篇目1.翻译为先,背默全篇对于高考要求背诵的每一篇诗文,要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对文本完整翻译;在理解课文语句和段落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文脉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逐层背诵。之后再默写。默写的时候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这样可以强化记忆的效果。2.理解为先,透彻全篇对于情境式默写,不能想着走捷径——从现成资料中或者网上找来情境式默写汇编习题做和背,因为情境式默写的前提是考生对所考查篇目的句子含意要真正理解,死记硬背则收效甚微。而且,还要对文中重要的手法弄通弄透,对段落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要熟悉,还要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二)准确理解试题情境,保证选对句子情境式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命题人在情境中的设题角度主要有:1.语义解释型。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例:[2022·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版)第17题(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提示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便是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解释。2.关系补充型。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例:[2020·全国Ⅱ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以为轮”是合乎圆规的条件,而“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使之然也”。3.语境完善型。即在题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根据语境作答。例:[2021·新高考Ⅰ卷(广东版)第17题(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是对“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的进一步解释和完善,自然推出所填内容应为“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飞花令式。这种题型不再是就具体篇目设置情境,而是给出一个或多个意象词语,要求写出这个(组)意象的诗句。这种命题方式有点像《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令”,故称“飞花令式”,有的叫自由创新(开放)型。这种题型的变化,使对名篇名句的考查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篇目,而是变得具有开放性;答案也不再停留在规定的篇目中,而是向课外阅读拓展,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迁移拓展及群文学习的理念。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平时可以依据教材,进行意象归类联想与训练,要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形成较好的网络体系,考试时才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另外,这种题型的审题也很严格。试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17题(3)为例: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题默写要求有两点,一是“鸟类的啼鸣”引发“悲思愁绪”,二是必须是“出自同一首唐宋诗词,且必须连贯”。按照这个要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不得分,因为本联的愁绪不是杜鹃引发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得分,因为鸟没有叫而是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得分,因为情感是欢快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不得分,因为是元曲。1.[2022·新高考Ⅱ卷(重庆版)第17题(3)]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词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2.[2021·新高考Ⅰ卷(广东版)第17题(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特别提醒要选准所要填写的句子,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与空格数量。标点符号与所填句子的语意密切相关。根据标点符号的导引,可以推知填入句子的句意,帮助还原原文句组特点。题干中的空格数量决定着填入句子的数量,直接决定了答案的正误。活动二攻克易错字,保正确书写(一)注意同音异义字同音异义字,是命题人最侧重的“设伏点”,也是考生写错字的主要所在。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作”,常误写为“做”;“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中的“禁”,常误写为“尽”;“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常误写为“才”。这就要求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通过有意识的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1.[2022·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版)第17题(1)]鲍照的《拟行路难》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答案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2022·新高考Ⅰ卷(广东版)第17题(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答案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二)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如有些考生把“粟”写成“栗”,把“葺”写成“茸”,把“隅”写成“偶”,这类字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1.[2022·新高考Ⅱ卷(重庆版)第17题(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答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三)辨析通假字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在默写名句时考生容易误写成它们的本字。1.[2019·全国Ⅲ卷第16题(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答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但不能写成樽)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的本性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但不能写成性)(四)注意难写字、生僻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背诵容易书写难,难就难在一些难写字和生僻字上。如《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酾”“槊”都是生僻字。对于这些字,平时要多练,考时应留心。1.[2022·全国乙卷第16题(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答案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3.中国古诗文中常出现水的形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道之艰险。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五)留意词句顺序颠倒句子顺序的,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