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二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1页
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二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2页
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二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3页
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二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4页
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地理二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预习与探究】目标一:人口迁移的概念1、人口迁移是指的人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由此表明人口迁移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2、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目标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的迁移活动.2、阅读课本P8图1。8和地图册P816世纪—20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表。16世纪-—20世纪二战后迁移总特点集团性、大批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迁移方向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目标三: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1、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有。3、阅读课本P8及图1.9,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完成下表。阶段特点原因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目标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阅读课本P10,概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客观因素自然因素:客观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主观因素:个人价值观阅读下列材料,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材料一: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影响因素: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影响因素: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影响因素:材料四:移民,是困扰全世界水利工程的共同难题。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10年来,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72万多人。其中湖北省库区夷陵、秭归、兴山、巴东已搬迁移民18。5万人,占全部计划的90%以上.影响因素:阅读P10案例2,分析影响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因素,完成下表。时期迁移原因迁移方向19世纪中期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20世纪20—6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堂检测】1.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3-4题。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2.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3.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 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没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巩固练习】1.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经济发展不平衡C.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D.政治或战乱的影响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2~3题。2.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3.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据此完成4~5题。4.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西部经济发达B.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C.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D.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5.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加快产业升级D.调整产业结构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国家2007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7年中国13.211。100.910。750。51美国3。031。000.830。710。9材料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63%。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主要原因:。直接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