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学实验指导
姚发兴陈国庆主编
2008年2月
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植物学实验基本技术
一、显微镜........................................................................3
二、临时装片法....................................................................8
三、徒手切片法....................................................................8
四、简单的显微化学测定............................................................9
五、滑走切片法...................................................................10
六、组织离析法...................................................................10
七、压片法........................................................................11
八、涂布法........................................................................II
九、永久性玻片标本的制作.........................................................12
十、生物绘图的要求与方法.........................................................13
十一、实验材料的准备与保存.......................................................15
十二、浸制标本的制作.............................................................15
十三、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16
十四、叶脉标本的制作.............................................................17
第二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8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代谢产物...............................................19
实验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生组织............................................24
实验四植物的成熟组织...........................................................26
实验五根的形态与结构...........................................................32
实验六茎的形态与结构...........................................................37
实验七叶的结构.................................................................43
实验八花的形态结构、花药和胚囊的发育..........................................47
实验九胚的发育、种子的形成和结构..............................................52
实验十果实的结构与类型........................................................56
第三部分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
实验十一原核藻类(ProkaryoticAlgae)...................................................................................60
实验十二真核藻类(EukaryoticAlgae).....................................................................................61
实验十三真菌门(Eumycophyta).....................................................................................................64
实验十四地衣门(Lichens)、苔群植物门(Bryophyta)..........................................................66
实验十五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68
实验十六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71
实验十七木兰亚纲(Magnoliidae)、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73
实验十八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五梗果亚纲(Dilleniidae).........................................75
实验十九蔷薇亚纲(Rosidae).......................................................................................................77
实验二十菊亚纲(Asteridae)......................................................................................................81
实验二H—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83
第四部分野外实习
第四部分野外实习...............................................................85
一、抱子植物野外实习.............................................................85
二、种子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90
附录............................................................................112
一、实验药剂的配制方法..........................................................112
二、参考文献....................................................................114
2
-1.2-—1-
刖5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植物学被作为主干基础课列入了高等院校生命科学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并且实验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出。在传统学科学时普
遍减少、实验课时压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编写反映出本学科更具
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实验教材,是摆在每个高校植物学教师面
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设置,同时根据本
校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植物取材条件,在参阅相关文献,学习兄弟院校的教学
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实验讲义。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讲义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同行不吝赐教,
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本书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实验指导书,同时可供其他
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书中引用了其他作者部分内容,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者2008.2
3
绪论
一、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与意义
植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首先要学习的实验类专业必修课。学生应掌握植物学(一)实验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植物制片、
徒手切片、显微结构观察和记录、生物绘图等;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各
种器官的结构、器官之间的联系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形态建成过程。
在植物学(二)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应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和演化规律,识别一些常见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抱子植物,并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
过程。掌握种子植物分类演化方面重点科、属、种的主要特征,熟悉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识别校园
植物,并能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植物学(一)、植物学(二)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植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系统与演化的观点;提高实验意识,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学会
采集、培养实验材料和进行设计实验。理论联系实际,调查校园或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和要求
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
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
操作与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除个别实验分组进行外,一般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
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作好记录。
4.示教每次的实验都备有示教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实验中的难点,扩大在实验课有限时间
内获得更多感性知识的机会。
5.作业实验报告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综合。在实验结束时呈交。学生应认真阅读
教师批改后的实验报告,不断提高实验质量。
6.小结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1.实验课应遵守时间。
2.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方
法和步骤。
3.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纸及绘图文具等,按规定座位入坐。
4.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用仪器、药品是否完好、齐备,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教师报告,自己不得随意调
换标本、仪器等。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不能动用实验室其它非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5.实验时要遵守纪律。有问题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哗,不准在实验室吃食和会客。
6.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使用显微镜检查非永久片
时,要特别小心。防止染料或试剂沾污镜头和镜台,不要用高级显微镜观察非永久片。操作要正规,观察
要认真仔细,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7.要爱护仪器、标本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水电。如有损坏器材应立即报告,并主动
登记、说明情况。凡是有化学药品的试剂和溶液瓶上,必须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成份、浓度、配制日期。
8.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台面,所有液体废物、酸类、染料等,应倒在废物缸内,不能倒在水槽中。
认真清理好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
水、电、门窗后再离开。
2
第一部分植物学实验基本技术
一、显微镜
在一般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广为应用的是光学显微镜,其中的复式显微镜,是研究植物细胞结构、
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常用重要工具。因此,为了正确操作、妥善保管和维护显微镜,每个学生都必须了
解和掌握复式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方法。
(-)显微镜的类型
1.光学显微镜
利用可见光作光源,用玻璃透镜作为成像系统的显微镜称为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式和复式显微镜两
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由一个透镜组成,如放大镜,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稍复杂的单式显微
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体视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放大镜和解剖显微
镜放大的物像都是与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即直立的虚像。复式显微镜结构比较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透
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力为0.2um。除一般实验使用的普通显
微镜外,还有供研究用的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等。
2.电子显微镜
使用电子束作光源,以特殊的电极和磁极作透镜来代替玻璃透镜的一类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分辨相
距0.2nm左右的物体,放大倍数可达80~120万倍,其分辨力比光镜大1000倍,是了解超微结构的重要
精密仪器。
(-)复式显微镜的结构
复式显微镜有单筒目镜和双筒目镜(图1-1)两种类型。这两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相同,都是山光学
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1.机械部分
⑴镜座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平稳。
⑵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⑶镜臂弯曲如臂,连接镜柱和目镜筒,为取、放显微镜时执手的部位。
(4)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镜筒的长度一般是160mm,
有的是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和亮度。
⑸物镜转换器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装物镜的部位。当旋转物镜转换器
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
(6)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载物台上装有玻片推动器,当装片用标
本片夹固定好后,调节纵、横向移动手轮,装片能向前后、左右移动。
⑺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利用调焦装置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物镜的工作
距离相等,这种操作称为调焦。调焦装置位于镜柱两侧,有两对齿轮,大的一对叫粗调焦螺旋,转动时可
使载物台上下升降,转动一圈升降10mm。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载物台升降0.1mm。
(8)聚光器调节螺旋位于镜柱的左侧,旋转它可使聚光器(或聚光镜)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
3
图1一1双目复式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2止紧螺钉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聚光器7聚光器调节螺旋8调焦
螺旋9镜座10亮度调节开关
插入图片:贺学礼P3
2.光学部分
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前者包括物镜和目镜,后者包括电光源和聚光器。
(1)物镜是决定显微镜质量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每台显微镜一般有3〜4个放大倍数不
同的物镜,即低倍物镜(4X和10X)、高倍物镜(40X)和油镜(100X),镜检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物镜
可将被检物体作第一次放大,其上一般标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A),即镜口率。
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是指物镜最下面透镜的表面与盖玻片(厚度为0.17〜0.18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它的工作距离越小(表1T)。一般油镜的工作距离仅为0.2mm,所以使用时要倍加
注意。
表1-1不同放大倍数物镜的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物镜倍数10X20X40X100X
数值孔径(N.A)0.250.500.651.25
工作距离(mm)6.52.00.60.2
⑵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也叫接目镜,通常由两个透镜组成。它的作用是将物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目镜上刻有放大倍数,常用的目镜有5X、10X、16X等,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⑶光源早期的显微镜使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现在生产的新型显微镜多采用电光源,为6V
10W的碘鸨灯。
⑷聚光器装在载物台下,由聚光镜(几个凸透镜)和虹彩光圈(可变光栏)等组成,它可将平行光线
4
汇聚成束,集中在一点,以增强被检物体的照明。使用高倍镜时,视野范围小,需上升聚光器,使用低倍
镜时则相反。
⑸虹彩光圈装在聚光器内,拨动光栏调节杆,可使光圈扩大或缩小,借以调节通光量。
(三)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各由若干个透镜组成,但可看成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自电
光源(或反光镜)的平行光线向上进入聚光器,通过聚光器的光线会聚成束,穿过生物制片(制片要薄,
一般为8〜lOum),进入物镜,然后在目镜的焦点平面形成了一个经过第一次放大的倒置的实像,这一实
像经过目镜的二次放大,最后进入人的视野成像。因此,当我们观察实验标本时,所看到的最后的物像,
是经过二次放大的、方向相反的倒置的虚像。
从成像的原理看,物镜在成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目镜只不过是放大物镜所成的像,而不能增加成像的清晰度。
(四)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1.取镜和放置
按固定编号从镜盒(柜)中取出显微镜。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防
止目镜从镜筒中滑出。放镜时动作要轻,一般应放在座位的左侧,距桌边约5〜6cm处,以便观察和防止
显微镜掉落。
2.对光
旋转物镜转换器,先把低倍物镜转到中央,对准载物价上的通光孔,然后用左眼或双眼从目镜向下注
视,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使镜面向着光源,此时在镜筒内就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视野。如果使用电
光源,应接通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调节电位器手柄(亮度调节开关),使光亮合适并充满整个视场。
此外,还可利用聚光器或虹彩光圈调节光强度,使视野内的光线既均匀明亮又不刺眼。
3.双目镜筒间距的调节
用双筒目镜观察时,有时会看到重像,有时只能用一个目镜观察,这是由于双筒目镜间距与观察者的
瞳孔距不一致造成的。调节双目镜筒间距时,用10X物镜观察,先水平方向向外拉动目镜筒,使两目镜的
中心距离与观察者的瞳孔距一致,然后调节目镜筒刻度值,使之和刻度盘示值相同。
如果使用转轴双目显微镜,则直接转动目镜筒,使两目镜的中心距离与观察者的瞳孔距一致。以右眼
观察到清晰的物像为准,调节左眼目镜筒的视度圈,使之左右成像清晰一致。
4.低倍物镜的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1)放置切片转动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降至最低位置,向外拨动标本片夹手柄,将玻片标本放在载
物台匕用标本片夹固定,旋转纵、横向移动手轮,使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调整焦点将10X物镜转入光路,通过目镜•边观察标本,一边旋转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
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稍微转动细调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有的显微镜带有4X物镜,使用时其
焦距与10X和40X物镜不同,因此当由4X物镜转换为10X物镜观察制片时,需要重新聚焦。
(3)观察焦点调好后,可根据需要移动玻片,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找到物像后,还可根
5
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像的反差强弱是否合适等再进行调节。如果视野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光圈
或减小亮度(亮度开关),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开大光圈或提高亮度。
5.高倍物镜的使用
在观察较小的物体或微细结构时,可以使用40X高倍物镜。
(1)选好目标由于高倍物镜只能把低倍视野中心的一小部分加以放大,因此,使用高倍物镜前,应先
在低倍镜下选好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移开低倍镜,小心换上高倍镜。
(2)调整焦点正常情况下,当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要略微调节细调焦螺旋(禁用粗调焦螺旋),就可
获得清晰的物像。
(3)调节亮度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小变暗,所以需要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开大光圈来调节视野亮度。
6.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后,调节亮度开关(电位器手柄)回到最小值,关掉电源,拔下插头。旋转粗调焦螺旋,使
载物台下降到最低位置,取下玻片,擦净镜体,罩上防尘罩,然后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
回镜箱(柜)中。
(五)放大率、镜口率和视野宽度
L放大率的计算
显微镜的总放大率是由目镜和物镜原有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表示的,例如目镜为10X,物镜为40X,
则显微镜的总放大率=10X40=400倍。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得到的放大虚像会很不清晰,所以一般
目镜不宜过大。
2.镜口率(数值孔径)
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率并不完全取决于放大倍数,而主要是由镜口率决定的。N.A表示镜口率,
在物镜镜头上常标有N.A数值,N.A的值越大,分辨能力越高。所谓分辨率是指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
能力,即判别标本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本领。因此,镜口率越大,物镜的价值越大,它是衡量显微镜质量
的最主要依据。高级物镜只有和优良的聚光器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的能力,因为物镜分辨率受
聚光器镜口率影响。物镜有效镜口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物镜的有效镜口率=(物镜镜口率+聚光器镜口率)/2
例如,镜口率为0.65的物镜,与镜口率为0.45的聚光器配合使用,则物镜的有效镜口率就降低为0.55。
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调节,使两者镜口率相等。
3.视野宽度
目镜光栏所围绕的圆即视野宽度。视野宽度越大,观察破片标本的面积就越大,则显微镜放大倍数越
小。所以,视野宽度与放大率成反比。因此从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时,必须先把标本移到视野正中央,
否则标本的影像就会落到缩小的视野外面。
(六)解剖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解剖显微镜的结构
解剖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由底盘、载物台、镜柱、镜臂、调焦手轮、物镜变倍调节手轮等组成(图1-2):
光学部分由变倍物镜、半五角棱镜、直角棱镜和目镜组成。被观察物体经变倍物镜第一次放大后,成像于
6
视场光栏处,再由目镜作第二次放大,半五角棱镜可使光轴偏转45°(便于观察),直角棱镜则使物像正
转,使目镜焦平面上观察到与物体方位一致的正像,这有利于在解剖镜下的实际操作。直角棱镜组可转动,
以便调节瞳孔间距离,变焦系统为机械补偿式结构,通过物镜变倍手轮旋转,可选择物镜的放大倍率,并
能获得稳定的像面。
2.解剖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根据需要选择透射或反射照明系统。
2.将被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中心位置,并用片夹压稳。
3.扳动左右目镜筒,使之与观察者双眼瞳距致。把物镜调节到最低倍率(0.7X),然后慢慢转动调焦
手轮,先使右目镜看清物像,再调节左目镜视度圈,即可得到与右目镜同样清晰的物像。
4.根据需要,可通过变倍调节手轮调节放大倍率。
贺学礼解剖显微镜的构造P7
图1-2解剖显微镜的构造
1棱镜照壳2目镜3物镜4压簧片5载物台6物镜变倍调焦螺旋7调焦螺旋8反射照明
器9底盘10双向开关
(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L使用显微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取镜、放镜动作要轻,防止震动,以免造成光学系统光轴的偏斜而影响观察。
3.不得自行拆开显微镜零件,不要把目镜从镜筒中取出,否则会使灰尘落入镜筒内,不易清除。
4.用高倍物镜观察标本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看清物像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换匕高倍物镜后,只能调
节细调焦螺旋。
5.任何旋钮转动有困难时,绝不能用力过大,而应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如果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向指导
教师说明,帮助解决。
6.用双筒目镜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必须睁开双眼,切勿紧闭一眼。
7
7.标本必须加盖盖玻片,制作带水或药液的玻片标本时,必须两面擦干再放载物台上观察。
8.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尽量避免灰尘落到镜头上,否则容易磨损镜头。防止试剂或溶液玷污显微镜,特别
是高倍物镜很容易被染料或试剂玷污,如被玷污时,应立即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显微镜用过后,应用清洁
棉布轻轻擦拭(不包括物镜和目镜镜头)。
9.要保护物镜、目镜和聚光器中的透镜。光学玻璃比一-般玻璃的硬度小,易于损伤。擦拭光学透镜时,只
能用专用的擦镜纸,将擦镜纸折叠为几折(不少于四折),从一个方向轻轻擦拭镜头,每擦一次,擦镜纸
就要折叠一次。然后绕着物镜或目镜的轴旋转地轻轻擦拭。
二、临时装片法
临时装片法是用少量的新鲜植物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做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
镜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1—3):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的边缘,右手将纱布包住载玻片的上下两面,反
复轻轻地擦拭。擦盖玻片时,应十分小心。先把纱布铺在右手掌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盖玻片的边缘,
将其放在纱布上,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上下两面隔着纱布,慢慢地轻擦。
2.载玻片上滴水用滴管在洁净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挑选小而薄的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用解剖针或镣子将材料展开。
3.加盖玻片右手持镶子,轻轻夹住盖玻片,让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盖
玻片。这样,盖玻片下的空气被水挤掉,可以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水分过多,则材料和盖玻片容易浮动,
影响观察,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如果所做的临时切片需要染色,可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染色剂,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剂扩散。
也可在加盖玻片前加染色剂。
三、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狭义上是指用刀把新鲜材料切成薄片的方法。广义来讲,只要不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用
刀或徒手切片器切新鲜材料,统称徒手切片法。
(一)材料的选择
一般应选取发育正常、有代表性、软硬适度和便于手指夹持的材料,软而薄的材料(有些叶片),可
用硬泡沫塑料(包装用的聚苯乙烯)、胡萝卜根或马铃薯块茎等,夹住材料一起切片。有些叶片可卷成筒
8
状再切。
(-)徒手切片的方法和步骤
1.切片前,在小培养皿中盛以清水,准备毛笔、滴管、刀片和植物材料。
2.用解剖刀或硬刀片将植物材料截成适当的段块,断面一般以不超过3〜5mm)小段长度约2〜3cm为宜。
3.切片时,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拇指略低于食指,且材料要稍突出在手指之上,以免刀口
割伤手指,右手执刀片,平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刀口向内,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连续拉切。
注意是手臂用力而非手腕用力,材料要一次切下,整个切片过程中应用清水湿润材料和刀片;使之滑润。
切下许多薄片后,用湿毛笔将它们移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图1—4)。
图1一4徒手切片法力口图:叶创兴P22
4.从培养皿中挑选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5.简单染色根据需要和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染剂进行染色。
(1)0.1%番红水溶液染细胞核和木质化、栓质化的细胞壁,用以区分细胞核与质,木质部与韧皮部。
(2)钉红(1:10000)水溶液染胞间层,显示厚角组织的特点。
(3)0.25%硫堇水溶液染细胞核和核仁,区分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细胞壁,但要用KNaHCOs水溶液封片。
四、简单的显微化学测定
显微化学方法是应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的组织细胞,使其中某些微量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
特殊的颜色反应,并通过显微镜来鉴定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分布状态的方法。
1.淀粉的鉴定淀粉是植物体中主要的贮藏物质,不同植物淀粉粒的形状不同,用稀释的碘-碘化钾溶液
与淀粉作用,呈特殊的蓝色反应。所以常用碘液(见实验药剂配制)测定淀粉的存在,注意使用时浓度不
宜过高,否则难以看清淀粉粒轮纹及脐点。
2.蛋白质(糊粉粒)的鉴定糊粉粒是植物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主要形式。测定蛋白质常用的方法也是用
碘-碘化钾溶液,当碘液与蛋白质作用时,呈黄色反应。
3.脂肪和油滴的鉴定测定脂肪的方法是利用苏丹ni的酒精溶液或苏丹w的丙酮溶液(见实验药剂配制),
染色后,呈橘红色。但这不是专一的反应,苏丹HI、苏丹IV均能使树脂、挥发油、角质和栓质染色。在鉴
定过程中,可稍加热以促进反应。
4.木质素的测定用盐酸和间苯三酚先后处理材料,是细胞壁木质素成分的鉴别方法,根据颜色反应的深
浅能显示细胞壁中木质化的程度。
9
取新鲜植物材料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加40%盐酸1〜2滴,3〜5min后,再加5%间苯三酚的酒精溶液
(见实验药剂配制),即发生樱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导管、纤维和石细胞含丰富的木质素,所以颜色反应
典型。
五、滑走切片法
滑走切片法是用滑走切片机对植物材料直接进行切片的方法,它适合于对一些较硬的材料,如木本茎、
根和枝条等的切片。
(-)材料处理
1.固定与排气植物材料一般要用F.A.A.固定液固定两天,因材料中常含有空气,固定时往往漂浮,影响
药液的渗入,所以可用抽气机或简易抽气方法除去材料内部的气体。也可用水煮法,即先将材料煮沸20〜
30min,取Hl投入冷水中30~40min后再煮沸,反复多次。
2.软化滑走切片的材料比较坚硬,必须设法将其软化。
(1)水煮法水煮既可以排除气体,还可以软化材料,木材一般要直接煮3〜5h。
(2)甘油-酒精法将已排除空气的材料,浸入比例为1:1的纯甘油和70%酒精的软化剂中,软化时间视
不同材料而定,一至数周不等。
(3)氢氟酸法材料先煮2〜3h,间歇反复进行,或者连续煮沸24h,冷却后放入市.售氢氟酸(37%〜40%)
与水各半的混合液中。盛装氢氟酸必须用特制蜡质或塑料容器。软化操作最好在通风橱内,-个月左右可
以软化完全。要检查材料是否软化合适,必须先用流水充分洗涤后才可进行切割,并且要带上橡皮手套。
(二)切片方法
1.把材料固定在夹物部的软木塞中,材料上端应露出软木塞外0.5cm。利用厚度调节器调节好切片的厚度。
2.将夹刀部推到顶端,放松刀片夹螺旋,使切片刀平面向下,斜面向上,固定在刀架上。
3.把夹刀部拉向夹物装置,使刀口接近材料,调节升降器,使材料切面稍接触刀刃。
4.右手用均匀的力量拉动夹刀部,切片刀沿着滑行轨道由前端向后移动,经过材料时就切下一块,并粘在
刀口上。此忖用毛笔蘸水把切片取下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每切•片,都需用毛笔蘸水湿润刀口和材料。
然后推回夹刀部,转动厚度推进器,再拉动刀架。如此来回推拉,便可获得许多厚度均匀的完整切片。
切片结束后,注意清理切片刀和切片机,以免生锈或布满灰尘。
六、组织离析法
离析法的原理是用一些化学药品配成离析液,使胞间层溶解,从而获得分散的、单个的完整细胞,以
便观察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特征。
(-)硬组织离析法
1.杰弗赖(Jeffrey)离析法即硝酸-锯酸法。取枝条等硬组织,用刀切成1〜2cm的小块或小条,投入
试管中,加水煮沸数min,排除材料中的空气,直至材料沉入管底。然后加入杰弗赖离析液(10%硝酸与
10%格酸等量混合),置于35匕温箱中2〜3d。在离析过程中,离析液由红黄色渐变为绿色,以至黑绿色,
离析作用逐渐减弱。如果材料仍未松软,可以更换离析液。离析完毕,倒去离析液,用水冲洗4~5次,
每次5〜lOmin,最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
10
2.舒尔泽(Schultze)法即浓硝酸法。将坚硬的木材劈成碎块,投入盛有浓硝酸(市售浓硝酸加1份蒸
储水配制成)的试管中,材料需完全浸没在硝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在酒精灯上加热以至沸
腾,直至材料变白为止。倒去离析液,清水冲洗4〜5次,最后保存于70%酒精中。
(二)软组织离析法
1.盐酸法将植物茎段沿纵轴切成若干小片,浸入95%酒精和盐酸(4:1)的混合液中1〜2d,经水洗,
换4〜5次,移入10%氨水10〜15min,再水洗,分离后的材料保存于70%酒精中。
2.氨水离析法将刚发芽的蚕豆或其它植物幼根,纵切成薄片,在浓氨水中浸泡24h,再移入10%氢氧化
钠的50%酒精溶液中浸24h,然后用水清洗。为了清楚地观察分生细胞形态,制片时可进行染色。
染色方法:用1%碘液滴在材料上,然后再加一滴66.5%硫酸,材料变成深蓝色。
染液配制:①取1.5g碘化钾溶于100ml的蒸储水中,全部溶解后,再加入Ig碘。②7份浓硫酸加上
3份蒸储水。配制时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蒸馈水中,并用玻棒不断搅动。
七、压片法
压片法是将植物的幼嫩器官如根尖、茎尖和幼叶压碎在载玻片上的一种非切片制片法。这种方法比较
简便,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非常普遍。
压片法的基本步骤:取材一前处理一水解离析、固定染色一压片。
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压片,可取洋葱或大蒜的鳞茎为实验材料-,方法如下:
1.根尖的培养将洋葱或3-5蒜瓣(竹托穿好)架在烧杯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洋葱头或蒜瓣的下部
浸入水中,置温暖处,注意每天换水,3〜5d后即可长出嫩根。
2.材料的固定和离析用等量的浓盐酸和95%酒精配成固定离析液。当洋葱或蒜瓣嫩根长到2〜5cm时一,即
可进行固定和离析细胞的处理。取根时间一般在上午10〜11点,剪下根端的3mm左右,立即投入上述固
定离析液中,经5〜20min,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lOmin左右即可制片。也可经过30乐50%酒精后将其保
存在70%酒精中。
3.压片的制作取经过处理的根尖一个,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镒子压裂根尖,加2滴改良苯酚品红液
(见实验药剂的配制方法)染色,放置几分钟后盖上盖玻片,为压薄材料,可用铅笔的橡皮头在盖片上轻
轻敲打。吸去多余的药液后,即可镜检。如果染色效果不明显,可将载玻片置酒精灯上微微加热,以促进
染色。
除用改良苯酚品红液染色外,还可用医用紫药水滴染(1滴紫药水加5滴水稀释),使用方便,效果很
好,能获得染色清晰的染色体。
八、涂布法
涂布法是将花粉和花粉母细胞等疏松组织,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的一种制片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花
粉粒的发育、染色体计数等的教学和科研中。方法步骤如下:
(-)取材与固定
制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的玻片标本,必须采集幼嫩的呈绿色的花药(浅绿色而透明者太嫩,
黄绿色或黄色者则已过时)。不同植物的花期不同,采集的时间也不一样。大葱的花期较长,掌握大葱开
11
花的时间规律,采集花序长度在1.5〜3cm的幼嫩花序,根据经验,取大葱花蕾长度在3〜4mm的花药材料,
均可用于实验观察。山于植物减数分裂也有昼夜的节律性,所以一般在清晨6〜7时和下午4〜5时取材为
宜。
一般说来,小型花朵采集后,可将小花甚至整个花序固定于卡诺固定液中(见实验药剂配制),大型
花朵可以只固定雄蕊的花药,经过2〜24h后,逐级换入95%酒精和85蛤酉精浸洗,再转入70%酒精中保存。
(二)染色与涂布
取已经固定好的材料转入50%酒精,经蒸储水清洗后,取出个花药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滴改
良苯酚品红液,切去花药的一端,并用小镜子夹着花药,将其切面放在载玻片上涂抹,再加一滴45%醋酸
使之软化与分色,盖上盖玻片,用橡皮头轻压盖片,使花粉母细胞均匀散开,即可观察。
(三)永久封片的制作
选择染色清晰而分散又好的涂片标本,放干净处或加盖的大培养皿中4〜6h后,再用下列方法制成永
久封片。
制作过程:准备5套(编号①〜⑤)直径约12cm的培养皿,每套培养皿中放一根短玻棒,按顺序倒
入①50%乙醇一②95%乙醇f③100%乙醇一④1/2无水乙醇+1/2叔丁醇一⑤叔丁醇。将盖玻片朝下放入①
培养皿中,一端搁在玻棒上,使盖玻片自然脱落,然后将盖玻片或载玻片(看材料粘在哪个玻片上)依次
移入②〜⑤,顺序脱水、透明各2〜3min,最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叔丁醇,滴上加拿大树胶封片。
九、永久性玻片标本的制作
植物材料除了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永久性玻片标本。
(一)简易制作
在显微镜下挑选合适的徒手切片、滑行切片、离析材料以及表皮组织等,按下列步骤操作。
1.固定在盛有F.A.A.或F.P.A.固定液的染色皿中,将材料固定处理30min〜24h,使其尽可能地保持原
有结构和状态。
2.染色任选下列种染色液(见实验药剂配制),对材料进行染色。
(1)0.5%〜现番红的50畀酒精,染色2〜24h至材料染成深红色,再用50%酒精洗去多余的浮色,如果颜
色太深,可用50%酸酒分色几秒钟,再用50%酒精浸洗。
(2)代氏苏木精液染色1〜3h,取出材料用清水浸洗多次直至呈蓝色,再移入30%和50%酒精中。
3.脱水70%和85%酒精分别浸泡标本各1〜3min,逐步减少标本中的水分。
4.复染有些材料需要复染,用0.1%固绿的95%酒精复染10〜30s,注意晃动染色皿,促使染色均匀。
5.再脱水用无水乙醇(纯酒精)浸洗两次,每次1〜2min。
6.透明材料在无水乙醇和二甲苯各半的混合液中浸泡1〜2min,然后移入纯二甲苯中3〜5min。
7.封固用有二甲苯标记的专用毛笔(切忌有水),将镜检合格的材料转到载玻片的中央,立即加•滴加
拿大树胶,封上盖玻片。在载玻片的右侧贴上标签,平置瓷盘中,放在30〜40°C恒温箱中烘干。
(-)石蜡切片法
以营养器官为例,简介其操作过程如下:
1.取材与分割应该选择新鲜、老嫩适宜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切割成3〜5mm长的小段(块)。
12
2.固定与排气将切割好的材料,投入盛有F.A.A.或F.P.A.固定液的瓶中,固定液的用量,一般最少为
所固定材料总体积的20倍。盖好瓶塞,用注射器针头抽去组织中的空气,或将装有材料和固定液的玻璃
瓶放在过滤瓶中进行抽气,使固定剂迅速浸入材料。固定24h后即可转入下一步骤或长期保存。
3.冲洗与脱水用50%或70%酒精浸泡即冲洗,其浓度应与固定液相近,然后逐渐用高浓度的酒精替换,
即脱水:一70%酒精一85%酒精一95%酒精一无水乙静。每次处理约1〜3h。
4.透明用1/2二甲苯利1/2无水乙醇混合液处理2〜3h,此时可加入少许番红干粉,使材料着色,便于
包埋在石蜡中后容易看见材料。再转入纯二甲苯中,每次1〜2h,共处理两次。
5.浸蜡将已透明的材料和二甲苯一起倒入小杯中,然后轻轻地逐步倒入已熔化的石蜡,放置在35〜37tt
的熔蜡箱中逐渐升温至50°C,使石蜡饱和为止,约需1〜2d。
6.包埋将浸蜡材料的小杯转移到50〜60°C的恒温包埋箱中,倒掉含有二甲苯的石蜡(可回收利用),换
用已熔化的新鲜纯蜡,使留在组织内的二甲苯全部被石蜡替代。然后将材料和石蜡一起倒入小纸盒中,根
据需要把材料按一定间距调整好位置,使之凝固(夏天可放入凉水盆中),形成蜡块。
7.修块准备一些长方形硬木块,将木块一端先浸渍融化的废蜡,然后将包埋好的蜡块粘在木块上(注意
材料的方向),冷凝后用单面刀片将材料四周多余的蜡修去,再用烧热的解剖针烫平蜡块与木块的接合处,
使其连接牢固。
8.切片石蜡切片法一般使用旋转切片机。切片时,装上切片刀,再把蜡块-木块夹在固着装置上,调整
固着装置,使材料的切面与切片刀口平行。调整厚度标志,使所指刻度正适合需要厚度(一般8〜14pm),
然后右手不停转动切片机,左手拿毛笔轻轻托住蜡带,便可得到连续切片。
9.粘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玻棒取一滴明胶粘贴剂(见实验药剂配制),使之涂匀,再在其上加几滴
蒸镭水。取镜检合格的蜡片,以光亮的一面朝下,平放于水面上,将载玻片置于35〜45°C的烫板上,使蜡
片展平,用解剖针把材料摆好位置,去掉多余水分,置烘箱中4h以上。
10.染色制片高等植物根、茎、叶组织切片,常用番红-固绿二重染色法,结果木质化的细胞壁及细胞核
染成红色,而具纤维素的细胞壁及细胞质染成绿色。染色步骤如下:
(1)去蜡将粘有蜡片的载玻片放入纯二甲苯中,使石蜡完全溶解,需lOmin左右。
(2)1/2二甲苯和1/2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过渡,约2min。
(3)下降至水一无水乙醇一95%酒精一85%酒精一70%酒精一50%酒精-3096酒精一蒸储水。
(4)番红染色0.5%〜1%番红水液中染色2〜24h。
(5)自来水洗去多余的染液,必要时用酸酒分色。
(6)脱水f30%酒精一50%酒精f70%酒精,每步处理时间约30s。
余下步骤:一固绿复染一再脱水一透明一封固,基本同前面“简易制作”。
十、生物绘图的要求与方法
生物绘图是形象描述生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一种重要的科学记录方法。
它比文字记录生动具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结构和特征,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
1.科学性和准确性仔细观察标本或切片,认真学习实验指导,正确理解各部特征,选择典型部位,才能
在绘图时保证形态结构的准确性,并说明某一科学问题O
13
2.合理布局根据实验指导要求绘图的数量和内容,在绘图纸上安排好各图的位置,并留出书写图题与注
字的地方。
3.先绘草图用HB铅笔轻轻勾画出图形的轮廓,便于修改。
4.再绘物像用2H至3H硬铅笔,描出与物体相吻合的线条。线条要一笔勾出,粗细均匀,光滑清晰,接
头处无分叉和痕迹。
5.结构的表示细胞壁用平行的双线画出,细胞质、核用不同疏密的小点表示。一般用圆点衬阴,表示明
暗和颜色的深浅。点圆整齐,大小均匀,并根据明暗需要掌握点的疏密变化,不可用涂抹表示阴面。
6.使用铅笔绘图及注字只能用铅笔,不要用其它笔如钢笔或圆珠笔。
7.保持整洁用正楷书写图注,并用平行线引向图的右侧,整齐一致。
8.注明图题在图的下方,写出图题、所用植物材料的名称和部位。并注明放大倍数,如10义40。
加图:汪小凡P14绘图实例
细胞壁
细胞核
一细胞质
-液泡
2
14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洋葱雌叶表皮细胞围30X10)
十一、实验材料的准备与保存
1.风干标本用于形态观察,如干果和各类种子、枝条和根系等,收集后贮存在玻璃瓶或带有玻璃面的纸
盒中。有些茎、叶和花,可以压制成腊叶标本。
2.浸制材料用于解剖观察,各种花、果材料,应随采随泡。一般用甲醛配制成5%福尔马林溶液直接浸泡
材料,或用5(»或60%酒精浸渍。为防止材料变脆,可加入少量的甘油。
3.生活材料是最直观、效果最好的实验材料,除野生植物、111园种植外,还可建造温室进行专门栽培。
十二、浸制标本的制作
浸制标本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制保存在化学药品配制的溶液里,使其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可以
作为示范标本或陈列标本。浸制标本分防腐性浸渍和保色浸渍两种。
1.普通浸制(防腐)标本的制作浸制液常用70%酒精或3%〜5%的福尔马林溶液,若浸制液浓度过大,容
易使标本皱缩变黑,而浓度过低时,则防腐效果不好。标本材料以新鲜无病、果实八分熟为宜,将材料洗
净后再浸入药液内。
2.绿色标本的浸制方法保绿原理:叶绿体中主要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在酸的作用下可以失去镁离子
(Mg"),变成黑褐色的“去镁叶绿素”,也叫植物黑素。此时若用金属铜离子(Ci?*)来取代镁,则叶绿素
又可恢复绿色,这种绿色比原来的含镁叶绿素稳定,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方法:在100ml的醋酸溶液(浓度50%)中,缓慢加入醋酸铜粉末10〜20g,并用玻棒搅动。以此为
原液,加水稀释3〜4倍,然后加热至70〜80°C,将洗净标本投入其中。注意不停地翻动标本,使之受热
均匀,并全部接触药液。开始时,标本原有绿色逐渐褪去,但经过10〜20min后,绿色又恢复,此时应停
止加热,取出标本,用水漂洗干净,再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莲田供水管理协议合同书
- 船舶配员服务合同协议
- 装修增项协议合同协议
- 装修自装水电合同协议
- 船用风机采购合同协议
- 药膏厂家供货合同协议
- 英国租房转让合同协议
- 装修设备转让合同协议
- 花卉养护托管合同协议
- 视频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课件 chap6 大模型微调
- 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天津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评议书及表决票
- 寝室文化节优秀寝室宿舍展示PPT模板
- 跌倒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跌倒的步骤通用课程PPT课件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上 The New Teacher 教学设计
- 混凝土含气量试验记录表(气压法)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