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二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从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形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盛况。这些道路的修建()A.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B.表明东西方文明的一体性C.三大帝国间开始了直接交往D.体现多元文明中的统一性2.下图为世界城市化阶段演进图。图中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治环境的稳定B.工业革命的推动C.生产工具的进步D.人口迁移的推动3.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A.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B.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C.清洁能源已成主要能源D.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出现的根本原因A.周王室衰微,诸侯与士大夫势力兴起B.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C.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提出见解D.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古代埃及人将神话故事刻写在石碑和纸草上,希腊人则以诗歌、戏剧等形式传承神话。这体现了不同文明在文化传承上的()A.相似性B.差异性C.单一性D.混乱性6.《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写道:“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天花病毒,瘟疫暴发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瘟疫带来的大量人口死亡不仅摧毁了阿兹特克军队的战斗力,也彻底打击了抵抗西班牙人的意志。随着瘟疫而来的是大规模饥荒,被疾病折磨的人们已经无力再照顾田地。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就此一蹶不振。”这一现象说明()A.世界联系加强带来新的挑战B.瘟疫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美洲的传统医学落后于欧洲D.美洲自身防疫体系的脆弱性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都城规划布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理念()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城市布局以宫殿为中心向四周扩散B.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居住区域有明确划分C.表明了当时商业市场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已成为主要功能D.说明当时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8.下图为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据此可知()国A.围绕一个中心不断扩建B.北京城城址逐渐向北移C.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D.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9.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就对应正确的是()A.①《黄帝内经》②《千金方》③《本草纲目》B.①《伤寒杂病论》②《肘后备急方》③《本草纲目》C.①《黄帝内经》②《肘后备急方》③《本草纲目》D.①《伤寒杂病论》②《肘后备急方》③《千金方》10.1843年上海开埠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由一个普通的沿海县城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引领者。下列关于上海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①19世纪六十年代,街道出现煤气路灯,引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博物馆③19世纪七十年代,正式成立轮船招商局,是我国近代造船史上的里程碑④二战期间,接纳大量犹太难民,为难民救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1890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知识月报》设有“知识问答”栏目,其中多数问题依据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提出,各类问题所占比例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工程技术、实用技艺生活常识前沿科学奇闻轶事和其他38.6%25.3%19.2%16.9%A.师夷长技思想的推广遭遇困境B.东西文化交融推动改良思想广泛传播C.西学传播契合发展工商的需要D.追求新知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风尚12.“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重要概念,他指出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文明迎来关键发展阶段,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传递着关乎人性的深刻理念。在这一时期的宗教领域,诞生了()A.佛教B.基督教C.印度教D.婆罗门教13.公元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深刻改变了区域政治格局,一些古老国家覆灭,新的势力随之兴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A.贵霜帝国的建立B.东罗马帝国的灭亡C.赫梯帝国的灭亡D.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4.20世纪80年代初,亚洲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独特态势。一方面,大量劳工从亚洲其他地区流向西亚石油输出国;另一方面,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外迁的同时,也因非熟练岗位增加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这一流向()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了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C.加速世界经济多极化D.促进了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15.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古代这里有一条著名的“香料之路”--汉志商道。东方商品经海路运抵也门后,由骆驼沿此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们定期组织大规模商队结伴而行,鼎盛时沿途还出现集市。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汉志商道是连接欧亚的唯一贸易通道B.商道的繁荣得益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C.商道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D.汉志商道的兴起阻碍了海上贸易发展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减少趋势”。此时段中国茶叶危机的根源是()A.当时的技术改进不足以解决茶叶出口问题B.世界其他产茶国的激烈竞争C.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阻碍茶产业的发展D.交通运输发展缓慢影响出口球化”的源头,是“世界史的开端”。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B.建立起了最早的世界殖民体系C.实现了欧亚大陆间的交流与统一D.促使东西方文化实现完全融合18.下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该言论反映了甘地()A.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渗透B.认为文化交流不利于印度的独立运动C.完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D.主张在文化交流中保持民族文化根基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题12分,20题12分,21题12分,22题16分,共52分)19.卫生防疫和医学人道救援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59年,法国拿破仑三世联合意大利撒丁王国与奥地利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来自瑞士日内瓦的青年杜南途径战争地索尔费利诺,看到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杜南是著名银行家,他立即出资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对战争中的伤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治。杜南提出建议: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助组织,签订一份给予伤兵救护组织等医务救助机构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英国南丁格尔女士复信支持其建议,日内瓦公共福利会成员为杜南提出的这一建议所感动,决定把他的建议付诸实施。1867年,第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巴黎举行,杜南首次提出1864年日内瓦公约所采纳的人道主义原则应扩大适用于战俘。-摘编自陈东方《国际红十字会开启医学人道救援的历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支卫生防疫队伍。198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预防医学中心。该中心从事预防医学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组织协调全国预防医学的科研工作,为省级的卫生防疫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培养专业干部,开展卫生防疫和检疫监督、检测工作,组织制定有关法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开展大规模疾病防治工作和计划免疫,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劳动卫生标准,加强了健康监督、职业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在疫病防治方面愈来愈注重人文因素。-摘编自张大萍、甄橙主编《中外医学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红十字会成立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中国疫病预防工作的意义。(6分)(2)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卫生防疫与医学人道救援的认识。(6分)20.从古代到近代,世界贸易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一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图二为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材料二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利物浦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摘编自[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比较材料一的两幅图,概括宋代海外贸易路线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列举3个出发港口的名称。(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对近代全球贸易带来的影响。(4分)21.中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交相辉映,共同勾勒文化交流的历史长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材料二19世纪中叶起,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总之,近代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分别列举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为培养翻译人才和翻译西方书籍而设立的机构。(6分)(2)试从“文化交流”角度简要评析材料一、二现象。(6分)22.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拿破仑战争,深刻改变整个法国和欧洲的政治文化。(16分)材料实际上,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主权的性质。1815年前,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就会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这一规则不再适用。如今缔结条约的是国家,而不是君主,在1814-1815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就是这样。条约始终有效,除非一方有意毁约。一国君主或统治者实际上成了由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协议担保的民族或国家主权的执行者。同样,军队现在效忠于国家,而不效忠于某一位君主。-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1)根据材料,概括1815年前后欧洲主权性质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围绕“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政治文化的变革”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实列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12分)2024学年第二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选择题部分123456789DCADBABDCBCADBCCAD1.解析:古代帝国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统治,而非单纯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东西方文明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并非一体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三大帝国之间的直接交往,且当时三大帝国之间的交流有限,没有大规模直接交往,故C项错误。波斯帝国、中国秦朝、罗马帝国在各自的区域内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虽然所处地域、文明背景不同,但都认识到交通对于国家统治和发展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多元文明中的统一性,故D项正确。2.解析:由于时间跨度长,无法看出政治环境稳定对城市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只能推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的城市化进程,故B项错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生产工具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故C项正确。人口迁移不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3.解析:传统燃油汽车企业转型,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占新车销量比例不断提高,这体现了汽车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反映出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未涉及世界大国能源竞争的问题,B项与材料无关。虽然电动汽车使用的是清洁能源,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清洁能源已成为主要能源的结论,C项错误。目前交通出行方式仍以传统燃油汽车等为主,电动汽车的发展虽有影响,但尚未使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D项错误。4.解析:周王室衰微,诸侯与士大夫势力兴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属政治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使士阶层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提出见解,是“百家争鸣”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也引发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这是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5.解析:古代埃及人用刻写在石碑和纸草上的方式传承神话,希腊人则通过诗歌、戏剧等形式传承神话,这体现了不同文明在文化传承方式上的明显差异,所以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不同方式,并非相似性,A错误;埃及和希腊的文化传承方式多样,不是单一性,C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出混乱性,D错误。6.解析: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带来天花病毒,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美洲文明受到重创,这表明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也给不同地区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疾病传播等,故A项正确。材料未明确提及美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主要强调的是瘟疫对阿兹特克军队战斗力、人们抵抗意志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将美洲传统医学与欧洲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美洲传统医学落后于欧洲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外部因素--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对美洲的影响,而非美洲自身防疫体系的问题,故D项错误。7.解析:《周礼·考工记》形成于先秦时期,当时并无“皇权至上”的观念,该观念是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A项不符合当时情况。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都城规整规划,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功能分区,都体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同的功能区域对应不同阶层的活动范围,反映出当时不同阶层居住区域有明确划分,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B项正确。先秦时期城市主要功能是政治和军事,经济功能较弱。材料中“市朝一夫”表明市场规模小,不能说明商业市场发达及城市经济功能成为主要功能,C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有关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容,D项与材料不符。8.解析:金北京城和元、明北京城的中心不一样,故A错误;明北京城在元的基础上向南移动,故B错误;图片未标注城市功能分区,故C错误;据图观察三朝北京城都围绕河运而建,元明时期包含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故D正确。9.解析: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对应图中①。②:《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著,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对应图中②。③:《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经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应图中③。而《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均与图中对应不符。所以本题选C。10.解析:①: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书本旁边配图“”清末上海街道煤气路灯”,猜测时间相近;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③: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我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而非造船史,明显错误。④:二战期间,经何凤山的“生命签证”,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为难民救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因此,答案为B①②④。11.解析:表格中工程技术、实用技艺等问题占比达38.6%,说明当时人们对西方技术有较大兴趣,师夷长技思想有一定的传播,而非遭遇困境,A项错误。表格中没有直接体现改良思想广泛传播的信息,B项缺乏依据。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对工程技术、实用技艺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大,而《知识月报》中此类问题占比最高,说明西学传播契合了当时发展工商的需要,C项正确。“普遍风尚”说法过于绝对,表格只是反映了《知识月报》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不能代表社会各阶层,D项错误。12.解析: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处于“轴心时代”。B项中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时间不符。C项中印度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认为它是在公元4世纪左右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来,并非“轴心时代”。而D项婆罗门教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的古印度,早于“轴心时代”。13.解析:贵霜帝国建立于公元1世纪左右,并非公元3到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时期,所以A选项错误。东罗马帝国灭亡于1453年,与公元3到6世纪的时间不符,所以B选项错误。赫梯帝国灭亡于公元前12世纪左右,时间上不对应,所以C选项错误。公元3到6世纪,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包括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属于亚欧游牧民族,他们的迁徙和入侵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所以D选项正确。14.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亚洲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现象,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较小,A项错误。亚洲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有利于促进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亚洲劳动力流动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因素,不能说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C项不准确。亚洲劳动力流动没有在制度层面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夸大了其作用,D项错误。15.解析:汉志商道是连接欧亚的重要贸易通道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贸易通道,当时还有其他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扩张是在13世纪末开始,而汉志商道在古代就已存在,其繁荣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以及东西方贸易的需求,并非得益于奥斯曼帝国扩张,B项错误。汉志商道作为贸易通道,使东方商品得以运往欧洲,不同地区的商人汇聚,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C项正确。汉志商道与海上贸易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东方商品经海路运抵也门后再经汉志商道转运,它的兴起并没有阻碍海上贸易发展,D项错误。16.解析:技术改进不足是中国茶叶危机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源,A项不符合题意。世界其他产茶国的竞争是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外部挑战,但并非危机根源,B项不正确。中国当时是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生产方式落后,且清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政策不利于茶产业发展,这是中国茶叶危机的根源,C项正确。交通运输发展缓慢会影响茶叶出口的效率和成本,但不是导致中国茶叶危机的根本原因,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这一问题可逐渐缓解,D项不准确。17.解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疆域辽阔,通过征服和统治,打破了以往各地区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不同区域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所以A选项正确。最早的世界殖民体系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建立的,与成吉思汗大交换无关,B选项错误。蒙古帝国的征服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交流,但并没有实现欧亚大陆的统一,“统一”的说法不准确,C选项错误。成吉思汗大交换促使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但没有实现完全融合,不同地区文化仍保留着自身特色,D选项错误。18.解析:甘地说“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表明他并不抵制外来文化,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文化交流与印度独立运动的关系,B项无中生有。“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说明甘地并非倡导完全接受西方文化,C项错误。“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体现了甘地对文化交流的开放态度,“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则强调在文化交流中要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D项正确。非选择题部分19答案:(1)背景:欧洲战争的客观推动;有识之士的推动;国际社会的支持;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任3点意义: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推动了科研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推动了医疗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任3点得3分)(2)认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关乎人类的健康,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国际合作在卫生防疫和医学人道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推动国际人道救援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可相互学习借鉴;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注重人文关怀。(任3点得6分)20答案:(1)变化:陆路交通受阻;海路交通发达;海路出海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任2点得2分)原因:频繁的战乱(或少数民族政权)阻隔了陆路联系: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或巨舟)和指南针的应用:设市舶司(或政府鼓励重视对外贸易)。(任3点得3分)港口:广州、泉州、明州。(3分)(2)变化:区域性贸易扩展为世界性贸易;欧洲贸易中心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易经卦象考试题及答案
- 陈CC教授课件:创意思考与创新技巧
- 助理广告师考试品牌策略研究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实践活动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广告策划技巧试题及答案
- 定义广告设计师考试的核心内容试题及答案
- 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 对立的面试题及答案
- 滑雪服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市场潜力分析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周期性运动
- 中型生产制造企业组织结构
- 一年级10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题
-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农田水利渠道灌溉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 《宿舍楼安全评价》word版
- 【儿童绘本故事PPT】《鲸鱼》
- 石油知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承包商(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学内容课件
-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课件(演示)教学文案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