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塔斯2×7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_第1页
泽塔斯2×7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_第2页
泽塔斯2×7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_第3页
泽塔斯2×7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_第4页
泽塔斯2×7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耳其泽塔斯2X700MW电站工程

锅炉运行规程

(初版)

编制:贾万方

初审:

复审:

批准:

2016-07-25

前a

为确保土耳其泽塔斯2X7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需要,根据制造厂、

设计院提供的运行说明书、图纸以及《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等资料,结合本项目具体运

行情况编写此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土耳其泽塔斯三期2X700MW电站工程机组机组启动、停运;机组的运行

调整、事故分析及故障处理等内容。全规程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系统简介,第二卷运行手

册,第三卷锅炉辅机设备,第四卷启动锅炉运行规程。由于部分技术资料欠缺其中部分内容

尚不完善,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修改。另外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加之运

行经验不足,规程中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需在今后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在规程编写过程

中,各级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并为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

见。在此,特别感谢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本规程引用了下述资料:《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设备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电力设

计院设计技术资料及同类型机组的实际运行经验等。

本规程适用于土耳其泽塔斯三期2X700MW机组的运行工作。

目录

第一卷系统简介

第一章锅炉汽水系统.............................................................12

1、省煤器系统...............................................................12

2、水冷壁系统...............................................................12

3、过热器系统...............................................................13

4、再热器系统...............................................................14

5、减温器..................................................................14

第二章锅炉燃烧系统.............................................................14

1、锅炉点火系统.............................................................14

2、磨煤机..................................................................14

3、燃烧器..................................................................15

第三章锅炉吹灰器和烟温探针....................................................15

1、吹灰器..................................................................15

2、烟温探针................................................................16

第四章锅炉刚性梁系统..........................................................17

第五章锅炉整体布置............................................................20

1、冷结构.................................................................20

2、锅炉结构................................................................22

3热膨胀系统..............................................................23

第六章锅炉安全阀及排汽疏水系统...............................................23

1、安全阀.................................................................23

2、锅炉疏水系统..........................................................24

3、放气(汽管路系统.....................................................25

4、水动力特性...........................................................26

第二卷锅炉运行手册

第一章锅炉概述...............................................................26

1、锅炉设备简介..........................................................26

2、锅炉本体设计及燃烧主要技术性能.......................................28

第二章主要运行参数...........................................................36

第三章锅炉主保护.............................................................48

1、锅炉工艺保护说明......................................................48

2、MFT跳闸条件..........................................................48

3、MFT联锁动作设备......................................................49

4、炉膛吹扫方法..........................................................50

5、炉膛吹扫条件..........................................................51

第四章锅炉启动................................................................52

1、机组启动规定及说明....................................................52

2,冷态启动..............................................................53

3、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62

4、锅炉典型试验方法和步骤................................................63

第五章锅炉正常运行...........................................................68

1、正常运行调整及维护通则................................................68

2、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69

3、正常运行调整注意事项..................................................66

4、燃烧调整..............................................................70

5、主蒸汽温度调整........................................................72

6、再热蒸汽温度调整......................................................74

7、汽压调整..............................................................75

8、储水罐水位调整........................................................76

9、锅炉吹灰..............................................................76

第六章锅炉停炉................................................................76

1、停炉前的准备..........................................................76

2,滑参数停炉过程........................................................79

3、停炉后的操作..........................................................80

4、发电机解列后锅炉的操作................................................81

5、停炉的注意事项........................................................81

6、正常停炉..............................................................82

7、锅炉快速冷却..........................................................82

第七章锅炉停炉后保养.........................................................82

1、停炉保养的原则........................................................82

2、停炉保养的方法........................................................83

3、停炉保养的方法的选择..................................................83

第八章锅炉典型事故处理......................................................86

1、事故处理通则..........................................................86

2、主设备公用部分事故处理...............................................87

3、锅炉MFT..............................................................90

4、给水流量突降或中断...................................................90

5、水冷壁泄露...........................................................91

6、省煤器泄露...........................................................92

7、过热器泄露...........................................................92

8、再热器泄露...........................................................93

9、尾部烟道二次燃烧....................................................94

10、锅炉结焦............................................................95

11、给水温度骤降.......................................................95

12、风机喘振............................................................96

13、汽水分离器温度高...................................................97

14、仪用压缩空气失去...................................................98

15、机组控制系统异常...................................................98

16、主汽压力异常.......................................................100

17、再热汽压异常.......................................................102

18、主汽温度异常.......................................................103

19、再热蒸汽温度异常...................................................104

20、锅炉RB..........................................................................................................................106

21、厂用电全部中断.....................................................107

22、机组甩负荷..........................................................108

第三卷锅炉辅机设备

辅机通则.......................................................................109

第一章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运行...................................................116

1、概述...................................................................116

2、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运行说明..............................................117

第二章空气预热器设备及运行...................................................122

1、概述...................................................................122

2、设备规范...............................................................123

3、空预器的投运..........................................................126

4、空预器停用.............................................................129

5、空预器联锁保护........................................................130

6、空预器运行中的检查维护................................................130

7、空预器的事故处理......................................................131

8、预热器转子卡住快速重新启动办法........................................133

第三章引风机设备及运行.......................................................134

1、设备规范...............................................................134

2、引风机联锁保护逻辑....................................................136

3、引风机润滑油站检查、准备与启动.......................................137

4、引风机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138

5、引风机的启动..........................................................139

6、运行调整维护..........................................................141

7、引风机的停止..........................................................143

8、事故处理...............................................................144

第四章送风机设备及运行.......................................................148

1、设备规范...............................................................148

2、送风机联锁保护逻辑....................................................152

3、送风机液压油站检查、准备与启动.......................................153

4、送风机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154

5、送风机的启动..........................................................155

6、运行调整维护..........................................................156

7、送风机的停止..........................................................156

8、事故处理...............................................................157

第五章一次风机设备及运行.....................................................161

1、设备规范...............................................................161

2、一次风机联锁保护逻辑..................................................165

3、一次风机油站的检查、准备与启动.......................................166

4、一次风机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167

5、一次风机的启动........................................................167

6、运行调整维护..........................................................168

7、一次风机的停止........................................................168

8、事故处理...............................................................169

第六章制粉系统及运行.........................................................173

1、制粉系统设备规范......................................................173

2、制粉系统联锁保护逻辑..................................................176

3、制粉系统的投运........................................................179

4、制粉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83

5、制粉系统的停运........................................................185

6、事故处理...............................................................187

第七章等离子点火系统及运行...................................................200

第八章吹灰系统及运行.........................................................202

1、概述...................................................................202

2、吹灰器规范............................................................203

3,吹灰器投运前的检查....................................................204

4、吹灰器投用............................................................205

5、吹灰器操作............................................................206

6、吹灰器运行监视........................................................207

7、注意事项..............................................................208

第九章除渣系统设备及运行...................................................209

1,概述.................................................................209

2、除渣系统投运前的检查................................................219

3、除渣系统投用........................................................220

4、除渣系统运行维护....................................................223

5、除渣系统停止........................................................225

6、除渣系统事故处理....................................................225

附图

一冷态启动曲线

二温态启动曲线

三热态启动曲线

四正常停机曲线

五滑参数停机曲线

第四卷启动锅炉运行规程

Mg-+4-

第一-n

启动锅炉的特性和规范..................................................234

第二节

第二节MFT停炉条件....................................................241

第三节

烘炉、煮炉和蒸汽试验..................................................242

第四节

启动锅炉的启动..........................................................246

第五节

启动锅炉的正常运行......................................................251

第六节

启动锅炉的停炉及保养....................................................255

第七节

启动锅炉事故处理........................................................257

第八节

启动锅炉水压试验........................................................262

第一卷系统简介

第一章锅炉汽水系统

第一节省煤器系统

1.在尾部竖井后烟道低温过热器的下部布置有省煤器,省煤器以顺列布置,以逆流方式

与烟气进行换热。纵向节距为100mm,纵向排数为28排;横向节距为115mm,横向排数为

154排。

2.省煤器采用H型双肋片管,肋片间节距均为25mm,基管直径为644.5义6.3mm,材质

为SA-210C。

3.省煤器采用悬吊管结构的方式来悬吊省煤器,每组悬吊管分别悬挂两排省煤器管束。

悬吊管采用巾51X12mm,材料为SA213Tl2。

4.省煤器采用了在省煤器烟气入口的四周墙壁上设置了烟气阻流板,避免形成烟气走廊

而造成局部磨损和加装防磨盖板作为防止烟气磨损的措施。

5.在吹灰器工作范围内省煤器管布置防吹损的护板。省煤器连接出口集箱的管束,均加

装瓦形防磨罩;省煤器的最上排均加装梳形防磨罩。省煤器管组与烟道前后墙及两侧墙间均

布置烟气阻流隔板。

第二节水冷壁系统

1.炉膛水冷壁采用焊接膜式壁,炉膛断面尺寸为18047.3mmX18047.3mm。

2.给水经省煤器加热后进入外径为①219mm、材料为SATO6c的水冷壁下集箱,经水冷

壁下集箱进入冷灰斗水冷壁。冷灰斗的角度为55°,下部出渣口的宽度为1424.41mm。灰斗

部分的水冷壁由水冷壁下集箱引出的416根直径中38mm、壁厚为6.5mm、材料为SA-213T12,

节距为53mm的管子组成的管带围绕成。经过灰斗拐点后,管带以17.893°的倾角继续盘旋

上升。螺旋管圈水冷壁通过直径为①219mm、材料为SA-213Pl2的中间集箱转换成垂直管屏,

垂直管屏由1252根材料为SA-213T12,①31.8mm、节距为57.5mm的管子组成,垂直管屏(包

括后水吊挂管)出口集箱的34根引出管与2根下降管相连,下降管分别连接折焰角入口集箱

和水平烟道侧墙的下部入口集箱。折焰角由313根CD44.5X7、节距为57.5mm的管子组成,

其穿过后水冷壁形成水平烟道底包墙,然后形成4排水平烟道管束与出口集箱相连。水平烟

道侧墙由90根①44.5X7mm的管子组成,其出口集箱与烟道管束共引出24根①168mm的连

接管与4只启动分离器相连,汽水混合物在其中分离。

A、本工程的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结构特性数据如下:

•水冷壁管规格038X6.5MWTmm

•水冷壁管节距53mm

•水冷壁管倾角17.893°

•水冷壁管材质SA-213T12

•水冷壁管总根数416根

•自冷灰斗拐点到中间集箱的圈数、1.22

B、本锅炉垂直水冷壁的结构特性数据如下:

•水冷壁管规格031.8X5.5MWTmm

•水冷壁管节距57.5mm

•水冷壁管材质SA-213T12

•管子总根数1252

第三节过热器系统

1.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程分为顶棚包墙过热器、一级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

器。

经四只汽水分离器引出的蒸汽进入外径为①406nm的顶棚入口集箱,顶棚过热器由157

根中63.5mm、材料为SA-213Tl2、节距为115mm的管子组成,管子之间焊接扁钢,另一端

接至外径为<D273mm顶棚出口集箱。顶棚出口集箱同时与后烟道前墙和后烟道顶棚相接,后

烟道顶棚转弯下降形成后烟道后墙,后烟道前、后墙与后烟道下部环形集箱相接,并连接后

烟道两侧包墙。侧包墙出口集箱的22根①219mm引出管与后烟道中间隔墙入口集箱相接,

隔墙向下引至中间隔墙出口集箱,中间隔墙出口集箱与一级过热器相连。

2.一级过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中的后部烟道中,沿炉宽布置154片,横向节距为117nm,

每片管组由5根①51nlm的管子绕成,立式一级过热器采用77片节距230mm的管子,并引至

出口集箱。经一级过热器加热后,蒸汽经2根中508mm的连接管和一级喷水减温器进入分隔

屏过热器入口集箱。分隔屏过热器布置在上炉膛,沿炉宽方向共有6片管屏,管屏间距为

2875mm。每片管屏由8小片13根并联管弯制而成,管子的直径为中44.5mm。从分隔屏过热

器出口集箱引出的蒸汽,经2根左右交叉的直径为①508mm连接管经二级喷水减温器,进入

末级过热器。

3末级过热器位于折焰角上方,沿炉宽方向排列共30片管屏,管屏间距为575mm。每片

管组由19根管子绕制而成,管子的直径为宙51mm。蒸汽在末级过热器中加热到额定参数后,

经出口集箱和主蒸汽导管进入汽轮机。

4分隔屏过热器与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为两端引入、引出,并进行左右

交叉,确保蒸汽流量在各级受热面中的均匀分配,避免热偏差的发生。

第四节再热器系统

1再热器分为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段。

2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的前部烟道中,由4段水平管组和1段立式管组组成。

1、2、3、4段水平再热器沿炉宽布置154片、横向节距为115mm,每片管组由7根管子绕成,

1、2、3、4段的管子规格为中57m联立式低温再热器的片数变为77片,横向节距为230mm,

每片管组由14根管子组成,管子规格为①57mm。

3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内顺流布置。高温再热器沿炉宽排列77片,横向节距为

230mm,每片管组采用12根管,管子为中60mm。

第五节减温器

1过热器系统设有两级喷水减温器,每级减温器均为2只。一级喷水减温器装在一级过

热器和分隔屏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外径为①508mm,壁厚为80mm,材料为SA-335Pl2;二

级喷水减温器装在分隔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外径为①508mm,壁厚为75mm,

材料为SA-335P91。

2再热蒸汽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尾部烟气挡板调温,本锅炉在低温再热器出口管道配置

2只事故喷水减温器,减温器的外径为①610mm,壁厚为40mm,材料为SA-335Pl2。

第二章锅炉燃烧系统

第一节锅炉点火系统

1.主锅炉采用等离子点火,锅炉房内不设燃油系统。

第二节磨煤机

1锅炉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冷一次风机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置6台中速磨煤机,燃

用设计煤和最差煤种时均要求5台磨运行的情况下,锅炉可带100%BMCR负荷运行,1台磨

煤机备用。设计煤种的煤粉细度及。为20机煤粉均匀性系数为1.1,磨煤机型号ZGM113NTI,

是一种中速辐盘式磨煤机,其碾磨部分是由转动的磨环和三个沿磨环滚动的固定且可自转的

磨辐组成。需粉磨的原煤从磨煤机的中央落煤管落到磨环上,旋转磨环借助于离心力将原煤

运动至碾磨滚道上,通过磨辑进行碾磨。原煤的碾磨和干燥同时进行,一次风通过喷嘴环均

匀进入磨环周围,将经过碾磨从磨环上切向甩出的煤粉混合物烘干并输送至磨煤机上部的动

态分离器,在动态分离器中进行分离,粗粉被分离出来返回磨环重磨,合格的细粉被热一次

风带出分离器。

第三节燃烧器

1.燃烧器采用新型的墙式切圆燃烧方式,形成大直径单切园,以获得沿炉膛水平断面较

为均匀的空气动力场。主燃烧器采用低NOx的水平浓淡燃烧器,主燃烧器二次风偏离一次风

5°进入炉膛,形成风包粉的布置方式,在靠近水冷壁区域形成氧化性气氛。主燃烧器分上

下两组布置,并拉开一定的距离,降低燃烧器区域热负荷,有效减少炉膛的结焦。主燃烧器

的上方为CCOFA喷嘴,在距上层煤粉喷嘴上方约6.2m处布置有四层分离燃尽风(SOFA)喷

嘴,它的作用是补充燃料后期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同时实现分级燃烧达到降低炉内温度水平,

抑制NOx的生成,SOFA燃尽风、CCOFA燃尽风与主燃烧器一起构成低NOx燃烧系统。

2.燃烧器采用大风箱结构。主燃烧器采用固定式,共设六层水平浓淡煤粉一次风喷口,,

四层分离型燃尽风室和八层辅助风室。燃烧器采用单元制配风,二次风挡板采用非平衡式。

整个燃烧器同水冷壁固定连接,并随水冷壁一起向下膨胀。

3.在燃烧器高度方向上,根据所燃煤种的特点,考虑到避免下游燃烧器一次风冲刷冷

灰斗,并保证火焰充满空间和煤粉燃烧空间,从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冷灰斗拐角处

留有较大的距离4755mm。为了保证煤粉的充分燃尽及避免炉膛上部高温受热面挂焦,从燃

烧器最上层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分割屏下沿设计有较大的燃烬高度20.33m。

4.本燃烧器A、B层设有等离子体燃烧器,作为锅炉启动时暖炉,煤粉喷嘴点火和低负

荷稳燃之用。

第三章锅炉吹灰器和烟温探针

第一节吹灰器

1为了保持锅炉各级受热面的清洁,锅炉本体设置了足够数量的吹灰器,吹灰器安装在

锅炉炉膛、烟道受热面区域以及空气预热器系统中。通过定时吹扫锅炉各受热面防止锅炉积

灰吹灰介质为过热蒸汽。

2吹灰系统的汽源取自末级过热器入口连接管,在BMCR工况下汽源压力约为

25.81Mpa.g,温度为522C,通过减温减压装置得到适合的蒸汽参数,进入吹灰器。当锅炉

启动初期或低负荷运行时,空气预热器采用辅助汽源作为吹扫介质。

3锅炉吹灰系统分为三部份:炉膛区域;烟道受热面区域;空气预热器区域。

每一区域均有阀门所控制,各自疏水通过电动阀门后排入疏水扩容器。锅炉主要由

以下四类吹灰器组成。

3.1炉膛吹灰器:采用64只炉膛吹灰器(行程T=267mm),吹灰压力为1.2至

1.5MPa,分四层布置在炉膛水冷壁的四面墙。

3.2长伸缩式吹灰器:采用34只长伸缩式吹灰器(行程T=~8.9m),吹灰压力

1.8MPa,安装在水平布置的过热器、再热器区域,可伸入锅炉宽度的一半距离。

3.3空气预热器吹灰器:每台空气预热器冷热端各配置1只短伸缩式吹灰器,供给吹灰

设备的吹灰汽源必须是过热的,蒸汽吹灰压力为L0/0.8MPa,温度大于220℃。冷端吹灰器

配置是双介质的,可用于蒸汽吹灰和高压水冲洗。

3.4脱硝吹灰器:采用24只声波吹灰器,布置在脱硝区域后墙。

4吹灰系统包括吹灰器、减压站、吹灰程控、吹灰管道及其固定和导向装置等。

5关于吹灰系统的运行建议:

1)为保持受热面的清洁,防止积灰、结渣,保持良好的传热性能,提高锅炉的运行安全性

和经济性,机组必须定期对受热面进行吹灰。

2)在低负荷和燃烧不稳定时,锅炉本体不宜进行吹灰。

3)锅炉本体的吹灰顺序为从炉膛开始,顺烟气流动的方向至省煤器区域,吹灰器对称投入。

4)锅炉启动和负荷较低时需对空气预热器进行连续吹灰,防止预热器堵灰及燃烧不充分形

成的煤粉积累引起的着火。

第二节烟温探针

1为了确保在锅炉启动期间,各受热面不发生超温现象,在末级过热器后的两侧墙各布

置1只非冷式烟温探针,锅炉启动初期用于监测进入末级再热器区域的烟气温度。烟温探针

可不定期连续或间隙前进,也可停留在任意位置,超温时自动退回。

2烟温探针本体包括位置变送器、就地控制箱等所有控制设备,并提供标准的位置和温

度信号供DCS使用。

3在锅炉启动初期,在烟气温度探针处的烟气温度应控制不超过538℃。当烟气温度接

近或达到538℃时,应控制炉膛热量的输入。当烟气温度升高到538℃时,烟温探针将自动

退出炉膛。

第四章锅炉刚性梁系统

1刚性梁系统的作用如下:

(1)防止由于炉膛爆燃正压、炉内运行负压、送/引风机事故跳闸因素引起炉内压力变

化损坏受压管墙,防止燃烧振荡及烟气压力脉动引起炉墙低频震动,造成管墙管子附加低频

弯曲疲劳而降低使用寿命。

(2)建立锅炉整体膨胀中心、死点机构和补偿装置,使管墙各部位按设计确定的方向

有规律的膨胀,以便进行锅炉管道整体应力分析,避免因膨胀不畅产生附加应力超限而拉裂

管墙,影响安全运行。

(3)建立外荷载有序传递导向。锅炉本体周围管道及其他附件所施加的荷载,地震力

及露天布置锅炉所受的风力等能通过导向节点正确传递到钢架上,全部悬吊管墙设置合理导

向和支承装置,保持平稳无晃动,膨胀时不受阻。

2本锅炉上炉膛的垂直水冷壁布置了10层水平刚性梁,即刚性梁LVLKEL69500)、LVL2

(EL67164)LVL3(EL64828).LVL4(EL62492)、LVL5(EL60600)、LVL5A(EL58256)、

LVL6(EL56056)、LVL7(EL53582)、LVL8(EL50701)、和LVL9(EL47901)«螺旋水冷

壁和冷灰斗共布置了8层水平刚性梁,即LVL10(EL44430)>LVL11(EL35530),LVL12

(EL28580),LVL13CEL19370)>LVL14(EL16412)>LVL15(EL13594),LVL16(EL10776),

LVL16a(EL7360)»尾部烟道包墙和竖井烟道共设置11层水平刚性梁,上5层与上炉膛垂

直水冷壁水平刚性梁标高相同,其余6层刚性梁为LVL18(EL57800)>LVL19(EL55400)、

LVL20(EL53800)、LVL21(EL51200)、LVL22(EL48450)、、LVL23(EL46500)。水平刚

性梁的层间布置有校平装置,止匕外,在与水平烟道连接的后水两侧和后烟道前包墙的两侧都

设置了垂直刚性梁。

3水平刚性梁装配形式

•单独梁:刚性梁为固定连接,它只承受此刚性梁和与之相连的校平装置的自重及所有外

加垂直荷载,它随管墙一起向下膨胀。与之相邻的刚性梁属于另一组,不与之一起向下

膨胀,故与之相连的校平装置连接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滑动连接。

•两根梁:一根刚性梁为固定连接,另一个刚性梁为自由连接。自由连接的刚性梁随固定

连接的刚性梁(按固定刚性梁的膨胀量)一起向下膨胀。固定连接的刚性梁同时承受两个

刚性梁和校平装置的自重和所有外加垂直荷载,故校平装置两端均为固定连接。

•三根梁:三根刚性梁中有一根为固定连接,另外两根刚性梁为自由连接。自由连接的刚

性梁随固定刚性梁一起按固定刚性梁的膨胀量向下膨胀。固定连接的刚性梁同时承受此

三根刚性梁和与之相连的校平装置的自重和所有外加垂直荷载,故两根校平装置与刚性

梁连接均为固定连接。

4垂直管屏水平刚性梁结构

内绑带通过内绑带固定夹中的销与管墙连接起来。内绑带固定夹通常只与鳍片相焊,

不与管子相焊。内绑带通过立板用刚性梁固定夹将刚性梁与立板连接起来,刚性梁内翼缘

与刚性梁固定夹内翼缘留有1.6mm的间隙,以保证刚性梁与管墙可以相对滑动。内绑带固

定夹与内绑带边缘之间留13mm间隙,销在内绑带固定夹内允许垂直方向移动。刚性梁固

定夹与刚性梁边缘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不同的垂直膨胀量。刚性梁固定夹与刚性梁内

翼缘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用临时垫片在厂内固定在膨胀间隙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保留,这

些临时垫片在安装保温之前撤掉。角部用一短内绑带与主内绑带交迭相焊,再通过销轴、

连接板与焊在短内绑带上的角部支撑板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刚性梁体系。短内

绑带宽度比主内绑带小50mm。连接处有一个偏移量,其为膨胀量的一半.

5水平刚性梁固定形式(Anchor)有如下三种:

•刚性梁/内绑带和内绑带/管墙:用于零膨胀点处,即内绑带与衬垫焊接,通过固定钢板

将水平力传到刚性梁上,通过挡块作为约束。这种固定既传递了水平力又限制了刚性梁

的膨胀。

•刚性梁/管墙:用于后烟道侧墙,固定钢板与衬垫相焊,通过固定钢板将水平力传到刚

性梁上。通过挡块为约束,由于刚性梁不与内绑带连接,故只传递水平力,膨胀不受约

束。

•内绑带/管墙:用于小梁的零膨胀点处。

6螺旋管屏刚性梁结构

螺旋管屏与垂直管屏的水平刚性梁装配形式相同(即分三种),但其附件及传递荷载原理

不同。螺旋管圈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较差,所以必须加强螺旋管圈的强度,采用焊接张力板

来加强,使螺旋管屏和焊在鳍片上的垫块及张力板形成一体,共同将垂直荷载传递到炉膛上

部的垂直管屏上。炉膛压力通过大、小连接传至校平装置上,再由校平装置传到水平刚性梁

上,水平刚性梁不直接承受炉膛压力。

大连接:一端与校平装置相焊,另一端用水平放置的“L”耳板与块及张力板相连,以

传递炉膛压力,中间用二个连接板与之相连,连接板中两销轴偏移量为该点的膨胀量的一半。

在大连接下端用两块垂直放置的“L"耳板与张力板相连,以承受垂直荷载。

小连接:一端与校平装置相焊,另一端用水平放置的“L”耳板与块及张力板相连,

以传递炉膛压力,中间用二个连接板与之相连,连接板中两销轴偏移量为该点的膨胀量的一

半。在小连接下端没有垂直"L"耳板,故小连接只承受炉膛压力,不承受垂直荷载。

角部结构:角部用手指板与角部块和角部支撑板相连,再通过销轴将连接板与角部支

撑板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刚性梁体系。

水平刚性梁固定形式:在零膨胀点处放置一特殊的固定结构,使其将水平力传到刚性

梁上,通过挡块作为约束,即传递了水平力又限制了刚性梁的膨胀。

校平装置的作用

垂直管屏的校平装置:刚性梁设在管墙外侧,刚性梁重心远离管墙中心线,必然对管

墙产生附加弯矩,而增加管子的弯曲应力,为了抵消此附加弯矩,故在各层刚性梁之间设有

校平装置,使刚性梁保持水平,同时起到刚性梁的侧向支撑作用。

螺旋管圈的校平装置:与垂直管屏校平装置的作用相同。它与大、小连接相连,炉膛

压力首先通过大、小连接作用到校平装置上,再由校平装置传递到上、下层刚性梁上。

校平装置结构

滑动连接:校平装置端部用两个角钢和螺栓与刚性梁连接,角钢长度方向与校平装置内

翼缘每边留有2nlm间隙,两角钢背靠背留有50mm间隙,校平装置的端部与其连接板,留有

18nlm间隙。角钢与校平装置腹板有一安装用定位螺栓,待校平装置安装完毕后,将螺栓拆

掉.

固定连接:校平装置上、下端用两角钢与刚性梁用螺栓连接。

1.7零膨胀点的设置

锅炉本体采用全悬吊结构,使锅炉本体的每个部分能够比较充分的热膨胀,大大地减少

了由于热膨胀受阻而产生的热应力。锅炉的自然热膨胀中心除了与锅炉的几何尺寸有关之外,

还与温度的分布有关。而锅炉在启动低负荷、满负荷和停炉工况下温度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因此,锅炉的自然热膨胀中心是随着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进行比较精确的热膨胀位移

计算,以便进行系统的应力分析和密封设计,需要有一个在各种工况下都保持不变的膨胀中

心,作为热膨胀位移计算的零点。这个膨胀中心就是所谓的人为的膨胀中心,通过一定的结

构措施就能实现它。

如前所述,本锅炉某些层刚性梁的内绑带与衬垫焊接,通过固定钢板将水平力传到刚性

梁上,通过挡块作为约束来实现零膨胀点。同时,利用与刚性梁和冷钢结构相较接的刚性梁

导向装置,将刚性梁上的水平荷载传递到钢结构上•炉膛水冷壁共设置了5层导向装置,尾

部烟道设置了4层导向装置。

炉膛前、后墙及后烟道前、后墙的膨胀中心设置在锅炉对称中心线;炉膛侧墙膨胀中心

设置在距炉膛后墙中心线1300mm处。

第五章锅炉整体布置

第一节冷构架

1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由顶板、柱、梁、垂直支撑和水平支撑组成一个空间支撑体系。

柱、梁、垂直和水平支撑之间,顶板主梁和次梁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锅炉紧身封闭金属

外护板,采用彩涂压型钢板。其余(包括锅炉及炉前运转层大平台)采用刚性良好的镀锌防

滑格栅板平台。炉顶采用大罩壳密封结构,设置轻型钢屋盖。

2锅炉构架除承受锅炉本体荷载外,还能承受锅炉范围内的各汽水管道、烟、风、煤粉管道、

吹灰设备、轻型屋盖、炉顶单轨吊、锅炉运行层大平台等的荷载(包括活荷载),以及各停

靠层处电梯井传来的荷载(包括风载、地震作用)。

3钢结构主要构件的接头采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比较次要的安装接头为焊接连接,采用

高强螺栓连接的构件磨擦面在出厂前均进行清理和保护。锅炉钢结构的主要构件材料采用抗

腐蚀性能好的高强度低合金钢Q345B,其余为普通碳素钢。

4锅炉的立柱与基础采用预埋螺栓连接,该螺栓能承担各种受力状态的组合内力。电梯竖井

外附在锅炉钢构架一侧,通过各停靠层与锅炉主要平台连通。

5凡有门孔、测量孔、吹灰器、阀门和燃烧器等需要操作和维护的设备和部件处均设有操作

维护平台和通道,平台和通道的布置便于操作维护人员通达,平台和通道的宽度能足够用于

正常运行维护和人员的安全保护。

6平台采用刚性良好的防滑格栅板平台,布置维护检修平台处考虑荷重。

7锅炉主要扶梯采用炉前两侧集中布置踏步采用防滑格栅板,平台、走道和扶梯镀锌。扶手、

栏杆采用钢管。

8炉膛及包墙支吊:锅炉炉膛水冷壁、后竖井包墙膜式壁均由弹吊支吊于炉顶钢结构上.

9刚性梁

9.1锅炉高度上导向层刚性梁水平上均设有膨胀中心,以此为固定端,即导向点。刚性梁两

端与锅炉水冷壁间可相互安全滑动。

9.2垂直膜式壁区域(主要包括上部水冷壁、水平烟道、后竖井包墙等)主要由水平刚性梁

支撑。水平刚性梁的设计同常规炉的设计,由耳板、拉杆、张力板、连接板、支撑耳板把刚

性梁和膜式壁连接在一起,水平刚性梁的自重由垂直膜式壁管支撑。

9.3螺旋水冷壁的布置同时也带来了刚性梁设计的变化,类似于水平管布置的螺旋水冷壁仅

仅能支撑其自重荷载和炉膛压力荷载,自重荷载还需要被传递到上部垂直水冷壁上。螺旋水

冷壁设计了上端焊接并固定到上部垂直水冷壁上垂直搭接板,把任何其他附加结构(如燃烧

器、护板、刚性梁等)的载荷传递到上部垂直水冷壁。

9.4螺旋水冷壁的刚性梁是由垂直刚性梁和水平刚性梁构成的网格结构。垂直搭接板与垂直

刚性梁相匹配,一一对应,垂直搭接板与垂直刚性梁之间用大、小接头连接,大、小接头分

别同焊在垂直搭接板和垂直刚性梁上的耳板用销轴连接,大、小接头与连接耳板间通过热膨

胀计算预留有间隙,大接头预留间隙较小,作为上下固定导向端,小接头预留间隙较大,作

为上下自由滑动端,保证了垂直刚性梁与垂直搭接板间的相对滑动。垂直搭接板滑道耳板与

螺旋膜式壁焊接,双耳板间穿过销杆,从而既可固定垂直搭接板,又可使其上下滑动。在大

接头附近端的垂直刚性梁与该附近的水平刚性梁焊接固定,而垂直刚性梁另一端与远离大接

头的那层水平刚性梁之间,通过焊接在该远离层水平刚性梁上的滑动导向槽连接,垂直刚性

梁可在此槽内滑动,保证了垂直刚性梁与水平刚性梁间的相对滑动。

9.5作用在水冷壁上的炉膛压力被传递到垂直搭接板上,反作用力通过大、小接头传递给垂

直刚性梁,最后从垂直刚性梁的顶端和底端传到水平刚性梁上。此外,刚性梁的自重通过大

接头传递给垂直搭接板。

10炉顶密封主要包括:前墙水冷壁管排与顶棚间密封;侧墙水冷壁管排与顶棚间密封;过

热器、再热器受热面管排穿顶棚密封及后竖井吊挂管穿顶棚密封。在前墙水冷壁管排与顶棚

管交接处采用小罩壳密封结构。在过热器、再热器受热面管排穿顶棚处采用套筒式密封结构

和波纹管膨胀接头的焊接密封结构。在屏式过热器区域,除穿顶棚处外,顶棚管排采用焊接

膜式管屏结构。为了防止在一次密封上因局部焊接不周造成泄漏,在顶棚管上和过热器、再

热器穿顶棚处还采用高温微膨胀耐火塑料作为炉顶密封的补充措施。在大屏穿顶棚区域还设

置了密封小罩壳。

第二节锅炉结构

1本锅炉中、下部水冷壁采用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