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_第1页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_第2页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_第3页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_第4页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防灾减灾一、单选题(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下图为长江上游某区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与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 B.洪涝 C.火山喷发 D.滑坡、泥石流2.可有效减少该类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是(

)A.拍摄卫星遥感影像 B.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C.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D.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2022秋·北京怀柔·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12月1日5时39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一地壳 B.②一地幔 C.③一古登堡面 D.④一外核4.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5.防震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A.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 B.家中不备应急救援包C.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D.参加地震应急演练(2021秋·北京大兴·高一统考期末)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读图“山地灾害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发生山地灾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茂盛 B.地势陡峻 C.工程建设 D.河流流经7.图中的自然灾害(

)A.崩塌与大气降水无关 B.滑坡是由修建公路诱发C.泥石流可造成河流堵塞 D.可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8.据图可判断(

)A.①区域易发生涝渍灾害 B.②区域受流水侵蚀最强C.③区域是泥石流物源区 D.④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9.专家建议增加山坡的植被覆盖率,主要是为了(

)A.增强太阳辐射 B.调节大气温度 C.提高土壤肥力 D.减小地表侵蚀10.(2021秋·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A.在山区修建护坡、挡墙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防灾减灾宣传和技能培训(2021秋·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图,A-G分别是哈尔滨、天津、长沙、渭南、南宁、郑州、成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系到抢险救灾过程中救援物资到达时间的是(

)A.救灾物资的种类 B.救灾物资的数量C.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D.救灾物资的生产12.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条件应该有(

)①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②交通运输便利③市政条件较好④靠近火电、核电等能源基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021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2020年11月1日,超强台风“天鹅”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14°N,124°E附近)登陆。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台风登陆时,该地(

)A.秋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落叶缤纷 D.炎热干燥14.台风期间马荣火山地区多处居民点被掩埋,原因是(

)A.火山灰掩埋居民点 B.台风直接摧毁民居C.火山爆发导致地震 D.暴雨引发了泥石流15.应对台风和山区地质灾害,合理的行为是(

)①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②在沿海平原,台风季减少外出③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④在山区,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1.D2.B【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当地降水量在夏季较为丰富,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降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而言,月将水量越大、灾害发生次数越多。可知该地质灾害与较多的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判断为滑坡、泥石流,D正确;洪涝是气象灾害,不是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和火山喷发与降雨量多少无关,A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2.拍摄卫星遥感影像只能起到灾前预警的作用,不能减少该灾害发生次数,A错误;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能够增加坡面的牢固程度,从而减弱降雨对地面造成的侵蚀程度,B正确;开展防灾减灾教育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但都不能减少灾害发生次数,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地球内动力、外动力、人为作用力)为主导的自然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火山、地震、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坑道突水、煤层自然等。3.A4.C5.D【分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壳厚,洋壳薄,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部分。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②为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层,B错误;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为古登堡面,C错误;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纵波波速较慢,可能为液态,是外核,D错误。故选A。4.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中,纵波速度快,一般先到达,纵波使物体上下颠簸,一般建筑物不会马上倒塌;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横波使建筑物左右摇晃,引起建筑物倒塌,这期间的间隔约12秒,成为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C正确;地震发生时上传到地上的传播介质不存在差异,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A错误;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不同人不一样,不可能都是黄金12秒,B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也不相同,也不能用来做为黄金12秒的确定依据,D错误。故选C。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往教室中间集中,墙体倒塌或者屋顶掉落容易砸伤,应往墙角或有硬物遮挡的下面躲藏,A错误;家中应该备有应急救援包,B错误;震后不要立即往家跑,有可能有危墙,或者余震等,C错误;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防灾能力和意识,D正确。故选D。【点睛】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发生时,后感到左右摇晃。6.B7.C8.D9.D【解析】6.读图可知,该地区植被稀疏,且没有大型工程建设;河流流经不是引发山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而地势陡峻,地质结构不稳定,在多雨环境中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从图示分析,崩塌主要由暴雨引发,滑坡地距离公路较远,不是由修建公路诱发,AB错误;泥石流携带砂石流入河道,可造成河流堵塞,C正确;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用遥感技术监测,D错误;故选C。8.读图可知,①区域地势较高,坡度大,不易发生涝渍;②区域坡度较小,流水侵蚀较弱;③区域为泥石流输移区,而物源区在泥石流的形成区;④区域为居民点、公路和农田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9.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专家建议增加山坡的植被覆盖率,主要是为了减小地表侵蚀,减少滑坡、泥石流的物质来源,D正确;增强太阳辐射、调节大气温度、提高土壤肥力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10.D【详解】在山区修建护坡、挡墙,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工程性防御措施,防灾减灾宣传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防御措施,D正确,故选D。【点睛】11.C12.C【解析】11.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主要与交通和运输距离直接相关,与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①救灾物资储备库选择在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的地方较安全,故①正确;②救灾物资储备库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救灾物资的运送,故②正确;③救灾物资储备库修建在市政条件好的地方,后勤服务条件可以得到保障,故③正确;④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择应远离易燃易爆的地方,不需要靠近能源基地,故④错误;故C①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救灾物资储备及其选址的相关问题。结合救灾物资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13.B14.D15.B【分析】13.伴随着台风的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而不是秋雨绵绵(意味着降水强度小),B正确,AD错;该地位于热带,植被常绿,不会出现“落叶缤纷”,C错。故选B。14.根据材料“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淹没了多处居民点”可知,台风带来暴雨,暴雨引发了泥石流,从而淹没了居民点,并不是台风直接摧毁民居,D正确,B错;并不是发生火山爆发引发地震,也不是火山灰掩埋居民点,AC错;故选D。15.应对台风和山区地质灾害,应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在沿海平原地区,台风多发时期要减少外出,在山区,要远离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