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副本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副本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副本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副本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共9分)①交通,是区域向来发展的“先行官”。②从火车轰鸣的胶济铁路,到千年舟楫往来的古济水,济南从兴而盛都有交通迭代的身影。从一条胶济铁路到如今“米字型”高铁网加速成型、小清河复航通江达海、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铁陆空地水”多方向发力的济南将自己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如今,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这座城市重大历史使命。只有将黄河天堑变通途才能真正拥河发展。④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无不要求济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025年,济南从多个维度,聚焦铁路、公路、机场、水运、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枢纽场站、“交通+”融合发展9个领域,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79个。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蓝图从纸面跃入现实,这座城市将以锐不可当之势跨山越海,与世界拉近距离。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fù)B.堑(zhǎn)C.领域D.锐不可当2.填入文段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日中天B.方兴未艾C.如火如荼D.间不容发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B.②C.③D.④4.小文想了解小清河的发展历程,下面是他自己询问AI的结果和所查找到的官方资料,请你根据图表,指出AI的三处错误。(3分)【AI介绍】小清河自古以来就是齐鲁地区的重要航运水道。早在隋唐时期,小清河便成为连接济南与渤海的重要通道,为沿岸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清时期,小清河的航运达到鼎盛,商船往来如织,成为北方内河航运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河道加宽、航道变浅、水源减少等诸多原因,小清河停运。如今,小清河经过综合治理,航运功能恢复,成为一条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河流。宋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元1130-1137年,刘豫开挖小清河,专门用来运输海盐。光绪十七年,山东巡抚张曜督导治理小清河,使中断航运的小清河再次恢复通航。光绪三十一年,小清河向上延增加了玉符河为源。小清河逐渐迎来它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代商人李天相和王华亭先后创办了汽艇社,在小清河上使用汽艇开展客运业务。20世纪90年代,由于河道加宽、航道变浅、水源减少等原因,小清河于1997年1月15日正式停运2011年10月1日:小清河试水复航。5.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4分)路,是脚下的延伸,承载着人们的脚步;路,①,;路,是岁月的见证,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泥泞的乡间小道到宽阔的城市大道,从蜿蜒的山路到笔直的高速公路,纵观历史,②。两千多年前,张骞开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仅让中国的丝绸、瓷器远播世界,也让葡萄、胡麻等异域物产传入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沿着丝绸之路跋涉万里,为中华文明带回了佛经与智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二、(3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共21分)【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③。(节选自《新百喻经》,有删改)【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跌倒。③寝:止,息。此处引申为搁置。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曲智叟亡以应”与“今亡亦死”中的两个的“亡”,意思不同。B.“惧其不已也”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两个“已”,意思不同。C.“无地置土”与“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两个的“置”,意思相同。D.“公从之”与词语“恕难从命”中的两个“从”,意思相同。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之不惠”中的“之”与“家人有止之者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与“公遂止”中的两个“止”,意思不同。C.《列子》中有大量寓言,我们学过的《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便选自其中。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汉之阴”即河流的南岸,代指汉水之南。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为寓言故事,都言在此而意在彼,即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传达另外的意旨。B.甲文用“愚”“智”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甲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D.乙文以鲁公修建园子为线索,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字母中选出两项。(多选不得分)(2分)筑径A通之B设栏C护之D又E何忧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或曰:“土可垒山。”(2)园成必添仆妇,房不足,甚可虑也。11.愚公在移山过程中体现了其的精神,他的诚心感动天帝,最后在天帝的帮助下成功移山;而鲁公在修园过程中则,因此修园失败。请你结合这二人的经历,说说他们带给你的启示。(4分)(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13题。(共7分)宁国道中曾纡渡水穿桥一径斜,潦①收溪足②露汀③沙。半川云影前山雨,十里香风晚稻花。异县悲秋多客思,丰年乐事属田家。故园正好不归去,满眼西风吹鬓华。【注释】①潦:积水。②溪足:溪底。③汀:水边平地,小洲。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诗人渡水穿桥、小径横斜、溪水消退的景象,展现了宁国道中的自然风光。B.颈联由景入情,将“异县悲秋”与“丰年乐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C.尾联写诗人即将启程回家,并感慨年华老去,凸显岁月蹉跎与游子思乡的悲怆。D.诗歌整体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无华,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13.诗中的“半川云影前山雨,十里香风晚稻花”被称为描绘田园风光的佳句,请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三)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1)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莲花,称其“,”,以此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世浮沉、不哗众取宠的美好品质。(4)杜甫《春望》中反映诗人因战争持久,极度渴望得到亲人的消息的诗句是:,。(5)小文登山归来,看到余晖满山,倦鸟归巢,不由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三、(7分)15.鲁迅的成长经历是他作品的重要背景和灵感来源,《朝花夕拾》就是以鲁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分类——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将其中的散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表是以鲁迅人生的不同阶段为序进行的分类,请将其补充完整。(3分)阶段篇目名称①《狗・猫・鼠》《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离开家乡在外求学《琐记》《②》青年时期留学后返回家乡《③》(2)思考探究——从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到弃医从文,鲁迅的成长伴随着不断地选择与转变。请阅读下面两个文段,简要分析鲁迅这两次选择背后的原因。(2分)文段一:好。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原因:鲁迅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是因为对S城的环境和人感到失望,希望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活和知识,摆脱旧有的、令人不满的环境。文段二:“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3)启发心灵——鲁迅从一介学子成长为有革命觉悟的文学斗士,请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说说你从中领悟到的人生道理。(2分)四、(31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12分)材料一蛇呈丰稔,福纳百祥。《乙巳年》特种邮票1月5日正式对外发行,该套邮票由潘虎、张旺设计。自1980年起发行第1轮生肖邮票,2025年《乙巳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十套。1月5日发行的《乙巳年》特种邮票是第四轮生肖“蛇票”,第一枚为蛇呈丰稔。画面提炼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盘蛇的灵动意象,加以喜庆装饰应和年节氛围。金色的蛇躯蜿蜒,口中衔着一束“嘉禾”,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图景。蛇身金光熠熠,与璀璨的麦穗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丰收时节金光灿烂、富饶满溢的画卷,寓意着风调雨顺之年、五谷丰登之景,以及国泰民安的盛世祥和。第二枚为福纳百祥。画面以草书笔意将三条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蛇创意性地构成了“福”的字形,简练洒脱、柔美顺通。两大一小三条蛇之间情感细腻流动,顾盼生情,生动展现了阖家欢乐的温馨场景,寓意着和合共生、福满人间。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世界的瞩目。在这种背景下,中外联合发行邮票应运而生。从1990年中国与加拿大联合发行《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到2009年中国与乌克兰联合发行《金门与鹳雀楼》邮票,在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与外国联合发行了约50套邮票。这些邮票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瓷器、乐器、金银器、风光等,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小小邮票成为友好使者,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也成了“国家名片”。邮票以重量和里程计费,它的诞生意味着往来地址标准化、网格化、精确化,使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能享有普惠邮政的便利。这也是邮票这么多年来,一直能成为“国家名片”的原因。邮票极大程度促进了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材料三随着蛇年生肖邮票的发布,社交媒体上关于集邮的讨论也逐渐活跃。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蛇年生肖邮票来了”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为什么这一传统的爱好能重焕生机?首先,集邮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年轻人在集邮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还能与朋友之间分享邮票的故事,增强人际关系的联结。许多年轻人以邮票为契机,踏上了学习关于生肖文化和邮票印制工艺的旅程,甚至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邮票设计。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邮票的知识与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社交平台上,集邮界的热情似乎也愈演愈烈。在数字技术发展和市场的推动下,集邮活动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我们的生活。邮票展示打破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在线展览、3D模型展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便捷欣赏邮票,集邮者可以借助AR或VR技术获取邮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集邮成为一种既具有投资价值又富有文化深度的活动。通过集邮,我们不仅能够收藏历史,还可以在时代的变迁中找到文化传承的理智与智慧。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截至《乙巳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我国已经发行了四轮蛇年生肖特种邮票。B.“蛇呈丰稔”特种邮票以金色的盘蛇形象绘就丰收时节的画卷,寓意美好。C.邮票能通过人物、动物、植物等题材展现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堪称“国家名片”。D.年轻人集邮不是为了体验过程中的乐趣,而是借此与朋友分享故事、表达情感。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材料一中图1是“福纳百祥”邮票,图2是“蛇呈丰稔”邮票。B.材料二列出具体的数字,较为直观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数量之多。C.邮票给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普惠邮政的便利,促进了信息的高速传递。D.集邮这一传统爱好能够重焕生机,仅得益于年轻人日渐增长的对集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18.学校部分集邮爱好者想要成立校集邮协会,为此准备设计一份关于集邮的调查问卷,面向全校同学发布。请你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再设计两个问卷问题。(6分)关于集邮的调查问卷(1)你了解邮票吗?A.很了解B.有所了解C.不了解(2)你收集过邮票吗?A.很多次B.有收集过C.从未有过(3)你认为邮票具有哪些价值?A.历史文化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传播价值(4)你了解数字技术发展下的集邮吗?A.很了解B.有所了解C.不了解(5)(6)(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9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①抗战洪流之中,有东北军爱国官兵的奋起御侮,有公安警察的对峙,有知识分子运筹帷幄,有青年学生投笔从戎……一时间,中国抗战呈现出“万山磅礴”之势。其中有一个名字十分鲜活生动,因其最能代表中国民众的力量而神圣不朽,它超越了时空,以其抗战的自觉性、广泛性、彻底性、艰苦性和重大的牺牲精神而永垂青史,它的大名就是“义勇军”。②最早率众走上抗日战场的义勇军将领高鹏振,他的队伍各营美其名曰“绿林好汉”。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高鹏振正在沈阳皇姑屯车站附近养伤。当天深夜,他被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枪声惊醒,遂起身观望,只见北大营方向火光冲天。他明白这是日本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此时他的伤势基本痊愈,遂连夜召集“绿林弟兄”走上杀敌报国的抗战之路。《高鹏振血战倭寇》一文中这样记载:九一八事变后,(高鹏振)即在沈阳集合部属14人,击死日兵3人,得大枪12支、手枪9支、子弹2000发,送到新民柳河沟一带,召集旧部,殆有3000余人……③这段文字概括了高鹏振率领众弟兄抗击日军的最初情形,然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民间抗战力量自此兴起。④七年间,高鹏振经历战斗数百次,仅大型战斗就有百余次,歼敌数千人,先后六次负伤,多位亲人献出宝贵生命。他统帅的义勇之师,是无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缩影,是中国无数家族性抗战的典型。他们是移动的血肉长城,是不熄的暗夜灯火。⑤黄显声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他治军严谨,胆识过人,对日本素有警戒和防范之心,所以他在情报、武器、思想和组织等多方进行应敌预案。1931年9月初,他“紧急通知全省五十八县公安队到沈阳领取枪支,将沈阳库存原东北军历次入关作战所获枪支约二十万支尽数发到各县”。这些未雨绸缪之举使沈阳公安警察能够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效迎战来犯之敌,在三经街、南市场等地留下公安警察奋战的身影。⑥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同为军旅出身的老友孙铭武来见黄显声,要求抗日。黄显声激动地说:“我是军人,军人要服从命令,但我黄显声是一定要抗日的,你们可以组织民众,成立义勇军抗日。”⑦这是黄显声的心声,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抗战的路径选择,因此黄显声其实是将民众的抗日队伍命名为“义勇军”第一人。⑧当高鹏振和弟兄们扯起义旗的时候,当各路义军向黄显声纷纷奔赴的时候,当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路在何方的时候,东北大地尤其是辽宁大地上的民众抗战呈现出连绵态势。放眼望去,到处都有义勇军的旗帜,褴褛的衣衫团团地包裹着血肉之躯,强大的意志却正在筑起时代的丰碑。⑨义勇军将士把赤子心怀寄托于抗战歌谣和铿锵口号里,纵情演绎着“宁做刀下鬼,不当亡国奴”的铿锵誓言。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第一支义勇军,即辽宁黑山县高鹏振统帅的镇北军,1931年9月27日宣誓这天,只见会场主席台的中间悬挂着大幅白布,上面用朱砂红写着激昂的抗日誓词: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⑩10月初,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军事组成员张永兴前往协助高鹏振整编队伍,张永兴遂将上述誓词配上了《满江红》的古曲作为军歌。《誓词歌》这首军歌最早使用了“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起来”唱出了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屈辱,唱出了“不抵抗”政策下的羞愤。简单的用语,沉沉的意境!看似轻松的“起来”二字,实则道尽了“义”与“勇”的双重境界。⑪抗日义勇军保家卫国的壮举,一直广受舆论关注。田汉为此创作了故事《凤凰的再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脚本,即《风云儿女》。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进行曲》。电影赞助者朱庆澜将军妙笔生花,在“进行曲”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⑫《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万众心声,鼓荡人心,催人奋进。歌曲诞生后,不仅成为中国抗战的号角,更成为华夏儿女的传唱经典。19.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鹏振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召集旧部抗击日军,展现了中国民间抗战力量的兴起。B.高鹏振统帅的第一支义勇军在1931年9月27日宣誓时,使用了《满江红》作为军歌。C.“起来”二字虽然简单,但道出了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屈辱和不甘,内涵丰富,境界深远。D.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文章讲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20.文章在描写高鹏振和黄显声两个主要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人物形象描写方法作用高鹏振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事迹,表现人物形象。②:通过《高鹏振血战倭寇》一文中记载的高鹏振的抗战事迹,表现其人物形象。③黄显声治军严谨、胆识过人语言描写:通过黄显声对老友孙铭武说的话,展现其人物形象。④21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放眼望去,到处都有义勇军的旗帜,褴褛的衣衫团团地包裹着血肉之躯,强大的意志却正在筑起时代的丰碑。22.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革命英雄写一段赞美词。(要求:10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链接材料:赞美词:革命英雄们,你们是时代的丰碑,如璀璨星辰照亮黑暗。高鹏振率部抗敌,黄显声谋划御寇,陈树湘断肠明志,你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生命诠释爱国情怀,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五、(60分)根据要求写作。我们总是在夏天的炎热中盼望冬天的清凉,又在冬天的寒冷中怀念夏天的温暖。尽管自然的更迭我们无法阻挡,但只要我们心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那么我们的人生便处处是好时节。请以“正是人间好时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4行)。答案1.答案:B解析:“堑”正确读音为“qiàn”,B选项读音错误。2.答案:C解析:“如火如荼”形容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符合工程建设的语境。“如日中天”“方兴未艾”“间不容发”均不如其贴切。3.答案:D解析:①句“向来”语序不当;②句时间顺序有误;③句逻辑语序不当;④句无语病。4.答案:错误一:“早在隋唐时期”应为“宋代”。错误二:“宋清时期”应为“明清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