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页(共17页)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春•瓦房店市期中)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东亚文明的隔射源。下列关于大唐兴盛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唐高祖李渊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C.武则天创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取士制度 D.唐玄宗统治时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2.(2025春•高密市期中)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黄巢军转战南北,横扫半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其灭亡。”材料旨在说明黄巢起义()A.因赋税繁重而爆发 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C.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D.缺乏战略规划而失败3.(2025春•高密市期中)七年级某班围绕“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搜集诗句。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4.(2025春•诸城市期中)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古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发现唐代壁画,北墙绘有“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场景,与唐代史书《通典》中“北壁绘华夏天子”的记载一致。这说明()A.丝绸之路贯通中欧 B.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C.中亚地区效仿唐制 D.不同史料相互印证5.(2025春•高密市期中)据记载,开元初年大食(阿拉伯帝国)使者来唐觐见,站立而不跪拜,官员欲治其罪。中书令张说劝谏;“大食习俗不同,因仰慕大唐而来,不应苛责。”唐玄宗采纳此建议,未加处罚。这反映出唐朝()A.外交政策灵活包容 B.践行民族平等理念 C.遵循厚往薄来原则 D.重视海外贸易管理6.(2025春•高密市期中)隋文帝制定《开皇律》时,主张用较轻的刑罚替代严厉处罚,减少死刑使用。由此可知,隋朝初年注重()A.减省刑律 B.削弱豪强 C.减轻赋税 D.完善科举7.(2025•河东区一模)天津博物馆计划推出专题展,设计方案如下,请归纳该展览的主题是()①“唐蕃会盟碑”见证汉藏友好②敦煌莫高窟,多民族佛教艺术③明代长城互市场景复原图④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多民族会晤地A.民族交往交融 B.中外文化交流 C.商品经济繁盛 D.市民文化多彩8.(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进士们参加了殿试,都自称天子门生,进士与皇帝就不仅仅是普通的君臣关系,在君臣关系之上又加入了一种更加温情的人伦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由此可知()A.进士都是由皇帝亲自培养而成 B.科举考试只是注重外在形式 C.殿试制度加强了封建统治基础 D.古代君臣间有深厚的师生情9.(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下列年代尺中属于“唐朝建立”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10.(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灿烂辉煌的太平盛世,却被一场巨大的战乱所终结,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这场“巨大的战乱”直接导致唐朝()A.政权稳定 B.迅速灭亡 C.宦官专权 D.由盛转衰11.(2025春•瓦房店市期中)如表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简表。据此可以推断出()五代历时开国君主即位前身份后梁907﹣923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1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郭威天雄军节度使A.农民大起义此起彼伏 B.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C.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D.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12.(2025春•昆山市校级期中)小张同学在参观完隋唐洛阳城遗址后,对隋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索到了如下描述隋末社会景象的资料,据此可知隋朝末年()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A.朝廷腐败 B.民不聊生 C.起义频发 D.经济衰败13.(2025•灞桥区校级模拟)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④是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2025•晋江市模拟)《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的码头聚集着航行的船只,大船巨舰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贸易往返频繁,没有早晚之分。据此可知,唐朝()A.城市布局合理 B.人口迁徙活跃 C.市民生活多元 D.商品贸易繁盛15.(2025春•和平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唐朝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时间人口数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多彩的文学艺术 C.繁荣的社会经济 D.频繁的对外交流16.(2025春•金州区月考)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玄宗在其旧地设置都督府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渤海郡王17.(2025春•金州区月考)如图是唐朝时期的葵口三足狮纹鎏金银盘。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西亚。唐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狮子的也更多了。唐朝工匠们融会贯通,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将外域纹样与传统纹样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器物。这体现出唐朝()A.经济繁荣发展 B.民族交流交融 C.政治制度创新 D.中外文化交流18.(2025春•西安月考)考古专家在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农夫一手扶着工具。该工具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这一工具()A.革新了水利灌溉方式 B.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 C.提升了土地耕作效率 D.推动了农作物的改良19.(2025•庐江县一模)唐朝寺院用途多多,如科举中进士后到慈恩寺雁塔题名;荐福寺为武举考场;寺院到年节还要展示灯火、摆酒宴;人们到寺院游览,欣赏壁画和题字,登塔远眺,看戏等。唐寺院的“娱乐化”反映了()A.大唐开放包容的精神 B.佛教教化作用丧失 C.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科举制的不断完善20.(2025•兰州一模)《清明上河图》里北宋都城东京的“码头区”,有停泊的客货船,装卸货物的搬运工人,卖馒头的小摊,营业的茶馆、小食店、小饭馆。这反映北宋()A.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B.坊市界限管理严格 C.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21.(2025•织金县模拟)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上述现象反映了()A.政治制度创新 B.经济迅速发展 C.文学艺术繁荣 D.中外友好往来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难题速递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025年4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ADAAACBD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BADCBDCAAD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春•瓦房店市期中)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东亚文明的隔射源。下列关于大唐兴盛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唐高祖李渊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C.武则天创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取士制度 D.唐玄宗统治时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解答】A.任用姚崇、宋璟为相的是唐玄宗,而不是唐高祖李渊,排除A。B.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等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B正确。C.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的,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排除C。D.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事情,不是唐玄宗时期,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贞观之治相关知识。2.(2025春•高密市期中)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黄巢军转战南北,横扫半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其灭亡。”材料旨在说明黄巢起义()A.因赋税繁重而爆发 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C.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D.缺乏战略规划而失败【分析】本题考查黄巢起义的影响。黄巢起义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解答】依据“黄巢军转战南北,横扫半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其灭亡”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唐末农民起义爆发,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为大齐。虽然最终黄巢起义失败,但沉重地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符合题意;黄巢起义不是因赋税繁重而爆发,排除A;黄巢起义没有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缺乏战略规划而导致黄巢起义失败,在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衰亡的史实。3.(2025春•高密市期中)七年级某班围绕“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搜集诗句。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大唐宫殿层层打开,各国使节、官员身着礼服来朝拜唐朝皇帝的场景,体现了唐朝时期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故A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此句出自杜甫的《忆昔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繁荣昌盛的景象,重点在于描述唐朝国内的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等国内盛世状况,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科举高中后所作,表达的是诗人自己科举及第后的欢快心情,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没有关联,排除C;“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展现的是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军事对峙,强调的是军事防御和边境冲突,并非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4.(2025春•诸城市期中)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古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发现唐代壁画,北墙绘有“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场景,与唐代史书《通典》中“北壁绘华夏天子”的记载一致。这说明()A.丝绸之路贯通中欧 B.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C.中亚地区效仿唐制 D.不同史料相互印证【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古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发现唐代壁画,北墙绘有‘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场景,与唐代史书《通典》中‘北壁绘华夏天子’的记载一致”可知,实物史料壁画与文献史料《通典》的记载一致,说明不同史料相互印证,D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欧洲地区,因此无法得出丝绸之路贯通中欧,排除A项;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排除B项;题干只是说明中亚地区发现了唐朝时期的壁画,并未说明中亚地区仿效唐制,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以唐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5.(2025春•高密市期中)据记载,开元初年大食(阿拉伯帝国)使者来唐觐见,站立而不跪拜,官员欲治其罪。中书令张说劝谏;“大食习俗不同,因仰慕大唐而来,不应苛责。”唐玄宗采纳此建议,未加处罚。这反映出唐朝()A.外交政策灵活包容 B.践行民族平等理念 C.遵循厚往薄来原则 D.重视海外贸易管理【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识记开元盛世相关知识。【解答】A.大食使者来唐觐见时站立不跪拜,这与唐朝传统礼仪不同。官员欲治其罪,而唐玄宗听从张说劝谏,因大食习俗不同未加处罚。这体现了唐朝在外交方面,没有强行要求外国使者遵循本国礼仪,而是尊重其习俗,以灵活、包容的态度对待外交事务,A符合题意。B.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使者外交觐见的事件,重点在外交礼仪及态度方面,并非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通常侧重于国内各民族之间,而大食属于外国,所以“践行民族平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厚往薄来”原则一般是指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给予外国贡使丰厚的赏赐,而从外国获取的贡品价值相对较少。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唐朝与大食之间贸易往来的赏赐等内容,所以“遵循厚往薄来原则”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材料围绕的是大食使者来唐觐见的礼仪处理问题,没有提及海外贸易管理相关事宜,比如贸易政策、贸易税收等内容,所以“重视海外贸易管理”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元盛世相关知识。6.(2025春•高密市期中)隋文帝制定《开皇律》时,主张用较轻的刑罚替代严厉处罚,减少死刑使用。由此可知,隋朝初年注重()A.减省刑律 B.削弱豪强 C.减轻赋税 D.完善科举【分析】本题考查隋文帝,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主张用较轻的刑罚替代严厉处罚,减少死刑使用”可知,隋文帝统治时期,注重减省刑律,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减省刑律,与削弱豪强、减轻赋税均无关,排除BC项;隋文帝时期科举制并未建立,因此完善科举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以隋文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7.(2025•河东区一模)天津博物馆计划推出专题展,设计方案如下,请归纳该展览的主题是()①“唐蕃会盟碑”见证汉藏友好②敦煌莫高窟,多民族佛教艺术③明代长城互市场景复原图④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多民族会晤地A.民族交往交融 B.中外文化交流 C.商品经济繁盛 D.市民文化多彩【分析】本题考查民族交融、长城。【解答】A.“唐蕃会盟碑”见证汉藏友好:唐蕃会盟碑是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体现了汉族和藏族之间的民族交往与融合;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创作汇聚了多个民族的智慧和风格,在佛教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共同参与,反映了多民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融;长城沿线的互市是明朝时期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的场所,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进而推动了民族交融;承德避暑山庄在清代是多民族进行会盟等活动的重要地点,众多民族在此交流,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材料围绕着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以及融合展开,A符合题意。B.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中的内容主要是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并非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B。C.商品经济繁盛:虽然明代长城互市场景涉及到经济贸易,但其他内容如唐蕃会盟碑、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重点并非体现商品经济的繁盛,排除C。D.材料中未涉及生态文化基因相关内容,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民族交融、长城相关知识。8.(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进士们参加了殿试,都自称天子门生,进士与皇帝就不仅仅是普通的君臣关系,在君臣关系之上又加入了一种更加温情的人伦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由此可知()A.进士都是由皇帝亲自培养而成 B.科举考试只是注重外在形式 C.殿试制度加强了封建统治基础 D.古代君臣间有深厚的师生情【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进士们参加了殿试,都自称天子门生,进士与皇帝就不仅仅是普通的君臣关系,在君臣关系之上又加入了一种更加温情的人伦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进士们自称天子门生,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拉近了皇帝与进士之间的距离,使进士更加忠于皇帝和朝廷。通过科举选拔出的人才进入统治阶层,为封建统治注入新的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封建统治,C项正确;皇帝只是在殿试时对考生进行策问等考核,并非亲自培养进士,排除A项;科举考试以才能为选拔标准,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学素养等。考试内容涵盖儒家经典、诗赋等,注重考查考生的学识和能力,并非只注重外在形式,排除B项;材料中说的是参加殿试的进士与皇帝形成师生关系,并非所有君臣之间都有这种师生情,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9.(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下列年代尺中属于“唐朝建立”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建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581年是隋朝建立的时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非唐朝建立时间,排除A项;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所以618年对应的序号②是唐朝建立的时间,B项正确;C.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统治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并不是唐朝建立的时间,排除C项;D.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并非唐朝建立时间,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唐朝建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0.(2025春•庐江县校级月考)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灿烂辉煌的太平盛世,却被一场巨大的战乱所终结,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这场“巨大的战乱”直接导致唐朝()A.政权稳定 B.迅速灭亡 C.宦官专权 D.由盛转衰【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灿烂辉煌的太平盛世,却被一场巨大的战乱所终结,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前,唐朝在开元年间达到鼎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而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南迁,社会动荡不安,中央集权被削弱,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唐朝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由盛转衰,D项正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叛军烧杀抢掠,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地方上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使得唐朝政权动荡不安,并非政权稳定,排除A项;安史之乱对唐朝打击巨大,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一百多年才灭亡,排除B项;宦官专权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并非安史之乱直接导致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1.(2025春•瓦房店市期中)如表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简表。据此可以推断出()五代历时开国君主即位前身份后梁907﹣923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1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郭威天雄军节度使A.农民大起义此起彼伏 B.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C.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D.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分析】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农民起义,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排除B。C.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排除C。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潘镇割据居民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五代十国时期的相关史实。12.(2025春•昆山市校级期中)小张同学在参观完隋唐洛阳城遗址后,对隋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索到了如下描述隋末社会景象的资料,据此可知隋朝末年()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A.朝廷腐败 B.民不聊生 C.起义频发 D.经济衰败【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灭亡。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可知,这反映的隋朝末年农民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隋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B符合题意;朝廷腐败、起义频发和经济衰败在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隋朝灭亡的认识。13.(2025•灞桥区校级模拟)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④是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①②③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排除所有包含④的选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安史之乱的知识。14.(2025•晋江市模拟)《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的码头聚集着航行的船只,大船巨舰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贸易往返频繁,没有早晚之分。据此可知,唐朝()A.城市布局合理 B.人口迁徙活跃 C.市民生活多元 D.商品贸易繁盛【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商业的繁荣,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城市布局主要涉及城市的功能分区等方面,如居民区、商业区、宫殿区等的规划,而题干中并未提及与城市布局相关的内容,A错误。人口迁徙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的移动,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人口迁徙的描述,B错误。市民生活多元通常包括市民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等多种生活层面的内容,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C错误。题干中“天下的码头聚集着航行的船只,大船巨舰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贸易往返频繁,没有早晚之分”,描绘了码头船只众多,贸易往来不断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唐朝商品贸易的繁盛,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商业的繁荣,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5春•和平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唐朝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时间人口数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多彩的文学艺术 C.繁荣的社会经济 D.频繁的对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了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唐朝人口统计表》可知,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因此,唐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的增长与开放的社会风气无关,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体现在唐诗角度,与人口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外国保持频繁的对外交流,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2025春•金州区月考)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玄宗在其旧地设置都督府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渤海郡王【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B项正确;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排除A项;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在其旧地设置都督府,排除C项;唐玄宗册封南诏的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2025春•金州区月考)如图是唐朝时期的葵口三足狮纹鎏金银盘。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西亚。唐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狮子的也更多了。唐朝工匠们融会贯通,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将外域纹样与传统纹样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器物。这体现出唐朝()A.经济繁荣发展 B.民族交流交融 C.政治制度创新 D.中外文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解答】A.唐朝经济繁荣发展,但材料强调中外交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B.非洲和西亚并不是国内民族,不体现民族交流,排除B项。C.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与政治制度创新无关,排除C项。D.据材料“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西亚。唐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狮子的也更多了”可知,非洲与西亚与唐朝存在一定联系,且其文化元素影响了唐朝,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知识。18.(2025春•西安月考)考古专家在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农夫一手扶着工具。该工具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这一工具()A.革新了水利灌溉方式 B.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 C.提升了土地耕作效率 D.推动了农作物的改良【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具是曲辕犁。曲辕犁相较于之前的犁,结构更加合理,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土地耕作的效率,使农民能够更轻松、更高效地进行耕地作业,C项正确;根据材料“一名农夫一手扶着工具……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可知,这一工具是用于土地耕作的,并非水利灌溉工具,排除A项;题干中重点描述的是耕作工具及其在土地耕作方面的特点,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该工具与农产品的流通有联系,加速农产品的流通主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排除B项;题干中只是强调了工具在土地耕作时的特性,没有提及对农作物改良的作用,材料所述工具也不能改良农作物,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两则史料可共同用于见证唐朝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经济繁荣。19.(2025•庐江县一模)唐朝寺院用途多多,如科举中进士后到慈恩寺雁塔题名;荐福寺为武举考场;寺院到年节还要展示灯火、摆酒宴;人们到寺院游览,欣赏壁画和题字,登塔远眺,看戏等。唐寺院的“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