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4月25日上午10:30-11:45试题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记载,某日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三万余人在天桥召

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保卫华北!”“反对成立冀察政

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该史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

C.华北自治运动D.五卅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北平爱国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保卫华北”等信息可知,该

事件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B项正确;五

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反帝爱国运动,其口号主要是与收回山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

字有关,排除A项;“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策动的企图将华北“傀儡化”的事件,激起了北

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排除C项;五卅运动是发生在1925年上海的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

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东京审判是战后以反法西斯同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罪行的一

次总清算。关于这次审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认定了战争罪责,惩办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侵略战争主犯

②其判决是客观的、公正的,具有极大的国际权威性

③整个审判“虎头蛇尾”,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

④此次审判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罪行埋下祸根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此次审判经过两年半漫长的审讯,共开庭818次,审讯记录达4.8万多页。通过

审判,法庭查明并揭露了大量的日本军国主义预谋、策划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事实,以

及在战争中犯下的累累罪行,认定了战争罪责,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侵略战争主犯,①

正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客观的、公正的,具有极大的国际权威性,也体现了国

际正义和人类尊严,②正确;但是整个审判“虎头蛇尾”,明显的缺憾主要表现为没有追究

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③正确;没有起诉进行细菌战的日本战犯,没有追究更多的甲级战

犯以及日本使用生化武器的战争罪责等。这为战后日本政治埋下隐患,为日本右翼势力至

今否认侵略行为、政府不愿认真反省战争责任,埋下祸根,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3.如图所示为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这反映了()

①兵力.4笫万人③城市数

■“7万人吕»M<5»

--■-----U---IMS*占M膜

Ntt*团艮党军一

C

I

R②地区面积◎人口M

6

7年

)

A.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严峻性B.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

C.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的完成D.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答案】A

【解析】据图示,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中,兵力、城市数、地区面积、人口数等方面国民

党均占据明显优势,说明面对的对手强劲,人民解放战争形势严峻,A项正确;图示中只

呈现静态的数据对比,不能反映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双

方实力对比,无法知晓国民党内战准备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国共双方实力前后的数

据对比,不能得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A项。

4.1952年10月,斯大林在答复访苏代表团的询问时表示:“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

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

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据此可推知,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五四宪法的

制定()

A.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B.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C.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

众进行宣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

强调了召开人大和制定宪法对于政府和国家的必要性,可推知会增强中国政府和国家的合

法性。B项正确;“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表述太过绝对,外部因素只是人大召开和

宪法制度的客观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

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届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如大

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反映出的特定内

涵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救亡图存勇于创新

C.独立自主解放思想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

诗篇,”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中国成

立到改革开放前,面临着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内涵,排除A项;救

亡图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独立自主

与新中国外交有关,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

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下列词句中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答案】C

【解析】“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引自于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评价,体现了中国果断

出兵朝鲜,赢得战争胜利,为国内建设争得和平环境,C项正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

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在长征时期的作品,排除A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诗句,描写渡江战役,排除C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途”是毛泽东在一五计划时期的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气势,排除D项。故

选C项。

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

和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材料表明()

A.能够与时俱进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执政能力提高D.坚守为民初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指出证券和政府都加上人民二字,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

思想,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体现,都体现了坚守

为民的初心,D项正确;从毛泽东到的论述都强调为了人民,体现的是不忘初心,并非与

时俱进,排除A项;题干中毛泽东和的论述都强调了一切为了人民,并没有体现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执政能力提高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故选D项。

8.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下列属于农耕文明优势的是

()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多山多岛,航运便利④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

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等优势,①②④正确;③属于海洋文明的特征。故本题选

B项。

9.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如图中数字4所代表的古代

文明在政治制度上的特征是()

4

32

A.法老制度B.城邦制度

C.种姓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数字4所代表的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实行的

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B项正确;古代埃及实行法老制度,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

印度的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等政权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

B项。

10.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

萨的“御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

道。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信息传递B.促进经济发展

C.推动文化交流D.巩固帝国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中国秦朝都修筑道

路,集合所学,修建道路是为了便利物资运输、军队调动,方便信息沟通和政令传达,加

强帝国内部的联系,以此达到巩固帝国统治的目的,D项正确;便于信息传递的目的也是

为了巩固帝国统治,排除A项;促进经济发展是国家主持修建全国性道路的客观影响,并

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推动文化交流,国家主持修建全国性道路的客观影响,并非主要

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中古西欧初期,农奴普遍要自带农具和牲畜每周为领主自营地无偿劳作三至四天,即

所谓“周工”、“献工”。到了中古西欧社会晚期即14世纪以后,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的

劳役地租即缴纳货币地租。这种变化反映了()

A.城市自治运动有所发展B.西欧封建社会趋于解体

C.西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农奴们已经获得了自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的劳役地租即缴纳货币地租”及

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地租形式由劳役

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相关信息,不符

合题意,排除A项;16-17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趋于解体,排除B项;当时农奴

仍然受到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

12.如表是一篇文章的提纲,描述了中古时期的文明。据此推断横线处最适合填空()

第一章封建和信仰时代的欧洲

第二章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南非与北非

第三章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第四章—

第五章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A.爱琴文明下的希腊B.工业文明下的欧洲

C.印加文明下的印度D.班图文明下的非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文明,在西方文明史中,中古时期主要

是指从公元5世纪道公元15世纪的欧洲历史,在这一时期,班图人逐渐成为西非和南非的

主要居民,并且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D项正确;爱琴文明主要指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

12世纪间存在的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排除A项;工业文明开始于18世纪后半

期,排除B项;印加文明属于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13.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

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划分“教皇子午线”的主要原因

是()

A.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B.罗马教皇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C.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D.西、葡对罗马教皇惟命是从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新兴的海上强国,为了争

夺新发现的殖民地和资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了调和这两国间

的争端,故划定了“教皇子午线”,C项正确;“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是“教皇子午线”的实质,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罗马教皇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属于表面现

象,而不是划分“教皇子午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对罗马教皇惟命是从“说法太过绝

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4.如图为16-17世纪西欧人航海探险开辟其他航线示意图。这些航线的开辟()

亚洲

A.方向上侧重于东西方向

B.向人迹罕见高纬度和南半球探索

C.实现了欧洲人的寻金梦

D.使世界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答案】B

【解析】根据地图中航海家的路线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

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与此同时西欧人还不断探寻

南半球的新世界,B项正确;根据地图可知,方向上侧重于南北方向,排除A项;这些航

线探索的是人际罕见的地方,起到了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的作用,而不是实现了

欧洲人的寻金梦;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而不是地图

上的这些航线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B项。

15.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

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杰克逊总

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

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的。可见,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

A.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B.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C,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D.以完备的法律为保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

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强迫印第安人西迁”“减少了1/3人口”“建

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可知,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这与资产

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争取国家独立过程中,打出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口号不符,

C项正确;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材料的权利,与材料不符,

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一种代议制政体形式,其特点在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

产生并有一定任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法律,排除D项。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材料一湖北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响应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开展生产

互助合作运动,到1952年9月,武昌县发展到了39个互助组,共217户。1953年冬前增

长到69个,共366户。1954年冬到1955年春,武昌县合作社发展到156个(自发组织起

来合作社58个600多户),共3328户。到1955年冬,武昌县就建立了1308个合作社,组

织农户51898户,占总农户的76%。同时,试办了三个高级社。1956年,高级社发展到

459个,加上初级社,入社农户已达到60831户,占总农户的90.43%。1957年时,初级社

全部升格为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37%。

——摘编自张丽《湖北武昌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

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

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

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

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昌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迅速建立的原因,并谈谈新中国成

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答案】(1)特点:由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深入;后期存在过快过急

的倾向。

(2)原因:政府的广泛宣传与发动;人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大跃进”运

动的推动;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任答三点)(其他答案如“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

需要,,可酌情给分)

启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

急于求成;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解析】

【小问1】据材料“到1952年9月,武昌县发展到了39个互助组,共217户”“1954年冬到

1955年春,武昌县合作社发展到156个(自发组织起来合作社58个600多户),共3328

户”“1956年,高级社发展到459个,加上初级社,入社农户已达到60831户,占总农户的

90.43%”“1957年时,初级社全部升格为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37%”结合所学知

识得出由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深入;后期存在过快过急的倾向。

【小问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结合所学得出政府的广泛宣传与

发动;据材料“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

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结合所学得出人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

貌;据材料“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

开了帷幕”结合所学得出“大跃进”运动的推动;结合所学,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第二

小问启示:据材料二人民公社化结合所学得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据

材料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快、材料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所学得出对农村生产

关系的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结合所学得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以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17.【新中国外交】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

(1949—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

1971年)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

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panda”(共产主义熊

猫)。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

第二阶段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

(1972—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

1980年)(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

(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

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的形象更突

第三阶段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

(1992年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

至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

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1)据材料,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外交”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从多

方面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熊猫外交”的意义。

【答案】(1)变化:中美关系从敌对到走向正常化。

原因:

中国方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应对来自的苏联的威

胁;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宽松的国际环境;

美国方面:在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中呈现守势: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深陷越战;“滞胀”危

机的影响等;

国际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多极化力量的发展(或西欧、日本的崛起,在资本主义阵营

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传播了

中国文化;推动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任答三点)

【解析】

【小问1】变化:据材料“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与苏联、朝鲜”“美国政

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ommunist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

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可知,中美关

系从敌对走向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

霸处于守势;中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

台湾问题的需要。国际方面:多级力量的发展等。

【小问2】根据材料“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

(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大熊

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

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答案。

18.【科学与理性】

材料一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恩格斯说:“这是从

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的古

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

失了。……旧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

贸易以及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教会

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接受了新教。”

——摘引自【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

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

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

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主要

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想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

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用他们的一切先驱者

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的

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理性”的认识。

【答案】(1)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新

航路的开辟;(其他答案如“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可酌情给分)

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启蒙运动促

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2)认识: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理性思想是当时处于

上升时期的资产积极思想家们的认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体现的仅仅

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体现了理性思想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解析】

【小问1】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一“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

的古代雕像”可知与此相关的是文艺复兴,由材料一“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

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由材料

一“教会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可知,这指的是宗教改革,所以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随

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

变化。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7世纪的科学研究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反过来,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

们思想不断解放,又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小问2]结合所学,从理性的含义、地位及影响分析作答。具体来说,从含义和地位上

说,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影响从积极与局限两方面思

考一方面,理性思想成为推动近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其对未来社会提

出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理性王国、自由平等等)体现的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体

现理性思想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19.【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博同学参加了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它们展开相关

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笔记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

观点

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

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

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

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横两方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和最

终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摘编自《吴于廉学术论著自选集》

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