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_第1页
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_第2页
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_第3页
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以统编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大单元教学为例,探索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诵读—初步理解—鉴赏—深度探究为步骤,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在引导、总结、比较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高中语文;经典研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鉴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单元,选取了四首作品:《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基于此任务群的要求,笔者最近执教以上四首作品为大单元内容的群诗阅读课,现整理以作探讨。一、理解诗歌景物,分析描写技巧,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维度。课堂伊始,笔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梳理四首作品的写景词语,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鉴别、讨论、发言等活动,使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训练与发展。导入:《文心雕龙》说“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古人先有心灵思维,然后把情感体验、事物思考创作成佳作名篇,我们阅读这些古诗词,就要体味古人深邃的思想,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朗读四首诗词,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认为,四首作品代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四首作品有诗、词、曲三个类型。理解是鉴赏的基础。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一要具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任务化’;二要增强‘整理’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2]。古典诗词是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要引导学生把握景物描写技巧,感悟诗词意境和风格。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学习任务。任务1:朗诵四首作品,找出描写的景物,分析其特点。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习惯,让学生每周上交一次读书笔记,内容自定,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或记录所阅读的书籍、古典诗词等内容。有此基础,学生不难找出这四首作品的景物及特点。在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生1:《登岳阳楼》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象,洞庭湖把吴、楚两地分开,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特点上,“坼、浮”把洞庭湖写得有力有形,有夸张,有想象。生2:《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季节是晚秋时节。“似练、如簇”是比喻手法,写景高低结合,有动有静,使金陵山水具有立体感。帆船是彩色的,正在残阳里归家;云彩是淡淡的,白鹭像从银河中飞起。作者运用比喻,把长江水比作星河。笔者启发学生联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诗句。生3:《念奴娇·过洞庭》上阕写景,季节是中秋,湖面像玉镜,像玉田,比喻月下湖水明净光洁;用“三万顷”比喻湖面广阔;用“分辉”来比喻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是拟人写法。任务2:比较四首作品景物的异同?生4:《登岳阳楼》写了冬天晚上的洞庭湖,景色单一;《念奴娇·过洞庭》写的是中秋月下洞庭湖,有形有声;《桂枝香·金陵怀古》写的是晚秋白天的长江两岸,有色有形有声;杜丽娘看到春天白天的景象,色彩绚丽。写作手法上都用了比喻,有的用拟人、夸张、衬托等。笔者引导学生要抓住时令景物特点写景物。以上学习任务提取了诗词中的景物词语,分析了景物特点及手法,这正是学习任务群涉及的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二、寻找抒情语句,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事而作的主张,是赋予历代文人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是古典诗词的基本写作特点,对古诗词的情感、技巧进行鉴赏品味,能够有效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任务3:诵读四首作品,找出抒情的句子,感悟作者情感。笔者引导学生精读,分组探究。生5:“戎马”两句直抒胸臆,作者登高望远,联想当时北方吐蕃士兵入侵关内,威胁长安,禁不住伤心落泪。《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阙用一个“叹”字直接抒情。《念奴娇·过洞庭》下阙抒情,用“肝肺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坦白,肝胆照人。《游园》中的“付与断井颓垣”“奈何天”,直接抒发了美好景色无人欣赏的惋惜及虚度青春的感伤。三、知人论世,深度探究诗词的精神内涵,提升思维发展能力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1]8。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三则历史文化背景材料,根据资料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任务4:比较四首作品抒发的不同感情,从中有什么发现?(投影展示材料)材料1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达岳阳,时值深冬,写下了《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5年,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师:重读《登岳阳楼》,发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生6:我们学过“三吏三别”,杜甫关心百姓疾苦。“戎马关山北”,诗人想的是国家的危急,“凭轩涕泗流”凝聚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师: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诗人身在洞庭,心在长安,胸中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伟大赤诚之心。这正是本首诗的精神内涵。作者同时期写的另外两首诗有没有这种思想境界?笔者启发学生总结:《泊岳阳城下》表现的是诗人顽强奋斗的精神;《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运用四个典故,表达诗人受到礼遇的喜悦。这一拓展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了分析作品思想内涵要立足诗词本身内容,不得随意拔高。材料2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期合于当世之变。”(宋史·王安石传)师:这是王安石给宋仁宗的“万言书”,在《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体现了什么思想?生7:王安石看到了国家的种种危机,主张改变流俗。词中的“至今商女”三句,表现当时统治者没有危机感。师:王安石在国家相对安定时代,却敏锐地看到了背后的各种问题,主张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写了这首词,正是词人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材料3张孝祥主张抗金,采石矶大捷之后,受到重用。宋孝宗乾道元年,张孝祥任静江(今桂林)知府,很有政绩。第二年,因受毁谤而免职,他七月从桂林北归,中秋之夜途经洞庭湖畔,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师:对《念奴娇·过洞庭》有什么新的理解?生8:“肝肺皆冰雪”,表达“受毁谤”的愤怒之情,一个“皆”字,问心无愧。他主张抗金,“尽挹西江”三句表现博大的心胸,“孤光自照”表现爱国爱民的情怀、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品质。知人论世的实质,就是借助作品与诗人的处境、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