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TOC\o"1-2"\h\u8173第一章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总则 4195041.1研发质量管理原则 4324181.1.1遵循法律法规:研发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注册管理规定以及行业规范,保证研发过程的合规性。 4193431.1.2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研发过程中应关注患者需求,以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药品为目标。 4230861.1.3科学严谨:研发活动应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4101231.1.4风险管理:识别研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 419131.1.5持续改进:对研发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提高药品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4134581.2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目标 460951.2.1保证药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研发过程中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4314691.2.2保证药品安全:在研发过程中,保证药品的安全性,降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414701.2.3提高药品有效性: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品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确切的疗效。 4309071.2.4优化研发流程:通过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555461.2.5促进创新:在研发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提高药品研发的竞争力。 532291.2.6提升团队素质:加强研发团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 5287221.2.7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5912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5278112.1研发组织架构 540252.1.1组织架构设置 5297002.1.2组织架构调整 5298062.2职责划分与人员配置 5270082.2.1职责划分 5278432.2.2人员配置 6110762.3研发团队建设 620102.3.1团队建设目标 658842.3.2团队建设措施 629532第三章药品研发计划与监控 660423.1研发项目计划制定 6150283.1.1计划编制原则 6117983.1.2计划内容 7228623.1.3计划审批与发布 7136243.2研发项目进度监控 7326963.2.1监控原则 7247513.2.2监控内容 7109603.2.3监控方法 7148613.3风险评估与管理 8259603.3.1风险评估原则 8128843.3.2风险识别与评估 841023.3.3风险应对与监控 821819第四章药品研发过程控制 8101564.1研发过程控制要求 8213374.2实验室管理 930164.3数据管理与记录 9716第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1012125.1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0128395.1.1质量标准制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060525.1.2质量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药品的生产过程、原料、辅料、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因素,保证药品在整个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 10183365.1.3质量标准制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228475.1.4质量标准制定应遵循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等各项指标。 10140385.1.5质量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10166785.2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 10270505.2.1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 10183575.2.2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0238075.2.3质量标准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 1011350第六章药品生产过程控制 11308136.1生产工艺优化 11284346.1.1工艺流程设计 1181396.1.2工艺参数优化 1180676.1.3工艺改进与创新 11146886.2生产设备管理 11298676.2.1设备选型与采购 11277286.2.2设备安装与调试 12318076.2.3设备维护与保养 12198496.3生产环境控制 12259426.3.1生产环境要求 1236146.3.2环境监测与控制 12188596.3.3生产环境安全管理 128713第七章药品质量控制 12127497.1质量检验方法 12189647.1.1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质量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批准的内容以及相关法规要求。 13133017.1.2质量检验方法应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验方法,以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34847.1.3检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应经过充分的研究和验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等。 13190287.1.4质量检验方法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 1370337.2质量检验流程 1395027.2.1药品质量检验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3234617.2.2质量检验流程中,各环节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75807.2.3质量检验流程中,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和检验设备有充分的了解。 13182487.3质量异常处理 13232977.3.1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旦发觉质量异常,应立即启动质量异常处理程序。 1339197.3.2质量异常处理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 14324867.3.3质量异常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4147947.3.4质量异常处理结束后,应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147825第八章药品研发风险管理 14226788.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41878.1.1目的与原则 14251948.1.2风险识别 14988.1.3风险评估 14105758.2风险控制与应对 15181728.2.1风险控制策略 154548.2.2风险应对措施 15159798.3风险监测与报告 1520868.3.1风险监测 1561188.3.2风险报告 157682第九章药品研发文件管理 16140909.1文件分类与归档 16183199.1.1文件分类 16107769.1.2文件归档 1644499.2文件修订与审批 1634009.2.1文件修订 16104959.2.2文件审批 16311129.3文件查阅与使用 17263909.3.1文件查阅 17251839.3.2文件使用 1716475第十章药品研发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7917010.1质量改进措施 173131910.1.1建立质量改进组织架构 171855310.1.2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71118510.1.3质量改进方法 17438610.1.4质量改进实施与监控 18299610.2持续发展策略 182117910.2.1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82947810.2.2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8930110.2.3市场需求与产业政策导向 181655110.2.4国际合作与交流 182624210.3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评估 18951910.3.1评估目的 181391510.3.2评估内容 181674810.3.3评估方法 181278010.3.4评估周期 19第一章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总则1.1研发质量管理原则药品研发质量管理原则旨在保证研发过程中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遵循以下原则:1.1.1遵循法律法规:研发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注册管理规定以及行业规范,保证研发过程的合规性。1.1.2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研发过程中应关注患者需求,以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药品为目标。1.1.3科学严谨:研发活动应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1.1.4风险管理:识别研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1.1.5持续改进:对研发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提高药品研发的质量和效率。1.2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目标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保证药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研发过程中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1.2.2保证药品安全:在研发过程中,保证药品的安全性,降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风险。1.2.3提高药品有效性: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品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确切的疗效。1.2.4优化研发流程:通过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1.2.5促进创新:在研发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提高药品研发的竞争力。1.2.6提升团队素质:加强研发团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1.2.7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2.1研发组织架构2.1.1组织架构设置药品研发组织架构应遵循高效、合理、分工明确的原则,设立以下部门:(1)研发管理部门:负责药品研发项目的整体管理、协调与监督;(2)药物化学部门:负责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3)药理毒理部门:负责药品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4)制剂部门:负责药品剂型的设计与制备;(5)临床部门:负责药品的临床试验;(6)注册部门:负责药品注册申报文件的撰写与提交;(7)质量保证部门:负责药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1.2组织架构调整根据药品研发项目的实际需求,组织架构应进行适时调整,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2.2职责划分与人员配置2.2.1职责划分各部门职责划分如下:(1)研发管理部门:负责研发项目的立项、进度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协调等;(2)药物化学部门:负责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化合物;(3)药理毒理部门:负责药品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估药品的安全性;(4)制剂部门:负责药品剂型的设计与制备,保证药品质量;(5)临床部门:负责药品的临床试验,评估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6)注册部门:负责药品注册申报文件的撰写与提交,保证药品上市;(7)质量保证部门:负责药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研发成果符合法规要求。2.2.2人员配置各部门人员配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以下为基本人员配置:(1)研发管理部门:研发经理、项目管理员、研发助理等;(2)药物化学部门:药物化学研究员、合成技术员等;(3)药理毒理部门:药理毒理研究员、实验技术员等;(4)制剂部门:制剂研究员、制剂技术员等;(5)临床部门:临床研究员、临床协调员等;(6)注册部门:注册专员、注册助理等;(7)质量保证部门:质量保证专员、质量监督员等。2.3研发团队建设2.3.1团队建设目标药品研发团队建设应以提高研发效率、提升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2.3.2团队建设措施(1)优化人才结构,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研发人员;(2)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4)强化团队协作,提高研发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5)注重沟通交流,保证研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畅通。第三章药品研发计划与监控3.1研发项目计划制定3.1.1计划编制原则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保证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和风险的可控性;注重团队合作与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发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3.1.2计划内容药品研发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背景及目标;研发项目范围和任务;研发项目进度安排;资源配置与预算;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项目管理与监控要求。3.1.3计划审批与发布药品研发项目计划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在审批通过后发布。发布时应明确项目责任人、项目团队成员及各自职责。3.2研发项目进度监控3.2.1监控原则药品研发项目进度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实时关注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计划和资源;保证项目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项目进度与预期目标一致。3.2.2监控内容药品研发项目进度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进度跟踪与记录;项目进度与计划偏差分析;项目进度调整与优化;项目风险预警与应对。3.2.3监控方法药品研发项目进度监控可采用以下方法: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利用项目管理工具进行项目进度监控;进行项目进度评估,分析项目进度与计划偏差;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3风险评估与管理3.3.1风险评估原则药品研发项目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识别项目潜在风险;科学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动态调整风险控制策略。3.3.2风险识别与评估药品研发项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因素;分析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风险优先级;制定风险应对措施。3.3.3风险应对与监控药品研发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监控风险应对效果;对风险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报告风险变化情况。第四章药品研发过程控制4.1研发过程控制要求药品研发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研发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和方案,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2)建立完善的研发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研发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3)对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试剂、仪器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研发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严格执行研发过程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研发过程合规。(5)对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研发工作的安全性。4.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是药品研发过程中的一环,以下为实验室管理的几个关键点:(1)实验室环境管理: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保证实验设备正常运行。(2)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3)实验室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4)实验室试剂管理:对试剂进行分类、标识,保证试剂质量,防止交叉污染。(5)实验室样品管理:对实验样品进行严格标识、储存和跟踪,保证样品的可靠性和完整性。4.3数据管理与记录数据管理与记录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数据管理与记录的要点:(1)数据收集: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遵循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便于分析和利用。(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研发决策提供依据。(4)数据记录:建立完整、规范的数据记录体系,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可靠性。(5)数据共享与保密:加强数据共享与保密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第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定5.1质量标准制定原则5.1.1质量标准制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5.1.2质量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药品的生产过程、原料、辅料、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因素,保证药品在整个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5.1.3质量标准制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1.4质量标准制定应遵循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等各项指标。5.1.5质量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求。5.2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5.2.1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1)国家法律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变更;(2)生产工艺、原料、辅料等的变化;(3)药品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评估;(5)其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5.2.2质量标准修订与维护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原因,提出修订建议;(2)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形成修订方案;(3)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取得批准文件;(4)对修订后的质量标准进行宣贯和培训;(5)对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保证修订效果。5.2.3质量标准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对质量标准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指导原则和实际生产情况;(2)对质量标准中的检测方法、限度等进行验证,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质量标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修订和完善质量标准;(4)加强质量标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和执行力。通过对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与维护,企业能够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第六章药品生产过程控制6.1生产工艺优化6.1.1工艺流程设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生产流程应包括原辅料接收、预处理、配料、混合、制剂、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均需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6.1.2工艺参数优化根据药品生产工艺特点,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原辅料性质、设备功能等因素,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6.1.3工艺改进与创新针对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工艺改进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工艺改进与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要求;(2)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3)充分考虑生产设备、原辅料等因素。6.2生产设备管理6.2.1设备选型与采购生产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要求;(2)设备功能稳定,可靠性高;(3)易于操作和维护;(4)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设备质量。6.2.2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安装前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调试过程中,对设备功能进行测试,保证满足生产需求。6.2.3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2)对关键部件进行重点保养;(3)保证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6.3生产环境控制6.3.1生产环境要求生产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1)生产车间空气质量达到GMP要求;(2)车间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符合药品生产工艺要求;(3)生产环境清洁,无污染源。6.3.2环境监测与控制环境监测与控制应遵循以下要求:(1)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2)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环境稳定。6.3.3生产环境安全管理生产环境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环境安全;(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第七章药品质量控制7.1质量检验方法7.1.1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质量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批准的内容以及相关法规要求。7.1.2质量检验方法应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验方法,以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7.1.3检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应经过充分的研究和验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等。7.1.4质量检验方法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7.2质量检验流程7.2.1药品质量检验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样品接收:对送检样品进行接收、登记和标识,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b)样品预处理:根据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溶解、稀释等。c)检验操作: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试剂的准备、检验过程等。d)结果记录:准确记录检验数据,包括检验结果、检验人员、检验日期等信息。e)结果判定: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f)检验报告:编制检验报告,报告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结论等内容。7.2.2质量检验流程中,各环节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2.3质量检验流程中,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和检验设备有充分的了解。7.3质量异常处理7.3.1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旦发觉质量异常,应立即启动质量异常处理程序。7.3.2质量异常处理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a)异常报告:发觉质量异常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负责人。b)异常调查:对质量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c)异常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退货、召回、销毁等。d)异常记录:详细记录质量异常情况、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以备后续追溯和审查。e)异常反馈:对质量异常处理情况进行反馈,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7.3.3质量异常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7.3.4质量异常处理结束后,应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第八章药品研发风险管理8.1风险识别与评估8.1.1目的与原则药品研发风险管理旨在系统识别、评估和控制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药品研发的质量和安全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识别和评估风险。全过程性:覆盖药品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动态性:研发进程的推进,持续更新和调整风险识别与评估。8.1.2风险识别药品研发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发策略与目标的风险:分析研发策略的可行性、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偏差。研发过程的风险:识别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法规与政策风险:关注法规政策变化对研发项目的影响。8.1.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包括偶然性和必然性。风险的严重性: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质量、安全事件等。风险的可控性: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8.2风险控制与应对8.2.1风险控制策略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预防性措施:通过优化研发策略、加强过程监控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应急措施:针对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包括紧急预案、质量追溯等。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8.2.2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研发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管理措施:加强研发项目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研发过程符合法规要求。人员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技术水平,降低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8.3风险监测与报告8.3.1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药品研发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测指标:设定合理的监测指标,反映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状况。监测频率:根据风险程度和研发阶段,确定监测频率。监测方法:采用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手段,监测风险变化。8.3.2风险报告风险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报告对象:向研发项目管理团队、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风险情况。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应对措施等。报告频率:根据风险程度和研发阶段,确定报告频率。通过以上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应对以及监测与报告,保证药品研发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第九章药品研发文件管理9.1文件分类与归档9.1.1文件分类药品研发文件应按照其性质、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如下:(1)研发计划文件:包括研发项目任务书、研发计划书、研发预算等。(2)研发技术文件:包括实验方案、实验记录、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3)研发管理文件:包括项目管理文件、质量管理文件、风险管理文件等。(4)研发成果文件:包括专利申请文件、论文发表文件、技术标准文件等。9.1.2文件归档药品研发文件应在完成相应任务后及时归档。归档要求如下:(1)文件归档应遵循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原则。(2)归档文件应按照分类原则进行整理,便于查阅。(3)归档文件应使用统一格式的档案盒和标签,保证文件安全、整洁。(4)归档文件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保证文件的有效性。9.2文件修订与审批9.2.1文件修订药品研发文件在修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1)修订文件应明确修订原因、时间、内容等。(2)修订文件应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审核、审批。(3)修订后的文件应进行标识,以区分原文件。9.2.2文件审批药品研发文件审批流程如下:(1)文件编写完成后,由编写人提交至部门负责人进行初审。(2)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