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4从deepseek的横空出世看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
目录
目录...................................................................1
热点解读1
考情分析2
考点链接2
1.古代中国的科技与社会转型...................................................................2
2.近代西方的科技与社会转型...................................................................6
3.中国近现代的科技与社会转型.................................................................8
4.现代世界的科技与社会转型..................................................................11
热点解读
2025年,一匹来自中国的黑马——DeepSeek(深度求索),以破竹之势闯入大众视野,让整个AI
行业都为之一震。DeepSeek的突破性发展正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转型阶段,其影
响体现在技术范式、产业生态、经济模式和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
DeepSeekOpenAI
以超高的性价比一夜之间火爆全球!
考情分析
(1)考情分析
①历年高考趋势:
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中关键转折点的理解,特别是技术革新对社会各方
面的影响。
②命题特点:
试题通常结合具体的历史时期和技术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技术如何影响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文化发展等。
③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核心命题视角
①科技发展核心驱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交织,技术革新成社会转型关键,引发经济结构深层变革。
②科技对经济结构影响
科技进步重塑经济基础,催生新产业,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③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科技引发职业结构变迁,影响阶级结构,可能导致权力再分配和社会关系动态调整
④科技对文化思想冲击
技术创新影响信息传播,催生新思想,挑战传统观念,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全球交流。
H考点链接1
1,古代中国的科技与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时期技术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推动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取代青铜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②农业灌溉技术的进步
这一时期,中国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如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提供了基础。
③军事技术的革新
战国时期,弩的发明和战车的改进,使得战争形态发生改变,军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
响。
④文字与书写材料的发展
竹简和丝帛的使用,以及小篆的形成,标志着书写材料和文字系统的进步,对知识传播和社会管理产生了
重要影响。
(2)唐宋时期技术突破
①印刷术的革新:
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而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极大促进了知识传播
②农业技术的进步:
宋代出现了水力磨坊和深耕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
③火药的军事应用:
唐宋时期火药被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形态,如宋代的火箭和火炮。
④纺织技术的提升:
唐代的织机技术得到改进,宋代的丝织品和棉织品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商品市场。
【知识拓展】宋元造船技术与海洋贸易
①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
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达到高峰,如使用龙骨结构,建造大型多桅帆船,促进了海上贸易。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通过海路远销至东南亚、非洲和欧洲。
③海洋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海洋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宋元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3)古代科技对社会转型的启示
①古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紧密相连,科技的进步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动力和条件,推动了社会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发展。
②科技创新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应重视科技研发和应用,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四大科技对社会转型的推动
原因发明过程外传地位及作用
造纸术①统一多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唐朝时经阿拉①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民族国家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伯人传到欧洲中影响最为久远;
的巩固和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和北非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发展;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文化的普及,推动了社
②农耕经会的转型、发展。
指南针济的繁荣;①战国:发明司南;12世纪末13世①对中国:为明代郑和
③中国古②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纪初(元代)传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
代科学家航海入阿拉伯,13世件;
的辛勤奉纪外传②对西方:为哥伦布发
献。现美洲和麦哲伦环球航
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在12、13世纪,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
药时发明了火药;火药传入阿拉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
②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伯国家,14世纪级打败骑士阶层(封建
事③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初(元代)传至势力)创造了条件。
药欧洲乃至世界
各地
印刷术⑴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唐①13世纪中期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
(868)《金刚经》;传到朝鲜;经波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⑵活字印刷术:斯传到西方;和社会进步
①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②14世纪末(明
②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朝)欧洲出现雕
③明清时期发明金属活字版印刷品
【拓展深化】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
①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②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③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④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学以及数学领域.
古代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形态上,缺失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缺少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出
普遍的科学规律和定则
【典例】(2024•北京高考-4)《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
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
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
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
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
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典例】(2023•全国高考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
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
【典例】(2023•天津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
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
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
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
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
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
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
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
——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
考点预测
【预测】(2025•四川绵阳高三上诊断4)《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
而安居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深忧重恚(恨)伤也,悲哀憔悴伤也”“语笑无度,思虑太
深,皆损年寿”等。这反映出中医()
A.强调身心整体健康B.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C.注重辨证施治原则D.临床诊断经验丰富
【预测】(2025•湖北部分名校高三1月联考•5)明清之际,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大量引用泰西水法指
导农业生产,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整合了不少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揭暄的《璇现遗述》提出的宇宙观
与笛卡尔的宇宙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体现出当时()
A.传统科技依旧领先世界B.西学中源助力文化发展
C.中西会通取得阶段成果D.思想启蒙推动科学转型
L近代酉方
(1)近代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
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背景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基础)
近时间16——17世纪
代16——17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天文学
科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天文学
学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
的物理学牛顿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物理学)
成就
兴
起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
其他进步。
①科学革命冲击教会权威
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教会的“地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为科学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②启蒙运动的科学基础
近代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社会和政治问
题,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思想条件。
启蒙思想家们借助科学成果,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黑暗统治,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推动了欧
洲社会的变革
③科学革命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科学革命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对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转型,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面貌。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思想动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
革
(2)两次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
时间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在世界范
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围内确立
圈地运动(国内)改革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国外)成
前提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
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城市化进程
资金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商品输出和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亚非拉沦
原料殖民掠夺
为原料产地
使用能源煤电力,石油
使用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1733年约翰飞梭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879年爱迪生制成了电灯泡
主要成就发明
1802年瓦特改进了现代蒸汽机1882年世界上有了电车
1807年富尔顿蒸汽轮船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行业首先并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发生在重工业
生产力的大
以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发展;
(1)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①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
社会阶级结
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构的变化
②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2)中间阶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影响①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纪律观念增强;工资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出现新消费
主义;
社会生活的②社会关系变化:不具人格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血缘的、亲属的社会关系(工厂制
变化度: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管理严格)
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
罪等
①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日益渗透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作用。
②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
③其他社会思潮:民族主义、女权主义兴起、浪漫主义逐渐被现实主义取代。
世界格局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变化
【知识拓展】科技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①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和工
业化进程,推动了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②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物质基础,还对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
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典例】(2024•天津高考・13)1830—1896年美国生产1蒲小麦由3小时变为10分钟;1869年美国运输1
蒲小麦到英国需37美分,1905年缩短到5美分。上述变化的主要物质支持是
A.农业技术的进步B.电力应用的普及
C.生产工具的更新D.劳动技术的提升
【典例】(2024•湖南高考・14)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
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F考点预测
【预测】(2025•安徽合肥六中高三上模拟・13)1868年,德国化工业中的染料业巨头率先在企业内部建立
实验室,此后这种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德国企业实验室为科学家提供了与业绩相关
的薪酬方案,从而解决了知识产权在发明者与企业之间的分配问题。这主要说明德国()
A.科技发明促进经济增长B.组织创新推动工业革命
C.垄断企业控制国民经济D.教育发展造就大批人才
【预测】(2025•山东荷泽高三上期末-12)1662年,在英王的特许下成立了皇家学会,该学会十分重视技术
原理和工艺实践的研究,建立了各种专门委员会,如收集自然现象的委员会、改进机器发明的委员会等,
牛顿、波义耳、瓦特等都是其会员。该学会的成立()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预示着“电气时代”到来D.反映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尝试
①洋务运动与科技引进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如建立造船厂、兵工厂等。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使中国实现社会转型,但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②戊戌变法与教育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尝试改革教育体系,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③辛亥革命后的科技发展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推动了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困境
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列强侵略等因素的制约,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推动社会的全面
转型,社会转型面临诸多困境。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困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凸显了科技发展对社会转型的
重要性。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启示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实践表明,科技发展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社会转型需要综合考虑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科技发展应与社会改革相结合。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经验教训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知识拓展】近代铁路建设中的中西技术博弈
①铁路建设的早期尝试
晚清时期,中国尝试自主建设铁路,如唐胥铁路,但面临技术与资金的双重挑战。
②西方技术的引入与影响
随着列强的介入,如英国修建的京张铁路,西方铁路技术开始影响中国铁路建设。
③中西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在吸收西方技术的基础上,中国工程师如詹天佑等开始尝试技术融合与创新,推动铁路发展。
④铁路建设中的民族主义与抵抗
面对外国势力的控制,中国民众和政府开始倡导自主铁路建设,如收回路权运动,体现了民族主义情绪。
(1)现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与社会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国防科技等,“两弹一星”等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
设提供了安全保障,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
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后,实施“863计划”等,在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速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
科技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③现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的展望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转型提供了
新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社会将继续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
调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拓展深化】1、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
②经济实力增强是基础;
③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⑤教育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⑥科学家的努力。
【拓展深化】2、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①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科技因素。
②有利于国防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④有力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知识拓展】三线建设与当代产业转移
①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战争威胁,中国启动三线建设,将工业重心向内地转移。
②三线建设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三线建设推动了内地工业发展,缩小了东西部发展差距,形成了新的工业基地。
③当代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呈现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新趋势。
【典例】(2024•广西高考・6)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
洋务者亦不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源于
()
A.阶级矛盾尖锐B.洋务运动失败C.立宪运动兴起D.民族危机加深
【典例】(2022•湖南卷)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
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考点预测
【预测】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宣布,研究团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
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据介绍,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处理能力可超过
超级计算机。这说明我国()
A.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有所增强B.高等教育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D.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领先世界
【预测】下图所示是2003—2017年中国(大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A.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B.经济结构转型对科技依赖加深
C.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D.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增强
4-现代世界的科屿社会转型
内容
(1)理论因素: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实际因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
背景
(3)国家因素:国家经济的大力扶持。
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主要
③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成果
④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⑤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1)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影响
(2)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2)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①新兴科技的崛起与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不断崛起并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动力,促进了社会的智能
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
②科技创新对社会转型的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成为社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引领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推动社会向
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迈进。应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③科技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科技与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
展,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科技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
积极探索科技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3)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挑战与应对
①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挑战。
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科技伦理和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科技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②社会转型中的科技伦理问题
科技发展引发了诸多科技伦理问题,,对人类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冲击,需要加强科技伦理研究和
规范。
科技伦理问题是社会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应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科技伦理意识,
推动科技的健康发展
③应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挑战的策略
应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科技的可持续发
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应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挑战,应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知识拓展】人工智能(AI)与社会伦理*
①历史警示
回溯卢德运动,揭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冲击,警示社会预防类似阵痛
②当代挑战
AI时代,关注就业结构变化,探讨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以应对潜在问题
【典例】(2024•北京高考・15)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
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
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典例】(2024•江苏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毛瑟步枪是世界著名的枪械,由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应对纺织供应链危机的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聚焦广告设计师考试趋势及发展试题及答案
- 口岸营商环境试题及答案
- 城管督察面试题目及答案
- 树立品牌形象的广告创意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2024年品牌设计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告设计师目标群体分析试题及答案
- 广告元素的功能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告设计师项目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大连理工大学画法几何自学片段课件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及风险和机遇措施表
- FIDIC银皮书(中英文对照)
- 家谱电子版模板2
-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练笔成图-苏少版
-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 DB12∕T 822-2018 路用高粘结力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word版
- SF∕T 0096-2021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与设计(第2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
- 南京旅游景点介绍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