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3单元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1-3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1-3单元导学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1-3单元导学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1-3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类新授课主备人李敏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正确使用刻度尺。会区别误差和错误。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由图中线段长度的判断引入课题学生参与4|5展示目标知道长度的测量及单位.会正确测量长度及时间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长度的单位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阅读课文第11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长度的测量: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2)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刻度尺的使用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6.减小误差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完成17|20检测矫正填空\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它的符号是____,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它的符号是____,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____.2.现有10m,2m,1cm,1mm,1μm共5个长度值,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号入座.壹角硬币的厚度接近于____,小手指的宽度接近于____,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____.3.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但是误差是____避免(填“可以”或“不可”)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____作为测量结果.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则刻度尺所显示的木块的长度为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估计值为____.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量程为____.选择\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C.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纪录数据时()A.可只记录数值,不需要记录单位B.可只记录单位,不需要记录数值C.只要记录准确值,并注明测量单位即可D.既要记录准确值和估计值,也要注明测量单位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长度的测量及单位正确测量长度及时间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生总结7布置作业1.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常选择______和______.2.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了悬挂着的吊钟,在摆动时具有______性,根据这一性质制成了测量时间的钟表.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是______、______.3.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s,由于指针没有回零,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s,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s.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单位是______.6.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7.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21.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2.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威宁县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

mss课题运动的描述课类新授课主备人李敏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由观察,体验中领悟参照物的概念.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从生活实际中体会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观察图片引入机械运动及课题学生参与4|5展示目标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由观察,体验中领悟参照物的概念.3.从生活实际中体会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一﹑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二﹑由观察,体验中领悟参照物的概念.1.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2.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3.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4.“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三﹑从生活实际中体会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的.2.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完成17|20检测矫正1.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为参照物.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4.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5.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和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指物体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7布置作业1.下列两个物体可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A.地球和太阳B.一列直线行驶的列车中1号车厢和5号车厢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其运载的卫星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运动B.乌云遮住了太阳,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C.研究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同时选择几个物体做参照物D.某同学站着感到没风,当他快跑时,立即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是以他做参照物的简答\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请举例说明.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运动的快慢课类新授课主备人李敏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4、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时的喜悦.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图片展示:比较同学们及运动员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学生参与4|5展示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一﹑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一、速度1.小组讨论课本19页想想议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系式:v=_________。变形式s=_________,t=_________。(4)国际单位:_________,国际单位的表示符号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5)1m/s=__________二﹑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谁快?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路径是且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相等的运动叫变速运动,由运动路径的曲直可分为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完成17|20检测矫正速度是反映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公式为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作单位.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_____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______描述,从______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观点出发,看龟兔赛跑的典故,其结果表示______的平均速度大于______的平均速度.叫匀速直线运动.4.单位换算:1m/s=____km/h,10m/s=____km/h72km/h=____m/s,54m/s=____km/h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30s内的速度是______m/s.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速度公式:3.(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路径是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师生互动完成7布置作业1.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历经5个中间站用了1.5h,已知火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km?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km路程需要______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4.下列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的是()A.水平抛出的球B.钟表秒针的转动C.直线行驶的汽车轮上的一点D.空中自由落下的粉笔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测量平均速度课类新授课主备人李敏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认识科学探究活动。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复习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入新课学生参与4|5展示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合作探究一、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的提出: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二、猜想与假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的猜想是: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选用器材有。2、思考:(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上图中标出来(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我的结论是:六、评估交流: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师生互动完成17|20检测矫正一﹑选择题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A、3m/sB、6m/sC、6.3m/sD、02.两物体分别以速度υ1、υ2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1、s2,所用时间为t1和t2,那么()A、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B、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C、若υ1>υ2,t1=t2,则一定有s1>s2D、若s1<s2,t1>t2,则一定有υ1>υ3.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跑步,后一半路程内走。假设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填空\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是否正确还需寻找来证明。2.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速度表达式。2﹑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3、科学探究包括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学生完成7布置作业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图要完成这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2)根据公式计算小球的速度,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关雄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9月24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合作目标(重点知识):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探究目标(难点知识):探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课前励志:今天的我认真努力,不负青春。很多年以后回想起初中生活,我不因课堂上没有礼貌、不知上进而羞耻,不因学业无成而悔恨。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新课引入:1、听音乐。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同学们刚才听了,有的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有的可以让我们精神抖擞。学生参与活动(享受音乐,感知声音)4|5展示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观看视频,找找发声的物体是那些?发声的物体分别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在。2、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感受一下吧。3、小组实验:(敲击音叉,观察情况)敲击一下音叉,听到_______,发现音叉在______。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见声音吗?_______。(能,不能)由此实验可以看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继续,停止)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观看视频,合作探究,将空格填写完整。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2、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会(减弱,变得更响亮)。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你仍然能听到声音吗?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3、打开阀门,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听到,听不到)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二)、玩敲桌子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来的,从而看出(“固体”或“液体”)可以传声。(三)、演示实验(手机落水)在实验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传出的,从而看出(“固体”或“液体”)可以传声。从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可以是、和。三、声速阅读教材29-30页,小组总结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和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观看视频自主完成1、动手实验2、交流讨论3、完成填空1、观看视频2、交流讨论3、完成填空1、动手实验2、分析填空3、小组交流总结17|20检测矫正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就停止。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5、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声,这主要是因为()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7布置作业1、喇叭在“唱歌”时,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振动引起的。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4.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摆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课外完成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声音的特性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关雄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9月26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声音的特性。合作目标(重点知识):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课前励志:今天的我认真努力,不负青春。很多年以后回想起初中生活,我不因课堂上没有礼貌、不知上进而羞耻,不因学业无成而悔恨。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新课引入:1、多媒体播放鸟鸣声、刹车声、流水声和歌声。让学生听后分别说出是什么声音。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物体,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什么物体发出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特性,这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声音的特性。学生参与活动(享受音乐,区分声音)4|5展示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一、音调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高音部分,并让学生跟着试唱,感受声音的高低。我们刚才听了《青藏高原》,同学们最后一句唱不下去了,因为它太(高,低)了。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高,有的听起来低。2、请一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起来说话,让学生再次感受声音高低。女同学说话声音比较尖细,音调;男同学说话声音粗犷,音调。3、小组实验:(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实验表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物体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2)阅读教材32-34页,完成下列问题:①.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②.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④.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二、响度(一)、小组实验,合作探究,将空格填写完整。1、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2、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①、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②、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音叉振动的幅度;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音叉振动的幅度。(二)、总结: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三、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观看视频自主完成1、动手实验2、交流讨论3、完成填空1、动手实验2、分析填空3、小组交流总结17|20检测矫正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2.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有关系.3.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4.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6.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音调—声音的高低。2、响度—声音的大小。3、音色—声音的特色。7布置作业1、

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2、关于双耳效应,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只靠一只耳朵也能确定说话人的大致方位

B.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

C.舞台上的声音被一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也是立体声

D.舞台上的声音被多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不是立体声3、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船上的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5、人们区分钢琴声和笛子声,是根据它们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和响度不同课外完成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声音的利用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关雄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9月27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合作目标(重点知识):能运用声的利用解释现象。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启发学生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课前励志:今天的我认真努力,不负青春。很多年以后回想起初中生活,我不因课堂上没有礼貌、不知上进而羞耻,不因学业无成而悔恨。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学校大课间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大课间很壮观,很整齐,你们知道是如何做整齐的吗?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明白是音乐指挥大家完成每个环节,甚至是每个动作,广播里发出的声音向同学们传递了每个环节、每个动作的信息。学生参与活动(欣赏视频,初步认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5展示目标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能运用声的利用解释现象。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一、声音与信息1、阅读教材第38页,观察以下图片,将以下内容填写完整。(1)、以上例子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2)、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我的例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课本内的例子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3)、蝙蝠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二、声与能量(分组实验)1、按照实验要求自己找器材做实验,在一个切除底部的饮料瓶的底部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这说明了。2、阅读课本39-40页“声与能量”部分,举出声可以传递能量的例子: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三、成果汇报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验,我们明白了声音既可以传递;也可以传递。医院里医生用“B超”给孕妇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用声音传递;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打掉病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声传递。结合视频,阅读教材,自主完成1、动手实验2、交流讨论3、完成填空1、动手实验2、分析填空3、小组交流总结17|20检测矫正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和_________,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病人心率的过程,说明_________也能传声。2.蝙蝠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7布置作业1.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2.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3.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

C.回声增强原声

D.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而改变4.(多选)周日,小文跟姨妈逛商场,买碗时,姨妈把两只碗放在一起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以判断碗的好坏,这是因为(

A.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品质不同的碗的音色不同D.品质不同的碗的响度不同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利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求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课外完成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关雄审定人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噪声的定义。合作目标(重点知识):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探究目标(难点知识):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课前励志:今天的我认真努力,不负青春。很多年以后回想起初中生活,我不因课堂上没有礼貌、不知上进而羞耻,不因学业无成而悔恨。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大理三月好风光》和《最炫民族风》,让学生欣赏、享受;多媒体再播放钢球生产和木材加工的视频,让学生对几次听到的声音进行对比。引入: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同学们刚才听了,有的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有的可以让我们精神抖擞,这样的声音叫乐音;但有的声音却让我们心情烦躁,甚至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这样的声音是噪声。这节课我们将认识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噪声?学生参与活动(欣赏视频,初步认识噪声及其危害)4|5展示目标知道噪声的定义。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确学习任务2|3导学达标结合听到的音乐和看到的视频,请同学们阅读42-43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o"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题,小组推荐同学汇报。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4.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5.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6.你知道噪声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一、噪声的来源(讨论后汇报)(一)汇报1.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________产生的声音是噪声。2.从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凡是防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计量声音的强弱常用______作单位.。4.噪声主要来源于、、几方面。(二)观察噪声与乐音的波形对比图乐音的波形噪声的波形二、噪声的危害(阅读后汇报)人刚能听到的声音是______dB;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不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过_______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_______dB。三、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例如: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例如: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减弱例如: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四、认识禁止鸣笛标志结合视频,阅读教材,自主完成1、阅读教材2、交流讨论3、完成汇报1、引导分析2、交流讨论3、小组总结汇报17|20检测矫正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于________杂乱无章的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dB.3.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减弱。4.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D戴上防噪声耳塞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从_____处减弱噪声,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评价8总结提升1.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2.噪声危害有哪些?3.怎样控制噪声?7布置作业1."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城市的某些街道上有"禁止鸣笛"的指示牌,这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城市居民楼要装双层真空玻璃窗,这是为了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射击队员戴着耳塞是为了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3.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有害人的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振动总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噪声是干扰他人休息、学习、生活、工作的声音4.以下减少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耳塞D.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课外完成2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秀水中学八年级班物理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温度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勋平审定人马关雄、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10月日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物体冷热程度需要用温度来表示。知道摄氏度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通过探究实验获得1、温度计的使用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通过对实验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工作原理。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我们生产生活有极大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主要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教师有效参与、多媒体辅助。教师主导步骤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对比两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冰雪消融夏日炎炎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物体由冷、有热;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积极参与图片对比,感受冷与热。4至5展示目标知道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来规定0摄氏度、100摄氏度?5、正确使用温度计。思考问题,为学习做准备。2至3导学达标温度1、观看图片,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1)、寒冷的冬天天气________;炎热的夏天天气________。(2)、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的物体温度________,热的物体温度________。2、动手实验,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左右手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大约10秒钟后把双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此时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是否相同吗?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实验步骤:(1)、把玻璃瓶放在热水里观察细管中液柱的变化。(2)、把玻璃瓶拿出来观察细管中液柱的变化。热水装有有色液体的玻璃瓶通过实验,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仔细观察手中的实验室温度计,说出它的结构,并说出你知道的温度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认真默读课本48页业摄氏温度部分,知道摄氏温度以及0摄氏度、100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下面四副图是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你认为()是正确的,由此使用温度计时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_和_____,使用时:(1)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BDCAABD(2)温度计的____________被测液体中后要__________,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温计体温计与其他温度计的有无不同之处?如有,请你说出来,说说你的看法。观看两幅图片完成填空。亲自动手,小组交流。小组实验将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补充完整。小组观察讨论、完成回答。自主默读课本完成交流学习,归纳完整温度计的使用。交流讨论,完成汇报。17至20检测矫正1、分别读出下列各图温度计的读数;甲图:_____。乙图:_____。丙图:_____。丁图:。_____甲乙丙丁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3、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7℃,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4.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A.0℃的水温度高B.0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5、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而实验室里用的温度计的变化范围是()A.0℃~100℃. B.35℃C.-20℃~100℃. D.-20℃6、下面是小红同学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设计的实验顺序,其中有些顺序是不正取的,请你帮她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A取适当的温度计B看清它的量程C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E把温度计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物体F停留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自主完成,教师矫正8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温度计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总结回顾,加强提升。7布置作业课本p52动手动脑学物理。2秀水中学八年级班物理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熔化和凝固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勋平审定人马关雄、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学会描绘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探究固体熔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固体熔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学习,进一步增强我们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主要方法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教师参与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师主导步骤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诗词朗诵;“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说的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化成什么状态的?从这几句诗词中我们获得物质的存在状态与什么有关?积极参与朗诵,交流汇报。2至3展示目标了解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知道物态变化。了解熔化和凝固概念。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明确学习任务,向目标出发。4至5导学达标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1、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在诗词,“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这两句诗中你知道物质分别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物态变化:物质从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的过程.。熔化和凝固1、对火山喷发现象图片观察,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1)、___________岩石在高温下化成___________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刚从火山口喷出的_________岩浆冷却之后则成_________在火山口周围堆积。(2)、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3)、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实验器材及药品:铁架台、试管、烧杯、温度计、石棉网、搅拌器、火柴、酒精灯;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4、通过观察实验及记录,描绘出海波、松香的熔化图像,并完成填空。观察事项:熔化过程中的时间B、熔化过程中的温度C、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观察实验状态的温度设计表格时间/min01234567海波是温度/℃松香的温度/℃ 温度/℃60555045401234567时间/min海波的熔化图像温度/℃605550454001234567时间/min松香的熔化图像由海波的熔化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海波在熔点以下是________,熔点以上是________,在熔点可以是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由松香的熔化图像可知,松香_____(有或没有)熔点。在48℃以下时,海波处什么状态?48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海波和松香实验及图像:分析海波和松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晶体与非晶体1、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补充完整晶体与非晶体的的定义。像海波一样,熔化时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____的这类固体叫做________。像松香那样,熔化时________的________的这类固体叫________。2、观看荧屏,说一说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及条件。区别:1)晶体熔化时_______不变,继续______,有固定的______;凝固时达到一定_______(凝固点)才开始_______;凝固过程_______不变,处于_______状态,同时要_______。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______,温度不断______。凝固时没有_______点,凝固过程要_______,温度不断_______。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并能___________。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并能___________。由以上我们知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不变。自主学习,完成填空,交流汇报。观看图片,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交流讨论,完成汇报。结合实验,教师播放荧屏,学生自主完成。17—20检测矫正1、冰的熔点是_______,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A降低B不变C升高D先降低后升高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4、关于晶体的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自主完成学生自评,教师补充。8总结提升今天我学到了什么?7布置作业P57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2秀水中学八年级班物理导学案执教人mss课题汽化和液化课类新授课主备人马勋平审定人马关雄、马绍盛授课时间2014年10月30日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基础知识)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及沸腾的条件。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对三态的了解更深刻,同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热爱。主要方法小组实验讨论,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师主导步骤学生学习步骤化(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水时,常常看到从壶嘴处有“白气”,冒出,这是为什么?参与活动,明白现象4—5展示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及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任务明确,用心学习。2—3导学达标一、汽化和液化实验1:在气球或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挤出空气后扎紧口。放入热水中、后离开热水,请观察现象,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完成相应的填空。滴入酒精挤出空气气球膨胀气球收缩1、通过实验说明_________能转化为气态;气态能转化为_________。2、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需要_________。3、物质从_________回到__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需要_________。4、由此实验我们还知道________是________的逆过程。二、蒸发(汽化的第一种形式)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晾晒湿衣服等现象完成有关问题。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的快,在阴凉出阴凉处干的________;2、衣服打开晾晒干的________,弄成一团就干的很慢;3、秋天有风的天气里衣服干的快______,没有风的时候干的______。4、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_______。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液体温度越______,蒸发越______。反之越______。2、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______,蒸发越______。反之越______。3、气流动速度:空气流动速度越______,蒸发越______。反之越______。实验2: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2.在温度计的液泡上沾上适量酒精,把温度计取出来在空气中读数,温度计的示数有怎样的变化?由此可知液体蒸发需要______,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______作用。探究水的沸腾(汽化的第二种形式).实验目的:1、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水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从85℃时间/min011.522.533.54...温度/℃85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