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序数,明确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元素周期表结构。●重点周期表的结构●难点周期和族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p5,分析、研究课后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原子结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开启元素周期表里程碑的化学家是。2.现行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3.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4.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第Ⅷ族,一个族。a.主族:由周期元素和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即ⅠA、、、、、、ⅦA,分别为、、、、、、纵行。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即ⅠB、__、、、、、,分别为、、、、、、纵行。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预习自测】1.在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最多的是()A.Ⅷ族B.ⅠA族C.0族D.ⅢB族2.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已列出112种元素,其中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A.第4周期B.第5周期C.第6周期D.第7周期3.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4周期ⅢA族 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探究点1: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和现行素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个更科学?探究点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探究点3:观察元素周期表,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几种情况?探究点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点5:如何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位置?(查阅资料整理并讨论)【知识网络】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有2、8、8种)周期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元素有18、18、32种)不完全周期(七周期)(元素有26种如果排满有32种)元素周期表结构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族副族(3、4、5、6、7、11、12列)B族零族(18列)第VIII族(8、9、10列)【课堂达标检测】1.某主族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所在周期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ⅥA族 B.第三周期C.第二周期.ⅣA族 D.ⅥA族2.有短周期相邻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 B.N、P、OC.N、O、S D.C、Si、S3.已知原子序数为a的ⅡA族元素X和原子序数b的ⅢA族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a=b-1B.a=b-11C.b=a+25D.b=a+30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的位置是第周期、_____族。【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填写下列空白:(1)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族。(2)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周期。(2)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4倍,则A为________元素,B为________元素,C为________元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B.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稀有气体元素都是主族元素D.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3.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处于:①第五周期②第六周期③ⅣA族④ⅤA族⑤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该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可能是第ⅡA族元素D.该元素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A、B、C三种元素在同一周期且彼此相邻,原子序数A<B<C。D、B、E在同一主族且彼此相邻,电子层数D<B<E。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5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总数之和可能为:①5Z②5Z+18③5Z+10④5Z+8,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①C.只有③D.全部6.下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①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②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③将元素K、Mg、Al、Si、S、F、Ge、Se填在表中相应的位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碱金属元素●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能初步学会总结同主族金属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重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p7,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包含,位于族。2.结构特征(1)在课本上完成教材p5科学探究1。(2)核电荷数从Li→Cs逐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电子层数依次,从层增大到层,原子半径逐渐。3.性质(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Li+O2________________Na+O2________________K+H2OK+H2O____________________Rb+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p7表1-1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完成以下内容:碱金属颜色和状态相似之处都为,Cs略带光泽;从Li→Cs密度逐渐,出现反常,熔、沸点逐渐。【预习自测】下列单质中,与水或酸反应最剧烈的是()A.KB.NaC.MgD.A1【合作探究】探究点1: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钠、钾的性质比较表(一)Na、K与O2反应NaK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表(二)Na、K与H2O反应NaK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1)相似性原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__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显___价,它们都能跟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发生反应。(2)差异性原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__________,所以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也有差异。从锂到铯,原子的失电子能力___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__________,具体表现在:。探究点2:根据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归纳同主族金属元素由上到下性质的递变规律。名称相似性递变性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失去电子的能力金属的还原性元素性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密度熔、沸点锂Li都为软白轻低导
单质具有性,与大多数非金属、水反应逐渐
逐渐逐渐逐渐金属性逐渐由简单变得由易变逐渐逐渐逐渐钠Na钾K铷Rb铯Cs探究点3:根据金属的性质归纳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则单质金属性越强。……【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B.都是强还原剂C.都能在O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2.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B.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D.碱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Li<Na<K<Rb<CsB.密度:Li<Na<K<Rb<CsC.熔点、沸点:Li<Na<K<Rb<CsD.还原性:Li>Na>K>Rb>Cs2.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强的金属性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3.下列关于铯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铯是一种可溶性离子化合物B.碳酸氢铯加热能迅速分解,碳酸铯受热不分解C.铯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铯D.在自然界中有少量游离态的铯存在4.在CuSO4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K②Na③Fe④Ag,能置换出铜单质的是()。A.①B.①②C.③④D.③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是+2价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碳酸盐难溶于水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卤族元素●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能初步学会总结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重点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p9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二)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包含,位于族。2.结构特征(1)在课本上完成教材p7学与问。(2)核电荷数从F→I逐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电子层数依次,从层增大到层,原子半径逐渐。3.性质(1)观察p8资料卡片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完成以下内容:卤素单质从F2→I2颜色逐渐,分别为,状态由气体到液体,再到,密度逐渐,熔、沸点逐渐。(2)卤素单质与H2反应F2Cl2Br2I2与F2反应条件氢化物稳定性反应方程式结论卤素单质从F2→I2与H2反应条件由到,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如果用X代表卤素,则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Cl2+NaBr=____________________Cl2+Br-=_____________________Cl2+KI=Cl2+I-=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随着卤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中与碱金属不同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2.卤素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主要是由于卤素()A.单质均为双原子分B.均为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大【合作探究】探究点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内容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新制饱和氯水NaBr+CC14KI+CC14振荡、静置、分层,下层呈紫色溴水+KI+CC14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从F2→I2逐渐,即>>>>,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即<<<<。思考:已知2F2+2H2O=4HF+O2,F2能否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其他卤素单质?探究点2:1.根据金属的性质归纳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非金属性也越强。(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探究点3:根据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归纳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由上到下性质的递变规律。名称相似性递变性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得到电子的能力非单质的氧化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元素性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密度熔、沸点氟F都为
单质具有性,与大多数非金属、水反应逐渐
逐渐逐渐逐渐逐渐非金属性逐渐由简单变得由易变逐渐逐渐逐渐氯Cl溴Br碘I补充:1.I2能使淀粉变蓝,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2.I2易于升华,加热时由固态直接变为紫色蒸气。3.Br2和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四氯化碳、酒精和苯等有机溶剂。【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只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1.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稳定B.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C.卤化氢稳定性为HF>HCl>HBr>HID.卤素单质与氢气越难反应,生成物越不稳定2.随着卤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颜色逐渐减弱B.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Cl-、I-B.I-、Br-、Cl-C.Br-、I-、Cl-D.Cl-、I-、Br-4.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溶融状态不导电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
C.NaH
D.H2O22.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4.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Br溶液中氧化出Br2D.F2可从NaCl溶液中还原出Cl25.砹(At)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砹化氢Hat很稳定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砹是有色固体D.AgAt不溶于水,NaAt易溶于水6.氰气的分子式为(CN)2,其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类卤素”。关于(CN)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N)2化学性质活泼B.(CN)2不能和NaOH反应C.(CN)2参与反应时常作氧化剂D.(CN)2可以和H2反应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四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序数,明确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了解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的含义●重点认识AZX的含义●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p10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核素:1.原子序数===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由和构成。3.质量数的概念:4.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质量数(A)=+5.原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左上角标出质量数如:X。6.元素的概念:7.核素的概念:8.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的特点:9.氢的同位素名称,原子符号10.同位素的应用有元素同位素核素1元素同位素核素1核素n…【预习自测】1.的含义:XAZ__________n_____________m__________b2.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存在,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A.和互为同位素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D.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3.、、、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D.五种氢原子4.下列14种不同粒子:2H、35Cl、16O、1H、28Si、37Cl、29Si、3H、17O、18O、1H35Cl、2H35Cl、3H37Cl,其中,(1)有____种不同的核素。(2)有___种不同的元素。(3)、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互称同位素。【合作探究,拓展】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数的关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原子)1/12×m(12C原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质量数(可以当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p10第二自然段)。(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r=Mr1×a%+Mr2×b%+Mr3×c%+······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M=A1×a%+A2×b%+A3×c%+······例1.已知一个含有8个中子的O原子其质量为2.657×10-27kg,一个12C的质量为1.993×10-27kg,求该氧原子的质量数及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10-27kg1/12×1.993×10-27kg=15.998例2.35Cl和37Cl是氯元素的两种天然、稳定的同位素,35Cl的原子数目百分数为75.77%,37Cl的原子数目百分数为24.23%;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解: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75.77%+36.966×24.23%=35.453解析:34.969≈35,36.966≈37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等于质量数,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也可以这样计算: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35×75.77%+37×24.23%=35.485两种计算都比较接近,约等于35.5即我们常用的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课堂达标检测】1.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其中14C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1)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不能用14C测定年代的是______________A.战国时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2400年)B.马家窑文化遗址的粟(距今5300年)C.秦始皇兵马俑(距今2200年)D.元谋人的门齿(距今170万年)(2)从微观来看,12C和14C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2.(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3.某微粒用ZAR(n+1)+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含质子数=A+Z4.以下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B.O和CO2C.D和TD.1H216O和2H218O5.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2.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3.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净电荷数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A.13Al
B.13Al
C.13C
D.13C4.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净电荷数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A.13Al
B.13Al
C.13C
D.13C5.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6.某元素卤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其卤化物呈气态时,其密度是相同状况氢气密度的95倍;该元素在其卤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25.2%,而此元素在同价态的氧化物中占60%;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11∶13。(1)通过计算写出元素卤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2)判断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___。7.(选做)由某元素X构成的气态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分子量,分别为70、72、74。该气体中三种分子(与分子量对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试确定:(1)X元素有几种同位素,质量数分别是多少?(2)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是多少?(3)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8.(选做)自然界中硼的同位素有和两种,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0%和80%,若硼的近似原子量为10.8,则x值为()。A.10.8B.11C.11.2D.1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之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会写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p14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温故知新】1.请同学们分析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的关系。除氖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①氧、硫、钠、铝,氖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氧:第周期、第族;硫:第周期、第族;钠:第周期、第族;铝:第周期、第族;氖:第周期、第族②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关系是:。2.回忆九年级内容尝试画出氧、硫、钠、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助读】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怎样划分它们运动的区域的,写出电子层对应的表示符号。电子层(n):电子层用符号表示:离核距离:能量高低:2.阅读表1-2画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规律。3.完成[科学探究1]p14-p15,1—18号元素元素符号和核外电子排布(在课本上完成)。【预习自测】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2.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按能量由到,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个电子②第2层最多排个电子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个(K层最多有个)3.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和15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合作探究】探究点1: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探究点2:分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概括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探究点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探究点4:10电子体和18电子体10电子体18电子体阳离子:阴离子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三核分子……【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所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2.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A.SB.CC.SiD.Cl 3.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4.和氖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的微粒是()A.HeB.K+C.Cl-D.5.178O和168O原子核外电子数(判断前后两者的关系)()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m+和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粒子是()A.Mg2+、Al3+、Cl-、NeB.Na+、F-、S2-、ArC.K+、Ca2+、S2-、ArD.Mg2+、Na+、Cl-、S2-3.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4.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与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于两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B.可能是不同分子C.可能是相同的原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6.1~18号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能与氧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7.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按要求填写化学式⑴只有两个原子核和两个电子组成的分子是⑵最外层分别为4个和6个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⑶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氢化物⑷由3个原子组成的电子总数为10的化合物是⑸离子化合物AB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化合物AB是。8.A+、B-、C、D四种微粒中均有氢原子,且电子总数均为10个。溶液中的A+和B-在加热时相互反应可转化为C和D。则A+为,B-为,C和D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能说出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与实质。3.会判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归纳总结与应用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p16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温故知新】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2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回忆钠铝的性质比较原子结构你有什么发现?【教材助读】1.[科学探究1]认真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在课本上完成)2.认真阅读科学探究(2)1填写实验报告(在课本上完成)3.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②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③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④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5\*GB3⑤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6\*GB3⑥非金属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预习自测】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2.下列氧化物按其形成的含氧酸酸性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SiO2<CO2<SO3<P2O5B.SiO2<CO2<P2O5<SO3C.CO2<SiO2<P2O5<SO3D.CO2<P2O5<SO3<SiO2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合作探究】探究点1:NaMg、Al和水的反应NaMgAl与冷水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与沸水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Mg(OH)2中强碱Al(OH)3探究点2: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MgAl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金属性逐渐。探究点3:SiPSCl四种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结论总结:第三周期元素Na、Mg、Al、Si、P、S、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探究点4: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2.金属还原能力大小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A.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B.1mol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C.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D.1mol金属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一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只有④B.只有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6.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7.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
丙丁戊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8.判断错误的是()A.稳定性:NH3>PH3>AsH3B.熔点:K>Na>Li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9.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族,甲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0.有A、B、C、D四种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其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A、D次外层都是8个电子,A与D的化合物DA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C2-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试写出上述各元素的符号: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画出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_____________,C2-_____________。(3)写出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知道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2.学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知道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化合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化合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7-18页完成以下内容及课本p29习题1-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温故知新】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个族。2.周期数、主族序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3.质量数(A)=+4.元素周期律(1)定义:。(2)实质:。【教材助读】1.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铝(A1);硅(Si)、锗(Ge);砷(As)、锑(Sb);碲(Te)钋(Po)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2.根据自己学过的碱金属元素(IA)、卤族元素(VⅡA)的性质递变规律。请思考:1、哪种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不包括放射性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2、哪种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位于周期表中什么位置?3.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HClO4并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H2SO4与H2SHCl与HClO4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得出结论:。5简单归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预习自测】1、十九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了如图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状况。试完成下列问题:(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变化表明()A.事物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肯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从ⅢA族的硼到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从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A.耐高温材料B.新型农药材料C.半导体材料D.新型催化剂材料解析:(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排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通过对化学史知识的了解,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借助于题图所示,应明白氦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而ⅠA族的Li、Na的金属性比ⅡA族的Ca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横行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如题图中Al变化到Si;同一纵行由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如题图中As变化到Sb。因而本题借助元素周期律研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验证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3)耐高温材料和新型催化剂材料在副族元素中寻找;F、Cl、Br、I是制造新型农药的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答案:(1)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在1-20号元素中(稀有气体除外),按要求用化学符号或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问题:(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点1:认真分析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半径核对核外电子对束缚力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元素性质金属还原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非金属与氢化合难易程度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探究点2: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反映反映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结构反映决定性质主要化合价得失电子能力探究点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a、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b、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课堂达标检测】1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_____(填化学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最外层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粒子是()A.Mg2+、Al3+、Cl-、NeB.Na+、F-、S2-、ArC.K+、Ca2+、S2-、ArD.Mg2+、Na+、Cl-、S2-5.紧接在氡下面有待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109B.118C.136D.137【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B.x+4C.x+8D.x+18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4.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5.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6.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7.下列内容决定于原子结构的哪部分①质量数决定于;②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③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8.主族元素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D同主族,B、C在同一周期,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少2个,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B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以体积比2∶1完全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液体。此液体与D单质能剧烈反应生成A的单质。所得溶液中含有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元素符号A____,B____,C____,D____。②写出B单质与D在加热反应后生成物质的化学式。③写出一种有A、B、C、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⑵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⑶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⑷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⑸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⑹在⑧与12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10.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种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的状态是_____(气、液、固选一填入)。近日传闻俄罗斯合成了第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元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学习目标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概念的理解;2.会正确书写电子式;3.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难点①书写电子式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③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1-p22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一、离子键1.离子键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2.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与活泼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属与ⅥA族、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3.成键粒子。4.离子化合物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5.学习课本21页【资料卡片】原子的电子式。尝试: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AlOF【自主解读】(1)相互作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有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相互吸引,也有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的相互排斥等,是这些作用力的叠加。(2)相反电荷:相反电荷是指阴、阳离子,是离子键形成的前提。若没有阴、阳离子则不会有离子键,若有离子键则一定有阴、阳离子。(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才能开成离子键。如AlCl3晶体中就没有离子键。(4)不是所有非金属化合都不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晶体中,与Cl-间的化学键就离子键。(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例1】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解析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它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项错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D项中NHeq\o\al(+,4)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答案B【预习自测】下列物质中存在离子键的是Na2OMgCl2H2SO4HClNa2O2NaOHNH4ClKIHBrNa2SO4H2CO3【合作探究】探究点1:用结构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如右图)探究点2:阅读课文21页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书写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式应注意的问题,尝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它们的形成过程。电子式: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1.写电子式,首先要弄清原子、离子的价电子层中的电子数。2.写离子的电子式,要正确地标出离子的电荷。对阴离子还要加一个“[]”,以表示原子得来的电子全归己有。像钠离子、镁离子等这样的简单阳离子,由于其价电子已全部失去,故其电子式就是普通的离子式,自然也就不再加“[]”了,但是写复杂的阳离子的电子式时,要加“[]”,如的电子式为3.常见原子的电子式:“电子”尽可能均匀分布在符号的上下左右。4.“×”和“·”有时用以区分电子的来源,如NaCl的电子式为:,“×”表示Na原子的电子,“·”表示Cl原子的电子。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同性离子不直接相邻的事实,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例如:原子电子式:阳离子电子式:Na+Mg2+阴离子电子式:Cl-的电子式O2-的电子式OH-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MgBr2的电子式NH4Br的电子式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反应物要写原子,不要写分子。(2)生成物中的“同类项”只能分开写,不能合写。(3)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4)生成符号用“”表示,不用“=”表示。(5)多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出现。例如:注意: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课堂达标检测】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氟原子钙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铝离子氯离子硫离子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NaClMgOCaCl2Na2O2NH4Cl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KBr:MgCl2:Na2S:【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H3B.CaCl2C.H2O D.H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OB.CaI2C.KOHD.NaNO34.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A.OH-的电子式B.NH4Br的电子式C.Na2O的电子式:D.Na+的电子式:Na+5.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6.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类型的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下列对化合物碘化磷(PH4I)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B.这种化合物加热时,可能产生有色气体C.这种化合物的电子式为D.这种化合物能跟烧碱发生反应7.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8.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为+1价,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H在水中显酸性B.NaH中氢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氦原子相同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D.NaH中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9.(12分)AB2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每摩AB2分子中含有54摩电子,根据下列反应:①H2+B2=C②B2+X=Y+AB2+H2O③Y+C=AB2+Z(Z有漂白作用)(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______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2)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完成下列问题:提示(Na3N+3H2O=3NaOH+NH3↑)(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键形成。(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比较Na3N中两种粒子的半径:r(Na+)______r(N3-)(填“>”、“=”或“<”)。11.A、B、C、D为第三周期的主族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3、7,其原子序数按照A、B、C、D依次增大。(1)A、B、C、D各是什么元素?(2)哪些是金属元素?(3)哪一元素的氢氧化物碱性最强?(4)B与D两原子间能形成何种化合物?写出化学式,并写出电子式。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共价键●学习目标1.知道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概念;2.能正确书写简单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3.能够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重点1.共价键的概念2.共价化合物的概念●难点1.书写电子式2.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3.用电子式表示分子形成过程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p23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二、共价键1.定义:2.成键微粒:3.相互作用:4.成键条件:a.元素原子之间相结合b.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如AlCl3等)。5.共价化合物:(如酸、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6.存在:不仅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中,也存在于某些离子化合物中例如:7.共价化键的分类(1)极性键(2)非极性键【自主解读】分子的结构式:将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代替一根短线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如:【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Ba(OH)2B.CaCl2C.H2O D.H23.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NaClB.Cl2C.SiCl4D.CH3Cl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1)氯气(2)溴化氢(3)氮气(4)甲烷(5)过氧化氢5.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H2(2)HCl(3)H2O(4)CO2【合作探究】探究点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非金属元素存在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共价化合物、部分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以NaCl为例以为HCl例探究点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
非极性键极性键原子种类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能力共用电子对有无偏移成键原子的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强的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显正电性实例H2、N2、O2、Cl2等HCl、H2O、NH3、CO2等【课堂达标检测】1.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是6、10、11、1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和丁能生成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B.乙和丁不易化合C.甲和丙很易生成气态氢化物
D.甲和丁能形成共价键2.下列物质中有Cl-存在的是(
)A.NaCl
B.NaClO
C.HCl
D.KClO33.Na、Mg、S、Cl四种元素的原子彼此间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4.下列化合物,仅由共价键形成的一组是(
)A.HBr、CO2、CaCO3
B.HCl、H2S、CH4
C.HCl、H2O、NaOH
D.HF、N2、NH4Cl5.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课后练习和能力提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O
B.HNO3
C.Na2O
D.NH4Cl3.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的化合物N5AsF6,下列错误的是(
)A.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4.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A.
B.
C.
D.5.阴离子和阳离子都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且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两个电子层的离子化合物是(
)A.MgCl2
B.BaF2
C.NaBr
D.NaI6.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
)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7.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
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8.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9.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式:(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2)2核10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3)3核10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4)4核10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10.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化合物Y2X和ZX2,Y2X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与ZX2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Y2ZX3。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为25,用Z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比X的原子序数的2倍还多1,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试回答:(1)X、Y、Z的元素符号X_______、Y_______、Z_______。(2)写出ZX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3)Y2X对应水化物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11.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mLA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下)。(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A分子是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12.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
(1)它们均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C、D在同一周期,A、B在同一主族;
(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B2C2、A2C、DC2等;
(3)B的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B2C2同A2C或DC2反应都生成C2的气体,B与A2C反应产生气体A2,A2与气体C2按体积2:1混合后点燃能发生爆炸,其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常温下)。回答问题:(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在B2C2、A2C和DC2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13.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里的四种元素,A能与D组成AD2型化合物,AD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30,离子D-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l3+相同,B和C可以形成BC型化合物,BC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BC水溶液是一种强酸,试回答:(1)上述四种元素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2)用电子式表示B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化学键第三课时化学键●学习目标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会判断物质发生变化时被破坏的作用力。●重点化学键的判断和化学反应的本质●难点判断物质发生变化时被破坏的作用力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3-p24完成以下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三、化学键1.定义:使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2.化学键的类型键型概念特点形成条件存在离子键
阴、阳离子相互作用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得失电子成键
共价键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
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
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
2.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未达稳定结构的原子相遇时,主要通过原子间的最外层电子的______________来形成化学键。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间作用力。5.氢键。【合作探究】探究点1化学键的存在(1)稀有气体单质中在化学键;(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共价键,如:H2、O2、O3等;(3)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存在,不存在;(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如:Na2O2、NaOH、NH4Cl、Na2SO4等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5)离子化合物可由元素构成,如:NH4NO3、NH4Cl等铵盐;(6)非极性共价键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如Na2O2、NH4NO3探究点2化学反应的过程:分子原子观点分子原子观点反反反应物分解重新组合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原子离子生成物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所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一定有被破坏。化学键的观点注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并非全部被破坏如:(NH4)2SO4+BaCl2=BaSO4↓+2NH4Cl只破坏反应物中的离子键,共价键未被破坏*探究点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科学视野)1、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越大,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讨论: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2、氢键定义:由于氢原子的存在而使分子间产生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2)形成条件:氢原子与得电子能力很强、原子半径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分子间易形成氢键。(3)特征:具有方向性。雪花(4)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5)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县2025届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朔州市山阴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摸底考试含解析
- 温州商学院《中学音乐教学法(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四校连赛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医学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技术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校2025年初三综合题(三)生物试题(文史类)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5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详细答案版)含解析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园本课程研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四校联考试题(5月)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网络表情包的流行趋势分析-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国非调质钢市场供需状况与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机场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4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宿舍楼安全评价》word版
- 石油知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承包商(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学内容课件
-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课件(演示)教学文案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