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州特岗语文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完全相同的是:
A.沉默B.沉静C.沉重D.沉浮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这座城市的夜晚,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C.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朝霞映照,晚霞灿烂,春光无限。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雨后的彩虹,弯弯的,像一条彩色的桥。
B.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游客。
C.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低声细语。
D.小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一条金色的丝带。
5.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是:
A.慷慨大方和豪爽
B.慈祥温和和和蔼可亲
C.悠然自得和怡然自得
D.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你看了吗?
B.你难道不知道吗?
C.他这么聪明,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D.这件事,你有什么好说的?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那个山峰高得好像要触天。
B.这场雨下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C.他的歌声美得让人陶醉。
D.这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知道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B.你能猜到这个谜语的答案吗?
C.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D.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9.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
A.慷慨大方和豪爽
B.慈祥温和和和蔼可亲
C.悠然自得和怡然自得
D.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
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那个山峰高得好像要触天。
B.这场雨下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C.他的歌声美得让人陶醉。
D.这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1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朝霞映照,晚霞灿烂,春光无限。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1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
A.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这座城市的夜晚,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C.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1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那个山峰高得好像要触天。
B.这场雨下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C.他的歌声美得让人陶醉。
D.这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1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知道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B.你能猜到这个谜语的答案吗?
C.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D.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15.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是:
A.慷慨大方和豪爽
B.慈祥温和和和蔼可亲
C.悠然自得和怡然自得
D.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
1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那个山峰高得好像要触天。
B.这场雨下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C.他的歌声美得让人陶醉。
D.这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1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朝霞映照,晚霞灿烂,春光无限。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1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
A.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这座城市的夜晚,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C.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1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那个山峰高得好像要触天。
B.这场雨下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
C.他的歌声美得让人陶醉。
D.这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2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知道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B.你能猜到这个谜语的答案吗?
C.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D.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诗歌《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2.古代汉语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仙”是指李白,“诗圣”是指杜甫。()
4.古代汉语中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5.话剧《雷雨》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
6.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7.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以通俗易懂、关注社会现实而著称。()
8.古代汉语中的“成语”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通常具有深刻的寓意。()
9.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10.近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主张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2.解释“对仗”在诗歌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赋”的特点及其与诗歌、散文的区别。
4.简述“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中国古代小说中“武侠”题材的兴起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特点,并探讨其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A
解析思路:通过对比选项,找出字形和字音完全相同的词语。
2.A
解析思路:识别比喻修辞手法,找出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的句子。
3.B
解析思路:识别排比修辞手法,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4.B
解析思路:识别拟人修辞手法,找出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情感或行为的句子。
5.C
解析思路:找出意思相近,但略有差别的词语。
6.C
解析思路:识别反问修辞手法,找出无疑而问的句子。
7.A
解析思路:识别夸张修辞手法,找出夸大其词的句子。
8.D
解析思路:识别设问修辞手法,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
9.B
解析思路:找出意思相近,但略有差别的词语。
10.D
解析思路:识别借代修辞手法,找出用一种事物代指另一种事物的句子。
11.A
解析思路:识别对偶修辞手法,找出结构对称的句子。
12.D
解析思路:识别对比修辞手法,找出通过对比来强调事物特点的句子。
13.A
解析思路:识别夸张修辞手法,找出夸大其词的句子。
14.D
解析思路:识别设问修辞手法,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
15.C
解析思路:找出意思相近,但略有差别的词语。
16.D
解析思路:识别借代修辞手法,找出用一种事物代指另一种事物的句子。
17.A
解析思路:识别对偶修辞手法,找出结构对称的句子。
18.D
解析思路:识别对比修辞手法,找出通过对比来强调事物特点的句子。
19.A
解析思路:识别夸张修辞手法,找出夸大其词的句子。
20.C
解析思路:识别设问修辞手法,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解析思路:确认《登鹳雀楼》的作者确实是王之涣。
2.√
解析思路:确认“四书”的定义及其包含的书籍。
3.√
解析思路:确认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4.√
解析思路:确认“五经”的定义及其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学习探秘
-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奥尔夫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西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期末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平利县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5届小升初模拟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宁津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试题周练一(含附加题)含解析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届初三下学期尖子生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度嘉定区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二章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 静脉炎的护理 课件
- DB3303T078-20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特种作业合同协议
- 社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云南专升本招生计划
- 汽车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年中国VOC治理市场深度评估研究报告
- 2025年宽带网络拓展合作协议书
- 教学主管竞聘培训机构
- 【9语期末】黄山市歙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