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北京卷)(考试版A4)_第1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北京卷)(考试版A4)_第2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北京卷)(考试版A4)_第3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北京卷)(考试版A4)_第4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北京卷)(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卷)历史(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考古发现证实,中国农业起源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下列能为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铭文中有一句“受民受疆土”。此铭文可用于研究(

大盂鼎及其铭文A.王位世袭制B.禅让制 C.土地私有制 D.分封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推行行省制

②确立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鼓励耕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图是汉字“妆”的演变历程。据此判断(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不具备象形特征C.汉字造字方法固定单一 D.甲骨文反映商周历史5.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力衰微。针对这一局面,统治者(

)A.实行严刑峻法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推行汉化措施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6.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以下文物可用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有(

)①南朝青瓷莲花尊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③南朝牛车画像砖④北魏陶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多种文化的交流汇聚,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下列史实(

)①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②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③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④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等俗语都出自北宋。这主要是由于北宋(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9.某校要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题展览,以下素材可以补充在空白处的是(

)A.关汉卿创作《窦娥冤》 B.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C.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D.朱熹编撰《四书集注》10.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据此可以了解(

)A.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 B.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1.下面示意图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①处应为(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2.下面示意图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B.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3.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①②处正确答案是(

)A.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 B.土地革命

土地私有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私有制14.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下图为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为(

)A.西欧庄园 B.城市法庭 C.租地农场 D.自治城市16.下表是13-17世纪欧洲地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简介。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

)作品简介《神曲》但丁借梦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蒙娜丽莎》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人物形态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借丹麦8世纪的历史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A.神权至上的观点 B.贵族阶层的生活C.精湛的绘画技术 D.人文主义的思潮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B.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C.1688年英国议会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下列关于美国独立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发生在1776年的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托加大捷C.通过《独立宣言》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9.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了如表所示的信息,______处应填入的是(

)★时间:1848年★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事件:★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发表《共产党宣言》 B.出版《资本论》C.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建立巴黎公社20.2022年5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讲话中说:“保卫祖国一直是神圣的举动……我们向盟军的所有士兵致敬,包括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所有抵抗人士,中国勇敢的士兵和游击队员,还有所有打败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人。”这段讲话反映了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军民的牺牲 B.先进的武器装备C.中国人民的贡献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材料一:在地方上,秦实行①______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听命于朝廷,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同时,颁布②______,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3分)材料二:拓跋鲜卑仿魏晋以来的官僚体制,陆续吸收汉族士人进入北魏政权,并极力弘扬、发展儒学。唐朝“洛阳家家学胡乐”,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动文化发展。自辽太宗后,辽朝开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礼仪等,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制,推动了金朝文化的发展。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整理自冉诗泽等《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思想在少数民族中的实践研究》(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内容。(2分)材料三:时期史事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置土官(也称土司,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区宗教领袖之一)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设置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各级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藏地区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内蒙古实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明、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共性。结合所学,列举清政府加强边疆管辖的其他史实。(3分)(4)结合所学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22.(10分)某历史社团开展“探寻红楼遗址群”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一:搜集历史资料五四大街是东西横贯北京城区的大街最中间的一段,却几乎是北京最短的一条大街。乾隆时东段称双碾儿胡同,光绪时东段称双碾胡同,西段称东、西沙滩。宣统时东段称双辇胡同,中段称汉花园,西段称沙滩。民国后沿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将其命名为“五四大街”。活动二:考查历史遗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在该地将《新青年》编辑部和自己的住宅合二为一蔡元培校长的办公桌复原场景。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室,19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此成立,同年11月改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亢慕义斋是1921年底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讨论室、编辑翻译室和最早收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图书室活动三:思考历史传承五四大街北大红楼段整体环境提升工作,仿照史料重塑北大红楼沿街围墙,建设红色文化主题体验区。恢复北大红楼南门正对面“梅园”的历史风貌,作为北大红楼的配套设施和文创产品店向公众开放。位于红楼西侧的求是杂志社空置建筑改造为集书吧、新媒体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五四青年书屋”,形成新的“网红打卡点”。——摘编自《五四大街北京大学红楼周边整体环境提升系列工作》(1)依据材料,概括五四大街的特点。结合所学,推断“五四大街”命名的由来。(4分)(2)依据材料,概括“红楼遗址群”的历史贡献。(2分)(3)依据材料,分析“五四大街北大红楼段整体环境提升工作”的设计意图。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为发挥“红楼遗址群”的功能提出合理建议。(4分)23.(10分)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材料一

我国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气候不适合种植茶叶,而当地居民食肉饮乳,使助消化、解油腻的茶叶消费成为必需。中原王朝的农业、交通和军事对马匹有客观需求。于是,茶叶贸易与马匹贸易相结合,形成了“茶马互市”。这种贸易模式盛行于唐、宋、明,至清逐渐衰落。——摘编自李宁《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与茶文化》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茶马互市”盛行的影响。(2分)材料二

以下是与茶有关的图画①德国传教士于1667年出版《图说中国》。书中介绍了中国云南的茶树,绘制了茶树的样子,图中竹席上堆放青叶,应为正在晾晒茶叶,这是欧洲第一幅茶画。②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人把饮茶习惯和茶叶贸易推广至北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饮用茶成为时尚。③英国画家乔治1885年绘制的《茶》,画中年轻女子手持绘有东方风情图案的茶具,桌面托盘上有体现英式饮茶习惯的奶壶和糖。(2)从材料二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材料(写序号)(3分)欧洲人了解中国种茶制茶情况:饮茶习俗在英国的本土化:美洲受到欧洲饮茶习惯的影响:材料三

1839年,英国在印度开办的一家茶叶公司派遣罗伯特·福琼到中国盗窃优质茶种和茶苗,学习中国制茶技术。福琼化装成中国人,先后四次深入内地。1851年,他将2000株茶苗、1.7万粒茶树种子以及招募到的8名中国制茶专家带到印度。1872年,第一台揉茶机在该茶叶公司的茶园中使用,至19世纪末,印度已经实现揉茶、切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为了与中国茶竞争,英国人还在教材里宣传中国茶是如何的不好。到1888年,从印度运往英国的茶叶数量完全超过了中国。——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3)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茶业崛起的原因。(3分)材料四

中国茶业要发展,除了提高茶的经济效应外,还要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以茶叶闻名的安溪县把民间的茶王比赛移到香港、北京等地举办,把民间斗茶赛变为一种独特文化。北京某茶馆推出系列茶文化漫画作品,让国内外游客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茶文化。——摘编自姚国坤《图说中国茶文化》(4)2022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实际,说说你如何向国际友人宣传中国茶文化。(2分)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依据真实社会状况创作。一位同学阅读后,绘制了主人公的旅行路线示意图,并摘录书中对沿途社会状况的描述。社会状况1:英国已割占香港岛社会状况2:从旧金山到纽约,是由一条至少有三千七百八十六英里长的完整的铁路线连接起来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