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九年级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九年级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九年级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九年级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九年级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3分)以下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的是()

A.头盖骨化石B.肿骨鹿化石

C.灰烬层、烧石D.尖状器等石器

2.(3分)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其中提及:“秦始皇二

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行省制

3.(3分)唐代,诗人元稹在《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陈陶在《陇西行四

首》中写道:“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一半胡风似汉家。”诗句共同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状况B.政治制度C.对外交往D.民族关系

4.(3分)某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方》《唐本草》

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徐霞客游记》

5.(3分)”该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3分)如表是流传于20世纪初期的民间歌谣,它们流传的背景是()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中国岂是粒子的!”

A.洋务运动的实践B.维新变法的施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D.军阀统治的黑暗

7.(3分)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应去()

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

8.(3分)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民兵

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9.(3分)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如图)创作于1954年,表达了一个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年妇

女的喜悦心情。下列史事与此相关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10.(3分)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包干到户生产忙”,下联是“喜看稻菽千层浪”()

A.翻身解放B.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D.人民公社

11.(3分)1972年以后,在《人民日报》涉及美国的报道中,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彻底消失了()

A.媒体关注点的变化B.中美利益趋于一致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D.国内工作重心转移

12.(3分)为探究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某同学制作了一幅以“古代希腊文明”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见下

图)。下列也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帕特农神庙

文古希腊哲学

《荷马史诗》

A.金字塔B.种姓制度

C.雅典民主制D.《十二铜表法》

13.(3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恬静而哀伤,将人物丰富的

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完美结合()

A.神权至上B.专制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14.(3分)某历史小组搜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印刷厂》《巴黎公社国民自卫队》《工人迅速占领彼

得格勒》等图片,据此可知其研究的是()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

15.(3分)“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不让美国被分裂成显然不

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由此可知()

A.废除奴隶制度B.克服经济危机

C.争取国家独立D.维护国家统一

16.(3分)听!地球在呻吟: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物种灭绝加速,土地荒漠

化严重()

A.优先发展农业B.加大军事投入

C.加强国际合作D.消灭恐怖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建立与西域的联系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访问、贸易,汉朝为了

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与贸易,设置驿馆。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

亚运到罗马帝国;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意义。

材料二

图一鉴真塑像图二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

(2)(4分)根据材料二,结合两例具体史实说明我国古代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

明和谐……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

(3)(4分)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世界不同文明?

18.(14分)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

——摘编自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写给父母的家书

(1)(3分)材料一中闻一多的家书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列举一例当时进步学生提出的主张。

材料二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

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将来准备还吃草。

——左权家书(1937年12月)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

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家书(1940年5月1日)

(2)(3分)材料二中的家书写作时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

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摘编自志愿军战士谢伟礼家书

(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志愿军战士谢伟礼的家书是在参加哪次战役中写下的?这次

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4)(5分)以上材料中的家书都蕴含着写信者怎样的民族精神?谈谈家书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

19.(12分)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一: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

其次在战争中,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培根《新工具》

(1)(4分)根据材料一,任选其中提到的两项中国发明,分别说说其产生的世界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W

图二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

(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影响。

【现代新质生产力】

材料三:传统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力,主要指在农业经济时代形成和积累的生产力。新兴生产

力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

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

——摘编自乔榛等《生产力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地位与功能》

(3)(4分)请你为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的建议。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机”

18世纪末法国旧制度危机法国大革命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1861年农奴制改革

黑船事件明治维新

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7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

德国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二危机总是短暂的、相对的,发展才是长久的、永恒的。以辩证眼光看待危机,危与机同时并存

相互转换。克服了危即是机,把坏事变好事,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摘编自央广网《从“危”与“机”的辩证法中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

(2)(7分)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5年湖南省十三市州中考历史段考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16小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CBDCDCCABcc

题号1213141516

答案CCADC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3分)以下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的是()

A.头盖骨化石B.肿骨鹿化石

C.灰烬层、烧石D.尖状器等石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灰烬层,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

头盖骨化石、肿骨鹿化石以及尖状器等石器均不能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故排除ABD。

故选:Co

2.(3分)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其中提及:“秦始皇二

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行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基层管理的状况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题干的“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并予以执行,秦朝在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世袭制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上

的政治制度。

故选:Bo

3.(3分)唐代,诗人元稹在《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陈陶在《陇西行四

首》中写道:“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一半胡风似汉家。”诗句共同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状况B.政治制度C.对外交往D.民族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自从贵主和亲后,体现唐人的社会生活深受

外来文化影响,诗句共同反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经济状况属于经济角度,排除A项,排除B项,而

是国内民族之间的交往。

故选:D。

4.(3分)某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方》《唐本草》

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徐霞客游记》

【分析】本题考查中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著作,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D

项。

故选:Co

5.(3分)”该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华战争,190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从此,变成“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南京条约》签订,不符合材

料”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描述《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

条约,排除B项,排除C项。

故选:D。

6.(3分)如表是流传于20世纪初期的民间歌谣,它们流传的背景是()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中国岂是粒子的!”

A.洋务运动的实践B.维新变法的施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D.军阀统治的黑暗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剪掉辫子反朝廷”“中国岂是鞋子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开

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C正确,排除A、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

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发展农、工,排除B,排除D。

故选:Co

7.(3分)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应去()

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海、延安”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o

8.(3分)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民兵

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识记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

【解答】A.据题干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农民参军。说明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B.农民参军与战略战术无关,排除B项。

C解放军作战英勇与题干强调的农民参军无关,排除C项.

D.题干信息未涉及国民党军队士气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o

9.(3分)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如图)创作于1954年,表达了一个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年妇

女的喜悦心情。下列史事与此相关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如图)创作于1954年,表达了一个平生第一次拿到

选民证的老年妇女的喜悦心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题干材料有关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题干材

料有关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是20

世纪80年代。

故选:B=

10.(3分)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包干到户生产忙”,下联是“喜看稻菽千层浪”()

A.翻身解放B.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D.人民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

【解答】A.翻身解放与土地改革相关,排除A项。

B.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所述无关。

C.根据题干上联是“包干到户生产忙”,下联是“喜看稻菽千层浪”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经济体

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促进了农业生产,C项正确。

D.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1.(3分)1972年以后,在《人民日报》涉及美国的报道中,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彻底消失了()

A.媒体关注点的变化B.中美利益趋于一致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D.国内工作重心转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间在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答】根据题干“1972年以后,在《人民日报》涉及美国的报道中,而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1972

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材料未涉及媒体关注焦点的变化;中美两国是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都不同,

排除B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

故选:Co

12.(3分)为探究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某同学制作了一幅以“古代希腊文明”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见下

图)。下列也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农神

希帕特

腊哲

明古希

史诗

《荷马

姓制度

B.种

金字塔

A.

法》

铜表

《十二

D.

典民主

C.雅

果。

明成

腊文

代希

握古

,掌

政治

民主

雅典

考查

主要

本题

析】

【分

,

主政体

立了民

雅典建

部,

腊中

于希

邦位

典城

,雅

知识

所学

结合

”和

文明

希腊

“古代

主题

根据

答】

【解

埃及

古代

塔是

金字

高峰

展到

治发

主政

制民

奴隶

期,

政时

利主

里克

期伯

中后

世纪

前5

公元

盛。

国势强

就。

明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