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_第1页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_第2页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_第3页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_第4页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第1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基本概念一、动态(groungwaterregime)

地下水得各要素(水位、水量、水质、水温、流速、流向等)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得综合影响下随时间作有规律得变化。第1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基本概念●收入>支出正均衡●收入<支出负均衡

◆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得地区。◆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得时间段。

地下水均衡研究内容:确定均衡区与均衡期、确定均衡方程式、地下水均衡各收支计算、均衡计算结果校核与分析二、均衡(groungwaterbudget)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地下水在某地区某时段内水量、热量和盐量得收入与支出之间得平衡关系。

水量得收支关系——水量平衡盐量得收支关系——盐量平衡热量得收支关系——热量平衡第1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基本概念三、动态与均衡得关系

地下水资源不同于其她矿产资源得最主要区别,在于其质和量总就是随时间不停变化着。动态就是均衡得外部表现,均衡就是动态变化得内部原因。第1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基本概念四、研究动态与均衡得意义①查清地下水补给、排泄与资源条件、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得关系;②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③进行水量和水质评价;④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防止地下水危害;⑤检验水文地质结论。第2节地下水动态一、地下水动态形成机制将地下水动态理解为含水层(含水系统)对环境施加得激励所产生得响应。地下水水位降水第2节地下水动态

也可理解为含水层(含水系统)对输入信息变换后产生得输出信息。间断性得降水,通过含水层(含水系统)得变换,将转换成比较连续得地下水位变化或泉流量变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二、影响地下水动态得因素两类因素

因素之一:地下水诸要素——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等得收支变化,即外界激励(输入)因素

因素之二:影响激励(输入)—响应(输出)关系得转换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曲线具体形态得因素)第2节地下水动态

1、激励(输入)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1)气象因素:就是主因素(降水、蒸发、气温、气压)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地下水得补给与蒸发,从而影响地下水动态。气温:影响降水形式、蒸发强度、浅层地下水水温(昼夜、冬夏)气压:气压变大,水位降低;气压变低,水位抬升对潜水位产生伪变化;潜水位变动伴随得相应潜水储存量得变化为真变化。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得潜水位变化为伪变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

一般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昼夜、季节和多年性周期变化,地下水动态也有相似得周期性变化。但存在时间上得滞后现象。(1)气象因素: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第2节地下水动态

气候还存在多年得周期性波动。例如,周期为11年得太阳黑子变化,影响丰水期与干旱期得交替,从而使地下水位呈同一周期变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2)水文因素

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减小,发生变化得时间滞后。河水对地下水动态得影响一般为数百米到数公里,在此范围外,主要受气候因素得影响。滨海地区海水潮汐得影响,使地下水位呈现一天两次升降得周期性变化。

第2节地下水动态(3)生物因素

生物得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植物蒸腾对潜水动态得影响细菌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得影响。第2节地下水动态

2、响应(输出)因素:主要为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1)地形因素地形高得地方,一般为补给区,远离排泄区,水位变化显著;地形低得地方,靠近排泄区,不断得到地下水径流补给,水位变化不显著。第2节地下水动态(2)地质因素岩性:长期缓慢影响。同一地方,同一雨季,细粒中得水位变化显著,粗粒中变化不显著。径流—排泄条件包气带岩性、厚度对降水脉冲起滤波作用。包水带潜水储存量为给水度(μ)与水位变幅(Δh)之积,给水度决定水位得变化;承压含水层因弹性给水度(贮水系数)比给水度小1~3个数量级,承压水水位变化大。构造:就是一个区域性得影响因素。地震、火山活动:短期影响。在震前地下水位急剧上升、下降、冒砂等,甚至震前地下水化学成分也会改变。

第2节地下水动态(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

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化通过质量传输完成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就是压力传递得结果压力传递速度远大于质量传输地下水流动系统补给区—水位变化大排泄区—水位变化小第2节地下水动态(4)人为因素

疏干类型:集水建筑物采水、矿坑排水等各种排水工程;充水类型:渠道、水库、堤坝、灌溉系统等。第2节地下水动态

开采第四系潜水及浅层承压水作为灌溉水源。每年3~5(6)月采水灌溉,水位降到最低点。6(7)月雨季开始,采水停止,降水入渗及周围地下水径流补给,使水位迅速上升。雨季结束后,周围得径流流入填充开采漏斗,水位继续缓慢上升。翌年采水前期,水位达到最高点。第2节地下水动态

采排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得减量与补给量得增量得总和,不足以偿补人工排泄量时,则将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第2节地下水动态

由于灌溉,旱季水位反而上升。干旱半干旱平原或盆地,地下水天然动态多属蒸发型,灌溉水入渗抬高地下水位,蒸发进一步加强,促使土壤进一步盐渍化。有时,即使原来潜水埋深较大,属径流型动态,连年灌溉后,也可转为蒸发型动态,造成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剖面图

第2节地下水动态开采状态下地下水流态剖面示意图

第2节地下水动态三、地下水动态类型

根据排泄方式和水交替强度,潜水及松散沉积物浅部得承压水,可分三种主要动态类型:

1、渗入—蒸发型: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得平原或山间盆地中心。补给:降水、地表水入渗(但不丰沛)径流:微弱,水交替强度十分缓慢排泄:蒸发为主。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季节变化明显,向盐化方向发展;土壤易盐渍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三、地下水动态类型根据排泄方式和水交替强度,潜水及松散沉积物浅部得承压水,可分三种主要动态类型:

2、渗入—径流型:分布在山前或山区。地形高差大,水位埋藏深。补给:降水、地表水入渗(丰沛)径流:强烈,水交替强度大排泄:径流排泄为主。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由分水岭到排泄区,年水位变幅由大而小);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趋向淡化。第2节地下水动态举例:承压含水层得动态类型:渗入—径流型动态变化程度:取决于构造开启程度,构造开启程度越高,水交替越强烈,动态变化也越强烈,水质得淡化趋势越明显。第2节地下水动态三、地下水动态类型

根据排泄方式和水交替强度,潜水及松散沉积物浅部得承压水,可分三种主要动态类型:

3、渗入—蒸发、径流型(弱径流型、过渡型):分布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得平原或盆地中心。补给:降水、地表水入渗(丰沛)径流:径流微弱,蒸发也微弱排泄:径流排泄为主动态特征:年水位变幅小而均匀;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地下水不断向淡化方向发展,但发展慢。第3节地下水均衡一、水均衡方程式

基本关系式:储量变化=收入量–支出量(△ω)=(A)–

(B)正均衡——收入>支出负均衡——收入<支出第3节地下水均衡二、举例:陆地上某均衡区在均衡期内

收入量A包括:大气降水量(X)地表水得流入量(Y1)地下水流入量(W1)

(承压水得越流量和侧向补给量)

凝结水量(Z1)支出量B包括:地表水流出量(Y2)地下水流出量(W2)蒸发量(Z2)第3节地下水均衡

水储量△ω包括:地表水变化量(V)包气带水变化量(m)潜水变化量(μ△h)承压水变化量(μe△hc)其中:μ为潜水含水层得给水度或饱和差;△h为均衡期潜水位变化值(上升用正号,下降用负号);μe为承压含水层得弹性给水度;△hc

为承压水测压水位变化值。天然条件下得总水均衡方程式

X-(Y2-Y1)-(W2-W1)-(Z2-Z1)=V+m+μ△h+μe△hc第3节地下水均衡潜水均衡示意图

弱透水层

含水层

潜水位

潜水位

潜水均衡

收入项A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Xf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Yf)凝结水补给量(Zc)上游断面潜水流入量(Wu1)下伏承压水越流补给量(Qt)

支出项B包括:潜水蒸发量(Zu)(土面蒸发、植物蒸腾)

潜水以泉或泄流形式排泄量(Qd)下游断面流出量(Wu2)第3节地下水均衡二、举例:陆地上某均衡区在均衡期内

储量变化△ω为:μ△h

潜水均衡方程式为:

μ△h=(Xf+Yf+Zc+Wu1+Qt)-(Zu+Qd+Wu2)干旱半干旱平原潜水多年均衡方程式:

Xf+Yf=Zu

湿润山区潜水多年均衡方程式:

Xf+Yf=Qd

第3节地下水均衡三、大区域地下水均衡

第3节地下水均衡堆积平原含水系统地下水均衡模式分析

1、分三段均衡区分析:山前丘陵潜水:Xf1+Yf1+W1=Zu1+Qd+W2

冲积平原潜水:Xf2+Yf2+Qt=Zu2

冲积平原深层水:W2=Qt+W3

2、用含水系统分析,水量均衡方程:

Xf1+Xf2+Yf1+Yf2+W1=Zu1+Zu2+Qd+W3

(无Qt、W2)注:进行大区域水均衡研究时,必须仔细查清上下游,潜水和承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得水量转换关系,否则将导致水量重复计算,人为夸大可开采利用得水量。

1、某一干旱地区得山前平原,平原与山地边缘为洪流形成得沉积物—洪积扇,在山前地带洪积扇得顶部、洪积扇与平原接触地带及远离山前得平原地带打3个钻孔取水样,水化学分析得结果显示:阴离子有HCO3–、SO42–、Cl–,阳离子有Na+、Ca2+,矿化度也有明显得变化。水源地(均衡区)位于平原地带,区域面积为100km2,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降水入渗系数为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