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
元综合测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唐初,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B.吐蕃C.匈奴D.犬戎
2.907年,建立后梁政权,致使唐朝灭亡的人物是()
A.朱温B.黄巢C.安禄山D.史思明
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②处完成统一大业中灭掉的政权是()
①②③隋朝灭亡
_J_____I______________I______I__
581年589年605年618年k
A.南朝宋B.南宋C.南朝陈D.南北朝
4.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有一幕李渊登基时众臣高呼万岁的场景。请你说出这一事件应
发生在()
A.589年B.618年C.626年D.755年
5.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
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
6.下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隋朝完
成统一时间是()
①②③④
_______IIiI,
581年589年605年618年
A.①B.@C.③D.(4)
试卷第1页,共6页
7.七世纪初期,一个令后世景仰的工程正式开工,它成为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
北经济的交流。这个工程就是()
A.都江堰B.灵渠C.隋朝大运河D.江南河
8.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隋炀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的重要枢纽是()
A.长城B.大运河C.故宫D.都江堰
9.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
外,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
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这说明了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政治的清明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0.理清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
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对外开放、交通发达D.民族交融、互利互惠
11.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组织了一次展览活动,为此,同学们搜集了如下图片。这些图
片共同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唐妇女打马球图》<<弈棋仕女图》(局部)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B.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C.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D.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12.历代王朝的兴起与衰落,莫不与君王之政密切相关。君王明则国盛,君王暗则国衰。小
历同学在学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后,整理了隋炀帝时期的一系列数据,由这些数据可以
看出隋朝灭亡的因素()
605年一606年建成东都洛阳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开凿大运河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试卷第2页,共6页
607年一608年东修长城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一609年亲征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一614年三次亲征高丽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文化专制
C.实行残暴统治D.实行民族压迫
13.这项制度能够根据国家需要设立考试科目,不论门第出身,面向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
打通了寒族百姓晋升仕途的路径,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从而给予和保护了平民
阶层为官为政的利益。这项制度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14.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縻则
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B.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C.海外贸易成为国家主要收入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15.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
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A.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D.政治腐败
16.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
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试
卷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由此可见,唐蕃和亲()
A.稳定了西北地区边疆局势B.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使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管辖D.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17.下表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政权存在时间都城建立者建立者身份
后梁907-923年开封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洛阳李存勖沙陀族,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6年开封石敬塘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试卷第3页,共6页
后汉947-950年开封刘知远少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
后周951-960年开封郭威忠武军、河东节度使
A.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B.南方政权更迭,混战不堪
C.北方民族矛盾尖锐D.统治者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举措
18.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以口口为都城。“口口”应是()
A.长安B.洛阳C.江都D.范阳
19.为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布置场景,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B.餐桌上摆有玉米、甘薯、花生等食物
C.集市上的人们穿着棉布衣服
D.用雕版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籍
20.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
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
可见()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21.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
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
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盛世
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A.开元盛世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文景之治
23.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WnghG: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旖
liu: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对外关系D,社会风气
24.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试卷第4页,共6页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25.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一件珍贵的藏品。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
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
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
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B.国力强盛C.民族融合D.重文轻武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
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
《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
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
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霖等《中华文明史》
(1)玄奘和鉴真的事例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⑵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试卷第5页,共6页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1)通过比较,试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2)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间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简单评价三位唐朝皇帝中你最佩服的一位。
28.阅读下列材料:
鉴真坐禅像
图一,图二
材料:“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
(2)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说说这是为什么?
试卷第6页,共6页
《2025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CBABCB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CBDABDADA
题号2122232425
答案DCCCC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A
项正确;吐蕃占据的是青藏高原,排除B项;汉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匈奴,排
除C项;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A项正确;黄巢是
唐末农民起义将领,排除B项安禄山、史思明是唐后期的藩镇将领,发动了安史之乱,CD
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589年,隋文帝消灭陈朝,完成了全国统一,所以②处完成
统一大业中灭掉的政权是南朝陈,C项正确;灭亡南朝宋的是南朝齐,排除A项;灭亡南
宋的是元,排除B项;南北朝是一个时期不同政权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李渊登基”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18年,李渊登位,国号,唐”,B项正确
其余三项时间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促进了农业发展。曲辕犁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筒车用于灌溉,A项正确;工业、商业和交通均与“曲
辕犁和筒车”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②代表的时间点为589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
力图统一中国,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B项正确
①代表的时间点为581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
答案第1页,共7页
是隋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③是隋朝开通大运河时间,排除C项④是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
几百万人,从605年去,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都江堰是公元前256年开凿,排
除A项;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排除B项;江南河是隋朝大运河的一段,排除D项。故选
C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
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余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B项正
确;长城不是隋炀帝修筑的,排除A项;故宫不是隋炀帝修建的,排除C项;都江堰是战
国时期修建的,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据题干“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
尼、少数民族外,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
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可知,
这说明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A项正确;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主要涉及商品贸易繁荣,不
符合题意,且材料还涉及科技文化、政治制度等,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科技
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对外交流的情况。政治的清明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未涉及体现社会生活丰富性的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
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外国
使节来学习,并且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促进唐朝中外交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对外开
放、交通发达,民族交融、互利互惠都是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的有利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
排除CD项。故选B项。
11.D
答案第2页,共7页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开放、兼容并包,题干图唐戴帷帽
女子骑马雕塑、《唐妇女打马球图》《弈棋仕女图》(局部)显示的是唐朝女子参加相关的
社会活动,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D项正确;题干图片信息并不能直接体现唐朝经济
发展状况,排除A项;题干图片信息并未体现文学方面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图片
信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隋炀帝统治期间,建成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东修长城、亲征
吐谷浑、三次亲征高丽等一系列活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负担,体现统治者的暴政,C项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隋炀帝耗费民力,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建成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东修长城、亲征吐谷浑、三次亲征高丽等一系列活动都不属于文化角度,排除
B项;建成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东修长城等一系列活动都不属于民族压迫,排除D项。
故选C项。
13.B
【详解】据材料'设立考试科目,不论门第出身,面向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并结合所学可知,
科举制就是设置考试科目,按照学识选拔人才,不看门第,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
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推荐制度,与题干
“设立考试科目”无关,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题干反映的选官制度无关,
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也不是考试选拔人才,是中正官负责品评选拔官吏,不符合题意,
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稻米”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是北方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
汉朝时的主要储藏是粟,而但是南方的主要粮食是稻米,由于交通不发达,所以很难运到北
方,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所以南方的稻米可以运到北方,所以材料中的现象
主要的条件是由于当时交通运输的发展,D项正确;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并没有完成南移,排
除A项;汉唐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排除B项;材料中的“稻米、粟”都是中国传统农作物,
没有涉及到洲际物种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可知,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
这体现出唐朝的高度自信和高度开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不能体现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排除BC二项;材料体现的政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第3页,共7页
1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
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试卷百人,给吐
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为吐蕃带去了丰富的粮食品种、
大量的技术工匠、丰富的牲畜品种,促进了吐蕃生产技术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
谊,B项正确西藏地处祖国西南部,与“稳定了西北地区边疆局势”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
元朝时期,西藏地区才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排除C项;唐蕃和亲属于民族关系,与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五代的开国君主原来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由此可以
说明五代时期的政权实际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结合
材料后唐都城在洛阳,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南方
政权更迭,混战不堪,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题干“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
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A项正确;洛阳为东汉、曹魏、西晋、
北魏都城,排除B项;隋朝时的江都是现在的扬州,不是都城,排除C项;隋开皇元年(581
年)废范阳郡,范阳县改为遒县。于旧遒县置范阳县,也不是都城,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据题干“武则天”和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生活在唐朝时期,据此分析,唐朝时期出
现了雕版印刷术。因此能够用雕版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籍,D项正确宋朝时期,城市商业活
动出现了早市、夜市,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买卖昼夜不绝”,排除A项;玉米,
甘薯等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排除B项;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是在宋元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解析】略
21.D
【详解】根据材料“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和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途经多个国家和
地区,无疑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这条航线的存在,使得唐朝能够与其
答案第4页,共7页
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D项
正确;指南针在宋代才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而本题描述的是唐朝的航线,排除A项;海
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要早于唐朝,它起始于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出现了像魏征这样著
名的谏臣,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慨自己痛失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由于唐太宗的虚心
纳谏,从善如流,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
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的虚心纳谏,而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唐玄宗,光武中兴的开创者是光武
帝刘秀,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文帝、景帝期间,均与唐太宗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题干“九天阊阖(阊阖chdnghG: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旅li&天子礼
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遮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
帝,反映唐朝雄风尽显,吸引万国来朝,故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对外关系,C项正确;诗句没
有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根据题意“儒童”“县府级考试”“中央礼部考试”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扩展了封建国
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有利于社会阶层
的流动,C项正确;私学的兴起,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
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与材料强调科举制流动不
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材料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众多胡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
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
法反映唐朝的国力大小问题,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
选C项。
26.⑴开放(或开明)
(2)示例:观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所发展。
论述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历经艰辛,十余年,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译出
答案第5页,共7页
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
的重要典籍。
唐朝除了向外学进来,也有向外传播出去,如朝鲜、日本向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唐
玄宗时,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
影响)
结论可见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向外学进来,也有向外传播出去,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发
展到了较高水平。
【详解】(1)对外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
弘扬佛法,体现出唐代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繁荣。
(2)论述:根据材料提出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理论结合。根据材料鉴真东渡、玄奘
西行,可以体现出观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所发展。关于理由根据观点和所学知识可从鉴
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历经艰辛,十余年,行程
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
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年教师经验分享课件
- 救护车配备培训标准体系
- 2025年汽车销售工作总结模版
- 超市成本核算培训
-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 《推拿的中医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教研总结模版
- 公司会计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初二英语上册unit-9知识点总结模版
- 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总结模版
- 2025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自然分娩接产操作规范
- 公务卡管理制度
- 砌体开槽处理详细方案
- 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贷款延期通知函
- 2025-2030年中国钢铁中厚板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儿科专业课 17-肾病综合征学习课件
- 中国健美协会cbba(高级)健身教练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明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检验检测机构程序文件培训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