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5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5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5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5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L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卷共7页。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和

考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

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特别提示:

本试卷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

每题应选一个或多个选项,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可得部分分,错选不得分。

1.“走近”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发育形成。以里孜和米林县派镇为界分为上

游、中游和下游,流域内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宽谷江边的沙丘、沙垄、沙山等随处可见。

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大拐弯处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

2024年12月,中国政府核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发。

•400、年降水量(单位:

图1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3900m3700m

*1

派f

大拐弯地区

图2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1)雅鲁藏布江是因地处亚欧板块与板块的边界,地质史上地壳运动剧烈形

成大断裂发育形成。

(2)某研究小组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为雅鲁藏布江流域设计灾情监测系统。6—9月需要重点

关注的数据是。(单选)

①坡度②降水量③海拔④径流量

试卷第1页,共8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雅鲁藏布江河水补给季节变化明显,推测影响其变化的主要补给形式有0(不定

项选择)

A.冰川融水B.地下水C.大气降水D.积雪融水

(4)走近雅鲁藏布江河谷,可以看到河漫滩型沙丘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单选:A.风力堆积,B.流水沉积,C.风化侵蚀),下列示意图符合河漫滩型沙丘形成过程

排序的是(单选: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适合观赏图中加查一米

林河段河漫滩型沙丘的最佳时间段是(单选:A.7—9月,B.12—次年2月,C.4—6

(5)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自然环境差异比较大,推测自上游至下游沿途植被的数量、种

类在空间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6)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可以看到从热带雨林带到极地寒冻带的最为完整丰富的垂直

自然带。分析该地区谷地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的原因。

(7)若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附近修建水电站,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2.乌干达发展迎“东风”:

乌干达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全国约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一带一

路”倡议下,中国对乌干达在多领域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创建了如中乌姆巴莱国家工业

园,水稻高产示范区等,同时带去了如“稻田养鱼''等技术,助力该国粮食安全。2023年,

首个“鲁班工坊”在乌干达工业研究院成立,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师资培训,提

供实训设备。近年来,乌干达开发的自然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

试卷第2页,共8页

图1乌干达简图

(1)与大致相同纬度的非洲西部相比,乌干达以地形为主,因此这里的气候条件发生

了改变,形成了为主的自然景观,呈现出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中国在乌干达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o(单选)

A.增加粮食作物品种B.提高粮食产量C.抵御水旱灾害威胁D.扩大种植面积

(3)中国援助乌干达建设“鲁班工坊”,对其主要影响有o(单选)

①推动产业升级②提高城镇化率③提供人才支撑④改变市场需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某企业代表在乌干达考查期间,于6月21日上午拍下了一幅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照片(图

2),根据影子推断其拍摄时的镜头朝向最可能是方向。(单选)

A.西南B.东北C.东南D.西北

(5)布温迪国家公园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推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单选)

A.距离首都近交通便捷B.有独特的古建筑文化

C.旅游设施完善D.有珍稀的野生动物

(6)“稻田养鱼”是中国在乌干达农业合作中传授的重要技术之一。据图3阐述“稻田养鱼”对提

高乌干达粮食安全的意义。

试卷第3页,共8页

乌海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上世纪50年代起,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2011年被

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24年8月,乌海市乌达煤矿位于煤层之中的“乌达二

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了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被称为“植物庞贝城”。据考证,该植被

化石存于火山凝灰岩内。

乌海毗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内蒙古目前规模最大葡萄种植基地,葡萄种

植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乌海葡萄”获得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产业转型路

上,其中“乌海葡萄酒”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名片。

■森林

■信林小原

□强肥草啦

□萧※草朦

宁■;•ur

夏j'、、、。巾政必找地

回、、/、---有界

族R

\,也世界

治(1~1»«

区一工:、卬/I--««•都

图1乌海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位置图2乌海简图・

话反做魅我.发电

③街七汁||凶萄的

沉积物喷出岩

T

②①沼气池I|发群、压榨.it滤卜-I

沼液.沼液山~|技术叱理]

乙瓦"H岩浆II―黄育种植

「街曲E||观光休闲旅港

图3物质循环示意图图4葡萄种植产业链结构图

(1)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主要影响了乌海市的______o(单选)

A.产业规模B.产业布局C.生产方式D.空间结构

(2)保存“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的火山凝灰岩,形成于图3中的(单选:A.①,B.②,

C.③)过程,可以推断地质史上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当时,动物界在演化史上

出现了一次飞跃,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单选:A.恐龙出现,B.三叶虫和笔石发展,

C.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盛行)。

(3)在煤炭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乌海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下列属于造成其生态脆弱的主要

自然原因包括=(不定项选择)

A.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B.昼夜温差大

C.土地荒漠化表土易流失D.降水量少且年际变化大

试卷第4页,共8页

(4)乌海市把葡萄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特色之一,分析该地发展葡萄产业的区位优势。

(5)结合葡萄种植产业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4.深中通道的建设:

深中通道连接了被誉为“中国硅谷”的超大城市深圳和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中山,

其采用“东隧西桥”的方式,是当前世界上“桥、岛、隧、水下互通”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

集群工程。2024年6月30日全线通车后,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

时内,将逐步构建起“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

的产业一体化发展。

si汉中通道位置示意图图22023年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备行业地加值比例

2023年中山和深圳产业结构、面积、人口比较表

三次产业结构

面积(km2)常驻人口(万)

2.4:51.1:46.51783.85km2445.82

0.1:37.6:62.31997.47km21779.01

(1)深中通道跨海集群工程设计体现了海洋空间资源具有特点。(不定项选择)

A.立体性B.连通性C.均衡性D.特殊性

(2)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根据材料推测东段采用隧道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

(单选)

试卷第5页,共8页

A.避开中华白海豚核心区B.抵御气象灾害

C.保障船只航行和飞行安全D.节约工程成本

(3)西段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设计了对伶仃洋大桥

风险评估的地理调研活动,按照下列步骤完成其中部分调研记录。

地理调研活动,伶什洋大桥面临主售自佑灾再风降初步评估

F-e伶仃洋大桥位r•珠江口伶仃洋海蟆,以

tMt一0海岸类型为主,浅层土体的稳定性型,

J学夏秋季节鼓常受一_q的影响,常引发.

>

海洋灾害等.影响大桥的安仝性.

A地处多种自然灾出珠境.采用悬■索桥.福

ft

tsf碇等工程技术,保障大桥安全।同忖应用_@

艮技术手段,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源,加强灾害代

*建本拉Ml于**相关之*安林0兑发现,传

测,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打弹大林根电或过式中,采用7时海卷*侨南里

商珞结构体*、明长机*国安林**«*寻号一旅

利£进3枝表.来立对i*见B•,穴#M战.

①(单选:A.基岩,B.淤泥质,C.生物);

③(单选:A.赤潮,B.波浪,C.风暴潮);

④(单选: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4)据研究,与50多年前相比,位于伶仃洋河口湾的虎门潮差增大,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

A.海平面上升B.河口湾形态发生变化C.河流径流量增大

D.河流含沙量增加

(5)“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有助于区域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交通运输、产业协同、

资源禀赋等角度说明理由。

5.渤海海冰的调查开发:

2025年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从广州出发,开展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

海海冰一海洋一生态综合调查。渤海冰期大约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是北

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C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

生成L86cm厚。实验结果表明,海水成冰后其盐度均有明显下降。

试卷第6页,共8页

在寒冷年份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潜在可利用储量可达1000亿m3,正常年份也可达

410亿14。目前采用的脱盐技术,存在单机产量低,能耗高,或脱盐周期长等特点。

图1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应-4℃日数分布

图3海冰盐度剖面(沿岸平整冰采样)

(1)科考船前往渤海冰区,要途径南海、东海、黄海。与其他三个海区相比,渤海海区盐度

平均值最低的主要原因有o(不定项选择)

A.降水量大,蒸发量小B.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高盐度海水交换少

C.平均水深较浅,多条河流汇入D.冬季结冰,海水盐度降低

(2)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甲地0(单选)

①年平均盐度比乙地低,主要与河流径流有关②年平均盐度比乙地高,与季风影响有关

③夏季等盐度线总体向渤海中部方向弯曲④夏季等盐度线总体向渤海海岸方向弯曲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据调查,今年渤海海冰较2024年同期偏轻。2024年初渤海海冰总面积异常增加与北方暴

雪有关,直接导致这种灾害现象的天气系统是。(单选)

A.反气旋B.冷锋C.暖峰D.寒潮

(4)正月新春期间,“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在渤海逐冰而行,下图为当地天气晴好条件下辐

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最能表示考察船所在区域太阳辐射量变化的是o(单选)

试卷第7页,共8页

辐射量

(5)科考队员进行冰下海水采样分析研究。据图归纳辽东湾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

较分析丙、丁两地中海冰厚度较大的地点,说明主要原因。

(6)海冰影响局部区域的气候环境。填空完成海冰增加对渤海地区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构图。

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受到制约影响区域气候环境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川减少海洋向大气输送的」L_减少

影响洋面长波辐画||海洋口作用减弱

海洋吸收太阳辐射一

海冰增加

I,II,III______,IV«

(7)近年来,针对“开发海冰淡水资源”来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可行性出现了不同的

声音,对此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试卷第8页,共8页

1.(1)印度(印度洋)消亡(碰撞)

⑵D

(3)ACD

(4)ACB

(5)增加从上游至下游,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大;由西向东降水呈增加趋势,

温差大,水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

(6)这里山高谷深,海拔较低,谷地冬季温度较高;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大峡谷

长驱直入,为这一区域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年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7)有利条件:夏秋季冰雪融水补给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

大,水能丰富。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流量小,水量不稳定;位于峡

谷地带,生态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易诱发地质灾害,修建难度大。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外力作用、植被分异规律等知识,考查

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

素养。

【详解】(1)雅鲁藏布江伴随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发育形成,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的消亡边界(碰撞边界)。

(2)6—9月为雨季,流域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易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应重点监

测降水量和径流量,②④正确,与坡度、海拔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故选D。

(3)地下水补给季节差异小,对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影响有限,A错误;而冰川融水、积雪

融水和降水都随气温与降水季节性变化而明显波动,ACD正确。故选ACD。

(4)①沙丘是风力搬运河漫滩松散沙粒堆积而成,非流水沉积或风化侵蚀;②河漫滩型沙

丘形成过程:首先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受到风力搬运作用,遇到山地

阻挡,形成沙丘,又经历洪水期,堆积体继续发育,故河漫滩型沙丘形成过程排序的是

①③④②,C正确;③12月一次年2月,枯水期河漫滩裸露,沙丘显露,便于观赏,B正

确。

(5)从上游至下游,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大;由西向东降水呈增加趋势,温差大,水

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因此上游至下游沿途植被的数量、种类在空间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增加的。

(6)该地区山高谷深,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冬季温度较高。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影响,季风沿峡谷深入,给该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答案第1页,共7页

(7)有利条件: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夏秋季节冰雪融水多,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

位较高。该地区地势起伏大,落差较大,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不利条件:因受季风影

响,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位于峡谷地带,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壳

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易诱发形成地质灾害,不利于施工建造。

2.(1)高原热带稀树草原非地带性

⑵B

⑶A

(4)C

⑸D

(6)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可以摄取杂草、浮游生物、害虫等,有助于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提

高耕地质量,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鱼的排泄物可作为肥料滋养水稻,鱼翻动泥土,能为水

稻提供土壤养分和氧气,提高耕地肥力,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稳定水稻产量;水稻

为鱼类遮荫,降低水温,净化水体,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对于提高乌干达粮食安全的意义重

大。

【分析】本题以乌干达的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地形特征、粮食安全、太阳视运动、生态农

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乌干达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同纬度的西非低平

地带相比,其主要为“高原”地形,因海拔较高导致气温下降,空气对流减弱,降水减少,形

成了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的自然景观,呈现出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在乌干达推广杂交水稻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产,从而保障粮食安全,B正确;

能增加粮食作物品种和抵御水旱灾害威胁,但不是主要目的,AC错误;推广杂交水稻不是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D错误。故选B。

(3)“鲁班工坊”在乌干达“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师资培训I,提供实训设备”,“鲁

班工坊”以培养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为主,可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①③正

确;提高城镇化率和改变市场需求并非其直接主要作用,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4)乌干达地处赤道附近,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上午拍摄,太阳的方位在

东北,图中楼房影子指向西南,摄影师的镜头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摄影师的拍摄方向为东

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布温迪国家公园以珍稀山地大猩猩等野生动物著称,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主要原因,

答案第2页,共7页

D正确;距离首都有一定的距离,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有独特的古建筑文化,B错误;旅

游设施完善不是吸引世界游客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6)由图可知,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可以摄取杂草、浮游生物、害虫等,有助于降低农药化

肥的使用,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壤板结,提高耕地质量,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鱼的排泄物可

作为肥料滋养水稻,提高土壤肥力,鱼翻动泥土,能为水稻提供土壤养分和氧气,提高土壤

的疏松程度,有助于土壤水、肥、气的比例协调,提高耕地肥力,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

量,稳定水稻产量;水稻为鱼类遮荫,防止高温和阳光直射,降低水温,吸附污染物,净化

水体,优化稻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另一方面又可增加蛋白质来源和经济收入,使当

地粮食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3.(1)B

(2)B温暖湿润,森林茂密C

(3)CD

(4)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

萄糖分的累积,品质较高;离黄河近,水源充足;种植经验较丰富;临近宁夏葡萄酒产区,

以及呼和浩特等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有政策扶持。

(5)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葡萄,通过各种加工环节,形成多种农副产品,开发葡萄

园观光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沼渣

发展沼气,用于酒庄供热或发电,沼渣沼液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废水经过处理用于葡萄园

滴灌,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析】本大题以乌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生物的演化、生态脆弱、可持

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

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煤炭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位置,直接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

产业的布局地点,B正确。产业规模取决于煤炭储量、开采技术、市场需求等因素,A错误;

生产方式与采用的设备、工艺流程等有关,C错误;城市空间结构虽受产业影响,但煤炭资

源空间分布不是直接决定其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2)图3中①表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的过程,②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

用形成沉积岩的过程,③是喷出岩变成沉积物的过程。火山凝灰岩中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

应形成与沉积物转为沉积岩的过程②,所以选B;能形成大量植被化石,说明当时该地区植

物生长繁茂,植被覆盖率高,这样才会有大量植物遗体被掩埋保存下来;二叠纪环境整体呈

答案第3页,共7页

温暖湿润、植被茂密的特征,在动物进化史上,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盛行。恐龙出现在中生

代;三叶虫和笔石主要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奥陶纪等)发展,所以选C。

(3)乌海不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而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被归类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A错误。昼夜温差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B错误。土地荒漠化使得表土疏松,易被风力、

流水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生长条件恶化,生态环境愈发脆弱,C正确。降水量少

限制了植被生长,年际变化大使得植被生长条件不稳定,遇到干旱年份植被生长受抑制,生

态环境容易恶化,D正确。故选CD。

(4)乌海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晴天多,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积累糖分,提升品质;离黄河近,可为其提供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是内蒙古目前规模最大葡萄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种植经验较丰富;

毗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原料充足,临近呼和浩特等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乌

海葡萄”获得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产业转型路上,其中“乌海葡萄酒”成为这座

城市的金名片,有政策扶持。

(5)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葡萄,通过各种加工环节,形成多种农副产品,延长了

葡萄种植产业链,从单纯种植向葡萄酒酿造、观光休闲等产业延伸,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

经济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链拓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包括种植、酿造、旅游

服务等环节,吸纳了劳动力,提高了居民收入,促进了社会稳定;利用沼渣发展沼气用于酒

庄供热或发电,沼渣沼液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废水处理后用于葡萄园滴灌,减少了废弃物排

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4.(l)ABD

⑵C

(3)BACA

⑷B

(5)深中通道的建成缩短了两地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深中两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同时促进两地技术、人才等交流:可以加快深圳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中山市承接产业转

移,并结合自身特色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深化两地产业分工,实现区域内产业转型;深圳人

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而中山市相对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资源丰富,有助于两

地协调拓展生产空间,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

【分析】本题以深中通道的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交通区位因素、

潮汐、区域协同发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的能力,体现区域

答案第4页,共7页

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深中通道采用了“桥、岛、隧、水下互通”的综合建设方式,充分利用了海洋空

间的多层次结构,体现了海洋空间资源的立体性,A正确;深中通道连接了深圳和中山等区

域,将原本被海洋隔开的陆地通过桥梁-隧道等设施连接起来,缩短了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

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体现了海洋空间资源的连通性,B正确;深中通道跨海集

群工程,不能体现海洋空间资源均衡性,C错误;在海洋中建设跨海集群工程,需要考虑海

水腐蚀、海浪冲击、海底地质复杂等特殊问题,工程设计和施工都要针对这些海洋环境的特

殊性进行特殊处理,这体现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时面临的特殊性特点,D正确。故选

ABDo

(2)由图中可知东部有航道通过,采用隧道方式有利于保障船只航行和飞行安全,C正确;

由图可知,东部线路没有经过中华白海豚核心区,A错误;图中线路经过的范围小,东西均

会受气象灾害影响,采用的交通方式却不同,说明东段采用隧道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B错

误;海底隧道建设难度大,投资成本高,D错误。故选C。

(3)伶仃洋大桥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由表层土体的稳定性差可知,以淤泥质海岸类型

为主,B正确,基岩海岸与生物海岸的土体稳定性较好,排除AC。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气

旋的影响,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A正确;顺时针辐散的是北半球的反气旋、顺时针辐

合的是南半球的气旋,BC错误。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常引发风暴潮海洋灾害

等,影响大桥的安全性,C正确、B错误;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的表现,与台风无关,A错

误。地处多种自然灾害环境,采用悬索桥、镭碇等工程技术,保障大桥安全;遥感可以获取

地表的相关数据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

于定位和导航,故应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加强灾害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A正确,

排除BCo

(4)潮差的变化通常与河口湾的形态、水深、宽度等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河口湾形态的变

化(如河道拓宽、水深变化等)会影响潮汐的传播和反射,进而导致潮差的变化。其他选项

如海平面上升、河流径流量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虽然也可能对潮差产生一定影响,但相比

之下,河口湾形态的变化是更直接和主要的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深中通道的建成缩短了两地运输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降低了运输成本,

使深中两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提高了两地之间的物流效率和人流往来,同时促进两

地技术、人才等交流;为产业协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以加快深圳自身产业的扩散和

升级,中山市承接产业转移,并结合自身特色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深化两地产业分工,实现

答案第5页,共7页

区域内产业转型;深圳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而中山市相对人口密度小,人均

土地资源丰富,有助于两地协调拓展生产空间,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两

地资源的互补性使得“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世界级先进

制造业集群。

5.(1)BC

⑵A

⑶B

⑷B

(5)辽东湾海冰厚度分布不均,总体由南向北增加;

海冰厚度丙地比丁地大。原因:丙地靠近海湾内,水深较浅(离陆地近),水体热容量相对

较小,冬季降温快,易冻结;附近有海河,大量淡水注入降低附近海水盐度,有助于加速结

冰。

(6)减少蒸发热量水汽

可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渤海冬季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量大;

结冰后海冰盐度低,且越靠近海岸,平均盐度越低,开采便利等。

不可行:海冰资源受季节、气象条件的影响,资源量存在季节性,不能保证稳定开采;海水

淡化成本高;海冰淡化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

响等。

【分析】本题以渤海海冰相关概况为材料,涉及海水的性质、天气系统、海洋资源的开发等

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为我国最北的内海,所以,海域封闭,水深

较浅,同时,沿岸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有辽河、滦河、黄河和海河等众多河流注入;

故与南海、东海海域相比,北方的降水量更小,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