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数学语文导学案加习题_第1页
第五周数学语文导学案加习题_第2页
第五周数学语文导学案加习题_第3页
第五周数学语文导学案加习题_第4页
第五周数学语文导学案加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计划课题四边形分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知道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能够正确地区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习题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合作探究。1.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2.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四边形,看一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再把它们分一分。把你想到的分类方法写一写,再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是根据什么特点来分的。你能根据以上的分法来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是梯形吗?以同桌为单位讨论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并且它们都是有组对边平行,所以它们都符合的特点,它们是特殊的。三、课内巩固训练。1.填一填。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⑧⑦⑥⑤⑧⑦⑥⑤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图形是梯形。2.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图。3.操作:只剪一刀。4.拼一拼。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2图3中的图形试一试。5.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剪下附页3图4中的图形,分别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四、课堂检测五、小结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检验本堂课学习成果。板书设计图形分类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课题图案欣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习题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欣赏图案1、看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3、小结: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4、思考:(见教材34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学生汇报图案绘制的方法。二、动手操作活动①: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2.(二)活动②: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3、展示作品。(三)活动③: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课堂检测小结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旋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花边图案。板书设计图案欣赏平移旋转对称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图形,可以做到不重不漏。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有序思维的好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图形,做到不重不漏。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图形,做到不重不漏。习题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学前准备。1.画一条分割线,把下面的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2.画一条分割线,把下面的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二、合作探究。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先自己数一数角的个数,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答案,再说一说数角的方法,判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三、课内巩固训练。1.数一数,下面图中有几个角?2.下图中有几条线段?()3.下图中分别有几个三角形?()()()4.下图中分别有几个长方形?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四、课堂检测五、小结六、以同桌为单位完成数学游戏A、B、C是3个固定的铁架,A上插着2个圆盘,下面的大,上面的小。请按下面的规则把圆盘移到C上(可以借助B)。(1)每次只能移动1个圆盘;(2)移动过程中不能把大圆盘放在小圆盘的上面。试试看,最少要移动几次引导学生找出数角的方法。(按角数,按边数。)板书设计数图形中的学问角边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第9课《词两首》2(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导入:1、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2、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3.介绍作者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二、自主学习,掌握字词。1.教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语句的停顿)2.初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与题目相符合的句子画上横线。3.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小组自学。(1)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2)组内读生字,读会写字,会认字,并组词。(3)读课文重点词语。(4)组长听写生字,听写词语。(主要是会写字)5.教师检查各小组学习情况。(1)分组抽号读课文。(2)检查字词,分组抽号领读字词。(会写字,会认字)教师强调重点字。(3)分组抽号读词卡。教师解释询问重点词语的解释。领读,齐读。(4)教师领着齐读生字,再读词语。(5)教师听写词语。三、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词句。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指导背诵。(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四、小结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板书设计《忆江南》媚、媪、剥、茅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第9课《词两首》2(2)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3.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五、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介绍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10《麦子黄了》2(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语句的停顿)2.初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与题目相符合的句子画上横线。3.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小组自学。(1)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2)组内读生字,读会写字,会认字,并组词。(3)读课文重点词语。(4)组长听写生字,听写词语。(主要是会写字)5.教师检查各小组学习情况。(1)分组抽号读课文。(2)检查字词,分组抽号领读字词。(会写字,会认字)教师强调重点字。(3)分组抽号读词卡。教师解释询问重点词语的解释。领读,齐读。(4)教师领着齐读生字,再读词语。(5)教师听写词语。三、再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四、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五、小结“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板书设计麦子黄了“翼”“禁”“锅”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10《麦子黄了》2(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2.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3.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领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一)学习第一段为例。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和风:和煦的风,和暖的风。

空旷:四周宽阔敞亮,没有遮拦物。

娴静:文静、稳重。这里指谁文静稳重?是什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麦子和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快乐成长,也代表丰收的喜悦,实际是人们心情愉快。)

4、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1、第二段。

田埂:田间的小路。(为什么是湿湿的、长长的?)

诱惑:吸引的意思。麦子和豆荚为什么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干什么?(割麦子、拾麦子)从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握、挎)

(还可能是吸引我们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让学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2、第三段。

想象情景,口头描述:五月到了……再读体会。(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柳条()竹笛()竹管()鞭子

读一读这些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蹒跚: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撒着欢儿:形容十分高兴。

如果你是小伙伴之一,看到蹒跚开步的鸭子,撒着欢儿的羊儿,你会怎样?把高兴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齐读)

3、第四段。

师读:“不知是谁……真欢喜!”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顽皮的孩子,引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那最后一句呢?指名读。这里又说明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放鸭放羊很有经验的孩子,勤劳的孩子)想象:平时他们都做了什么?

4、第五段。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话。

想象剪羊毛的情景,说一说。

禁不住:忍不住。说明什么?(想到兔子有了鲜嫩的青草吃,想到剪兔毛的快乐情景,发自内心的高兴)

体会丰收的喜悦读一读。

5、第六段。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的快乐。

想象野炊的情景,再说一说。

6、第七段。

出示: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乏:累。

从“随意、躺、闭上、伸开”体会孩子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再次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怎么画?画出了什么图案?

三、总结全文。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2、引导: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请你试一试。(读出自然的美、语言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麦子黄了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11《一碗水》2(1)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方便和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水”,思考讨论;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

生自由说,出示课题,填入“碗”字。

2、生齐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在文人笔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欢乐之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语句的停顿)2.初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与题目相符合的句子画上横线。3.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小组自学。(1)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2)组内读生字,读会写字,会认字,并组词。(3)读课文重点词语。(4)组长听写生字,听写词语。(主要是会写字)5.教师检查各小组学习情况。(1)分组抽号读课文。(2)检查字词,分组抽号领读字词。(会写字,会认字)教师强调重点字。(3)分组抽号读词卡。教师解释询问重点词语的解释。领读,齐读。(4)教师领着齐读生字,再读词语。(5)教师听写词语。三、读课文思考“一碗水”的什么特点?(1)小,只有一碗。(2)一年到头总不干。(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不紧不慢”说明什么?把“浸”换成“流”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生自由说,可能说到环保、节约用水,可能说到课文内容……重点指导识记“粑、吱、芋”。()的树林()的苔藓()的泉水

()的沙地()的乳汁()的娃娃

透()锈()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板书设计一碗水()的树林()的苔藓()的泉水()的沙地()的乳汁透()锈()蝴()湖()蝶()碟()蜂()峰()擦()察()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课题11《一碗水》2(2)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了解“一碗水”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了解“一碗水”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词卡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说说“一碗水”的特点。

二、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一)“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1、生自由读,找画相关段落。

2、学生汇报。

给人带来的欢乐:读第3节。

理解“歇息”的意思,认识“粑粑”“团饭”“芋头”。

从哪里看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

读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一碗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汇报。

给动物带来的欢乐:读4—7节。(1)有哪些动物来喝这甘甜的泉水?他们怎么喝的?(指导朗读5、6自然段)

(2)还有动物来喝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第4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B第7自然段,“竹叶”“梅花”分别是谁的爪印?照样子把省略号的内容说一说。

(3)这些动物怎样喝水的呢?

A小组合作,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物来喝水?他们是怎样来到“一碗水”边,又是怎样喝水的?

B能把你喜欢的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的动作、样子表演出来吗?C自由上台表演,大家评价,谈感受。

(4)你在旁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不惊动,一起玩儿……)(二)为什么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1、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评价,再读。

3、你喜欢的动物喝了一碗水后会怎样呢?

小猴子更聪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变得更勤劳了。

大象喝了会帮人们做更多的事情了。

4、除了森林里的动物,还有谁会喝到这一碗水,又会变得怎样呢?

旁边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长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体更健康了。

5、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齐读。为什么说它是“大山的乳汁”?填空:()的乳汁甘美、甜美、甘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指导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朗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一碗水热爱、赞美教学反思四边形分类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一个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4)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5)四边形只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4.1图案欣赏我们学习过的、、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数图形中的学问1.下图中分别有几个三角形?精灵儿童网站]4.1机动选择题。1、下面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2、下列物体的形状具有稳定性的是()。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只剪一刀,不可能剪出()个梯形。A、1B、2C、34、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A、大于B、等于C、小于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于两条直角边的和。A、大于B、等于C、小于6、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