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语音助手主要识别声音的()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2.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丰富多彩,利用声音传感器采集了四个声音,其在示波器中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A.甲是次声波,丁是超声波
B.四个发声体都做规则振动
C.甲和乙的音调、响度相同
D.乙和丙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3.以下是有关声现象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是为了将鼓面的振动显现出来
B.乙图中的声呐装置利用了次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
C.丙图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以不同速度划动,可以比较响度的不同
D.丁图中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丁的响度相同
C.乙、丙、丁的音色相同D.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第1页共30页
5.“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6.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大的是()
A.引吭高歌B.低声细语C.悦耳动听D.曲高和寡
7.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可以利用超声波观察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情况
8.如图是我国某地方修筑的“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
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疏密不同的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假设某音
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音乐公路”发出来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振动产生的
B.当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稀疏时,汽车行进时振动很慢,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当汽车发出“sol”这个音符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0.038m
D.我们能分辨“音乐公路”上的乐曲还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一样
9.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展示的仿制的编钟,当工作人员用木槌轻轻敲击这些编钟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
声音。下列关于编钟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页共30页
A.编钟发声是因为木槌敲击使编钟振动产生的
B.编钟发声是因为敲击编钟后,编钟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C.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D.编钟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会逐渐降低
10.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辨别障碍
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并处理成语音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超声波的速度等于3X108m/s
C.超声导盲杖主要利用声音可传递能量原理制成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11.庆元旦演唱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有关演唱会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4m/s
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第3页共30页
A.图甲中,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降低音调
B.图乙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因为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中,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系在绳上的乒乓球轻触发声的音叉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13.10月31日,西南大学附中办学110周年庆典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璀璨“美育之花”绚丽绽放。
如图所示,关于音乐会上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众将手机调至静音是从声源处控制噪音
B.合唱团的高低音声部是根据演员发声的响度不同来分的
C.拉小提琴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D.春之声合唱团优美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14.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
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很多观众通过网络观看奥运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播放的音量,是通过改变音调来改变声音的大小
B.射击场上的枪声以3X108m/s的速度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C.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D.如果倍速播放视频,声音会变尖是由于音色改变导致的
15.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中,陈列着一件古老的陶堀。它有着独特的卵形外观,上面布满精美的纹饰,
当吹奏者对着陶埃吹奏时,便能发出悠扬古朴的声音。以下关于陶填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陶以吹奏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它振动的频率越高
B.改变吹奏的力度,陶填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C.陶填发声只能通过空气传播,馆内的参观者隔着玻璃展柜就听不到声音了
D.听众能够听出是陶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陶填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6.关于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第4页共30页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多选)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播放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固>丫液>丫气
(多选)18.以下是对于乐器说法错误的是()
尸RRA
八M
MH
FUE
LC
)
甲乙丙丁
A.甲图中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
(多选)19.我校八年级在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喜迎二十大,欢喜迎国庆”联欢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
的是()
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响度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色不同
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教室中唱歌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的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多选)20.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
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5页共30页
A.王亚平老师能听到琴声,是通过空间站内的空气传播
B.演奏古筝时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1.甲、乙、丙三个发声体发声波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的相同,甲和乙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甲乙丙
22.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
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图2)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
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其中和两个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相同,
的响度最小。
图1
23.如图所示,“填(xun)w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填内空气而产
生的;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I声音克隆主要是克隆了声
音的(填声音的特性)。
24.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图1)。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
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
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距今八九
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乐器贾湖骨笛(图2),吹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骨笛不同的气孔,主要是为了改变
第6页共30页
声音的_________
图1股
25.古人有云:闻其声而知其人,其判断依据是(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炎炎
烈日下,在沙漠中即使相隔不远的两人也难以听到彼此的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沙漠地表温度高,
高空温度低,声音传播时向(选填"上”或“下”)发生了拐弯。
四.作图题(共2小题)
26.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在发声,根据图中给出它们发声时撞击轻质小球的情景,大致画出示波器B中显
示出来的波形图。
27.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将一根长直的中实铝管截成不同的长度,并将三根截好的铝管竖直安装在底座
上,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简易乐器。制作好简易乐器后,小明用嘴依次从左到右对着铝管口向铝管内吹气,
发现最右边的铝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最右边铝管的大致高度。
铝管
底座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8.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
3、4、5、6、7”的声音来。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小强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
第7页共30页
传到耳朵里的。
(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
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如果用小棒来敲击这些瓶子,敲(填序号)瓶时,音调最高。
(3)小强同学使用不同的力气对着A瓶子吹气,他听到的声音音调和是相同的,也所用
的力气越大,听到声音的就越大。(填声音的特性)
29.如图所示,根据以下几个声现象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
是由物体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该实验方法叫0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闹铃声越来越(大/小),进一步推
理得出o
(3)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短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
变(快/慢),声音的音调变(填“高”或“低”)。
(4)图丁: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小明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声音是由
(空气柱/瓶和水)振动产生的,瓶子的音调最高;小明又分别向瓶口吹气,瓶子的
音调最低。
六.计算题(共2小题)
30.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
有无暗礁,如图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声波。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第8页共30页
31.荷泽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
路段限速为50km/ho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
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汽车两次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恰好是2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o求:
(1)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
(2)计算该路段汽车是否超速?
七.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32.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
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中,A区是音区,B区是音区,C区是音区(以上三个空都选
填“高”、"中”或“低”)。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以上均选填“变高”、”变
低”或“不变");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0
A.这是声音的回声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第9页共30页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DDACAABCADA
题号12131415
答案DACD
二.多选题(共5小题)
题号1617181920
答案ACDCDADABAB
选择题(共15小题)
1.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语音助手主要识别声音的()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语音助手主要识别声音
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D符
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2.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丰富多彩,利用声音传感器采集了四个声音,其在示波器中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A.甲是次声波,丁是超声波
B.四个发声体都做规则振动
C.甲和乙的音调、响度相同
D.乙和丙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分析】(1)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频率。
第10页共30页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中,波峰和波谷之间距离表示
振幅。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4)从物理学角度,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已知甲、乙、丙、丁都是我们听到的声音,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丙做规则振动,丁振动无规则,故B错误;
C、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
D、乙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
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3.以下是有关声现象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是为了将鼓面的振动显现出来
B.乙图中的声呐装置利用了次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
C.丙图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以不同速度划动,可以比较响度的不同
D.丁图中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分析】(1)转换法就是在观察某些微小变化的物理实验现象时,往往另辟蹊径,转换思路,对微小变
化现象进行放大观察,使之效果明显,更加有利于得出结论;
(2)超声波的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以用于声呐、测速仪等装置中;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A正确;
第11页共30页
B、乙图中的声呐装置利用了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故B错误;
C、丙图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以不同速度划动,可以比较音调的不同,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乙、丙、丁的响度相同B.甲、丙、丁的响度相同
C.乙、丙、丁的音色相同D.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
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解答】解:AB.响度受发声体的振幅影响,甲、乙、丙的振幅相同,丁的振幅要小一些。所以甲、
乙、丙的响度相同,故AB错误;
C.不同音色的波的形状不同,乙、丙、丁三者波的形状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同,故C正确;
D.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甲、丙、丁振动频率相同,乙的振动频率要小一些,因此甲、
丙、丁的音调相同,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波形图识别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5.“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
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6.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大的是()
第12页共30页
A.引吭高歌B.低声细语C.悦耳动听D.曲高和寡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
品质与特色。从成语的含义分析哪个成语表示声音大小即可。
【解答】解:
A、引吭高歌,说明声音比较大,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低声细语,说明声音比较小,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
C、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听,故C不符合题意;
D、曲高和寡,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一般人唱不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与声音的三个特性相对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可以利用超声波观察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情况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可以利用超声波观察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情况,故D正确。
故选:Bo
第13页共30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8.如图是我国某地方修筑的“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
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疏密不同的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假设某音
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音乐公路”发出来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振动产生的
B.当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稀疏时,汽车行进时振动很慢,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当汽车发出“sol”这个音符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0.038m
D.我们能分辨“音乐公路”上的乐曲还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一样
【分析】(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
声也停止。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速度公式:v=*(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
应该用h做单位),公式的变形:s=vt(求路程);t=*(求时间)。
(4)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A、我们听到的“音乐公路”发出来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疏密不同的横向凹槽振动产生的,
故A错误;
B、当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稀疏时,汽车行进时振动很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故B错误;
C、当汽车发出“sol”这个音符时,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则时间t=:=焉$,汽车的
-11
速度是54km/h=54xy^m/s=15m/s,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s=vt=15m/sx535s2。038m,
3.639z
故C正确;
D、们能分辨“音乐公路”上的乐曲还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因为音色是发声体
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D错误。
故选:Co
第14页共30页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及速度公式的变形应用。
9.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展示的仿制的编钟,当工作人员用木槌轻轻敲击这些编钟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
声音。下列关于编钟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编钟发声是因为木槌敲击使编钟振动产生的
B.编钟发声是因为敲击编钟后,编钟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C.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D.编钟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会逐渐降低
【分析】(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消耗,响度会变小。
【解答】解:A、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编钟发声是因为敲击编钟后,编钟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故C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逐渐降低,但音调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难度不大。
10.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辨别障碍
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并处理成语音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R!
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超声波的速度等于3X108m/s
C.超声导盲杖主要利用声音可传递能量原理制成
第15页共30页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
传递能量。
【解答】解: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超声波的速度等于340m/s,故B错误;
C、超声导盲杖主要利用声音可传递信息原理制成,故C错误;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超声波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11.庆元旦演唱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有关演唱会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l()4m/s
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4)不同的歌手音色不同。
【解答】解: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色和空气中的声速。
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16页共30页
A.图甲中,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降低音调
B.图乙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因为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中,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系在绳上的乒乓球轻触发声的音叉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
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降低噪声的响度,故A错误;
B.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反射,B超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改变了弦的长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征、噪声的控制、声音的产生,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3.10月31日,西南大学附中办学110周年庆典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璀璨“美育之花”绚丽绽放。
如图所示,关于音乐会上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众将手机调至静音是从声源处控制噪音
B.合唱团的高低音声部是根据演员发声的响度不同来分的
C.拉小提琴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第17页共30页
D.春之声合唱团优美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分析】(1)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
接收处减弱;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解答】解:A、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正确;B、合唱团的高低音声部是根据演
员发声的音调不同来分的,故B错误;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高,故C错误;D、
春之声合唱团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是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4.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
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很多观众通过网络观看奥运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播放的音量,是通过改变音调来改变声音的大小
B.射击场上的枪声以3义108m;s的速度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C.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D.如果倍速播放视频,声音会变尖是由于音色改变导致的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3)音调与频率有关。
【解答】解:A、调节播放的音量按钮是通过改变声音的响度来改变声音的大小,故A错误;
B、枪声以340m/s的速度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故B错误;
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
D、倍速播放回看时声音变尖,是因为快放改变了声音的频率,从而改变了音调,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15.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中,陈列着一件古老的陶填。它有着独特的卵形外观,上面布满精美的纹饰,
当吹奏者对着陶坡吹奏时,便能发出悠扬古朴的声音。以下关于陶坡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陶填吹奏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它振动的频率越高
B.改变吹奏的力度,陶垠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C.陶填发声只能通过空气传播,馆内的参观者隔着玻璃展柜就听不到声音了
D.听众能够听出是陶坡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陶城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
第18页共30页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
响度越大。
【解答】解:A.陶填吹奏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它振动的幅度越大,故A错误;
B.改变吹奏的力度,陶城发出声音的响度会改变,故B错误;
C.陶填发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传播,馆内的参观者隔着玻璃展柜也可以听到声音,故
C错误;
D.听众能够听出是陶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陶埃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
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属于声学部分的常考知识。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6.关于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
个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容貌改变了,但是声音的音
色没变,故A正确;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
的响度大,故C正确;
D.鸟叫声传入人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
第19页共30页
故选AC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难度不大。
(多选)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播放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固>丫液>丫气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发声体;
(3)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
(4)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电视机播放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丫固>丫液〉v气,故D正确。
故选:CDo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速,声音基础题目。
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以波的形
式向外传播。
【解答】解:A、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琴弦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
B、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振幅相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故B正
第20页共30页
确;
C、鼓面振动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故c正确;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水和瓶子的质量越大,敲击时振动频率越低,所以
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高,故D错误。
故选:ADo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
难度不大。
(多选)19.我校八年级在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喜迎二十大,欢喜迎国庆”联欢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
的是()
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响度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色不同
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教室中唱歌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的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
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
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
【解答】解: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的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这说明物体发声时正在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
确;
D、歌声在教室内经过多次反射,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使得歌声更加洪亮,故D正确。
故选:A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音产生条件的掌握,属于
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多选)20.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
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21页共30页
A.王亚平老师能听到琴声,是通过空间站内的空气传播
B.演奏古筝时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音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王亚平老师能听到琴声,是通过空间站内的空气传播,故A正
确;
B.演奏古筝时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与细弦的振动幅度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故C错误;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弦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音调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1.甲、乙、丙三个发声体发声波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的音色相同,甲和乙的
度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从波形上看,越密集则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从波形上看,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响度越
第22页共30页
大;
(4)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波形上看,波的形状越复杂,音色越动听。
【解答】解:由图乙、丙可知,两个波形图中,波形的形状相同,说明音色相同;
由图甲、乙可知,两个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同时波形的
形状相同,说明音色相同;声波偏离中线的幅度不同,说明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波图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22.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
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图2)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
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其中甲和乙两个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相同,乙的
响度最小。
【解答】解:从图2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甲和乙声音的频率相同;从
图2中波形图可知,乙的振动幅度最小,响度最小。
故答案为:甲;乙;乙。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23.如图所示,“填(xun)w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填内空气振动而产
生的;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I声音克隆主要是克隆了声
音的音色(填声音的特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23页共30页
(2)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填(xtin)”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填内空气振动而产生的;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
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制药技术秘密保护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协议
- 线上线下广告物料制作与推广协议
- 安全培训机构安全讲师聘用合同及安全培训方案实施
- 母婴护理服务与婴幼儿用品进出口合作协议
- 技术在语言障碍康复中的辅助作用基于语言接触的干预研究-洞察阐释
- 环保产业对赌协议(业绩补偿条款)及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合同
- 5G网络环境适配-洞察阐释
- 人工智能驱动的预算与财务决策优化-洞察阐释
- 大数据性能测试-洞察阐释
- 手绘图案在珠宝设计中的教育与传承-洞察阐释
- 输水及灌溉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21)-9.1《艺术学概论》第九章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
- 八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 湖南介绍PPT(湖南简介经典版)
-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监督学》形考任务(1-4)试题解析和答案
- 教练技术第一阶段导师讲义
- 多学科会诊MDT胃恶性肿瘤
- 钢丝绳使用、检查、报废培训课件
- 01SS105 常用小型仪表及特种阀门选用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