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读书学习专题练习题

读书学习类文言文一般围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展开,强调勤奋(如

《送东阳马生序》)、专注(如《学弈》)、实践(如《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重要性,传

递“学不可己”“知行合一”等儒家思想。文章价值观明显,典型的有劝学励志(《孙权劝

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批判浮躁(《伤仲永》“泯然众人”的教训)、珍

惜资源(《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

读书学习类文言文的特点

i.内容哲理化

主要探讨学习的规律、方法和态度等,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论语》中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人们要以客观、谦虚的态度向他人

学习,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升自己,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指导性。

2.文体多样,说理方式灵活

文体类型代表篇目说理方式

议论性散文《劝学》直接提出论点,通过比喻、对比论证(如《劝学》中“不

《黄生借书说》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用讲

道理的方式说明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叙事性散文《孙权劝学》借故事寓理,以人物言行对比凸显主题(如吕蒙“辞以

《伤仲永》军中多务”至U“非复吴下阿蒙”的转变)。

书信赠序《送东阳马生序》以自身经历劝勉后学,情感真挚。

3.语言凝练,善用修辞

一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很少有冗长的叙述和描写。如《诫子书》中“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短短几句话就将修

身养德、治学做人的道理阐述得清晰透彻,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

4.情感真挚

第1页共88页

作者往往怀着对读者殷切的期望和关怀,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升品德。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后辈学子的关

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有所成就。

读书学习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抓论点,明逻辑

1.定位中心句:

议论类篇目常在首尾点明论点,如《劝学》开篇“学不可以己”就直接点明了学习不能

停止的主旨。

2.分析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看是如何围绕主旨展开论述的。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

总等。如按“提出论点一举例/比喻论证一总结结论”梳理脉络,《伤仲永》结构:神童天

赋(现象)一不学而泯(转折)一议论点题(结论)。

析事例,悟深意

1.事件与观点的关联:

《孙权劝学》中孙权以“自身读书”为例(“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证明“学”

对执政者的必要性。

2.对比中的启示:

《学弈》中二人“专心致志”与“思援弓缴”的对比,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品语言,解修辞

注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如表示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表示学

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理解其深刻含义,并思考对自己学习的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安贫乐学;《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以蚯蚓类比,强调用心专一。

一联实际,拓思维

1.结合现实谈启示:

将文中所讲的学习道理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思考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

学习中,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从《孙权劝学》引申“终身学习”的意义,或从《伤仲

永》反思“天赋与努力的关系”。

第2页共88页

2.跨学科整合:

联系历史(科举制度)、哲学(儒家教育观)解读文本,如《送东阳马生序》反映元

代儒生求学困境。

【练习题】读书学习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渝水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读书必有暗地①工夫,方能进益。边读边想,坐则读,闲则记,夜则思量。至于

与众游适②,亦念念在此,必求理路③透彻而后已。此真读也。若口吾伊④而心玩好,身学馆

而心务外⑤,日计有余,月计不足,徒糜⑥縻饰⑦以瞒父兄,其父兄不知,亦曰读书无益,此

是假读,与不读者同。故余以读书在能好,好则嗜之如饴⑧,慕之如宝,而于读思过半矣。

(选自《高氏塾铎》)

【乙】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宜太迟。世人常谓⑨,太幼则积无知,俟其稍长,读一

年算一年。不知既长,则外旷多端⑩”,虽读而终难刻骨。

(选自《赵氏家训》)

【注】①暗地:私下、暗中。②游适:游乐。③理路:理论;道理。④吾伊:读书声。

⑤务外:在外游荡,不干正事。⑥糜:浪费。⑦縻饰:指古代由官府发给学生的膳食津

贴。⑧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⑨谓:说。⑩外旷多端:外面情况变化多端。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方()

②徒()

③俟()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以读书在能好,好则嗜之如饴,慕之如宝。

②虽读而终难刻骨。

(3)甲、乙两文告诉读者哪些有关读书的教益?列举其中的三条。

2.(2025•黄冈一模)【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第3页共88页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上①性严重②寡言,独喜观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闻人间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

显德③中从世宗平淮甸④,或谱⑤上于世宗曰:“赵某下寿州⑥私所载凡数车置重货也。”世

宗遣使验之,尽发笼箧,唯书数千卷,无他物。世宗亟召上,谕曰:“卿方为朕作将帅,辟

封疆⑦,当务坚甲利兵。何用书为?”上顿首曰:“臣无奇谋,上替圣德,滥膺⑧寄任,常

恐不迨⑨,所以聚书,欲广闻见、增智虑也。"世宗日:“善。”

(节选自《宋史全文•宋太祖》)

【注释】①上:指宋太祖赵匡胤。②严重:谨严,持重。③显德:后周世宗(柴荣)的

年号。④淮甸:淮河流域。⑤谐(zen):说坏话诬陷别人。⑥寿州:地名,今安徽寿县。

⑦封疆:分封土地的疆界。⑧滥膺:肩负。滥:谦辞,表示不称职。⑨迨(ddi):达到。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①又审无硕师名人与游查阅词典(①祸患②苦于③担忧④毛病)

②尽发笼箧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③手不停卷课内迁移(有卖油翁糅担而立)

④当务坚甲利兵联系成语(当务之急)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世宗遣使验之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无从致书以观不敢出一言以复

D.或遇其叱咄或谓上于世宗日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眼可处)。

赵某下寿州私所载凡数车皆重货也。

(4)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所以聚书,欲广闻见、增智虑也。

第4页共88页

(5)阅读甲乙两个文段,说说宋濂和赵匡胤有哪些共同特点,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2025•桃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丙】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请《灵

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

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

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

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术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

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

B.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

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率定矣

D.世人婚事未学/中峨道而多髯者为东坡

(2)对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第5页共88页

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4)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任选两个文段

简要分析。

4.(2025•辽宁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

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汪)遵①,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

工为绝诗,而深自晦密②。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③,棠

时先在京师,偶送客至潘、沪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

S:“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④乎!”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

年,棠始及第。有集今传。汪遵,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⑤,殆不过此。昔

沟中之断⑥,今席上之珍。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选自《唐才子传校注》,有删改)

【注释】①汪遵:唐代诗人。②晦密:指私藏不露。③就贡:指进京应举。④研席:砚

台与坐席,借指学习。⑤阅市偷光:阅市,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到洛阳书市中读书。

偷光,西汉匡衡家贫,穿壁借邻舍烛光读书。⑥沟中之断:即沟中之瘠,穷困而流落荒

第6页共88页

野之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读书良苦良多趣味(《三峡》)

B.偶送客至满、济间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C.行李索然券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甚侮慢之何陋石有(《陋室铭》)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

(4)两文都与读书求学相关,两人的经历有怎样的异同点?如果甲文作者有机会读到乙

文,会借鉴汪遵什么学习方法?

5.(2025•南山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犯“奢”“傲”二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

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因恐弟之焦

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

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

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词语。

第7页共88页

①非宁静无以蒙匹

②淫慢则不能恸精

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

④弟总宜平心静气

(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步修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夫君子之行/友人惭,下车引之

C.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为人谋而不忠乎

D.不必锦衣玉食画后谓之奢也/人不知耐不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过度懈怠、

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

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

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

“俭”的习惯。

6.(2024•宣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孝友堂家训》两则①

孙奇逢

[甲]

尔等②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日: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

读一弟③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

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乙]

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要紧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

以固其节。余谓童蒙时,便宜淡世俗浓华④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①《孝友堂家训》,孙奇逢著。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

第8页共88页

河北雄安新区)人,明末清初理学家。②尔等:你们,这里指子侄辈的人。③弟:同“悌”,

敬爱哥哥。④世俗浓华:世俗中华丽奢侈的风气。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实蔓于行乎宁静然远(诸葛亮《诫子书》)

B.白首不管乃借前狼假寐(蒲松龄《狼》)

C.富贵适以至其恶曾燕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余谓童蒙时太守自谓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焉有读书不识字者?

②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3)[甲]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有人“读书破万卷”,却还要称之为不识字?

(4)[乙]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家庭教育思想?

(5)结合选文,联系学习生活实践,说说你获得的一点感悟。

7.(2025•桥西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

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②,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

已③。

【乙】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④饼市中,而舍⑤县之大家⑥。大家惟吴氏

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

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

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

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

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②诿:推

托。③愧可知己: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己:太,过。④鬻(y£i):卖。⑤舍:租

房子。⑥大家:世家望族,这里指有钱人家。

第9页共88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如星者十年

②其家素贱

③其父见其志不可专

④时吴氏家延师儒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

②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鼎欣然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B.再观旧所研究本再而衰(《曹刿论战》)

C.而舍县之大家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生子耐能业濯清涟顶不妖(《爱莲说》)

(4)结合选文,请简要概括百诗先生和詹鼎在求学路上分别遇到了哪些困难。

8.(2025•亳州二模)阅读。

【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

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

(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丙】

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②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第10页共88页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遽:匆忙,仓促。②比来:近来。③墙面:言以面向墙,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

术。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用罔:

②然后可以有得得:

③自尊书卷执:

④不徒言也徒: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4)请结合【甲】【乙】【丙】三个语段,分别阐释对“学”与“思”的看法。

9.(2025•新市区一模)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串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涉,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纨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辙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

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关于词语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1页共88页

A.“走送之”的“走”是古今异义词,与《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的“走”都解释

为“跑”。

B.“游”有以下释义:①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②不固定;③交往,往来等。据此推断

甲文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中的“游”可采用第③个义项解释。

C.甲文“礼愈至”中“至”意为“周到”,“至舍”中“至”意为“到达”,而《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中“至”意为“极点”,三者词义不同。

D.甲文中“负箧曳屣”与成语“负荆请罪”的“负”均为“背着”,这与成语“如释重

负”的“负”意思相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描写突出了求学艰辛,情真意切,语重

心长。

B.作者现身说法,以议论为主,兼有叙述、描写和抒情,勉励马生努力精进,有所成就。

C.文章巧用对比,“同舍生”豪华装束与作者“缢袍敝衣”形成反差,彰显矛盾,揭示

道理。

D.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鲜明地表达了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乙】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

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

下物皆然……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①。通籍②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螂③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

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省记:记忆、记住。②通籍:做官。③素螂(yin):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u)

虫。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螂灰丝/时蒙卷轴

第12页共88页

B.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螂灰丝时/蒙卷轴

C.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蟀灰丝/时蒙卷轴

D.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蟀灰丝时/蒙卷轴

(5)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借书的经历,乙文就“借书”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两位作

者的读书经历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10.(2025•东营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谡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蒋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许衡①好学

①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己乎?”师大奇之。

②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

世乱,且贫无书。尝丛日1■③家见《书》④琉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

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⑤诸义而后发。

③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国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吸问之,曰:“非

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④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许衡列传》,有改动)

【注】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

《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

⑤揆:揣度。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群以军中多务”中的“辞”可以按成语推荐法,由“义不容辞”可以推断它翻译

为“推辞”。

第13页共88页

B.“师承其父母曰"可以按照课内迁移法“权谓吕蒙日",其中“谓”翻译为“说”。

C.“众争取吸之”中的“啖”按照语境推断法翻译为“诱惑”。

D.“吸问之”中的“或”翻译为“有的人”。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

B.“吾非其师也”(《许衡好学》)此句为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意为“我

不是他的老师”,说明老师自认无法教导许衡。

C.”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许衡好学》)此句通过众人争抢与许衡淡定

的对比,凸显其坚守气节、不为外物所动的品格。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此句为倒装句,应为“但当以涉猎见往事耳”,强调孙权认

为吕蒙只需粗略阅读历史即可。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5)【甲】【乙】两文,皆关乎“学”。它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11.(2025•任丘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商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

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

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蟀①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

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共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②: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③。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

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

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古人云:纵此欲者,丧人善事。置之一处,无事不辨。读书

第14页共88页

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会理。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祥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释:喜悦。②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③奉思:思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彳『仁义行:

②吾所以得之者何得:

③方见古人用心处方: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B.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C.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D.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②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会理。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读书,请指出两文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12.(2025•南山区校级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感无硝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

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绛色。余立倚左右,拔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遏其叱咄,色忿恭,礼忿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说,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区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遽①。街乃穿璧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逸自葛洪《西京杂记》)

第15页共88页

【丙】

冬夜读书示子聿③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姑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u):陆游的小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

②援疑原理

③色愈恭,礼愈至

④篡给以书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

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

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

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

(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13.(2024•前郭县校级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

此即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

欲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

犹可,不然,则徒劳费。

(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舌L,搞乱。

(1)查阅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

出“然今遣汝”中“遣”的含义是下面第个义项。(填序号)

①谴责

第16页共88页

②送,送走

③排除,排遣

④使,令考生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汝既不能如此即不好学己无可望之理。

(3)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有哪些?

14.(2025•林州市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里有毫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一里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人之进道,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雷①至柔,石为之穿;_.蝎②取至弱,.木

为之弊。夫雷非石之凿,竭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

训।③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政学者所以饰④百行也。

(节选自孔臧《与子琳书⑤》)

【注释】①露(liu):流滴的水。②蝎(he):木中蠹虫(蛀虫)。③训:教诲,教导。

这里指古人的教导。④饰:同“饬”。整治,修。⑤作者得知儿子孔琳与同学一道讲习

《书传》,异常勤奋,写了这封家书予以勉励。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甲文中“虽有毫肴”中的“嘉”字,联系成语“嘉言善行”理解,可知其意思是①;

根据甲文中“虽有至道”可以推断出乙文中“山露至柔”的“至”意思是②;

乙文中“敢学者所以饰百行也”中的“故”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原因”“从前”“因

此”“故意”等义项,在该句中的意思是③o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结合甲文内容,谈谈你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关系。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为学之道。请结合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二者使用的论证

方法有何不同。

第17页共88页

15.(2025•新华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辱书①勤恳千万,观所自道②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③既在

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④乘⑤之间耳。

(选自黄庭坚《答苏迈书》,有改动)

【乙】

唐张参为国子司业⑥,手写九经,每言读书不如写书。高宗以万乘之尊,万几⑦之繁,

乃亦亲洒宸翰⑧,遍写九经,云章⑨烂然,终始如一,自古帝王所未有也。又尝御书《汉光

武纪》赐执政徐俯,曰:“卿劝朕读《光武纪》,朕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今以赐卿。”圣

学之勤如此。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有改动)

注:①辱书:蒙受对方来信的谦敬语。②自道:自己说。③顾:只是。④鞍:骑马。⑤

乘:坐车。⑥国子司业:古代官职。⑦万几:即万机。指事务繁多。⑧宸翰:指帝王的

笔墨。⑨云章:指帝王写的文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顾第在官

②唐张参为国子司业

③又掌御书《汉光武纪》赐执政徐俯

(2)下列对【甲】文中加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竞何时得自在

B.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竞何时得自在

C.则难得师友/文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

D.则难得/师友文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竞何时得自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②圣学之勤如此。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结合自己经历,谈谈你

的体会。

16.(2025•南昌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18页共88页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①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

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

素②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

叙》于石杨体④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

己⑤前所书大年。

(选自《独醒杂志》)

公昔与杜挺之、梅圣俞⑥同舟溯汴⑦,见圣俞吟诗日成一篇,众莫能和,因密伺圣俞如

何作诗。盖寝食游观未尝不吟讽思索也,时时于坐上忽引去⑧,奋笔书一小纸细算袋中。同

舟窃取而观,,诗句也。或半联,或一字,他目作诗有可用者入之。

(选自《孙公谈圃》)

[注]①山谷、东坡、钱穆父:山谷指黄庭坚,字鲁直;东坡指苏轼;钱穆父,钱勰,字

穆父,宋临安人。②怀素:唐代大书法家,精勤书学,以善“狂草”出名。③绍圣:宋

哲宗赵煦年号。④石杨休:字昌言,宋眉州人。少孤力学,登进士。⑤已:同“以”。

⑥公、杜挺之、梅圣食:公,即吾升;杜挺之,仕履不详;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

宋宣州宣城人。⑦溯汴:溯,逆流而上;汴,汴水。⑧引去:离开。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异_________

②纳_________

③皆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②盖寝食游观未尝不吟讽思索也。

(3)黄庭坚学书法、梅圣俞作诗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什么启发?

17.(2025•达州模拟)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

有槁暴,不复挺有,①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第19页共88页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靖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摘编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胜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由师。孔子师郑子、蓑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摘编自韩愈《师说》)

【注释】①此处缺字。

(1)文中划线处有三处需要添加标点,请完成问题。

是故EA]无贵[B]无贱[C]无长[D]无少[E]道之[F]所存[G]师之[H]所存也

(2)关于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者:翻译成”……的原因”,意思是木条弯曲之后无法复挺的原因是人用外力用力弯

曲。

第20页共88页

B.生:此处作动词,翻译成“生来”,意思是君子生来就和常人不一样,能够很好伪装

自己。

C.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成“以……为耻”,描绘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

风气。

D.常:文中翻译成“永久的;固定的”,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常常将其翻译成“平常的”。

(3)下面关于两则材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令人应接不暇,而

且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

B.材料一第三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荀子认为,

学习可以利用外界的事物,向实际学习。

C.材料二发现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统治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