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山水游记专题练习题
山水游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作者描绘自己在旅途中
所见的自然风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的《山峡》《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等都是游记作品。这些情感丰富多样,有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对人生境遇
的感慨思考,也有对理想的向往追求。
山水游记的兴起与发展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为逃避现实而寄情山水,
开始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描写山水景物的游记散文开始出现。课本中《三峡》《答
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山水游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等句展现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标志着山水游记的雏形。此时
作品还多与隐逸思想结合,如《与朱元思书》通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超脱世俗
的追求。
唐宋时期兴古文运动,游记散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山水游记类散文便大量涌现。“唐
宋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
直至明清而不衰。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以“移步换景”手法细腻描绘自然,并融入贬
谪后的孤寂情感,通过自然意象寄托个人际遇,实现情景交融。宋代山水游记尤重理趣,如
《醉翁亭记》借山水抒写“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石钟山记》则以游记为媒介阐发“事
必目见耳闻”的哲理,赋予山水游记说理性;《记承天寺夜游》虽属短章,却以诗情画意引
人入胜。
明代公安派袁宏道提倡“性灵说”,一批文人在文章中独抒性灵,尚真、尚俗、尚趣,
使晚明小品与徐霞客的学者游记成为明代游记散文复兴的重要标志。晚明小品文注重性灵与
生活情趣,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以极简笔法勾勒雪夜孤寂,暗含遗世独立的情怀;袁宏道
《满井游记》展现市井生活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学者游记则科学考察与文学性并重,如《徐
霞客游记》兼具地理价值与文学价值。
第1页共109页
清代游记散文走向衰变,桐城派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是清代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在清代散文的发展中,讲求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桐城派独领风骚,方苞、刘大槌、
姚鼐被视为桐城三祖,姚鼐《登泰山记》写日出景象气象万千,动人心魄。清中期袁枚的山
水游记如《游桂林诸山记》《游丹霞记》《游黄山记》等,有一股潇洒脱俗的韵致。
山水游记的特点
1.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展现自然景色的变化。
2.注重对山水景色的描写,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生动。
3.作者在写景时常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或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或抒发人生感
慨。
4.游记中游踪串联全文,绘景抒情是写作重点。
山水游记的阅读方法
--梳理游踪,理清结构
1.明确写作顺序:山水游记多采用移步换景(如《小石潭记》)、定点观察(如《湖
心亭看雪》)、时间顺序(如《三峡》四季变化)等写景方式。
2.抓关键词句:通过方位词(“自”“至”“由”等)或时间词(“朝”“暮”“春”
“冬”等)梳理游踪,分析段落层次。例如《醉翁亭记》以“环滁皆山”起笔,按“山一亭
一景一人”的线索展开。
-分析景物特点,把握写景手法
1.语言品析:关注景物描写的关键词,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以比喻写
月光之澄澈,《三峡》以“素湍绿潭”动静结合展现四季水势。
2.手法归纳:
正侧面结合:如《与朱元思书》正面写水“千丈见底”,侧面以“游鱼细石”衬托清澈。
虚实相生:《桃花源记》虚构理想社会,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感官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如《小石潭记》的“如鸣佩环”)、触觉等多角度写景。
体悟情感与哲理
第2页共109页
1.情感分类:
寄情山水:如《与朱元思书》的“望峰息心”,表现超脱功利的隐逸情怀。
政治抱负:如《岳阳楼记》借景抒“先忧后乐”的家国理想。
贬谪之思:如《小石潭记》的“凄神寒骨”暗喻柳宗元的孤寂心境。
2.哲理升华:
关注文末议论句,如《游褒禅山记》借探洞经历阐发“志、力、物”的治学之理。
--结合背景,理解创作意图
1.作者处境:如苏轼被贬黄州作《赤壁赋》,借江月之变探讨人生豁达。
时代特征:如《岳阳楼记》反映北宋士大夫的济世精神,《湖心亭看雪》暗含明亡后的遗民
情怀。
【练习题】山水游记
文言文阅读(共22小题)
1.(2025•建湖县一模)古诗文阅读。
班级开展“跟着古代名人去春游”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甲】春日游湖
(北宋•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①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注】①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为西湖名胜之一。
【乙】游岳阳楼记
(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①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
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瞅然以悲,落镂
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车江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
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
第3页共109页
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
此,诚不能无懈于心。第以束发②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
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③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④所窘,一往四十余
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目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
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①练:白色丝绢。②束发:年纪轻。③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④毛锥子:毛笔
的别称。
(1)阅读《春日游湖》,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①请适当想象,补充环境,用生动的语言简洁地描绘“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
间”的画面。
②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明晰词义。
方法借鉴文言语句加点字释义
课内迁移法:3江龙标遥有此寄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迂此地①_____________.
组词法:“诚不能无慨于心”的“慨”已稍稍展布其才②__________
可以用组词法翻译为“感慨”
字形、语境推测法:“里镂以悲”咨然不能自己也③________________
中的“愀然”,根据后面的“悲”
字可知心情,又从偏旁“小”可知
是表达心情的,可以推测“愀然”
的意思就是忧愁悲伤的样子
成语迁移法:目积月累壮心目灰④____________
(3)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5)【甲】诗中的“多数游湖者”的情怀、【乙】文中袁中道的情怀以及课文《岳阳楼
记》(范仲淹)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三篇文章内容分别加以
第4页共109页
分析。
2.(2025•达州模拟)文言文阅读。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蒂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
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囊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雷辐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姨自别。
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
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
深,月影横斜,存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文中划波浪线处有三处需要添加标点,请完成问题。
分曹部署[A]竞以[B]歌喉[C]相斗[D]雅俗[E]既陈[F]妍婕[G]自别。
(2)关于对文中相关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葡屋(bUwu):本指草席盖顶之屋,文中用此来代指贫民。
B.雷辐电霍:原本是“如雷轰鸣、电光闪烁”的意思,文中用此来形容声势浩大。
C.瓦釜:原指陶制炊具,喻粗俗歌声,其典出《楚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若藻:指水生植物,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荐交横”一句用法相同。
(3)下面对于本文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点明虎丘因“近城”而游人不绝,以“月夜、花晨、雪夕”三时概括日常之
景,引出“中秋尤胜”的描写重点。
B.文章中段以铺陈手法极写中秋盛况。“倾城阖户”可见规模,”雁落平沙”等比喻动
静结合,将人流、乐声转化为视觉画面。
C.文章视听结合,例如“檀板丘积”(视觉)、“声若聚蚊”(听觉)等句多感官联动。
同时以人衬景,通过游人之众、歌乐之盛反衬虎丘魅力,而非直接摹山范水。
D.文章骈散相间,“栉比如鳞”“樽囊云泻”等四字句节奏明快,符合晚明小品文”独
抒性灵”的特点。反映了晚明江南市民文化繁荣,士庶同游打破阶级界限。
第5页共109页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囊云泻。
②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行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5)本文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写江南名胜,一喧一寂,各臻其妙。请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3.(2025•翁源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变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俚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酸山①亭。
每友携斗酒、五霞、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在席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
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②,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
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年③以大桶担饭不继。
命小篌④齐竹、楚烟⑤,壬山亭演剧十余出妙人情理拥观者壬人无蚊虻声,四鼓⑥方散。
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⑦如新出浴。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敲(ji)山:山名。②轰饮:闹酒,痛饮。③长年:浙江方言称长工为“长
年”。④小傻:童仆。⑤界竹、楚烟:均为人名。⑥四鼓:四更时分。⑦濯濯:清朗,
明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中藻、若交横/与朋友姿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C.同声中“澄湖万顷”/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D.四鼓方散/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第6页共109页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
(4)小粤读完【甲】文后,不太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意思,
请你为他解惑。
(5)“月夜相聚”是古人的浪漫,小语计划用一副对联展现两位文坛大家的月夜浪漫,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帮他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苏轼月夜欲睡,欣然起行,,步中庭,=
下联:张岱,高声吟唱,品酒肴,,畅快怡然。
4.(2025•前郭县校级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材料二: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顾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
宣畅郁湮,导迎清旷。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
以表其上。
第7页共109页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纤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濠腌②霭,又皆隐见
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
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脩然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
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⑤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
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节选自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畸(an):日光昏暗。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
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④脩(xiao)
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⑤汲汲然:急切的样子。
(1)材料一的作者是(人名),字希文,(朝代)政治家、文
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至若春和晕明
②更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旭酒临风
④以书来展予记之
(3)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
(5)“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材料一第五段主要运用
了、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第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
方式。
(6)记楼,离不开记景。请你分析两则材料中写景的作用。
5.(2025•沛县一模)阅读古诗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第8页共109页
【乙】
游天平山
(宋•王疏)
胜景奇踪烂漫游,归鞍欲上重回头。
山禽于我情何厚,逐马声声似见留。
【丙】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①,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予
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村②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
若搏若噬,蟠孥③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名
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若合而通,至于龙门,两崖并
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空洞,
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慎然若将压者,遂相引而出。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
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
来临,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节选自明•高启《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舆:车。②狙村(juyi):像雅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③蟠孥:盘曲,牵引。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断三处)。
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有仙则名
B.至则舍舟旗舆蒙乃始就学
C.委曲加上则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遂相引而出举与外人间隔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②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4)【甲】【乙】两诗写“乐”手法独特,【甲】诗中“一路莺啼送到家”和【乙】诗
中“逐马声声似见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它们是怎样表现诗人之“乐”的。
第9页共109页
(5)【丙】文所写之“乐”内涵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6.(2025•连云港一模)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亥心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
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刺史:官名,写此文时,
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树林阴罐
②醉翁之幸不在酒
③谈幽芳而荫乔木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少而寓之酒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B.画不知人之乐/掇幽芳画荫乔木
C.林壑芯美/水尤清冽
第10页共109页
D.遂书以名其亭焉/学迷,不复得路
(4)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5)两文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乙】文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
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7.(2025•思明区一模)联读古诗文,完成以下任务。
【甲】望江南•暮春
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零①风软丝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鹑鹃鸣。春色属芜菁。
【注释】①舞雪(yu):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乙】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①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频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丙】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①
高粱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
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组殿②,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
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
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
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③,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④乎?是日
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①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公
安派”诗人,崇尚本色,反对摹拟,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②绡殿(gandi
an):指佛寺。③挂进贤冠:进贤冠是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挂进
第11页共109页
贤冠”的意思是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④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
障。
(1)下列对【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A网以水田查阅词典法:①表示房屋的量词;②间或,
断断续续;③秘密,暗中;④夹杂,参杂。(填汉字)
B限日参考成语法:目不暇接
C思立亦以为然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D星日分韵课内迁移法:星日更定矣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②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
(4)联读三篇诗文,师生们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补全对话内容。
老师: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白苏斋”,让我们一起探寻诗
人的写作秘密吧。
小A:优秀的古诗文作者就像高明的摄影师,可以定点观察,如【乙】诗中,诗人立足
“湖边”,欣赏南湖春光;也可以移步换景,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如【甲】
词中,词人以①、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写自己的酣咏场面;又如【丙】文
作者从高梁桥骑马至②。
小B:优秀的古诗文用词也很讲究,如【乙】诗"翅低白雁飞仍重”中的“重”字应该
读③,原因是④。
我:要成为古人的知音,还需要抓住关键语句,领会言外之意,面对明媚春光,三位作
者的心情各有不同。苏轼面对大好春光,透露出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酣,表现了他热爱
自然、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白居易⑤;袁宗道
第12页共109页
⑥o
8.(2025•金州区模拟)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屿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
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
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
表;暮则俵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
南面之君③,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山人忻④然而笑曰:“有是哉!”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俅(su):向着、沿着。②挹(yi):同“揖”,作揖。③南面之君:指君
主、帝王。君主临朝听政时通常面向南方而坐,以显示其尊贵和权威,所以用“南面”
来代指君主之位。④忻(xm):喜悦、高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脸溪而渔故脸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醒能述弘文者"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得异境焉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第13页共109页
D.故名之曰"放鹤亭”有仙则名(《陋室铭》)
(2)请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郡守苏轼,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
(4)甲乙两文的文眼均是“乐”字。其情感内涵有何异同?请简要阐述。
9.(2025•花溪区模拟)古代诗文阅读。
游龙洞记
[明]王守仁
贵阳龙洞,在城西北隅。予闻其胜@,与二三友往游焉。始入,洞稍窄,仅容一人侧身
而入。行数十步,洞渐宽,豁然开朗,若别有天地。四壁皆石,其色青黑,光润如玉。中有
石乳②下垂,形如钟乳,或如莲蓬,或如珊瑚,千姿百态,不可名状③。洞中寒气凛冽,虽
盛夏,亦觉清凉逼人。洞之深处,有水声潺潺,循声而往,见一溪横贯洞中。溪水清澈见底,
中有游鱼往来,历历可数。溪边有石,可坐而息。予等解衣坐石上,濯足于溪,顿觉神清气
爽,尘虑皆消。
洞之出口,有巨石当门,仅留一缝,仅容一人彳区偻而过。出洞,回首望之,但见洞口如
天开一窍,而洞中之景,若隐若现,如梦如幻。予叹曰:“天下之奇观,多藏于幽远险僻之
处,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洞虽小,然其景致之奇,足以发人深省。惜乎世人多趋易而避难,
故奇景常为人所忽略。”
【注释】①胜:风景优美。②石乳:洞顶滴水所凝结的碳酸钙矿物,形如乳头。③名状:
用语言描述。
(1)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作者在游龙洞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欣喜一好奇一感慨一沉醉
B.好奇一欣喜一沉醉一感慨
C.好奇一沉醉一欣喜一感慨
D.欣喜一感慨一好奇一沉醉
(2)作者游龙洞后写到:“天下之奇观,多藏于幽远险僻之处,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
洞虽小,然其景致之奇,足以发人深省。惜乎世人多趋易而避难,故奇景常为人所忽略。”
第14页共109页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仅容一人低偻而过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虽盛夏,亦觉清凉逼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
《三峡》)
C.予等解衣坐石上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
世家》)
D.洞之出口,有巨石当门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10.(2025•岳麓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喜雨亭记
[北宋]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岁之
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
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
①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道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②。”“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③,狱讼繁兴,而
盗贼滋炽④。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
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相得与优游⑥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耳又可忘耶?”
(有删改)
【注】①怀(bian):欢喜,欢乐。②禾:水稻。③荐饥:连年饥荒。④滋炽:更加猖
獗。⑤二三子:你们诸位。⑥游:悠闲自在。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之春”中的“是”与“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是”意思相同。
B.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弥月不雨”中的“雨”是动词,意思是“下雨”。
C.“吾亭适成”中的“适”与成语“适逢其会”中的“适”意思不同。
D.“其”在文言文中可加强祈使、推测或反问语气。“其又可忘耶”中的“其”表示推
测语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15页共109页
A.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B.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C.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D.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4)苏轼为何将这座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请结合文章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析。
11.(2025•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僧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赛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己三鼓矣。舍中掩关熟
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④钓鱼
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僧州:苏轼被贬之地,今属海南。③过:指苏轼的
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
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卖油翁》“但微颔之”中的“但”都可以理解为“只
是”的意思。
B.“过”有四个常见义项: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中的“过”是“超过”的意思。
第16页共109页
C.“良月嘉夜”与成语“嘉肴美馔”中的“嘉”意思相同,都是“美好”的意思。
D.“鼓”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名词,是一种打击乐器;而在“归舍已三鼓矣”中,“鼓”
应理解为“击鼓”,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4)小宁:【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游”所见,【甲】文
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写出了月色的①;【乙】文中
“②,③”,写出了僧州上元之夜的热闹景象。
④不同的月夜之景表现了苏轼相同的心境,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苏轼的心境。
12.(2025•东平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满井游记
(明)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①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②,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酷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爨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
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淡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⑦
之间皆有喜气o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①花朝节: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相传是农历二月十五。②东直:北京东直门,在
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③罐(hui)面:洗脸。④浅鬣(1通):鬣兽颈
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囊(lei):端着酒杯。⑥蹇:指骑驴。
第17页共109页
⑦毛羽鳞鬣:泛指各种动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致的是
A.欲方其林泉而茗者
B.渔人甚号之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红装而搴者
D.更年事雪,并怡然自乐丰田鳞砥之间皆有喜气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
的诱人春色,抒发了作者对春色的眷恋珍惜之情。
B.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
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C.本文语言清丽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一句就运用
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春山的无限美好。
D.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记游之作,它还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中所说的“始知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给下面句子断句,仅限三处。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此文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13.(2025•安徽模拟)阅读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硒,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于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18页共109页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草,即棹小舟
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
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赛数为余言:“傅
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
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汁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
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
[注]①夕岚:傍晚的山光。
(1)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安”与乙文段“安可为俗食道哉”的“安”
都是“怎么,哪里”的意思。
B.“更上一层楼”的“更”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更”意思用法完全相同,都是
“还”的意思。
C.“绝”有穷尽,断绝,独特等义项,“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和“不绝如缕”的
“绝”一样。
D.甲文的“余孥一小舟”的“挈”和乙文“棹小舟入湖”的“棹”意思一样,都是“划
(船),撑(船)”的意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3)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4)【甲】【乙】两个语段都是游览西湖美景,但所寄情感有何不同。
14.(2025•萧山区模拟)挖掘两篇虎丘相关作品,从古人对虎丘的勾勒与情思倾诉里,破
第19页共109页
译他们的精神密码,完成以下任务。
【甲】
虎丘记①
[明]袁宏道
虎丘寺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且无之。凡月之夜,花之
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无胜。
A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②,寂然停声。属③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
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存藻凌乱,则萧、板亦
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⑤,飞鸟为之
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⑥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
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⑦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
者,如月⑧!”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选自《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作者曾任吴县知县,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流连虎丘胜景,写下此文,
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②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③
属:跟随。④度:吐。⑤几尽一刻: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⑥迟月:等待月出。⑦皂隶:
衙役。⑧如月:以月为证。
【乙】
虎丘月下送子任①赴湖广宪副②
[明]文嘉
奉使远持三楚③节,乘春同作夜山行。
B月浮皓彩天中见,塔绕红灯树里明。
山色溪声终古在,赏心乐事几人并。
酒阑不尽相违意,愁见江头春水生。
【注释】①子任:诗人的好友。②宪副:官职名,按察副使。③三楚:楚地疆域广阔,
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
(1)参考下面表格的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复盘思路。
第20页共109页
文言语句方法释义复盘思路
虎丘寺城可七词典查阅法:a.离©_.⑤以上释义你是
八里开;b.距离;c.过去(填序号)如何得出的?请
的。选择其中一个字,
而中秋为尤胜课内迁移法:水才清②—简要说明思路。
冽(《小石潭记》)(运用表格中的
方法或其他方法)
今余幸得解官古今异义③一
不知尚不余言语境推断法:联系上@—
否耶下文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3)在A、B两句中选择其中一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4)从语气、语速两方面分析【甲】文中袁宏道“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一句
表达效果,并据此阐释作者寄托的人生追求。
(5)【甲】【乙】两文均以“虎丘月”为载体,但体现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两文景
物特点及注释阐述理由。
15.(2025•浙江一模)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贤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以青春的热情,走进古诗
文的世界,开展古诗文品鉴活动。
材料一:
游桃花涧(节选)
[明]徐霞客
巧树皆垂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多元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三检)南平市2025届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哲学与伦理学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术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英语六级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伦理与法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5月月考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5)含解析
- 织带绘图方法
-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代谢作用与发酵)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7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户口分户协议书(6篇)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 SQ-02-绿色食品种植产品调查表0308
- 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学设计
- 活跃气氛的开场小游戏「培训破冰前必备」
- 光伏发电项目安全专项投资估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