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含答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本试卷共23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逞能(ch6n)侥幸(jiao)举怅(chou)持之以怛(heng)

B.摧残(cui)筵席(yan)旗帜(zhl)期之不理(zhi)

C.彳至直(jing)情难(jie)坝亥!1(qing)走填无路(tou)

D.统筹(chou)寂寥(1话0)隐匿(mi)不屑置辨(bia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诗内容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

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还能够增强

精神境界。我们从古诗中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出蓬勃生机。

A.丰润获得与日俱增迸发

B.丰富汲取与时俱进焕发

C.丰富汲取与日俱增迸发

D.丰润获得与时俱进焕发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春风边走边为大地褪

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春色满园。燕子按时返回村庄,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

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

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野花就这样装点了乡村的页册。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

河边垂柳依依而立,那鹅黄色的芽苞,羽1河水映绿染黄。

A.“吹向大地”“褪去寒衣”“春色满园”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野花就这样装点了乡村的页册。”一句中,“装点”作谓语,“页册”作宾语。

C.“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用“是……更是……”连接前后两个分

句,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第1页共29页

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把“映绿”和“染黄”调换位置。

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亚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

桃园》等。

B.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把保尔从一个无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的人物是朱赫来,而出卖了保尔,

让保尔蹲监狱并差点被枪毙的是维克多。

D.在小人国,格列佛向国王介绍火药枪炮威力无比,他愿意把制造军火的方法献给国王。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名著启迪心智,人生有“舍”有“守”,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说说他们的“舍”与“守”分别是什

么。

简・爱(《简•爱》)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鲁智深(《水浒传》)

5.古诗文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o(秋瑾《满江红》)

(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适合写在灯笼上,跨越时空传递思念之情,表达对亲人

的祝愿。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3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第2页共29页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①

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②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③!万里腥膻④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

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①章德茂大卿:陈亮的友人章森,奉命使金。②藁(g5。)街:汉代长安城内外国使臣集中居住的

地方。汉将陈汤出使匈奴,曾斩杀郅支单于,将其首级悬挂在藁街,作为对“犯汉”者的惩戒。③耻臣戎:

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④腥膻:代指金人。因金人膻肉酪浆,以充饥渴。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叙写了出征前分食牛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的情景,描绘了激烈

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

B.《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这里连用三个排比,大气磅礴地写出

中原王朝的光荣历史。

C.两首词都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愤恨,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D.《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全词意脉贯通,风格上慷慨激昂,雄健豪放,这一点与《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颇为相似。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薪,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岁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①;斯文有传,学者有呼;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一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

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

第3页共29页

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节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著龟(shi):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组者哀转久津(《三峡》)

B.泉香加酒洌学画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学者有刎齐呻败绩(《曹刿论战》)

D.蓑不惆怅失望宫妇左右蓑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

10.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甲乙两文共同运用了①—的表达方式;甲文还运用了②—的表达方式。

(2)“以民为本”是儒家重要的治国理念之一。甲文表现出欧阳修“③”的为政理念;乙文中的

“④"四字就是对欧阳修治理成效的高度评价。(③用自己语言概括④原文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

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有学者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

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则会

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

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

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

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

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

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

第4页共29页

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

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2)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

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和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

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4)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

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材料三】

番茄学习法是一种保持专注的方法,表现为短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多频次休息。如果你想尝试这一学

习方法,那就选择一项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钟(形状像番茄的定时器)设置为25分钟。番茄钟响铃时,

休息5分钟,再重新设置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继续工作。4个番茄钟过后,延长休息时间。番茄学习法

可能会有助于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而你自己也不会感到精疲力尽。

【材料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在学生预习时或是老师教学完成

后,学生自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自己探索整理出

来的内容,比老师直接灌输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小语同学自己动手,系统梳理各

科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下面是她梳理的《作文写作思维导图》。

|时事热词|

|a西关英词|

3■里南选材_|爱典亲毯|

0分析馁定词|-1不准审短

|0R实及历

[解读引导谕]

作文写作

盘分峭

思维导图I

I秋极正向I

1送进第杓1

I援角独特]-4巧妙构W

1对比储杓

I挖揖深度I1…

打o号为重点关注内容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者们发现,即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们阅读有重点标记的文章时记忆力更高。

第5页共29页

B.做笔记时注重圈、点、勾、画,有助于学习者把握文章重点,寻找文章脉络……

C.番茄学习法可能有助于学习者短时高效地完成更多任务,而学习者自己并不会感到精疲力尽。

D.学生在学校听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以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12.请结合材料三内容给“番茄学习法”下定义。

13.请结合《作文写作思维导图》,补全小语同学的学习经验介绍。

我在写作文前,首先通过圈画关键词、分析限定词、解读引导词实现①,接着再拟定立意、斟酌选材、

巧妙构思。选材方面可以选择时事热点、经典事例,侧重叙述②一o文章构思除了③—几种结构外,

还可以运用多种结构(或叙事)框架,使文章曲折生动。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挂满父爱的梨树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要不是他的腿

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

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敷衍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冷漠地想着,回家特

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为然,还帮我算起账来:回

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水分大。因而我未

把父亲的电话放在心上,忙自己的事去了。

③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突然痛着腿出现在我家门口,身后还背着一只蛇皮口袋,像一个行乞

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口袋,挺沉!父亲跟在我身后进屋,嘴里不住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你

较点儿放下,别碰伤了。

④一听父亲是送梨进城的,我有点儿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大老远送梨来,干吗?你腿还未痊

愈,至少进城前先打个电话,好让我去车站接你呀!”

⑤父亲突遭一番埋怨,傻愣住了,良久,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

长在树上坏掉呀!再说,中秋节也该用梨敬月呀!”父亲几乎涨红了脸来表白进城送梨是一百个正确的。

⑥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她的心情和我同样,她刚要说上几句,被我使眼色阻止了。

不过她还是冷冷地搭下一句:“爸,你以后再这样,我们不管你了。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

梨的,才3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噎得没一声言语,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⑦或许因为我们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的饭他吃得很少。午后,他把蛇皮口袋里的梨

一个个拾出来,平放在餐桌上,执拗地回乡了。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

头,奔拉着头,一病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可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不时地

用手抹自己的眼窝。突然,我感到一阵心酸,有一种愧疚的感觉袭来。我想挽留父亲住下,他还是箪着走

第6页共29页

To

⑧回到家,我看到餐桌上一个个硕大的梨。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父亲和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谁知,正当我沉浸在对梨树的追忆时,妻一声“把梨送给邻居吧”,惊醒了我。我木然地拒绝:“不!”

说完我随手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张口就咬,一嚼,一股甘泉直涌心田。妻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

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梨肉递给我,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梨更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真削

了一个吃起来。然而,她只吃了一口,便也惊讶得停住了手说,这梨咋这么甜?一点儿不像市面上卖的!

⑨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心里想着,父亲不知是用何种方

法才让家里的梨树长出如此甜津津的梨。

⑩一日,我和妻回乡看望父母。父亲去了屋后的田里,只有母亲在家。母亲热情沏茶后,我悄声地说

起父亲送梨的事,又顺带了一句怪母亲的话:你怎么让父亲一人送那么多的梨进城?谁知,母亲听后重重

地叹了一口气,说,今年的梨树呀,你父亲费了神了,他早从天气预报中听说今年雨水多,一开春,他就

请人在梨树周围竖了四根竹篙。待梨树挂果,再逢雨天,他总是拉上塑料纸替树遮雨,说是这样长熟的梨

依然原汁原味。他呀,把这棵梨树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有虫也不喷洒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上,踮着脚跟

儿捉虫,施肥也是农家肥,说是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产品。一天天,他看着梨长大成熟,常挂在嘴边的一

句话是一人老了,不能为子女做些什么,而子女对我们这么孝顺,唯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须再也听不进母亲的话,眼中温热起来。走到院中,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篙,顿时像几束爱的

光柱直插云霄。

蹴终于泪流满面。而身旁的妻,眼睛也早已湿了。

14.结合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段落事件“我”的态度/心情

①一

父亲让我回家摘梨,“我”忙自己事未回。A

③—

父亲进城送梨,“我”和妻子斥责父亲埋怨、冰冷

⑦B辛酸、愧疚

⑧_

“我”拒绝妻子送梨提议,吃梨感受梨的甜美。C

15.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

第7页共29页

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宜拉着头,一痫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16.选文第⑩段写母亲的话有什么作用?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画线句子。

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18.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三)(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案头仙境——焚香炉

①古人的生活中,焚香熏香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近些年古装剧的大加渲染下,调香弄香则成

了一门高深莫测、能够“杀人于无形”的绝技,让熏香这件事带上了神秘色彩。可惜香料难以长久保存,

所以我们很难亲自体验古人用香的神奇之处。好在有一些焚香炉完好地保存下来,其奇异的造型和华美的

装饰很能启发今人的想象。

②博山炉最早的记载可能始于《西京杂记》:“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汉代其他书籍中也有记载,到唐宋史书、诗歌中多有提及。汉朝故事中,“诸王出阁则赐博山香炉”。《晋

东宫旧事》日:“太子服用则存博山香炉”。《武帝内传》记载“有博山香炉,西王母遗帝者。”

③出土的汉博山炉总体数量较少,但形制变化不一。《考古图》载“炉象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

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此器世多有之,形制大小不一。”在两汉的发展过程中博山炉的形制出现了变化,

木琴遵循着从豆形炉到山形炉再到角熏炉的轨迹,整体上呈现出简化的趋势。但博山炉整体大致的形制多

是顶部镂空山形炉盖,铸有波浪卷云、人物鸟兽、山峦林木等纹饰。炉盖和炉身对半相扣,炉盖呈锥形,

炉身扁圆、鼓腹,喇叭形圆足底座,底座有纹饰,熏炉底座大小不一。炉身和底座承接处有炉柱,柱身粗

细、高低有别,熏炉的整体高度也不尽相同。博山炉在西汉中期以后较为流行,分布范围较广,今陕西、

山东、山西、湖北等地的汉墓均有出土。

④博山炉之所以以“博山”形作为纹饰,和汉人信仰的仙道思想有关。追求长生不死是道教的核心信

仰。人老而不死则为仙,神仙居住的地方就是“神山”“仙山”。人们对雄伟高大和神秘莫测的山充满恐

惧和敬畏,产生了对山岳的崇拜,成仙思想更加盛行。秦始皇为求得成仙,曾遣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东渡

寻找神山。汉武帝时曾多次派方士赴东海寻找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博山炉炉盖的外形和

汉字“山”相似,香薰时从炉盖的镂空纹饰里缕缕飘起的烟气的视觉感受和传说中的烟雾缭绕的仙山意境

相通,能够营造一种成仙、升仙之道,正符合汉人想象中“神仙”的理想世界。

⑤汉代博山熏炉除了在精神和艺术意识形态方面富涵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实

用功能。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大量来自西域的香料传入中原,用香更是成为普遍现象。香薰在各贵

族阶层中广泛流行,既用于居室熏香、熏衣熏被、祛污致洁,也适用于宴饮、歌舞等娱乐场所。西汉刘向

第8页共29页

《熏炉铭》中描述:“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博山炉中装有香料,香料燃烧后的气

体排入到空气中起到镇静安神、净化空气的作用。汉代人的生活方式比较随性,在室内焚香能够营造幽静

香雅的氛围,为居住环境增添文人的气息。

⑥祭祀活动是中国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了祭天礼地、招诸灵

异,常常是需要焚香的。佛教的盛行使得焚香成为宗教信仰的行为熏炉也成为特殊佛具,博山炉更是因隐

喻“博爱”的含义受到青睐。

⑦总而言之,汉代的博山炉体现出来的审美风尚和文化气质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有改动。)

19.选文②一⑤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博山炉进行说明的?

20.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秦始皇为求得成仙,曾遣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找神山。汉武帝时曾多次派方士赴东海寻找传说中的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21.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在两汉的发展过程中博山炉的形制出现了变化,木蒙遵循着从豆形炉到山形炉再到角熏炉的轨迹,整体上

呈现出简化的趋势。

22.选文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50分)

23.按要求作文。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

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一曲《世界赠予我的》充满哲思与温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治

愈了无数人的心灵。

请以“_____赠予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

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4.我喜欢理性的篮,那是生命的宁静致远;我喜欢高贵的紫,那是智者的自我珍重;我喜欢热情的红,

那是青春的神采飞扬……

请以“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

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第9页共29页

、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逞能(chen)傥幸(jiao)愁怅(chou)持之以怛(heng)

B.逑残(cuT)筵席(yan)旗帜(zhi)制之不理(zhi)

C.彳至直(jing)蒂难(jie)顷刻(qing)走填无路(tou)

D.统筹(chou)寂攀(liao)隐匿(mi)不屑置舞(bian)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逞能(chen)———cheng,愁怅一—惆怅;

B.籁席(yAn)-—yan,制之不理-——置之不理;

D.隐匿(mi)—-ni,不屑置辨一-不屑置辩;

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诗内容,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

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还能够增强

精神境界。我们从古诗中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_____出蓬勃生机。

A.丰润获得与日俱增迸发

B.丰富汲取与时俱进焕发

C.丰富汲取与日俱增迸发

D.丰润获得与时俱进焕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丰润”侧重于丰满、滋润,多形容肌肤、土地等;“丰富”表示种类多或数量大,可用于形容

内容。此处说古诗内容,用“丰富”更合适。

第二空:“获得”表示取得、得到,比较宽泛;“汲取”有吸取、吸收的意思,常与知识、营养等搭配。

这里说从古诗中获取东西,“汲取”更能体现主动获取且深入吸收的意味,所以选“汲取”。

第三空:“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与时俱进”意思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前进。结合语境,强调在新时代要跟上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用“与时俱进”恰当。

第四空:“迸发”强调突然而强烈地发出;“焕发”表示光彩四射,常与“生机”搭配。这里说让传统文

化展现出生机,用“焕发”更符合表达习惯。

第10页共29页

故选B。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春风边走边为大地褪

去零?,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春色懑呵。燕子按时返回村庄,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

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

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野花就这样装点了乡村的页册。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

河边垂柳依依而立,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A.“吹向大地”“褪去寒衣”“春色满园”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野花就这样装点了乡村的页册。”一句中,“装点”作谓语,“页册”作宾语。

C.“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用“是……更是……”连接前后两个分

句,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把“映绿”和“染黄”调换位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吹向大地”是动补短语,“褪去寒衣”是动宾短语,“春色满园”是主谓短语,其中“吹向大地”和

“褪去寒衣”都有动词,结构类型并非各不相同,所以选项错误。

C.“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用“是……更是……”连接,表达的是

递进关系,而非转折关系,选项错误。

D.“河边垂柳依依而立,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没有语病,不需要把“映绿”和“染黄”调

换位置,选项错误。

故选Bo

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

桃园》等。

B.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把保尔从一个无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的人物是朱赫来,而出卖了保尔,

让保尔蹲监狱并差点被枪毙的是维克多。

第11页共29页

D,在小人国,格列佛向国王介绍火药枪炮威力无比,他愿意把制造军火的方法献给国王。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名著启迪心智,人生有“舍”有“守”,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说说他们的“舍”与“守”分别是什

么。

简・爱(《简・爱》)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鲁智深(《水浒传》)

【答案】(DD(2)示例:简谖:“舍”:放弃了在桑菲尔德庄园的优越生活,离开罗切斯特;“守”:

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对平等爱情的追求。

彭德怀:“舍”:舍弃个人安逸生活,投身革命,为了理想四处奔波;“守”:坚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鲁智深:“舍”:舍弃官职,放弃安稳生活;“守”:坚守正义,嫉恶如仇,为帮助弱小不惜与权贵对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在大人国,格列佛为了讨好国王,曾向国王介绍火药枪炮的强大威力以及制造方法,但遭到了大

人国国王的拒绝和谴责,国王认为发明这种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简•爱:

“舍”:简•爱自幼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受尽舅妈和表兄的冷眼。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在与罗切斯特相爱并准备结婚时,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她毅然放弃了即将拥有的爱情和优越生活,选

择离开。

“守”:简•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尊严、独立和对平等爱情的追求。她不因为自己的贫穷、低微、不美而

自卑,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绝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最终等到了罗切斯特恢复自由身,

两人得以平等地结合。

彭德怀:

“舍”:彭德怀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他本可以选择平凡的生活,但他为了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舍弃

了个人的安逸和舒适。他投身革命,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奔波奋斗。

“守”:他坚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还是党内的错误路线,

他都始终坚持真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不懈努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指挥了许多重

第12页共29页

要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操劳,致力于国防

建设和经济发展。

鲁智深:

“舍”: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有一份稳定的官职和收入,生活相对安稳。但他为了帮助金翠莲父

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从而舍弃了官职,开始了逃亡生涯,后又在五台山出家为僧。

“守”:鲁智深坚守着正义和善良的本性,嫉恶如仇。他在江湖中行走,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无论是解

救林冲,还是攻打青州城,他都毫不畏惧权贵和恶势力,始终为了帮助弱小、维护正义而战,是《水浒传》

中一位极具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的人物。

5.古诗文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o(秋瑾《满江红》)

(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浊酒一杯家万里,o(范仲淹《渔家傲》)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适合写在灯笼上,跨越时空传递思念之情,表达对亲人

的祝愿。

【答案】①.八年风味徒思浙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春蚕到死丝方尽④.燕然未勒归无

计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易错字:徒、浙、雕、勒、婵娟。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①

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第13页共29页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②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③!万里腥膻④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

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①章德茂大卿:陈亮的友人章森,奉命使金。②藁(g5。)街:汉代长安城内外国使臣集中居住的

地方。汉将陈汤出使匈奴,曾斩杀郅支单于,将其首级悬挂在藁街,作为对“犯汉”者的惩戒。③耻臣戎:

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④腥膻:代指金人。因金人膻肉酪浆,以充饥渴。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叙写了出征前分食牛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的情景,描绘了激烈

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

B.《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这里连用三个排比,大气磅礴地写出

中原王朝的光荣历史。

C.两首词都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愤恨,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D.《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全词意脉贯通,风格上慷慨激昂,雄健豪放,这一点与《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颇为相似。

【答案】C

【解析】

【导语】辛弃疾《破阵子》描绘醉梦与战场,展现壮志豪情,无奈白发已生,尽显壮志难酬的悲愤。陈亮

《水调歌头》以送友使虏为契机,斥责敌国轻视南宋,坚信宋朝有英烈不甘臣敌,表达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者均借诗词抒发爱国之情与对时局的感慨。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C.不正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确实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但《水调

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出使金国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并

没有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愤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竺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第14页共29页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岁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①;斯文有传,学者有呼;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昔其未用也,天工以为病而其%用也则区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

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莘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

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节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著龟(shl):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哀转久维(《三峡》)

B.泉香画酒洌学画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学者有刎齐呻败绩(《曹刿论战》)

D.蓑不惆怅失望宫妇左右蓑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

10.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甲乙两文共同运用了①一的表达方式;甲文还运用了②—的表达方式。

(2)“以民为本”是儒家重要的治国理念之一。甲文表现出欧阳修“③”的为政理念;乙文中的

“④"四字就是对欧阳修治理成效的高度评价。(③用自己语言概括④原文回答)

【答案】7.D8.(1)不久夕阳落到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2)君子有所

依靠而不害怕,小人有所畏惧而不敢胡作非为

9.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

10.①.记叙②.描写、抒情③.与民同乐④.民有父母

【解析】

【导语】甲文《醉翁亭记》描绘滁州百姓出游、太守宴饮等场景,通过记叙、描写与抒情,展现醉翁亭周

边美景和众人之乐,体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祭欧阳文忠公文》为苏轼悼念欧阳修所作,

第15页共29页

叙述其一生不同阶段在世人心中的状态,高度赞誉他在道德、学问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表达对其离世的惋

惜之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断绝/消失;

B.表并列,可译为“并且”/表转折,意思是“却”;

C.老师/军队;

D.意思都是“没有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己而:不久。归:回去。从:跟随。

(2)恃:依靠。恐:害怕。为:做坏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人认为是弊病,等到他被任用,却又认为太迟了”o“天下以为病”表达一个完整

意思,其后应断开;“而其既用也”是转折后新的陈述内容起始,“也”为句中停顿语气词,其后断开。

所以断句为: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及表达方式。

(1)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关于欧阳修的相关事情,所以共同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甲文中“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等句子对滁州百姓出游等场景进行

描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所以甲文还运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

方式。

(2)甲文中“醉能同其乐”等内容体现出欧阳修与百姓一同游玩、享受快乐,表现出他与民同乐的为政

理念。乙文中“民有父母”意思是百姓把欧阳修当作父母,这体现出他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是对欧

阳修治理成效的高度评价。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

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

第16页共29页

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

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

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

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

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唉,多么令人悲痛啊!先生您在世上生活了六十六年。百姓有了您(这样如父母般的人),国家有了

(您这样能占卜吉凶、指引方向)德高望重的人;古代文化得以传承,求学的人有了老师;君子有所依靠

因而不感到恐惧,小人有所畏惧因而不敢胡作非为。以前您未被任用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弊病;

等到您被任用了,人们却又认为太迟了;等到您卸去官职离开的时候,没有不希望您再次被起用的;到您

因年老请求退休回家的时候,大家没有不惆怅失望的,还仍然抱有万一的希望,庆幸您身体还没有衰弱。

谁能料到您对这个世道再没有留恋之意,突然一去而我们无法追随。难道是您厌恶这混浊的人世,想要保

持自身高洁而离世吗?还是百姓没有福气,而上天不肯留下您呢?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

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有学者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

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则会

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

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

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

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弓I记忆的方向,

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

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

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

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17页共29页

(1)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2)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

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和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

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4)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

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材料三】

番茄学习法是一种保持专注的方法,表现为短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多频次休息。如果你想尝试这一学

习方法,那就选择一项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钟(形状像番茄的定时器)设置为25分钟。番茄钟响铃时,

休息5分钟,再重新设置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继续工作。4个番茄钟过后,延长休息时间。番茄学习法

可能会有助于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而你自己也不会感到精疲力尽。

【材料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在学生预习时或是老师教学完成

后,学生自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自己探索整理出

来的内容,比老师直接灌输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小语同学自己动手,系统梳理各

科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下面是她梳理的《作文写作思维导图》。

|困百关英词|

10分析亥定词1

[解I引导词]

I/我正向I

I极角独特]

I挖掘深度]

打O号为重点关注内容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者们发现,即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们阅读有重点标记的文章时记忆力更高。

B.做笔记时注重圈、点、勾、画,有助于学习者把握文章重点,寻找文章脉络……

C.番茄学习法可能有助于学习者短时高效地完成更多任务,而学习者自己并不会感到精疲力尽。

D.学生在学校听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以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12.请结合材料三内容给“番茄学习法”下定义。

第18页共29页

13.请结合《作文写作思维导图》,补全小语同学的学习经验介绍。

我在写作文前,首先通过圈画关键词、分析限定词、解读引导词实现①,接着再拟定立意、斟酌选材、

巧妙构思。选材方面可以选择时事热点、经典事例,侧重叙述②一。文章构思除了③—几种结构外,

还可以运用多种结构(或叙事)框架,使文章曲折生动。

【答案】11.D12.番茄学习法是一种把任务时间设置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