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5名笔试题带答案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B。解析: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答案: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会阻碍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答案: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A.从众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马太效应D.晕轮效应答案: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A.普遍与特殊B.共性与个性C.一般与个别D.宏观与微观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所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6.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答案:B。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7.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答案: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地位,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等。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答案:C。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校外进行地理课的地形、地貌测绘,这种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演示法答案:C。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到校外进行地理课的地形、地貌测绘属于实习作业法。1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答案:D。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这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脱离。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答案:D。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1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答案:B。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17.教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C。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演示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来区分二氧化碳和空气,属于演示法。18.()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答案:D。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措施。19.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答案:B。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2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答案:A。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科专业知识(以小学语文为例)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笨拙(zhuō)埋怨(mái)模样(mú)B.倔强(jué)教诲(huì)琴弦(xián)C.附和(hé)勉强(qiǎng)炽热(zhì)D.魁梧(wǔ)惩罚(chéng)供给(gěi)答案:B。解析:A项“埋怨”的“埋”应读“mán”;C项“附和”的“和”应读“hè”,“炽热”的“炽”应读“chì”;D项“魁梧”的“梧”应读“wú”,“供给”的“给”应读“jǐ”。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忘纪悬崖峭壁B.辨论精兵减政C.书籍再接再厉D.防碍兴高彩烈答案:C。解析:A项“忘纪”应是“忘记”;B项“辨论”应是“辩论”,“精兵减政”应是“精兵简政”;D项“防碍”应是“妨碍”,“兴高彩烈”应是“兴高采烈”。2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答案:C。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这里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C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符合语境。2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答案:D。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可删去“不”。2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B。解析:B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天西湖的景色。A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景;C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展现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D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2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B.《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C.《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书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笛福,这部小说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答案:D。解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不是美国作家。27.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A.夸张夸张拟人B.比喻夸张拟人C.夸张比喻拟人D.比喻比喻拟人答案:A。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也是夸张,强调饥饿的程度;“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8.下列词语中,与“安静”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寂静B.冷静C.平静D.宁静答案:A。解析:“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寂静”也强调没有声音,非常安静,二者意思最为相近。“冷静”主要指人沉着、不感情用事;“平静”多形容心情、环境等平和安静;“宁静”侧重于环境安静、平和,带有一种祥和的氛围。2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B.我很喜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C.“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答案:B。解析:A项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用顿号,应删去“三、四十岁”中的顿号;C项“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在引语中间,后面应用逗号,而不是冒号;D项“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而不是问号。30.下列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果断聪明自私善良B.勇敢高尚丑恶谦虚C.狡猾阴险卑鄙骄傲D.机灵团结慷慨节俭答案:D。解析:A项“自私”是贬义词,其余是褒义词;B项“丑恶”是贬义词,其余是褒义词;C项“骄傲”有褒贬两种意思,当表示自满时是贬义词,当表示自豪时是褒义词,此处不太准确分类。D项都是褒义词。3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几颗明星。②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③我常常出神地凝视那些美丽的星星。④在我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⑤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A.④①②③⑤B.①③⑤②④C.④①③⑤②D.①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④句点明地点,引出“蓝天”,应为首句;①句承接④句,写在蓝天中望见明星;③句紧承①句,写凝视星星;⑤句把星星比作人的眼睛,与③句衔接紧密;②句中“这些眼睛”承接⑤句的“眼睛”。所以排序为④①③⑤②。3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行乐。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答案:C。解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而不是及时行乐。A、B、D选项对诗句的理解均正确。33.下列词语中,“绝”字的意思与“络绎不绝”中“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处逢生B.悲痛欲绝C.斩尽杀绝D.滔滔不绝答案:D。解析:“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绝的意思。A项“绝处逢生”的“绝”是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B项“悲痛欲绝”的“绝”是气息中止,死亡;C项“斩尽杀绝”的“绝”是穷尽;D项“滔滔不绝”的“绝”是断绝,与“络绎不绝”中“绝”的意思相同。34.下列关于汉字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D.甲骨文—隶书—金文—小篆—楷书答案:A。解析: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所以正确的排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3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落花生》通过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故事,揭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B.《将相和》中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述了他们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C.《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天气、曹操的性格等,成功借到了箭。D.《少年闰土》中“我”和闰土相处的时间很长,彼此非常了解。答案:D。解析:《少年闰土》中“我”和闰土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在过年时短暂相聚,“彼此非常了解”说法错误。A、B、C选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均正确。综合知识36.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A.5.2%B.5.3%C.5.4%D.5.5%答案:A。解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37.以下属于贵州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荔波喀斯特B.青岩古镇C.甲秀楼D.黄果树瀑布答案:A。解析:荔波喀斯特是贵州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岩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黄果树瀑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但不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地。38.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A.爱国B.敬业C.文明D.友善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39.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A.位B.字节C.字D.双字答案:B。解析: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常用的单位还有KB、MB、GB、TB等。位是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40.以下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答案:C。解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41.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B.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保密四级C.公文的主送机关可以不写D.公文的成文日期用汉字书写答案:A。解析: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A项正确;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B项错误;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一般不能省略,C项错误;公文的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D项错误。42.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A.主体B.客体C.内容D.责任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要素构成。责任不属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43.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答案:A。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4.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A.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B.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C.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D.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一般社会实践基础上,A项说法错误;职业道德具有具体、灵活、多样的特点,B项正确;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以及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C、D项正确。45.下列关于贵州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冷夏热,降水稀少B.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寒冷干燥答案:B。解析: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