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的统治 提高练-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_第1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 提高练-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_第2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 提高练-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_第3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 提高练-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_第4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 提高练-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夏金元的统治提高练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罗志田先生曾指出,“居天下之中的“中国'概念”“有一个由复数到单数的过程”。材料:周成王时

期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

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根据材料,“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现于()

A.西周早期B.西周晚期C.东周早期D.东周晚期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11世纪中期政治形势的是()

3.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

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

断()

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

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

4.金朝生活在村寨中的女真人,平时一般从事生产劳动,战时无论任何人都要在村长或称部长(女

真语中称学堇)的率领下出征。一个学堇管理个村落,一个村落基本上是一个氏族或是一个较大的家

族,大都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材料意在说明女真的基层社会管理()

A.实行耕战合一B.延续原始民主C.侧重基层组织D.依托宗族势力

5.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法制“一依本朝旧制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所用刑法皆从律文”,

同时,“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制定新律《皇统制》,颁行中外。

以上变化说明金朝()

A.全面摒弃传统的政治体制B.逐步认同中原治理模式

C.社会发展与宋朝渐趋一致D.法治建设达到先进水平

6.金人灭辽、北宋,号称是因为“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宋)天厌其恶,民不聊生”,所以金

以“吊民伐罪”的名义用兵,认为承天命、以有道伐无道是共主的职责。这表明()

A.天命观念逐渐形成B.百姓不满辽宋统治

C.华夏认同得到发展D.金朝注重以德治国

7.从法理上说,元朝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

各省主要军队和官吏任用等基本权力由朝廷直接掌握;而土蕃地区的军政事务由宣政院掌管,其官员

僧俗并用。由此说明元朝地方管理()

A.兼有政治和经济功能B.加强了边疆地区开发

C.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性D.有利于民族交流认同

8.元朝行省军政大权集中、负责核心权力的官职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些人大多出身于禁卫军,

属于君主的世仆家臣。即使大权在握,他们也不会改变对君主的忠心。元朝国家治理体系的这种设计

()

A.推动了统治疆域扩大B.导致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造成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9.《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居官犯法论罪既定,必择蒙古官断之,行杖亦如之。诸四怯薛

及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盗诈伪,从大宗正府治之”,“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

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该规定反映出元朝()

A.因俗而治的合理性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推行民族歧视政策D.阶级矛盾居于主导地位

10.蒙古国建立后,将所有的草原牧民都按千、百、十户编制起来。编组千户时,大部分是混合不同

部落、氏族的成员重新组成的,尤其是成吉思汗征服的部族,基本都被拆散,分属于不同的千户,这

一措施()

A.巩固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政权稳定

C.体现了政权并立D.维护了小农经济

11.一个政权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主要是看拥有权力的人是局限于某一集团、某一阶级,还是来

自不同的集团和阶级。从这个角度来看,元朝是典型的封闭式政权。这一判断主要依据的是元朝实行

()

A.行省制度B.四等人制C.驿站制度D.诸色户计

12.1272年,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并在此后的22年间,向岭北行省调

入大批汉军、南宋降军、南人及蒙古军民,给予耕牛、农具,于怯鹿难、杭海、五条河、和林等地屯

种。这些措施

A.表明元朝内部胡汉矛盾不可调和B.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

C.属于典型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3.南宋覆灭后,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

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

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元朝这些做法意在()

A.鼓励跨海间民族交往B.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C.改变国民的宗教信仰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14.牌符象征着权力,下图为元代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夜巡牌。牌上正反面书写汉文、乌金体

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梵文,其中正面居中的“元”字最大。该铜牌()

六体文夜巡牌正面背面

A.应为成吉思汗元年纪念铸造B.印证元朝权力通达各个行省

C.折射出中国民族大交融盛景D.是元朝已经统一中国的证据

15.辽圣宗时除四大王府之外其它部族的长官都改称节度使,大部族中节度使隶属于各部大王,小部

族节度使为各部的最高长官,享有地方军事、民政以及朝贡的职责。中央主要采取较频繁的调动和限

制兼统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这一举措()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B.维系了政权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地方管理的强化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

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

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

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

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

都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

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

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指出秦灭

亡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

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

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

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材料二宋元明时期的气候折线图

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

年份

过去1100年全球温度变化过程(IPCC,1990)

材料三元朝大运河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元朝时期的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的角度,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元朝的兴衰。

(3)在进行历史研究探究元朝兴衰研究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A

材料提到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提到“中国”一词,而周成王是西周早期的君主。因此,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现于西周早期,A项正确;“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现于西周早期,

西周晚期、东周时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据题干“11世纪中期政治形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与辽宋两个政权并立,

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西北方,C项正确;1127年金灭掉北宋,未形成与北宋的并立,而金与南

宋形成对峙,排除A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辽在北宋的东北方,北宋在西夏和辽的南方,排除B

项;1125年金灭掉辽,1127年金灭掉北宋,排除D项。故选C项。

3.C

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

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

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

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4.D

女真人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在村长或者学堇率领下出征,而每个村落基本上是一个血缘氏族,

这说明女真社会的基层管理主要依赖的是血缘群体,即宗族势力,D项正确;耕战合一不是基层社会

管理的特征,排除A项;原始民主制体现的是国家决策时候,征求部族成员意见,这在材料中并未

体现,排除B项;C项提到了基层组织,但更多的是强调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因此组织本身不是材

料主旨所在,排除C项。故选D项。

5.B

根据材料“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所用刑法皆从律文‘,同时,’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

宋之法,类以成书'制定新律《皇统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法制“一

依本朝旧制”,即完全依照金朝的传统制度。而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他不仅采用了金朝的旧制,还

兼采了隋、唐的制度,参考了辽、宋的法律,制定了新的法律《皇统制》,并颁行全国。这种变化表

明金朝并没有全面摒弃传统的政治体制,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朝代的法律制

度,逐步认同了中原的治理模式,B项正确;“全面摒弃传统的政治体制”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

金熙宗参考了宋朝的法律,但并不能说明金朝的社会发展与宋朝渐趋一致,因为这只是一个方面,不

能代表整体,排除C项;金熙宗制定了《皇统制》,但这并不能说明金朝的法治建设就达到了先进

水平,因为这个评价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

6.C

据材料“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宋)天厌其恶,民不聊生”“认为承天命、以有道伐无道是共主

的职责”及所学知识可知,金在灭辽和北宋的时候,号称是承接天命,以有道伐无道,这受到了中原

文明的影响,反映了金朝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天

命观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金灭辽、宋的借口,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排除B项;材

料反映的是金灭辽、北宋的借口,并非金的统治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7.C

题干描述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授权管理方式,强调中央集权;二是土蕃地

区的管理特殊性,即由宣政院掌管军政事务,官员僧俗并用。由此可知,元朝在行省地区实行中央集

权管理,而在土蕃地区则根据地区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C项正确;

材料主要涉及元朝地方管理政治功能,没有提及其在经济上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边疆

地区的开发情况,只是描述了边疆的管理方式,排除B项;题干主要描述了管理方式的差异,并未

直接涉及民族交流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

8.C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军政大权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些人忠心于君主,这样有利于防

止地方割据,进而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这种设计有利于中央集权,但与统治疆域扩大无关,排

除A项;行省官员权力很大,而不是缺乏实际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

地方的控制,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C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元朝司法制度,蒙古官员犯罪由蒙古法官审判,蒙古贵族和色目人犯法由大宗正

府审理,蒙古人与汉人发生争端,偏袒蒙古人,压迫汉人,这反映出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C项正确。元朝因俗而治是合理的,但司法不公是不合理的,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出在“四等人

制”下,蒙古人和色目人有政治特权,并不能反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只是说明民族矛盾尖锐,

排除B、D项。故选C项。

10.B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蒙古国建立后,将所有的草原牧民打破原来的部落、氏族组织形式,

按千、百、十户编制起来,而且那些被征服的部族更是基本被拆散,这是为了加强对草原牧民尤其是

被征服部族的控制,这样做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项正确;这个措施的着眼点是政权的巩固,只说是

巩固贵族的利益,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涉及到仅仅是蒙古国一个政权内部,不涉

及到其他政权,无法体现政权并立,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只提及了草原牧民没有提及农民和小

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政权的封闭性体现在其政权基本被蒙古人所垄断,通过实行

四等人制,对不同的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蒙古人享有政治特权,B项正确;行省制中下级

官员主要由汉人担任,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行省的上层具有封闭性,不符合题意,排除

A项;驿站制度是政府传递文书和军事情报的制度,不能体现政权的封闭性,排除C项;诸色户计

是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全国人民依阶级、职业、宗教等之别为标准,编纳入诸色户计之内,一体适用,

不能体现政权的封闭性,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可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胡汉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奠定了今天

中国北部疆域基础不是主要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排除C项。故选

D项。

13.B

根据材料“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

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

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政府将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并纳

入国家祀典,并要求地方进行祭祀,这体现出皇权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局面,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鼓励跨海民族交往无关,排除A项;元

朝这些做法意在巩固国家统一局面,C项不符合主要目的,排除C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并非元朝

政府做法的目的,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4.C

根据材料“元代天字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文夜巡牌,其双面铸以纹饰及汉文、蒙文、藏文、波

斯文等六种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多民族杂居共处、多种文字并用、文化兼容并蓄,折射出中

国民族大交融,C项正确;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将国号定为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该铜牌上

有多种文字,没有涉及该铜牌的使用范围是否在所有行省,不能印证元朝权力通达各个行省,排除B

项;材料的铜牌虽然涉及“汉文、乌金体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梵文”等多种文字,但不

能体现该铜牌范围,不能得知元朝是否统一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据材料,辽圣宗时设置节度使负责部族管理,由中央政府通过频繁调动和限制兼统等手段,加强对

节度使和对各部族的管理,有利于地方管理的强化,C项正确;辽圣宗借鉴汉族政权做法,改革契丹

民族传统的部族管理方法,体现封建化改革而非沿袭和适应旧风俗,排除A项;辽朝虽然采取了加

强地方管理的举措,但并未能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威胁国家安定和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而非维系

了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行政管理措施,而非发展文化的举措,“推动文化发展”不是其

主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2)政治问题: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统治不稳定。解决办法:通过“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秦朝、西汉时期的中国。制度:材料“周之失

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对西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描述;材料“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

而立宗子,封功臣”是对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的描述。

原因:根据材料“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