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2022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指出:“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万字。”A.1B.2C.3D.41.A【解析】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2.下列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写字目标和内容要求的一项是()。A.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B.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C.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D.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2.B【解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这是第三学段(5~6年级)写字目标和内容要求。3.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具体建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基本项目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B.第四学段的口语交际评价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C.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D.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完成后的成果。3.D【解析】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4.下列关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B.要用大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C.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D.语文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4.B【解析】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B.《画梦录》是何其芳的散文随笔集。作品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思中以乐感的文字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其主要价值在于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和形式美上的创造。C.《原野》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爱情困境”的困惑以及对人生未来的哲学思考。不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了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深层次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D.《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5.C【解析】“爱情困境”应为“人生困境”,“人生未来”应为“神秘宇宙”。6.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和尚”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他疾恶如仇、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与他相关的情节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风雪山神庙”等。B.1928年,鲁迅将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范爱农》《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求学的经历。C.《西游记》中,孙悟空也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十分成功且非常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D.《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既独立又前呼后应地结成艺术整体。6.A【解析】“风雪山神庙”这一情节与林冲相关,与鲁智深无关。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散步》写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虽然内容比较肤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的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B.《黄河颂》选自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出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磅礴的爱国激情。C.《梦回繁华》一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知,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D.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里结合实例,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学这门学科,让读者认识到许多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7.A【解析】“内容比较肤浅”错误,《散步》一文内容并不肤浅。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B.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西方文艺创作中也称“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经验材料进行再加工,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C.文学风格是文学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完全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D.文学鉴赏的意义在于:能使人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能激发人们对文学的强烈爱好,甚至从而跨入文学创作的大门;还能反作用于作家,促进创作的繁荣与进步。8.C【解析】“完全融合”错误,应为“特定融合”;也并非“成熟的标志”,而是“趋向成熟的标志”。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这个句子是单句,“共同富裕”是句子的主语。B.“目前已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仍然有效,但现有新冠疫苗可能还需更新以继续为人们提供保护。”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C.“破防”“躺平”“内卷”“鸡娃”“芭比Q”“佛系”“永远的神”,这些词语发生了词义演变。D.“高铁”“奥密克戎”“5G”“emo”“元宇宙”“核酸检测”等指称新事物的新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9.A【解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句子的主语。10.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锃亮(cèng)秀颀分崩离析(bēng)不修边辐B.迁徙(xǐ)如坐针毡优戚忸怩作态(nì)C.罅(xià)隙嗔怪自吹自擂(léi)翻来覆去D.拜谒(jiē)迷惘千钧重负(jūn)郑重其是10.C【解析】A项,锃亮(zèng),不修边幅;B项,忧戚,忸怩作态(ní);D项,拜谒(yè),郑重其事。1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恶劣(liè),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不在意能否获得赞誉(yù),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B.优秀的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历史沉淀(diàn)物,而是亘(gèng)古绵延的常流,这是不言而喻的。C.夏天来了,池塘里每一朵盛开的莲花恍若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里面装满了仙露琼(qióng)桨。D.白鹭参差地站着,用长喙细细地抚弄它们变体的白羽,间(jiān)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zhuì)落。11.A【解析】B项,亘(gèn)古,长流;C项,忍俊不禁(jīn),琼浆;D项,遍体,间(jiàn)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13小题。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这种力量,源自自告奋勇①义无反顾的使命担当。“你身后有我,我身边有你”“再大的风雨,也只是插曲”,一首名叫②坚定希望③的歌曲,直击人心。任何大灾大难都挡不住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步伐,一场灾难,更能凝聚起中国人民如钢似铁、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面对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有足够的理性,也有足够的信心④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1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12.D【解析】“自告奋勇”“义无反顾”均做“担当”的定语,中间应用顿号;《坚定希望》为歌曲名,应用书名号;“足够的信心”后一句是对“信心”做解释说明,应用破折号。13.下列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伟大力量直击人心使命担当B.同心合力勇往直前信心勇气C.自告奋勇信心足够坚不可摧D.义无反顾不可逾越凝聚力量13.B【解析】B项均为并列短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留白是对中国哲理中阴阳的深刻,是对中国和谐观的精准表达。在中国画中,无处不体现着由留白而营造出的和谐思想。如齐白石画虾,擅长表现虾体的晶莹剔透,却未画一滴水。他不画水,却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这种的感觉,正是通过画家对留白的深刻体悟与合理把握实现的。画面中,水为阴,虾为阳。虾的大小形态可以通过笔墨展现,()。画家在准确而精到地把握这种阴阳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水的特点,跨越画面大小,留下了大片的空白。画中阴性的水与阳性的虾所构成的曼妙游离的和谐空间,将中国画的留白精神表现得。正是通过对对立物象的和谐营造,中国画将中国高深的哲理思想以诗意而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解释栩栩如生酣畅淋漓唯美B.诠释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唯美C.诠释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完美D.解释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完美14.B【解析】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说明;解释。语境说的是留白与阴阳哲理的关系,即留白是对阴阳哲理的深刻说明,故应用“诠释”。栩栩如生:形容艺术作品非常形象生动,好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两者都含有逼真的意思,但“栩栩如生”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则偏重于“精妙肖似”。语境说的是“虾在水中活泼游动”,故应用“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充分。语境说的是留白精神的表现,故应用“淋漓尽致”。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唯美:形式、风格等非常完美。根据语境中的“诗意”,故应用“唯美”。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不画水,却分明看到了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B.他不画水,人们却分明看到了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C.他不画水,人们却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D.他不画水,却让人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15.C【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却分明看到了水”的主语应该是看画的人,不是齐白石;二是“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语序不当。A项,偷换主语的问题没有修改。B项,虽然对两处语病都进行了修改,但修改后又产生了新的语病。D项,语序不当的问题没有修改。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明澈流动的水B.而明澈流动的水却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来C.而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水的明澈流动D.而水的明澈流动却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来16.D【解析】分析语境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在句式上应和括号前的“虾的大小形态可以通过笔墨展现”保持一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甲。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瑾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乙,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丙。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17.下列各项与“杏花春雨江南”所用艺术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桥流水人家B.清新庾开府C.秋窗风雨夜D.楼船夜雪瓜洲渡17.B【解析】“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将名词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意境,属于白描式手法,也叫列锦。B项,“清新”是形容词,修饰的是“庾”,与题干诗句所用手法不同;A、C、D三项都是名词堆叠,与题干词句手法相同。18.下列从材料中甲、乙、丙处抽取的三句话,填入原文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②早就先我说过了③若非身历其境者绝领悟不到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18.B【解析】甲处,文中先说春雨的可爱,接着列举了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然后说“从前的诗人”,可见应当是诗人们都已经说出了春雨的可爱,此处应选②;乙处,文中先说秋雨耐人寻味,再说秋瑾“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再说“人自愁耳,何关雨事”,说明秋瑾的长叹与秋雨无关,而是她自己的情绪,此处应选①;丙处,文中先说爱冬天的寒雨的人不多,再举例说明有人也爱寒雨,只是寒雨的“妙处”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此处应选③。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偶拟人比喻B.排比设问拟人C.对偶通感排比D.比喻拟人设问19.A【解析】“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天街小雨润如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0.下列各句引号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20.B【解析】B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其他三项引号表示引用。21.依照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为你打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阅读,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广袤的海洋。A.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B.它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C.它为你点亮明灯指引你迈向未来D.为你点亮明灯指引你迈向未来21.A【解析】阅读前后两个句子可知,横线处应填的语句与前后两个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前后两个句子的句式结构为“阅读,为你+动词+一+量词+名词,动词+你+动词+形容词+名词”。故选A。22.下列各项关于“中国节能认证”标志(整体图案为蓝色)的创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energy(能源)”的第一个字母“e”构成一个圆形图案,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能。B.缺口的外圆又构成“CHINA”的第一个字母“C”,“节”的上半部简化成一段古长城的形状,与下半部构成一个烽火台的图案一起,象征着中国。C.“节”的下半部又是“能”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n”。整个图案中包含了中英文,以利于与国际接轨。D.整体图案为蓝色,象征着人类通过节能活动保持天空和海洋的蓝色,从而消除空气中的PM₂.₅。22.D【解析】“消除空气中的PM₂.₅”属于过度解读。23.根据语境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A.克利斯朵夫也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他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B.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C.克利斯朵夫也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D.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23.B【解析】B项中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作为名人的克利斯朵夫与“你”即傅聪的相同经历与结果,更能达到劝勉的目的;A项为陈述句,语气平淡;C、D两项为陈述句加反问句,语气没有B项强烈。24.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踏进江西九江,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石钟山、东林寺、桃花源、秀峰、灿墟、白鹿洞书院……这一个个古香古色的地名,没有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A.每一个是否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B.每一个或许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C.每一个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D.难道每一个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24.C【解析】A项和D项对“每一个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表示疑问。B项是一个表猜测的陈述句,“或许”所表达的语气不够肯定。故选C。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粗粮”特点的一项是()。粗粮是指加工程度较低的主食,细粮则相反。从营养价值看,由于粗粮的加工程度较低,谷皮、糊粉层和谷胚被较好保存,因此粗粮中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酚类等植物化学物含量比细粮高。就食物加工而言,谷类食物加工越精细,其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吃细粮后,血糖升高速度较快,建议糖尿病患者用部分粗粮代替细粮,细粮和粗粮搭配吃,防止血糖快速升高,利于疾病的控制。A.加工程度较低B.营养价值比细粮高C.血糖生成指数不高D.受欢迎程度比细粮高25.D【解析】本语段只是建议糖尿病患者用部分粗粮代替细粮,并不能看出粗粮的受欢迎程度。26.下列句子类型判断不正确一项是()。A.一些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示范,不仅助力北京冬奥会高水准举办,更为未来中国运动员训练备战提供优质环境。(递进复句)B.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唯有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条件复句)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达到的。(并列复句)D.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假设复句)26.B【解析】B项为单句,“习近平主席”为句子的主语,“在新年贺词中说”是谓语部分,“我们唯有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宾语部分。27.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问题是,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正如我们生活中经常忽视空气和水的存在一样。②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相当于空气和水。③可以想象,在快节奏、高频率的信息表达时代,手写汉字已经被忽视到了何种地步。④其实,越是基础的,很可能越是重要的,就像空气和水。⑤手写汉字作为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随着其实用功能的淡化而弱化。A.⑤③④②①B.②③④①⑤C.⑤②④①③D.②④①⑤③27.A【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本语段阐述的是手写汉字的困境,表明不可忽视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⑤提出本段谈论的话题:手写汉字遇到的困境,应为首句,排除B、D两项。②中的“空气和水”,承接的是④中的“空气和水”,所以②应该在④后,排除C项。2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梁晓声的《人世间》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B.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C.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D.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28.C【解析】A项,“璧还”是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是敬称对方的东西。B项,“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的话。D项,“异议”在口语中有歧义,不适合广播稿的口语语体。29.下面对这段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继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于2020年7月20日在日本升空,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国航天局“毅力”号火星车也于30日踏上征程。如果一切顺利,“希望”号、“天问一号”和“毅力”号三个火星探测器均将于2021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虽然任务、特点各不相同,但三国探测器正在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征程中共同创造历史。每个地球“使者”都是开拓者,它们不仅会增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将拓展整个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A.三国火星探测器于7月相继发射升空。B.探测器均将于2月抵达火星轨道。C.它们会增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D.在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征程中共同创造历史。29.C【解析】C项是对探测器发射成功的次要影响的描述,非本新闻的关键内容。3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李迪字复古,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节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D.朕,指皇帝自称。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自称“孤”“不榖”“寡人”。其他人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30.A【解析】科举考试最低一级应该是院试。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短歌行》是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该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B.“三吏”“三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中身世飘零的孤独,表达了杜甫对备受战祸摧残的困苦老百姓的同情。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D.《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热闹多彩生活的喜爱,并由此上升为一种家国情怀。31.D【解析】“热闹多彩生活”应为“和平宁静生活”;“并由此上升为一种家国情怀”过度拔高了词作的主题。32.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尾字讲求平仄,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请选出对联与课文内容不匹配的一项()。A.《兰亭集序》:流觞曲水咏兰亭盛事,俯首幽思叹人生兴怀。B.《滕王阁序》:滕王阁序龙光射,孟士词宗紫电清。C.《赤壁赋》:清风万顷托遗响,明月一江映残觥。D.《逍遥游》:庭柯南窗,容膝之地堪寄傲;巾车孤舟,万物得时感行休。32.D【解析】D项对联内容适合《归去来兮辞》,与《逍遥游》无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5小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节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利己/误人非吾所欲B.利己误人非/吾所欲C.利己误人/非吾所欲D.利己误人非吾/所欲33.C【解析】该句译为“让自己获利而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归直取牛直:通“值”,价格,价钱B.典南京栗园典:典当,抵押C.尝从容问曰从容:不慌不忙D.帝与语,才之才:认为……有才能34.B【解析】典:主管,掌管。3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翻译:少年时好学,身体弱小戴着帽子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B.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翻译:他家中有一头牛,不听驱遣使唤,他的家奴得到一个好价钱将它卖了。C.卿居外有异闻乎?翻译: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D.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翻译: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委婉劝谏。35.A【解析】“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弱冠礼,即为成年。应译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36.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B.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充溢C.学诗谩有惊人句谩,通“漫”,空,徒然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36.B【解析】衡,通“横”,梗塞,不顺。3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撒盐空中差可拟B.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帝感其诚C.①行道之人弗受②伐竹取道D.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7.C【解析】A项,①可译为“交错”,②可译为“大致,差不多”;B项,①可译为“真正,确实”,②可译为“诚心”;C项,两者都可译为“路,道路”;D项,①可译为“奉行,接受”,②可译为“供给”。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B.①思而不学则殆疑惑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C.①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景象,景色D.①三军可夺帅也改变②长跪而谢之曰道歉38.B【解析】“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险”可译为“冒险草率”。3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颓然乎其间者D.吴广以为然39.C【解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然”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A项,“然”可译为“……一般,……似的”;B项,“然”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C项,“然”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D项,“然”表示肯定,可译为“是的,对的”。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①不出,火且尽②若属皆且为所虏40.D【解析】D项,均为副词,将要。A项,①副词,竟然;②副词,才。B项,①语气词,难道;②语气词,一定。C项,①连词,却;②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41.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B.一狼洞其中。C.不蔓不枝。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1.D【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吃;B项,名词作动词,打洞;C项,名词作动词,生蔓;D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42.下列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贤哉,回也!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④何陋之有?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⑥其此之谓乎?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⑧咨臣以当世之事A.④⑤⑦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⑧42.D【解析】①③⑧是状语后置句,②是主谓倒装句,④⑥是宾语前置句,⑤是被动句,⑦是定语后置句。4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有名望。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自私的表现。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士气就穷尽了。D.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43.B【解析】“私”是“偏爱”的意思。该句应翻译成“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44.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同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节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改)A.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翻译: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铨选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B.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翻译: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C.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翻译:有一位同城的官吏,被上级大官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挟持他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D.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翻译:事情流传开来,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将明慧召回京城,将他禁闭,不许出城。44.C【解析】“挟”是“仗势”的意思。该句应翻译成“有一位和龚鉴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城官吏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45.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为了弘扬这一优秀文化,班级将举行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诗句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5.D【解析】A项,夏天;B项,秋天;C项,冬天;D项,春天。46.“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骆驼祥子》封面上的一句话。据此,给《水浒传》封面配上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能治国安天下,枉称男儿大丈夫。B.所谓修成正果,只不过比别人多了无数的负累而已。C.每一个黑暗的日子里,眼里从来就没有离开光明。D.真正的爱,是挣脱世俗的不羁之爱。46.A【解析】B项,适合《西游记》;C项,适合《艾青诗选》;D项,适合《简·爱》。47.下列对王炎《南柯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释】①三农:指春耕、夏耘和秋收。A.开篇“山冥云阴重”看似沉重,然而笔锋一转,惆怅之情消减了很多。B.“数枝幽艳湿啼红”描写了一幅雨过天晴后花瓣沾着玉珠楚楚可怜的画面。C.下阕词人发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同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D.本词抒情方式上呈多样化,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悯农喜雨之情暗含其中。47.B【解析】不是“雨过天晴”,从第一句可知此应为山雨欲来之景。48.下列对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①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②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注释】①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②乾坤万事: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A.诗人第二次登临岳阳楼,依然被岳阳楼的景象吸引,于是触景生情,赋诗抒怀。B.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景色尽收眼底:江堤蜿蜒,草木葱茏,江湖异态。C.“风壮浪涌”一语双关,结尾国破家亡的担忧和长期迁谪之愁涌上心头。D.同是登高题材的作品,这首诗和杜甫《登高》的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48.D【解析】D项,这首诗的描写角度是远景、俯视;《登高》的描写角度是远近、俯仰结合。49.下列对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厚,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B.“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地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C.再如“他‘说’了”“他‘说’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D.文章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情深意赅。49.A【解析】这篇文章以记叙为主。50.下面对《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片段设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教师引入话题:谈谈孔乙己的“偷”。(提示:①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②孔乙己“偷”的结果怎样?③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④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教师从中发现学生认识上的薄弱环节和偏差,为下面针对性地讲析“偷”做准备。重点讲析:1.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2.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3.由“偷”引出“打”,表现封建社会的罪恶。4.由“偷”引出“情”,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态度。课堂小练笔:孔乙己的“偷”。A.用一个字贯穿全文,又以这个切入点为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B.注重基于学生文本细读输入和输出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学语文。C.这篇教学设计为议“偷”课不恰当,应设计为议“笑”课,“笑”才是这篇小说的关键内容,以“笑”为主要问题贯穿全课的教学才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D.这篇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小练笔活动和教师的点拨相映生辉,探求了小说教学的别具一格的教学角度,形成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50.C【解析】C项结论过于武断,教学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一、名句填空。(每空1.5分,共12分)(注意:答题时在答题卡上要依次注明小题序号。)1.人以德立身。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德行美好,人格魅力便会“香远益清”,正如《陋室铭》中所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潭水的澄澈,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能体现“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乡之切,但又归期无望,只好喝酒解乡愁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请谈谈你的理解和做法。(12分)二、【答案要点】(1)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共6分)①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2分)②调动多方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2分)③拒绝不加选择、不加整合地滥开发课程资源。(2分)(每点2分,答到任意3点即给6分。能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共6分)①找准最佳结合点,可抓错误处、疑问处及时提供收集、整理的课外课程资源到课内来。(2分)②选准最佳契机,导入处用,激发兴趣;关键处用,事半功倍;总结处用,拓展升华。(2分)③把勤于课外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运用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不断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开发好、利用好课程资源。(2分)(每点2分,答到任意3点即给6分。能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写一篇300字以上的鉴赏评论文章。(21分)咏怀古迹五首(其三)①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③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④,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②村:指昭君村,在今湖北兴山。③省:曾经。④千载琵琶作胡语:传说王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落。三、【答案要点】(1)思想内容(共9分)本诗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咏怀古迹,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怀抱。(1分)赏析:首联气势飞动,先声夺人,江山灵秀,包含对昭君的万千怜惜感慨。中间两联,咏叹昭君其人其事,用对比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颔联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不忍深思;颈联是委婉的讽语,“画工”和“美貌”的理性质问和环珮作响、月夜魂归的悲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尾联言千古琵琶之声,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至情之词感人肺腑。(每联2分,共8分。有其他解读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艺术手法(共12分)①寓情于景,别具匠心。首联诗人起势很不平凡。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按常理,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②历史典故,意蕴丰富。颔联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上句“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青冢”和“黄昏”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都是指时间,此处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颈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珮”句承前第四句。汉元帝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根本不识昭君,所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骨留青冢,月夜魂归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真切动人。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远嫁异域的昭君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汉朝同在,名随诗乐长存,其怨恨忧思,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的最深厚的共同感情。③对比鲜明,引人深思。中间两联,咏叹昭君其人其事,用对比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不忍深思。颈联是委婉的讽语:昭君不肯贿赂画工,假如当初画工画图曾识佳人美貌,其后又怎会遗恨无穷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许在月夜里,或可听到环佩作响,那是昭君月夜魂归了吧!作者用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追思昭君是来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浇胸中块垒,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怀才不遇的心情。(每点4分,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具体分析,可酌情给分。)四、请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要求,为《咏怀古迹(其三)》这首唐诗(见本卷第三题)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30分)四、【评分标准】一类简案(24~30分):符合教案书写格式,并能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化。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能将核心素养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内容较翔实。书写工整。二类简案(18~23分):基本符合教案书写格式,并能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化。教学过程条理较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手段;内容较翔实。书写较工整。三类简案(12~17分):基本符合教案书写格式,但未结合诗歌内容。教学过程条理较清晰,结构基本完整;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内容简单。书写欠工整。四类简案(6~11分):基本符合教案书写格式但遗漏点较多,未结合诗歌内容。教学过程条理不清晰,结构欠完整;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内容简单。书写欠工整。五类简案(5分以下):不符合教案书写格式,脱离诗歌内容。教学过程条理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内容很简单。书写潦草。【答案示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揣摩作者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共鸣点,感受诗歌的感情力量,获得诗歌鉴赏的审美体验。2.通过讨论探究,领悟咏古诗的写作特色;通过比较阅读不同的诗歌,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3.能从不同角度出发,辩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王昭君和亲之举的意义,理解昭君的坚强品质与奉献精神。二、教学重点比较杜甫和王昭君情感的相同之处,并结合诗文进行分析,同时能通过阅读不同的作品,辩证地看待昭君和亲一事。三、教学难点能通过分析诗文,认识到杜甫和昭君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杜甫的“怨恨”处于更深一层。四、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她有沉鱼落雁之姿,倾国倾城之貌;她为汉匈的和亲,远嫁塞外;她使华夏民族为之哭泣,她让漠北黄沙里一座青冢屹立了几千年……她是谁呢?她就是王昭君!而他,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他漂泊西南,羁旅半生,历尽沧桑,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他又是谁呢?他就是诗圣杜甫。遥想七八百年前的昭君,他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呢?现在我们一起到《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中去寻找答案。2.解释文题。怀: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整体感知学生集体诵读一遍诗歌。明确:诗人咏怀的对象是王昭君;直接表“情”的词是怨恨。(三)鉴赏分析1.这首诗开篇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与昭君有什么关系?“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尤其是一个“赴”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群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真可谓雄伟秀奇!正是因为山水迤逦壮阔而雄奇,才孕育出这样貌美女子——可谓“地灵人杰”。(板书:貌美)2.有“落雁之美”的昭君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16岁那年昭君以压倒群芳之姿被送往汉宫,却又因一颗落泪痣被冷落三年,无缘面君。而后等待她的是含泪离别汉宫,离乡背井,离亲别友,去往那疾风劲草的茫茫大漠。都说叶落归根,而她,只留下青冢一座,孤寂地,日复一日地向着汉地诉说自己的异域之苦,家国之思。(板书:被弃)3.如此貌美的昭君,为何远嫁塞外?(结合注释分析颈联)是那个贪图钱财的画师毛延寿?是那些嫉妒她的姐妹?还是“以图画选人”的汉元帝?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 区款链技术助力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
- 乡下耕地出售合同范例
- 嗳气的临床护理
- 厦门市2025 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英语+答案
- 医疗数字化与区块链数字身份认证的协同发展
- 小学社团活动总结模版
- 医疗空间中的绿色疗愈效果探索
-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 光伏公司租赁合同范例
- 高层小区安全培训
- 2025-2030年中国电加热蓄热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初中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农村三资管理课件
- 敏捷跨文化团队协作-全面剖析
- 2025年3月29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测》真题及答案
- 八年级劳动教育测试题目及答案
- 战场救护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思想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预测猜题 数学(新高考Ⅱ卷专用)01 含解析
- 深度学习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