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梁中学2023级高二上期第三次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童永惠王开福赖杨审题人:陈蕾宇特别提醒: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近代思想家推出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国学思潮。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近代思想家的国学思想与前人已大不相同,从称谓、理念到研究内容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近代思想家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选择、侧重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诸子学为重心。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原因在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诸子学还具有其他时期的国学所没有的特殊价值和重大意义。先秦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因此,近代思想家对先秦诸子兴趣盎然,带有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凝聚民族信仰之义。在近代思想家看来,先秦学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认为,先秦诸子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人。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异口同声地提到了轴心时代的世界学术,并对诸子学的超迈全球赞叹不已。可见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产物。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阐发而不是文字训诂,无论康有为的今文经学还是章太炎的古文经学都侧重对诸子思想的微言大义的发挥。这是近代思想家诸子学研究的共性,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注入先秦诸子的思想之中是他们的共识。近代思想家一面吸纳西学,一面盘点、清理和重新解读中国固有的学术资源,借鉴西学的思想元素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转化和现代化。在吸收西学的过程中,他们根据中国近代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哲学理念、政治诉求对西学进行大胆改造,以此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近代思想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中国的强弱兴衰密不可分,与中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他们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亡图存和政治斗争的同时,关注、解读诸子思想。与此同时,通过厘辨中西文化的关系、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近代思想家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来丰富、创新中国文化,是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由于始终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魏义霞《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有删改)材料二:乾嘉是经典考据学盛行的时代,学者因探究儒经义理而兼及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证经、释经,其结果是先秦子书因朴学的兴起而复活。乾嘉学者在援引诸子以证经、释经时,他们关注的是诸子书的材料性价值,而非诸子学所蕴含的形上道体。那么,近代诸子之考证学是如何转向义理学的?首先,诸子学为形而上之道。乾嘉学者在以子证经、释经中,肯定诸子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为诸子正名的同时,也将形上道体开放至诸子学,承认诸子之道乃是有得于六经道体之一端,并非异端邪说而已。咸同以降,东西方的相遇将中国带入了世界的历史,并遭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强弱的对比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士人的儒经信仰,然保教强国的愿望促使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之道,而开始接纳西方的器技之学。为了与西学相格义,人们提出“西学中源”的说法,“源”主要是指“博明万事”的诸子学,似乎现代的声光化电等原理,皆可从诸子典籍中找到相关的资源,诸子学因而成了经世致用的器技之学。民国时期,江瑔更是认为诸子学不仅是形而上的道体,且称诸子之道为“百学之冠”,超越了常道之经。在经学逐渐瓦解的民国初年,这种观念并非江瑔的一家之言,许多学者均作如是观。其次,“子学即哲学”的命题。20世纪初,东渐的西学由偏重格致学而走向多元化的译介,其中“哲学”概念与西洋哲学书籍的传播与接受,启发了中国学者以“哲学”定义诸子学的知识性质。近代诸子学研究从朴学转向义理,大概发生在1903至1906年间,当时学者相继提出和论证了“子学即哲学”的命题。关于这一学术现象,我们暂且称为“义理的转向”,它标志着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至于这一转型的原因,一方面是进入20世纪初,西学的译介从洋务、维新时期的偏重自然科学书籍,逐渐扩大至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新知识的传播开阔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也促使他们采用新观念、新思想来诠释传统学术。另一方面,先秦诸子学原是明道之学,人们将子学与西洋哲学相格义,既是回应西哲的冲击,也是应用西哲来创造性地诠释和转化中国传统学术。再次,义理的诠释。章太炎在与胡适讨论诸子学研究方法时,特别强调“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那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探究字音所蕴含的形上道体或哲学智慧,才是诸子学研究的根本宗旨。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应用西洋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及各种哲学理论,由此阐发周秦诸子的哲学,为现代诸子学研究开示了义理(哲学)诠释的路径。近百年来的诸子学研究,基本上是遵循“子学即哲学”的理论范式,从而使诸子学研究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先秦诸子关于器技方面的学问,又如子部中关于天文、历算、术数、医学、农学等方面的实用性知识,仍有待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黄燕强《近代诸子学研究的义理转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思想家热衷于研究先秦诸子,是因为诸子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研究它带有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凝聚民族信仰之义。B.乾嘉学派诸子学研究的只注重文字训诂,而不进行思想阐发,因而无法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C.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是要想丰富、创新中国文化,就需要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D.民国时期,许多学者认为诸子学不仅是形而上的道体,而且称诸子之道为“百学之冠”,超越了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经学。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思想家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始终不忘初心,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于西方文化之中。B.历史上曾有人认为诸子之道为异端邪说,而乾嘉学者肯定了诸子学的合法性,为诸子正名,承认其有合理价值。C.近代诸子学研究从朴学转向义理,当时学者相继提出和论证了“子学即哲学”命题,标志着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D.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只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表明诸子学研究的难度和价值要高于经学研究。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刊发《墨子之论理学》等文章,旨在阐述墨家的逻辑学、宗教思想等。B.谭嗣同对三代之前的周公之法和孔子之学顶礼膜拜,将“复兴古学”奉为拯救中国的必由之路。C.章太炎发表《诸子学略说》,提出“子学是主观之学,要在寻求义理”,诸子学犹西洋之哲学。D.王国维呼吁国人研究中国固有之哲学,他撰写了多篇论著,以诠释孔、孟、荀、老等人的思想。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冯友兰认为研究传统文化是“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过程。“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接着讲”主要指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B2.D3.B4.首先通过指出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引出近代思想家对聚焦(重视)先秦诸子学研究;接着分析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诸子的原因在于守护精神家园;然后指出近代诸子学研究注重思想阐发,锐意理论创新;最后指出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诸子时坚持挺立中国文化(坚守中国文化立场)。5.(1)照着讲:乾嘉学派对诸子学文字训诂的研究,近代思想家通过先秦诸子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关于器技方面的学问以及实用性知识的研究;(2)接着讲:应用西哲来创造性地诠释和转化中国传统学术,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注入先秦诸子的思想,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钻玉米地张炜无边无际的大玉米地里有什么?肥壮的玉米棵遮天蔽日,一片连着一片。无数的刺猬、兔子、黄狼、草獾,还有狐狸,都从里面跑出来。各种鸟雀一群群钻进钻出,喧闹着。我们钻进玉米地,就像刮了一阵风。呼啦啦,玉米棵儿一溜儿摇动,叶子乱舞,大玉米穗子乱悠晃。如果趁月亮天里钻进去,那就更来劲了,各种声音响个不停,从声音里你就可以明白,这里面的东西和故事多了。小村里的人守着庄稼地过了一辈子,知道土地的脾性:能滋生各种东西,也能招引来各种东西,更能埋藏下各种东西。所以你缺了什么不用愁,只管跟土地要去。小孩子们嘴馋,嚷着要吃瓜。哪里有钱去买?自己去找吧!玉米地藏下的瓜儿多极了,但你得用心找才行。小炕理胆子很大,他敢一个人钻进钻出。他在地里像个野猪一样,呼噜呼噜拱着,不知寻到了多少好东西。他还找到了野葫芦,做了一个挺好的水瓢。小炕理的奶奶喜欢养猫。自从老猫没了以后,炕理奶奶就想它,整天说:“我的猫呀!我的猫呀!”炕理说:“奶奶,我设法到玉米地里找一只去!”奶奶说:“胡诌!地里什么都有呀?”小炕理就弄了一个暗扣绳下在地里,又设法把一只小麻雀放在机关上。坚持了十几天,有一天他正在地里打瞌睡,突然有喵喵的叫声,一声比一声凄厉。他一下跳了起来,跑近--看,见套住了一只长爪儿黑白花小猫。小猫胡乱蹬人,咬人,大嘶大叫,一看就知道是在野地里生活久了的东西。小炕理把它绑上,带回了家来。开始几天不喂它,硬饿硬饿,后来才由老奶奶喂一点点东西,再后来它终于死也不肯离开老人了,温顺得很,老人可以一天到晚抱着它。土成熬到了三十多岁,还是没有媳妇。土成焦急得很,动不动就发火。他脸色发黄,不愿洗澡,身上灰尘很多。这样越发没有姑娘跟他了,大家都说土成的事要麻烦。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常常去玉米地里了。有时一整天在里面瞎蹿。大家说,他是想在里面找个媳妇也说不定呢。一个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土成创造了个奇迹。那是一个黄昏,他走出了玉米地,后面还跟着一个头发黄黄、瘦瘦薄薄的姑娘。姑娘除了两眼有光,周身都是暗淡的。原来姑娘是穷地方下来的,秋天蹿在玉米地里,走哪儿算哪儿。她有一天见一条长虫爬近了睡着的土成,就替他赶开。他醒了,不敢相信眼前怎么会有个姑娘。夜里土成揣了几个玉米饼钻进玉米地里,把东西放下,就回来了。一连多少天过去,他终于把姑娘领回家了。后来那个黄瘦姑娘渐渐胖了,像模像样了。土成也讲究起来,不仅按时洗澡,过节时还要穿袜子,冬天戴护耳套。小古妈妈是个小脚女人,男人早死了,小古妈妈不嫁人,安安静静守着小古过日子。可是她越来越想小古爹,她做梦做他,说话说他。“过年过节孩子他爹也不来家!”她埋怨。有人听了就说:“你老糊涂了,人死如灯灭,怎么还能回来?”七姑建议小古妈妈不要闷在村里,不如到田里走走。那时正是秋天,是玉米棵茂盛的时候。小古妈妈提个篮子钻进去,她觉得无边无际的大玉米地里有一万种声息,细碎而且渺远,在远处,好像有个男人在深长地喘息。“小古爹!小古爹!”她呼叫着。然后是倾听。有他的声音吗?似乎他在很遥远的地方哩。“你呀,你不来家,哎呀,还笑,笑什么?你不想我,也不想孩儿?你说说,啧啧啧啧!”小古妈妈拍打着膝盖,数叨着,又惊喜又绝望。“你走了多少年了?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到了快收玉米的时候就往回跑。我知道你是馋个秋天,馋又大又香的玉米棒子!”小古妈妈笑哈哈地拍手:“俺这回可看见你了,你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这回可瞒不过俺的眼去!我知道,你出门回来都是先看看庄稼,这样心里才踏实。你这回看明白了吗?”她数叨一会儿坐下来,闭着眼,一脸的皱纹飞快地活动。她这样说着,笑着,走着,一直忙到天黑,这才恋恋不舍地往村里走去。有人亲眼见到她在玉米地里干什么,回村里对人说:“小古妈妈痴了。”七姑反驳说:“谁的事情谁自己心里有数。她或许真的看到了自己的男人呢……”玉米地的另一面是什么?走不到边,走不到边!一个人只要耐住心性,只要信服大玉米地,大玉米地就会帮你。你要什么?你只管跟它说,不用不好意思。不过你得是个好人,是个诚心诚意的人。就是这样,嗯。(有删改)文本二: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中,情节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人物还要次之。那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一条情节链条,讲究伏笔、悬念、回环,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什么“且听下回分解”,什么“看官你道怎地”,都是那样的小说作品不可或缺的佐料。这样的小说与其称之为文学作品,不如称之为曲艺作品。我们这里是说它的品质靠近曲艺,而不是说曲艺就低于文学多少。我们只是讲,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大类。现在的文学作品,已经是集哲学、美学、历史、小说于一体的散文。我们认为,一个这样意义上的短篇小说,不妨称之为“短篇文学”,而中长篇就可以称之为“中长篇文学”。戏剧、诗、散文、报告文学等等,都可沿袭原来的叫法。而通俗小说则可固定为“小说”的叫法。这样既名副其实,又清晰明了,有利于各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至于情节的重要与否,这就看它放在哪个门类当中了。如果属于我们以上讲的“小说”类,那么它就是根,如果属于我们以上说的“文学”类,那么它就是叶。(摘编自张炜作品集《时代:阅读与仿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玉米地环境的描写,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散发着原始生机与蓬勃活力,为故事的上演提供了天然的舞台。B.玉米地孕育了自然万物,既为村庄里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物质馈赠,更为精神困顿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与慰藉。C.文章的叙事方式富有个人特色,既像喃喃自语,又如对人倾诉,用炽热高昂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大地的深情与热爱。D.文章如同乡村童话,字句灵动活泼,作家淡化了苦难和贫穷,以夸张恣意笔法,渲染了乡村大地上的和谐与希望。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桃花源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在描写乡村时只把自然视为寄托人格的工具,而本文则凸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玉米地的“好”正是对人类用心伺弄的回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呼呼人类开辟荒野,充满活力的自然也会回馈人类。C.文章充分展现了人性之美、情感之美,在情感与主题表达上与孙犁的《荷花淀》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温情。D.小古妈妈在玉米地对丈夫的呼喊念叨,感人至深,这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对大黑的呼喊所表达的情绪是一致的。8.文章写到的人物众多且身份各异,但在人物行为及精神品质上却拥有一些共同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时移事易,咸与维新,《钻玉米地》中情节作用究竟是作品的“根”还是“叶”?依据两则文本,回答这一问题,并给出恰当的理由。【答案】6.C7.C8.①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钻玉米地,对玉米地有所依恋和信任;

②他们都是有善意、有耐心、有诚心的人。9.《钻玉米地》中情节的作用是“叶”。

理由:①根据文本二:在传统小说中,情节是作品的主要因素,情节的作用是作品的“根”。而在张炜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学作品中,作品的内容增加了,情节并非作品的主要因素,情节的作用是作品的“叶”。

②根据文本一《钻玉米地》中的相关情节:小炕理钻玉米地为奶奶找猫;王成钻玉米地找到了媳妇;小古妈在玉米地呼告丈夫。这些情节并非是紧密的链条,而是相对独立,因玉米地而联结在一起,就如大树上的一片片叶子,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玉米地”文学世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上宾①,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已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上宾:指去世。谓作客于天帝之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B.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C.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D.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不同时期“太学”的称谓有所不同。B.末技:工商业。中国古代重视读书,以读书为本,以工商业为末。由古代“四民”指“士农工商”可见。C.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D.洪武十七年: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得到惠帝的嘉奖。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上书燕王,不卑不亢,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14.文章第四段中高巍是从哪些方面劝谏燕王的?【答案】10.C11.B12.B13.(1)披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用是祸是福的道理让他明白,拿亲爱亲人的情谊令他感动。(2)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14.(1)人心向背(天子受天下爱戴);(2)力量比对(燕王军队不能与朝廷抗衡);(3)君臣之义和骨肉之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②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①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府设于此地。本诗作于天宝十三(754)年,当时作者在凉州作客。②花门楼:指凉州馆舍的回纥楼房。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前两句中“月出”重见,“城头”顶针,有一个时间上的间隔、接续过程。B.“胡人半解弹琵琶”生动写出了凉州城中的有些胡人技艺不够娴熟,仍热爱弹奏的情景。C.“河西幕中”二句点明“夜集者”多为自己的故交好友,而自己同这些故交分别已有三年五载了。D.这首诗是典型的盛唐之音,将宴集的豪情推到极致,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16.有人评价:“本诗不但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诗人表达的情感也复杂多样。”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B16.地域特色:“七里十万家”体现了唐代凉州地处西北边陲繁荣的景象,“胡人半解弹琵琶”体现出城中有许多胡人居住,很多胡人喜爱弹琵琶。花门楼也是体现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场景。诗人情感:由琵琶而引起的作客他乡的凄凉与悲伤之情,故友相逢的喜悦之情冲淡了悲伤之情,还体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笑对人生的乐观旷达之情。(三)(原创题)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中哪一联述说了真实与梦境无法分别,唯有曾经的彻骨悲伤让人难以释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伶官传序》中通过庄宗如何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高度概括了为人须有忧患意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须不丧失立身之基,才能成为不朽之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此情可待成追忆②.只是当时已惘然③.忧劳可以兴国④.逸豫可以亡身⑤.不失其所者久⑥.死而不亡者寿第Ⅱ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_____________,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采摘更多的蜜汁,把蜜蜂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被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_____________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_____________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_____________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此刻,天地间明艳安详,只有我忙着给蜜蜂和花儿拍照。眼前的油菜花,一门心思开花。蜜蜂,也一门心思采蜜。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视而不见毛绒绒快马加鞭造访B熟视无睹毛茸茸马不停蹄拜访C.熟视无睹毛绒绒快马加鞭拜访D.视而不见毛茸茸马不停蹄造访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B.少顷,为了采摘更多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C.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被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D.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把蜜蜂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A20.把蜜蜂扇动的翅膀比作“晃动着的一团雾”,生动形象写出翅膀扇动快,突出蜜蜂忙于采蜜的勤劳形象。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工作、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这也就意味着_______,对此许多人也都习以为常了。但是,长时间看屏幕对眼睛危害很大。首先,眼睛长时间看屏幕时,________。由于蓝光的能量比较高,可以透过眼睛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伤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等疾病。其次,电子屏幕的频闪会刺激眼睛。当眼睛在看屏幕时,屏幕频闪的光会对眼睛的泪膜层造成伤害,眼睛就容易出现干涩、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第三,看电子屏幕属于近距离用眼,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调节过度,很容易引起睫状肌痉挛,加重视力疲劳。总而言之,经常面对电子屏幕的人群,如果不注意休息和控制时间,久而久之,______,眼睛就会近视。【答案】①.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屏幕②.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损害视网膜③.视力就会下降22.下图是一个“能量场”与幸福感的关系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能量场”与幸福感的关系,并就“如何增强幸福感”给大家提条建议。【答案】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甚至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所“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两种能量此消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