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押07世界史非选择题
考点5年考情押题依据
2024年从近5年江苏高考题中可以看出,世界
T19•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小论文)史近几年考察逐渐减少,甚至2023年只
2023年有一小问与世界史有关,多市模拟题聚
T17•世界近现代史(中国与近代欧洲服饰交流)焦世界近现代,预测2025年仍为考查的
2022年重点内容。由于教材的变化,近两年的
中华T18•世界近现代史(近现代世界经济波动•小论考试内容更具有参考性。世界史考察形
文明文)式多数为小论文,结合近5年高考题,
起源T19♦选做题可以预测材料题中,世界近现代史小论
至隋•世界近现代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教育改革)文的考察可能性仍然较大。
唐时2021年2025年新高考历史新结构体系下,材料
期T18•世界近现代史(英国近代经济•小论文)题的考查更注重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T19♦选做题特别是通过材料分析问题;小论文更强
•世界近现代史•人物评说(列宁租让制)调行文逻辑与整体架构,注意史论结合
与论从史出。区分清楚考查内容,对选
2020年
项进行定点排查,从纲要再结合选必内
T23•世界近现代史(文艺复兴•小论文)
容,能够较好解决问题。
CCC
押题预酒
预测一世界古代史:早期文明与中古世界
1.(2025•江苏海门中学调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斯科位于古罗斯东北部,当相邻的公国外敌侵袭不断的时候,莫斯科却相对平静。13世纪,古罗斯居
民开始汇集到莫斯科,他们在莫斯科城乡建立起一个个村庄。13世纪中叶,莫斯科已经发展成为古罗斯
最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莫斯科公国的历代王公接受了蒙古金帐汗国的册封,成为基辅大公,从而使他
们能以代理人的身份打击兼并其他公国,壮大自身力量。1485年,伊凡三世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一
—莫斯科大公国,以保证其专制权力的实施。伊凡三世还按照拜占庭帝国的标准对莫斯科公国进行革新,
被冠以“第三罗马”之称,大国风度翩翩。
1/
1533年,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国家领土面积扩大到了280万平方公里,
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沙皇伊万四世统治时期,金帐汗国领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公国领地。
----摘编自孙嵩霞《13—15世纪古罗斯政治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13—15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公国崛起对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原因:相对稳定的环境;人口的集中;经济文化繁荣为其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获得蒙古国受封,
获得合法身份,壮大了力量;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国内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影响:促进了国家的统推动了领土扩张,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疆土基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
立为后来的沙皇专制制度奠定了政治结构基础;莫斯科成为国家中心,开启了俄罗斯从地方分裂到统一
强盛的进程;文化上被冠以“第三罗马”,增强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文化地位和自信心;通过兼并原金帐
汗国的领土,进一步加快了其东欧霸权的确立过程。
【解析】
(1)据材料“莫斯科却相对平静”可得,相对稳定的环境;据材料“古罗斯居民开始汇集到莫斯科”
可得,人口的集中;据材料“莫斯科已经发展成为古罗斯最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可得,经济文化繁荣
为其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莫斯科公国的历代王公接受了蒙古金帐汗国的册封”可得,获得蒙
古国受封,获得合法身份,壮大了力量;据材料“伊凡三世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可得,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据材料“伊凡三世还按照拜占庭帝国的标准对莫斯科公国进行革新”可得,
国内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据材料“1533年,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推
动了领土扩张,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疆土基础;据材料“伊凡三世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并结合所
学可得,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为后来的沙皇专制制度奠定了政治结构基础;据材料“莫斯科已经发展成
为古罗斯最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并结合所学可得,莫斯科成为国家中心,开启了俄罗斯从地方分裂到
统一强盛的进程;据材料“被冠以第三罗马之称,大国风度翩翩”并结合所学可得,文化上被冠以“第
三罗马”,增强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文化地位和自信心;据材料“金帐汗国领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公国领地”
并结合所学可得,通过兼并原金帐汗国的领土,进一步加快了其东欧霸权的确立过程。
2.(2025•江苏南京市、盐城高三模拟•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武帝时“为伐胡,天子盛养马”,中央设太仆,为全国车马管理最高长官,其下设“两丞,属官有大厩、
未央、家马三令,边郡六牧师苑令”,以官养为核心。中房土马不习争战,“汉厚赂乌孙,遗公主为夫人”
2/
“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李广利伐大宛“汉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苜蓿与马匹牧养
的好坏关系甚密,“马嗜苜蓿,汉使其取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持续的马政建设使“长城以南,滨
塞之郡,马牛放纵,畜积布野”,边郡“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摘编自徐泉《试论汉武帝经营河西的关键措施:马政建设》
材料二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之前,美洲是不存在马的。1493年,第一批马随着哥伦布而登陆美洲。若没有马递消
息、传命令、运军士,征服者根本不可能控制住愤恨的广大印第安人。同时,马是非常重要的负载与拖
曳工具,为征服者开发美洲提供了所需的力气。耕种开垦,矿山开发,都离不开马的参与。幸存的印第
安人很快发现,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的容易。
因为有马,殖民年代大发展的美洲牧牛业方成为可能。1777年,西班牙教士莫尔菲写道:“它们足迹所
过,使得毫无人居的乡间野地,也看似世上人口最密之处。”
----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重视马政建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效。(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在近代美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物种交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
(1)举措:建立专门机构(专职官员管理);引进良马(引进优良品种马匹);种植首蓿。(3分)
成效:
军事:提高了军队战斗力;(1分)
政治: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定;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任意2点,得2分)
经济: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保护了农耕经济;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任意2点,得2分)
(2)作用:促进了美洲的开发(2分);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推动了美洲农业的
发展(1分);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1分);客观上成为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的工具。(工分)
(3)关系:文明碰撞推动物种交流;物种交流促进文明交融与发展。(2分)(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给
1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太仆,为全国车马管理最高长官”“以官养为核心”等并结合所学可知,
汉朝建立专门机构及专职官员管理马匹及饲养;据材料一“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得善马数十匹”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通过联姻、战争等手段引进良马(引进优良品种马匹);据材料一“于是天子
3/
始种苜蓿”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苜蓿能养好马,汉朝于是开始种植苜蓿。第二小问成效,据材料一“长
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畜积布野”“边郡'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等并结
合所学可知,汉朝重视马政建设军事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上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定,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上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保
护了农耕经济,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2)作用:据材料二“为征服者开发美洲提供了所需的力气”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据材料二“耕种开垦,矿山开发”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美洲农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印第安人……
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的容易”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变了印第安
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材料二“递消息、传命令、运军士”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
据材料二“若没有马……征服者根本不可能控制”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客观上成为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
的工具。
(3)关系:综合材料一汉朝引进域外良马及材料二马匹进入美洲并结合所学可知,文明碰撞推动物种
交流,物种交流又会一进步促进文明交融与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预测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至一战前
3.(2025•江苏苏北七市调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783—1784年,有关库克船长第三次太平洋探险的航海日记在欧、美两地出版,其中提到的北美西海岸
蕴藏优质海獭毛皮资源及其在中国的高利润市场前景,很快引起了大西洋两岸商业资本的关注。美国独
立战争后,美国人也加入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中,与英国商人形成激烈的竞争。一些美国商人赴西北
海岸收集海洋动物毛皮,航抵广州后以高价售出,并购置茶叶,经印度、欧洲甚至拉美返程回到美国,
形成多角贸易。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已实现对该贸易的完全垄断。囿于西北海岸海獭海豹数量的
急剧减少,毛皮贸易商又将夏威夷的檀香木补充进了对华贸易的货源。为当时中国的名贵木器制造业和
其他相关产业提供了原料支撑。到19世纪30年代,一个相对稳定的北太平洋贸易路网基本成形,为近
代世界贸易线路拼图补上又一块重要的拼板,也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
奠定了基础。
——摘编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太平洋贸易兴起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太平洋贸易的历史作用。(7分)
【答案】(13分)
4/
(1)时代背景:全球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2分)美国获得独立;(1分)美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崛起;(2分)清前期中国经济的繁荣。(1分)
(2)历史作用:促进了北美与东亚的直接经济联系(推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2分)丰富了中国
人的物质生活;(1分)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完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促进世界贸易格局的变
动;(1分)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打下基础。(1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库克船长的第三次太平洋探险(1776—1780)及其航海日记的出版(1783—1784),可知
北太平洋贸易兴起是在全球航路的开辟背景之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结束后,摆脱英国贸易
垄断的新生美国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加入对华毛皮贸易以积累资本,可知美国获得独立,美国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崛起;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末工业革命兴起,欧洲对东方商品(如中国茶叶、丝绸)需求激
增,而中国对优质毛皮的消费需求也为跨洋贸易提供了动力;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中后期处于清朝的
强盛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据材料“一个相对稳定的北太平洋贸易路网基本成形,为近代世界贸易线路拼图补上又一块重要
的拼板”可知,北太平洋贸易路网的形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连接了美洲、亚洲和欧洲,补
全了近代世界贸易线路的“拼图”,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完善,推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动物
毛皮、夏威夷的檀香木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据材料“也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
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可知,北太平洋贸易削弱了大西洋作为世界贸易唯一核心的地位,
促进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动,为19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铺路。
4.(小论文)(2025•山东德州一模•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法国地图业
材料一
15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叶,诺曼底是法国从事捕鱼业、海洋贸易和探险最为活跃的省份。商人和君主
积极赞助寰宇学家对世界进行重新绘制,诺曼底北部的迪耶普以制作寰宇航海图而闻名,大部分制图师
同时身为船商、领航员或探险家等。
——据熊芳芳《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对异域的认知与知识生产》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以“法兰西”为主题的地图从历史地理的视角追溯空间上的政治认同,营造各地之间的关
联与王国的统一性,其市场地位上升。1663年,波旁王室要求各地向中央政府汇报土地、森林、河流、
产业等方面的情况,并附上相关地籍地图。推翻了旧秩序后,为实施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和征收土地税,
革命政府和拿破仑政府相继推出了在全国实施地籍测绘的计划。
5/
——摘编自于京东《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地图绘制与国家建构——卡西尼地图与近代法兰西的国家测绘工
程》等
材料三
19世纪,越来越多的探险活动深入到非洲、亚洲与美洲的内部,欧洲人此前难以到达的或未知的地区开
始成为焦点。各国派遣了许多重要的探险队,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1830—1880年,法国出版的非洲、
东南亚地图数量增长数倍。
——摘编自【芬】尤哈•努尔米宁著《欧洲地图里的世界文明史》等
分析说明近代法国地图业发展反映的社会变迁。(17分)
【答案】分)
商人、君主赞助绘制地图,迪耶普以制作寰宇航海图闻名,制图师身为船商、领航员、探险家等反映出
新航路开辟后法国海洋贸易的发展、海外探险推动了地图业发展,法国加入了早期殖民扩张的行列。(4
分)
“法兰西”主题地图地位的上升反映了法国国家认同增强,波旁王朝时期绘制地籍地图反映了法国中央
集权的加强。这些说明民族国家逐渐形成。(4分)
革命政府和拿破仑政府为实施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和征收土地税而推出全国地籍测绘计划,反映出封建制
度被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以地籍地图作为推行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4分)
19世纪法国出版的非洲、东南亚地图数量增长,反映出工业革命后法国经济实力增强,为加大商品和资
本输出,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4分)
总之,近代法国地图在制作主体、地图类型和数量等方面的发展反映了近代法国经济、政治、海外活动
的变迁。(1分)
【解析】首先,从材料一“15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叶,诺曼底是法国从事捕鱼业、海洋贸易和探险最
为活跃的省份”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法国地图业的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海洋贸易的发展以及早期殖
民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材料二中提到,16世纪后期,“法兰西”主题的地图地位上升,这反映
了法国国家认同的增强,同时,材料二“波旁王室要求各地向中央政府汇报土地、森林、河流、产业等
方面的情况,并附上相关地籍地图”体现了法国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些均说明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再次,
材料三中指出,19世纪法国出版的非洲、东南亚地图数量增长数倍,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经济实
力的增强,以及为加大商品和资本输出,对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这一变化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
深入发展,法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其地图业的发展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部分的
内容表明了近代法国地图业发展与经济实力增强和对外殖民扩张的密切关系。最后,进行总结,近代法
6/
国地图在制作主体、地图类型和数量等方面的发展反映了近代法国经济、政治、海外活动的变迁。
5.(新形式)(2025•山东3月模拟•19)
一则征“段子”启事
各位用户:
网站正在征集课堂教学历史段子,所谓历史段子,从字面理解,过去曾经发生的事
情,被赋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并引发人瞬间的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它具
有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大道至简等一些特点,大概有历史故事、谚语、
成语、流行语、口号、笑话等诸多内容,甚至包括自编自创的上述内容。
具体要求:
1.每个段子,尽量简短。
2.每个段子尽量扣住统编教材的内容。
3.对每个段子做简短的解说。
当然,大家有更好的形式,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努力做这件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2024年2月
(1)若你以“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为主题,表现德国宗教改革前夕的社会情况编写一个段子,你会
怎么写?(段子字数8字以内,不写解说,5分)。
(2)下面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表,请你编写一个段子,力图表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
的情况。(段子字数8字以内,写出解说,5分)。
会
议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革“法治”
八
上
克
任
命
伦
9护
开
威
国
建164
处
斯
王
尔
主
始
共
死
朝
图
国
和-
复
(1/O亚
王
64国6^5.
特
封建势力1660“人治”
(3)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段子在现代历史教学中有什么意义?(7分)
【答案】(17分)
(1)教皇的“奶牛”。(5分,其他段子符合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均可酌情给分。)
(2)段子:“妥协”的智慧。(2分)。
7/
解说:1660年复辟是妥协的产物。复辟王朝只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变通的形式。资产阶级、新贵族同
斯图亚特王室在建立复辟王朝问题上实行的妥协,是在维护革命基本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以减少“君
权主义传统”的影响,维持政局稳定。(3分)(其他段子和解说符合条件均可酌情给分。)
(3)①历史段子形式新颖、符合时代精神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幽默生动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
②历史段子长度虽短但意蕴丰富,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③历史段子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共享和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
理解和交流,有利于推动全球历史课程教学的变革。(2分)
④历史段子是一种文字史料,透过“历史段子”可以窥见当代历史教学中对某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
未来历史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
【解析】
(1)结合所学可得,教皇的“奶牛”。
(2)第一小问段子,据材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封建势力”并结合所学可得,“妥协”的智慧。第
二小问解说,据材料“议会”“国王”并结合所学可得,1660年复辟是妥协的产物。复辟王朝只是资产
阶级政权的一种变通的形式。资产阶级、新贵族同斯图亚特王室在建立复辟王朝问题上实行的妥协,是
在维护革命基本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以减少“君权主义传统”的影响,维持政局稳定。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辅助效果、文化交流层面、历史研究价值等角
度作答,如:历史段子形式新颖、符合时代精神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幽默生动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段子长度虽短但意蕴丰富,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历史段子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共享和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理
解和交流,有利于推动全球历史课程教学的变革;历史段子是一种文字史料,透过“历史段子”可以窥
见当代历史教学中对某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未来历史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新形式)(2025•安徽天一高三大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英国CGP版KS3历史教科书第三部分标题一览
第三部分标题主题标题子目标题
工业、帝国和改工业变革是巨大的
革,全国各地的变化速度各不相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1745—1914一些城市变大了
年人们害怕失去工作
8/
不同的群体引发了骚乱
暴乱者被处决或驱逐出境
工业革命产生了贫民窟
城市负民屈
贫民窟里的人非常穷
霍乱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霍乱
预防霍乱成为当务之急
19世纪中产阶级不断壮大
公民自豪感增强了
中产阶级的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有了新的休闲
时代
活动
许多中产阶级有严格的道德观
----摘编自英国CGP版KS3历史教科书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CGP版KS3历史教科书关于工业革命的编写特色。(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教科书第三部分提出两点修改或补充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8
分)
【答案】
(1)特色:采用小专题形式;侧重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多元;突出社会矛盾变化;语言通俗易
懂。(7分,言之成理即可)
(2)建议一: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现代世界影响深远;
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建议二:补充“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理由: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建议三:补充“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的相关内容。
理由: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恶化,
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引发了工人运动,如英国的宪章运动等。
建议四: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由: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需要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深层次
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极为深刻广泛,需要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全面、客观的分析。(8分,言之成理
即可)
9/
【解析】
(1)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城市贫民窟”“霍乱”“中产阶级的维多利亚时代”可得,采用小专题
形式;据材料“一些城市变大了”“工业革命产生了贫民窟”“不同的群体引发了骚乱”“19世纪中产阶
级不断壮大”可得,侧重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材料“工业变革是巨大的”“一些城市变大了”“工业
革命产生了贫民窟”“19世纪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人们害怕失去工作”可得,从经济、社会、阶级、社
会矛盾等角度论述工业革命,角度多元;据材料“人们害怕失去工作”“不同的群体引发了骚乱”可得,
突出社会矛盾变化;据材料“一些城市变大了”“贫民窟里的人非常穷”可得,据语言通俗易懂。
(2)建议一: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可得,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理由:结合所学可得,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现代
世界影响深远;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建议二:据材料“工业、帝国和改革,英国1745—1914年”并结合所学可得,补充“工业革命对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理由: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建议三:据材料“19世纪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并结合所学可得,补充“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的相关内
容。
理由: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工人阶级
的生活状况恶化,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引发了工人运动,如英国的
宪章运动等。
建议四:结合所学可得,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由: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需要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政治、
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极为深刻广泛,需要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全面、客观的分析。
7.(2025•江苏南通、泰州、镇江、盐城调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及机器设备的引入,英国大多数手工工场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工
厂过渡。在工厂资本构成中,用于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占据很大比例,远远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所占比重。
与此同时,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在工厂制时代,时间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工人要
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在严密的监督下按照有规律的工时和标准化的程序来工作。例如,在英国
韦奇伍德的制陶厂,273名工人均依据其从事工种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
一道生产工序,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但工业化时代的劳作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
10/
如工厂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主导地位,劳动负荷超标,每天的工作时间
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逐步消除了早期工厂制的
一些弊端,由此推动着工厂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厂劳作方式对英国近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分)
【答案】(13分)
(1)基本特征:以大机器生产为核心;(2分)资本大量投入;(1分)劳动力高度集中;(1分)劳动分
工加强;(1分)生产管理严格规范。(1分)
(2)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1分)推动了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2分)推动了城市化;(1分)
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1分)工人劳动自主性丧失;(1分)工人工作时间过
长(劳动强度大)。(1分)
【解析】
(1)据材料“蒸汽机的发明及机器设备的引入”可得以大机器生产为核心;据材料“在工厂资本构成
中……远远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所占比重”可得资本大量投入;据材料“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
工厂聚集”可得劳动力高度集中;据材料“工人……按照……标准化的程序来工作”、“依据其从事工种
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可得劳动分工加强;据材料“工人要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在严
密的监督下”可得生产管理严格规范。
(2)据材料“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结合所学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
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
率;推动了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据材料“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可得推动了城市
化;据材料“时间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工人要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可得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据材料“工厂工人……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主导地位”可得工人劳动自主性丧失;据材料“每天
的工作时间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可得工人工作时间过长。
8.(2025•江苏南通监测•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德国铁路建设的资金大多来自私人投资。I860—1880年是德国修建铁路的高潮
时期,俾斯麦于1873年创立“帝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政府为铁路建设筹
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同时为技术发明提供资
金支持和补助,将新的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90年
11/
代,德国的铁路建设快速的进入到了电气化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最终完成了铁路网的建设,
铁路网的密度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德国铁路建设发展的表现。(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统一对铁路建设的影响。(7分)
【答案】(12分)
(1)表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1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银行保障铁路建设;(1分)加强技术改
造(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1分)德国在一战前完成了铁路网建设;(1分)成效显著,领
先欧洲。(1分)
(2)影响: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统一消除了铁路建设的地域障碍);(2分)促进了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铁路建设进一步提供了资金、国内市场等条件;(2分)有利于铁路建设的
技术升级(电气化改造)和国家铁路网的建设;(2分)铁路建设和运营逐步走向国家垄断(政府主导)。
(1分)
【解析】
(1)据材料“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德国铁路建设的资金大多来自私人投资”、“19世纪90年代,德
国的铁路建设快速的进入到了电气化阶段”,可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俾斯麦于1873年创立'帝
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政府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
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可得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银行保障铁路建设;据材
料''将新的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可得加强技术改造(利
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最终完成了铁路网的建设”,可得德
国在一战前完成了铁路网建设;据材料“铁路网的密度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可得成效显著,领先欧
洲。
(2)据材料“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德国铁路建设的资金大多来自私人投资”、“俾斯麦于1873年创
立'帝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政府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
帝国银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为铁路建设提供政治
前提和制度保障、为铁路建设进一步提供资金与国内市场等条件、有利于铁路建设的技术升级和国家铁
路网的建设以及铁路建设和运营逐步走向国家垄断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
可。
9.(2025•山东荷泽一模•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12/
材料一
在近代早期,传统体育流行于英国社会。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体育的转型。赛马、
拳击和板球最先发生质变,现代体育雏形开始显现。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英国传统体育多有式微,现
代体育迅速崛起。在整个19世纪甚至20世纪初,现代体育建立在英帝国权威、权力与社会等级之上,
同时它传播至英帝国任何地区。
现代体育的传播是英帝国最常见的文化现象之一,特别是板球运动被英国人视为国家的一个象征,哪里
只要有20多个英国人,哪里就会出现板球运动。有学者描述:“哪里插着英国的国旗,哪里就有板球运
动。板球的地理分布、扩散与英国殖民扩张相契合,板球运动是帝国的一部分。”
——据杨松《现代体育在英帝国的传播及功用》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世界不同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
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或应对措施
1884年创建民族体育组织盖尔运动协会,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
爱尔兰
略,保护并培育爱尔兰文化。
19世纪80年代中期,板球比赛中击败英国统治者,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民
印度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外来体育“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
战英国人并与其统治者相竞争。
19世纪中后期,澳大利亚表现自己的民族意识不是在为独立而战的战场
澳大利亚
上,而是在为自尊而搏的板球比赛中。
19世纪后期,英国式棒球在美国社会的消亡与本土棒球的崛起。美国尝
美国试在菲律宾、加勒比地区、日本和中国等地区和国家范围内传播和推广美
式棒球运动。
——据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结合材料一,概述英帝国现代体育传播的历史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对英帝国现代体育的传播加以评述?(10分)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现代体育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促进
了现代体育的传播;英帝国的殖民扩张为现代体育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世
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的传播。(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6分)
(2)示例:
论题:随着英帝国的建立与发展,英国现代体育在英帝国境内迅速传播。
13/
阐述:英国通过推广板球运动,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植入殖民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
文化的认同,同时提供了一种秩序化的娱乐方式,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殖民地的统治秩序;英
国通过体育比赛展示英国优越性,强化了帝国权威。赛马、拳击和板球等运动项目的推广,超越政治和
民族的界限,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桥梁;英帝国现代体育的传播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随着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利用体育作
为一种手段来挑战英国的殖民统治,例如,爱尔兰创建民族体育组织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
保护并培育爱尔兰文化;印度推动板球运送“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其统
治者相竞争;美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式体育文化,削弱了英国体育的文化霸权。
结论:现代体育的传播在•定程度上加强了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但也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全球文化的
交流提供了契机。
(积极方面结合史实4分,局限方面结合史实4分,总结升华2分,共10分。学生部不局限于参考答
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0分。)
【解析】
(1)据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体育的转型”可得,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
现代体育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据材料一“现代体育建立在英帝国权威、权力与社会等级之上”可得,
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促进了现代体育的传播;据材料一“板球的地理分布、扩散与英国殖民扩张相
契合”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帝国的殖民扩张为现代体育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结合所学可得,世界
市场的逐渐形成,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的传播。
(2)据材料一“现代体育的传播是英帝国最常见的文化现象之一”可得论题,如:随着英帝国的建立
与发展,英国现代体育在英帝国境内迅速传播。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展开阐述,如:据材料一“板球运动
被英国人视为国家的一个象征”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国通过推广板球运动,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植入殖民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文化的认同,同时提供了一种秩序化的娱乐方式,缓和了社
会矛盾,有利于稳定殖民地的统治秩序;英国通过体育比赛展示英国优越性,强化了帝国权威。赛马、
拳击和板球等运动项目的推广,超越政治和民族的界限,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桥梁;英帝国
现代体育的传播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据材料二
“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保护并培育爱尔兰文化”、“外来体育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
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其统治者相竞争”、“国式棒球在美国社会的消亡与本土棒球的崛起”并结合所学可
得,随着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利用体育作为一种手段来挑战英国的殖民统治,例如,
爱尔兰创建民族体育组织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保护并培育爱尔兰文化;印度推动板球运送
“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其统治者相竞争;美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
14/
式体育文化,削弱了英国体育的文化霸权。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现代体育的传播在一定程度
上加强了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但也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全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10.(2025•江苏镇江监测•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95年后,铁路的价值终于获得清廷认可。李鸿章特别强调修建铁路“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
转运”。初期的铁路建设,多选在经济并非十分发达的华北区域且以北京为出发点,向东北、向南、向
西展开。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困难等问题,清政府只得采用中外合办、官督商办、借款自办、官商合
办、商办等建设和经营方式。例如京汉铁路修建需借大笔外款,清廷选择与比利时合作,引发了英国
不满,英国遂提出承办津镇铁路等要求。
----摘编自江沛《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欧洲列强在西非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到1913年,英属西非铁路总长1405英里,
法属西非铁路总长1545英里。到一战前,德属多哥与喀麦隆铁路总长分别为364.5千米与340千米。
当时西非所有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有着特殊的用途,往往被称为“椰子线”“可可线”“棉
花线”“铁矿线”“棕稠线”等。这些控制在殖民者手中的近代交通运输网,是建立在大量役使土著居
民的无偿劳动的基础上,建设费用多由当地居民以各种捐税形式支付。
——摘编自余建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非历史诸问题探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列强在西非建设铁路的背景和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铁路建设与国家发展”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16分)
(1)特点:以北京为中心,注重军事及政治价值;(2分)起步较晚;政府主导;建设和经营方式多元
化;借助外国技术和资金;遭受列强侵略干扰(体现半殖民地色彩)。(任答四点得4分)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瓜分非洲;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
征服内地、进行经济掠夺的需要。(4分)
影响:加剧了帝国主义殖民掠夺;西非形成单一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给西非人民带来灾
难;一定程度促进了西非的近代化。(4分)
(3)启示:国家(主权)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铁路建设对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合理利用外来技
术和资金;重视科技创新。(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
15/
(1)据材料一“多选在经济并非十分发达的华北区域且以北京为出发点”、“便于军政”可得以北京为
中心,注重军事及政治价值;结合所学可知西方铁路建设开始于工业革命时期,再据材料一“1895年
后,铁路的价值终于获得清廷认可”可得起步较晚;结合所学可得政府主导;据材料一“清政府只得……
经营方式”可得建设和经营方式多元化;据材料一“京汉铁路修建需借大笔外款”可得借助外国技术
和资金;据材料一“引发了英国不满,英国遂提出承办津镇铁路等要求”可得遭受列强侵略干扰(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设计师职业认证试题及答案
- 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步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餐饮环保测试题及答案
- 纺织化学成分分析试题及答案
- 线下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用工协议书与劳务合同
- 货物合同变更协议书
- 学徒合同协议书
- 绿色纺织材料的研发趋势试题及答案
- 租船合同协议书
- MOOC 倾听-音乐的形式与审美-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18讲化学键(讲义)(原卷版+解析)
- (正式版)JBT 7248-2024 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规范
- 浆砌片石挡墙施工方案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多臂老虎机问题的强化学习算法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5:循环结构基本应用参考答案
- 关注心理健康助力学生成长
- 农耕文节策划方案
- GSP认证之附录3冷藏冷冻药品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
- 南京雨花石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