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_第1页
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_第2页
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_第3页
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_第4页
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EnergyEfficiencyTestandEvaluationRegulationfor

HeatExchanger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

2019年1月15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1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1.2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在液—液工况状态下的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半焊式板式热交换

器、钎焊板式热交换器产品的能效测试与评价,对其他类型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

评价方法将在研究确定后予以补充。

在用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评价可参照本规则。

1.3引用标准

本规则的引用标准如下:

(1)GB/T151热交换器;

(2)GB/T27698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3)NB/T47004.1板式热交换器第1部分: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

(4)NB/T47045钎焊板式热交换器。

注1-1: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版本适用于本规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则。

1.4术语和定义

GB/T151、GB/T27698、NB/T47004.1、NB/T47045中界定的术语、定义以及

下列术语、符号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4.1能效指标

综合考虑热交换器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采用测试

数据数理统计等方法确定的用于判定热交换器能效的参数。

1.4.1.1能效指标目标值

判定热交换器为高效产品的能效值,对应产品能效等级中的1级。

1.4.1.2能效指标限定值

允许的热交换器产品的最低能效值,对应产品能效等级中的3级。

—1—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1.4.2热平衡条件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达到热平衡时,冷、热流体换热量的允许偏差范围。

1.5符号和单位

表1列出的符号和单位适合于本规则。

表1符号和单位

符号名称单位

A传热面积m2

-1-1

cp比定压热容J⋅kg·K

de当量直径m

Eu欧拉数1

k总传热系数W⋅m-2·K-1

L流体流动长度m

Nu努塞尔数1

p压力Pa,kPa,MPa

ρ密度kg⋅m-3

Pr普朗特数1

3-1

qv体积流量m⋅s

-1

qm质量流量kg⋅s

Re雷诺数1

S流道截面积m2

t温度℃

u流速m⋅s-1

α对流换热系数W⋅m-2·K-1

η动力粘度Pa⋅s

δ厚度m

λ热导率W⋅m-1·K-1

Φ热流量W

Δφ热平衡相对误差1

Δ

˙t1大温差端的流体温差℃

Δ

˙t2小温差端的流体温差℃

Δ

˙tm对数平均温差℃

—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2一般要求

2.1测试评价机构

从事热交换器能效测试评价的机构(以下简称测试机构),应当具备热交换器能

效测试与评价的能力,配备满足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的仪器设备和人员,严格

控制能效测试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溯源性负责。

2.2测试系统

(1)具备固定的测试试验场地及配套的水、电、气、热源和冷源等条件;

(2)满足热交换器热力性能参数测量范围的能力要求,测试工况可以调节并且

能保持稳定状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并且能自动采集和存储。

2.3测量仪表

(1)压力、压力差测量仪表的精度不低于0.2级,流量测量仪表的精度不低于

0.5级,流体温度测量仪表的允差值不超过±0.5℃;

(2)测量仪表应当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2.4测试与评价方法

2.4.1测试要求

测试按照GB/T27698及附件A进行,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个测试工况应当稳定5min以上,并且热平衡相对误差Δφ的绝对值不大

于5%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2)每个测试工况至少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5min以上,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2.4.2评价方法

以能效指标作为依据,评价热交换器的能效水平。

2.4.3典型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及能效指标

板式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及能效指标见附件A。

2.4.4其他要求

当热交换器产品型号或者主要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进行能效测试与

评价。

2.5测试与评价报告

热交换器的测试与评价报告格式见附件B,并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委托单位信息;

—3—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2)产品制造单位信息及产品编号;

(3)测试与评价机构信息;

(4)测试评价工作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

(5)测试产品技术数据(名称、型号、结构参数等);

(6)测试环境条件(当地大气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

(7)测试用冷、热两侧的流体介质;

(8)测量参数与测点布置图(冷、热两侧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与压力差,

进口压力);

(9)测量仪表及精度;

(10)测试数据表;

(11)测试曲线;

(12)能效指标计算过程;

(13)能效评价结果及等级。

3附则

3.1解释权限

本规则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3.2施行时间

本规则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附件A

板式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及能效指标

A1范围

本附件适用于在液—液工况状态下的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半焊式板式热交换

器、钎焊板式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评价。

A2产品型号及参数

测试与评价板式热交换器的能效时应当明确产品型号及以下参数:

(1)板片波纹形式(波纹角度、波纹深度、波纹间距、混合角度);

(2)板片几何尺寸(长度、宽度、角孔直径、纵向与横向中心距);

(3)单板传热面积;

(4)板间距;

(5)板片厚度;

(6)板片材料;

(7)流道截面积;

(8)板片数;

(9)流程组合;

(10)设计温度;

(11)设计压力。

当产品型号或者前款(1)至(5)任一参数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进行能效测试与

评价。

A3性能测试要求

A3.1测试系统设置

测试系统见图A-1。测试流体为水,按照水—水无相变逆流测试工况进行。首

先将冷、热流体的流量调整到设定值,再将热交换器的热流体进口温度通过加热器

调整至(60±1)℃,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温度通过冷却器调整至(30±1)℃。

所测试板式热交换器的板片数不少于7片。

—5—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1—冷却塔,2—冷却器,3—热交换器试件,4—加热器,5—分离器,6—过冷器,

7—液体储槽,t—温度测口,p—压力测口

图A-1热交换器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图

A3.2测量项目

(1)冷、热流体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

(2)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3)冷、热流体的进口压力及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

A3.3测试方法

测试工况稳定后,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测试:

(1)两侧流体的流速从0.1m⋅s-1到1.0m⋅s-1均匀等流速变化,变化间隔为0.1m⋅s-1;

(2)固定一侧(热侧或冷侧)流体的流速不变,固定点宜选在0.5m⋅s-1,另一侧流

体的流速应当从0.1m⋅s-1到1.0m⋅s-1变化,变化间隔为0.1m⋅s-1。

A3.4热平衡条件

A3.4.1计算步骤

冷、热流体的换热量允许偏差范围,根据冷、热流体流速为0.5m⋅s-1时的测试

结果确定,计算步骤如下:

(1)按照表A-1计算热交换器冷、热流体进口温度比τ;

(2)按照表A-1计算效能ε;

—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Δ

(3)计算热平衡条件的下界φc,计算见式(A-1):

Δ=

φc-(1-τ)(1-ε)(A-1)

A3.4.2热平衡范围

根据式(A-1)的计算结果,按照以下条件确定该热交换器能效测试允许的

热平衡范围:

ΔΔ

(1)如果φc≤-5%,热平衡条件允许范围为-5%≤φ≤5%;

ΔΔΔ

(2)如果-5%<φc≤-1%,热平衡条件允许范围为φc≤φ≤5%;

ΔΔ

(3)如果φc>-1%,热平衡条件允许范围为-1%≤φ≤5%。

A3.5热交换器传热性能

按照表A-1有关量计算式,计算热交换器传热性能,并且得出以下结果:

(1)确定不同流速u下的总传热系数kexp;

(2)给出总传热系数kexp与流速u的关系曲线;

(3)建立努塞尔数Nu与雷诺数Re间的准则关联式。

A3.6热交换器流动阻力性能

按照表A-1有关量计算式,计算热交换器流动阻力性能,并且得出以下结果:

(1)确定不同流速u下的压力降Δp;

(2)给出压力降Δp与流速u的关系曲线;

(3)建立欧拉数Eu与雷诺数Re间的准则关联式。

—7—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表A-1有关量计算式

序号名称符号计算式

=

1冷流体流速ucuqScvcc/

=

2热流体流速uhuqShvhh˙/

ττ=++

3冷、热流体进口温度比(ttc1273.15)/(h1273.15)

εε=

4效能()/()ttc2--c1tth1c1

=-

5冷流体热流量φcφ˙˙cmqctcpcc2c1()t

=-

6热流体热流量φhφhmqcthp˙hh1h2()t

ΔΔ=×

7热平衡相对误差φφφφφ(hc-)/c100%

ΔΔ=ΔΔΔΔ

8对数平均温差tmtttttm12()/ln(/)˙˙-˙˙˙12

=+Δ

9测试总传热系数kexpkAtexp()/(2)φφhc˙˙m

=ρη

10雷诺数ReReude/

=n0.3

11热流体努塞尔数NuhNuhcRehPrh

=n0.4

12冷流体努塞尔数NucNuccRecPrc

13欧拉数EuEuc=Ren

αλ=

14对流换热系数αNu/de

=++αδλα

15计算总传热系数kcalkcal1/(1/h/1/c)

ΔΔ=ρ2

16计算压力降pcal˙pcalEuu

注A-1:表A-1中角标h、c表示热、冷流体侧。

注A-2:表A-1中热流体努塞尔数、冷流体努塞尔数和欧拉数公式中的“c”和上角标“n”

为常数,由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后所得。

A3.7总传热系数与压力降计算

在热流体定性温度为50℃、冷流体定性温度为30℃,冷、热流体流速均为

0.5m⋅s-1的标准状态下,根据所建立的努塞尔数Nu的准则关联式、板片厚度及其热

Δ

导率,计算出总传热系数kcal,根据欧拉数Eu的准则关联式计算冷、热侧压力降pcal。

A4能效评价

A4.1能效指标计算

板式热交换器的能效值的物理意义是消耗单位折合流动压降下所获得的总传

—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热系数,按式(A-2)计算:

=∇0.31

EEI˙kp˙˙cal/˙˙(A-2)

式中:

∇=ωωΔ+Δ⋅-1

ppLpLcc,cal//chh,calh,Pam;

式中:

ωωωω

c、˙h——冷、热流体压力梯度的权重系数,c=h=0.5;

Lc、Lh——角孔纵向中心距,m;

ΔΔ

˙pc,cal、˙ph,cal——按照A3.7确定的冷、热流体侧压力降,Pa。

⋅-2⋅-1

kcal——按照A3.7确定的总传热系数,WmK。

A4.2能效等级划分

根据板式热交换器行业能效水平分布,板式热交换器能效等级分为3级,见

表A-2。

表A-2能效等级

产品能效等级能效指标(EEI)下限

1级227

2级191

3级168

—9—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附件B

报告编号:

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

产品名称:XXXX板式热交换器

型号规格:

委托单位名称:

制造单位名称:

测试地点:

测试评价日期:

(能效测试评价机构名称)

—1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是根据《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TSGR0010—2019)进行能

效测试与评价所出具的报告。

2.本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

内容缺少、摘录或者部分复制、涂改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等签字,无测试评价机构的专用章或者公

章无效。

4.测试与评价结果仅对被检测样品负责。

5.本报告测试评价结论是在本报告所记载和描述的测试依据及测试条件下得

出的。

6.委托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能效

测试评价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7.本报告一式两份,由测试评价机构和委托单位分别保存。

测试评价机构: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11—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

报告编号:

制造单位名称

制造单位地址

测试地点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

产品编号样品编号

制造日期测试类别(产品、在用设备测试)

波纹深度mm波纹角度(°)

混合角度(°)波纹间距mm

板片长度mm板片宽度mm

技术

角孔直径mm板间距mm

参数

板片厚度mm单板传热面积m2

纵向中心距mm横向中心距mm

设计温度℃设计压力MPa

测试

《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TSGR0010—2019)及相关标准

依据

传热面两侧为水—水逆流运行,热流体定性温度为50℃,冷流体定性温

度为30℃,冷、热流体板间流速均为0.5m⋅s-1时:

1.总传热系数:k=W⋅m-2⋅K-1;

测试cal

2ΔpPaΔpPa

结果.压力降:˙h,cal=;c,cal=

测试人员(签字):日期:

负责人(签字):日期:

能效指标值(EEI)能效等级(相应级别)

评价

评价人员(签字):日期:

结果

负责人(签字):日期:

编制:日期:(测试评价机构专用章或者公章)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年月日

—1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报告编号:

B1测试产品技术数据

序号名称单位委托单位提供测试单位实测

1板片波纹角度(°)

2混合角度(°)

3板片数片

4板片厚度mm

5板片波纹深度mm

6板片波纹法向节距mm

7夹紧尺寸mm

8板间距mm

9当量直径mm

10单片有效传热面积m2

11总有效传热面积m2

12单侧流道截面积m2

13单侧流道总截面积m2

14流程组合—

15接管形式—

16角孔直径mm

17角孔中心距(纵向)mm

18角孔中心距(横向)mm

19接管管径—

20板片材料—

21板片外形尺寸(长×宽)mm

B2测试介质、流程和环境条件

B2.1测试介质

传热面两侧介质为水—水。

B2.2测试流程

传热面两侧介质逆流运行。冷、热流体采用并联式组合1×N/1×n的流动形式。

—13—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B2.3测试环境条件

测试时,当地大气压为kPa,环境温度为℃,环境湿度为。

B3测量参数与仪表

B3.1测量参数与测点布置

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见图B-1。

图B-1热交换器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

(示例图:t—温度,p—压力,Δp—压力差)

B3.2测量仪表及精度

测量仪表及精度(格式)见表B-1。

表B-1测量仪表及精度(示例)

测量项目流量/(m3/h)温度/℃压力/MPa压力差/kPa

精度(允差值)

量程

测试工位冷侧热侧冷侧热侧冷/热侧冷/热侧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报告编号:

B4测试数据与结果

B4.1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见表B-2。

表B-2板式热交换器测试数据

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

板间板间体积体积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进口

压降压降

序号流速流速流量流量温度温度温度温度压力压力

uhucqvhqvcth1th2tc1tc2phΔphpcΔpc

m⋅s-1m⋅s-1m3⋅h-1m3⋅h-1℃℃℃℃MPakPaMPakPa

10.10.1

20.20.2

30.30.3

40.40.4

50.50.5

60.60.6

70.70.7

80.80.8

90.90.9

101.01.0

110.90.9

120.80.8

130.70.7

140.60.6

150.50.5

160.40.4

170.30.3

180.20.2

190.10.1

200.50.1

210.50.2

—15—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报告编号:

表B-2(续)

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热流体冷流体

板间板间体积体积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进口

压降压降

序号流速流速流量流量温度温度温度温度压力压力

uhucqvhqvcth1th2tc1tc2phΔphpcΔpc

m⋅s-1m⋅s-1m3⋅h-1m3⋅h-1℃℃℃℃MPakPaMPakPa

220.50.3

230.50.4

240.50.5

250.50.6

260.50.7

270.50.8

280.50.9

290.51.0

300.50.9

310.50.8

320.50.7

330.50.6

340.50.5

350.50.4

360.50.3

370.50.2

380.50.1

—1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0010—2019

报告编号:

B4.2测试结果

=n0.3

NuhhcRePrh

(<Reh<)

=n0.4

NucccRecPr

(<Rec<)

=n

EuhcReh

(<Reh<)

=n

EuccRec

(<Rec<)

注:c与上角标n为常数,由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后所得。

B4.3测试曲线

B4.3.1传热曲线

总传热系数与流速的测试数据及关联式曲线(格式)见图B-2。

图B-2总传热系数与流速的测试数据及关联式曲线(格式)

—17—

TSGR0010—201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报告编号:

B4.3.2流体阻力曲线

压力降与流速的测试数据及关联式曲线(格式)见图B-3。

图B-3压力降与流速的测试数据及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