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件-第4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_第1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4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_第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4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_第3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4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_第4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4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CONTENTS目录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1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2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34再认和回忆PART01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01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一、达尔文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叶,资本家们为了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更多的生产资料,派遣大批“探险队”到印度、南非洲和加拿大等地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科学家和探险者们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骨骼,这些化石和骨骼与现存的物种有着明显不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在发生变化。牲畜的选种工作为人们认识变异的普遍性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提供了机会。时代精神:除了这些机遇之外,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时代精神,一些学者开始大胆推测:或许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二、达尔文生平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家境殷实。青少年时代的达尔文更像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达尔文生性脆弱,无法忍受对不实施麻醉的动物做手术。两年后,达尔文从医学院退学,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达尔文以劣等成绩从剑桥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不久的达尔文跟随教授亨斯楼乘坐贝格尔号去南美洲考察,航行从1831年一直持续到1836年。五年中达尔文不间断地给亨斯楼教授写信报告旅途见闻,并采集了无数的动物、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运回英国,为此后论证物种进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二、达尔文生平达尔文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思想应用于动物、植物和人的进化,认为在适应环境条件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在生存竞争中获胜的人和动植物才能生存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在生存竞争中失败的人和动植物注定会被淘汰,这便是“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科学的进化理论至此初步形成。从这时起到1859年《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其间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此后,达尔文又陆续出版多部著作,进一步阐明进化论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的祖先》(1871)、《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1872)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三、进化论与神创说之争达尔文本人从未直接参与进化论与神创说的辩论,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充当了进化论的代言人。《物种起源》出版后,英国科学发展协会在牛津大学举行辩论会,达尔文本人因肠胃不适而缺席,由赫胥黎为进化论辩护,神创说的代言人是主教塞谬尔·维勃福司(SamuelWilberforce)。维勃福司在演讲中以挖苦的口吻说,他“庆幸自己不是一只猴子的后代”,赫胥黎则反唇相讥:“如果必须选择,我宁愿是一只低级的猴子的后代,而不愿意是那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口才曲解献身于寻求真理者的那种人的后代。”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在生物界存在着“生存竞争”。生存竞争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物种内部。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环境对物种进化的决定作用。所谓“进化”,实质上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物种发生缓慢的变化,才有了现代的新物种。“自然选择”是物种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达尔文看来,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朝着进步、完善的方向发展,进化的方向完全是由环境变化和生物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改变了,有机体改变自身的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循环往复,直至无穷。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鼓励生存竞争,强调个体的独立、个性与自主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各种竞争中取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现代文化的重要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二)人类与动物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祖先》一书中,达尔文讨论了人类和动物进化的关系问题。他以大量的证据表明,人是从较低级的生命形态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缓慢进化而来的。动物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与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之间具有类似性和连续性。达尔文指出,人类的许多心理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踪迹。在人类与动物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连续论和非连续论两种观点的对立。或许可以将连续论和非连续论加以综合,或在连续论和非连续论之间找到某个平衡点。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三)关于人和动物的表情为了证明人类与动物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连续性,达尔文深入研究了动物与人的表情。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达尔文使用大量资料证明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具有共同的发生根源。他认为,人类的情绪表现是动物情绪表现的继承形式,这些情绪表现因为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而被保留下来。达尔文研究了表情的发生过程,从中概括出三条基本原理:①有用的习惯联合原理。②对立原理。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原理。达尔文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具有普遍性,不同文化条件下的人具有基本相同的表情特征。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四)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尝试达尔文很重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儿童心理学和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建立有重要贡献。他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1871)一书中,将儿童作为研究进化问题最好的样本或自然实验对象。他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7)采用传记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孩子的重要活动表现,是最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察报告之一。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五、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进化论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的心理视为生物进化过程赋予人的一种机能,强调心理对于人适应环境的作用,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从动物到人类心理进化与发展的连续性,直接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开展。第三,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个体变异作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以及个体差异心理学的研究。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六、当代进化心理学的复兴当代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从现实性方面追问心理对有机体的功用关系,还应该从进化的角度追问这种功用关系的历史逻辑,考查有机体在其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逐步分化、发展出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为脑与神经系统存在方式的心理活动对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功用价值。当代进化论心理学的意义表现在:否定了历史上为理解人类的精神现象而设定的“灵魂实体”或“心灵实体”,认为心理活动可以从有机体本身即脑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中得到说明。有助于弥补心理学内部作为基础研究的生理心理学与其他研究之间的裂隙。进化心理学为上述由生理心理学建立的基础信念提供了科学的论证方式。PART02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02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一、高尔顿生平弗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Galton,1822—1911),在心理学界被公认为是差异心理学之父。高尔顿从小有神童之誉。18岁时,高尔顿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自然哲学和数学。离开剑桥大学之后,他不得不继续学医,并于1843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853年高尔顿33岁时结婚,此后便不再远游。1857年定居伦敦,正式开始了他的书斋式的科学研究活动。《物种起源》出版以后,高尔顿对进化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此开始了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研究。1884年,高尔顿创设了人类测量实验室。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二、高尔顿的心理学研究(一)智力的遗传决定论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其规律及其结果的研究》一书中,高尔顿正式提出了智力的遗传决定论观点。高尔顿的智力遗传决定论的核心要义在于人的智力或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一个固定的顶点或极限,而这个顶点或极限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认为,既然智力最终由遗传决定,为了改善人口质量,有必要开展优生学的研究。智力的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高尔顿的努力为此后心理学对个别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二、高尔顿的心理学研究(二)研究方法的创新第一,自由联想测验。第二,问卷调查。高尔顿采用调查法研究了人的心理意象,这也是问卷调查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最早使用。第三,心理测量。第四,心理统计。第五,双生子研究。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三、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高尔顿受进化论的影响,主要从事对个体差异心理特别是智力差异的研究。他最先采用量化方法对智力和人的其他心理特征进行测定,率先探讨了智力差异的成因,强调遗传对于智力的决定作用,大大激发了后继者对智力研究的兴趣和关注。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在于他开创性地使用了多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高尔顿是第一个使用自由联想、双生子比较、家谱分析、心理测验与统计等方法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的心理学家。因此,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舒尔茨为什么要说:“在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方面,高尔顿的研究比心理学的建立者冯特的影响更大。PART03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03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一、比纳生平阿尔弗莱德·比纳(AlfredBinet,1857—1911),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比纳早期的研究主要受沙可的心理病理学的影响,从变态心理学开始,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比纳很早就读过高尔顿的著作,对高尔顿的智力理论很感兴趣。但对于高尔顿把智力看成是感觉的敏锐性这一点,比纳有不同看法。比纳还采用高尔顿发明的心理测验方法测查了两个女儿的视觉敏锐性和反应时。这些研究促使比纳形成了自己的“智力”概念。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一、比纳生平1899年,比纳加入了法国儿童心理研究自由协会。1903年,法国公共教育部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研究学校中的智力障碍儿童问题的委员会,该委员会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首先需要鉴别、区分出什么样的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比纳在西蒙的协助下,用大约一年的时间为区分小学正常与异常儿童的智力水平制定了方案。以此为基础,经过1908年的修改和增订,形成了著名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11年,该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发表。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二、比纳对智力的研究(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高尔顿相比,比纳对智力构成成分的理解范围要广。他认为,智力并非单一的感觉敏锐性,而是综合的认知能力,具体表现为人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等。因此,比纳希望从身体的运动协调、遣词造句、完型填空、下定义、理解与记忆、判断和推理等诸多方面,从各种能力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儿童的智力水平。他首先假设人的智力随着年龄而增长。在某个特定的年龄,大多数孩子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衡量这一年龄段每个儿童智力的标准。根据这一原理,最为关键的是要确定每一年龄段的正常孩子到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为此,比纳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反复试测,最后确定了30个测试题,按照从易到难的次序排列,作为区分智力水平的标准。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二、比纳对智力的研究(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05年的量表还很粗糙,在被试的年龄与测试题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相对明确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Scale)的最初形式。1908年,比纳和西蒙对量表做了第一次修订。这次他们明确假设:如果某一年龄段的儿童中,75%都能通过某条测试,则可以把这个条目与该年龄段联系在一起,代表该年龄段的“心理水平(mentallevel)”。在从法文译成英文时,“心理水平”被译为“心理年龄”。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更准确的量化诊断。1911年,他们第二次修订量表。这次修订使量表测试范围进一步扩展到3—18岁,测试的内容也更加精细。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二、比纳对智力的研究(二)智力的非遗传理论与高尔顿的智力遗传决定论不同,比纳认为,智力不仅并非由遗传决定,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儿童的智力水平。他亲自设计了“智力矫正方案”来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比纳还明确警告,不能滥用智力测验。但可惜的是,比纳对于智力测量的谨慎态度并未引起后人的足够重视。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滥用智力测验,既用它鉴别智力障碍儿童,也用于评估正常儿童。更有甚者,把智力测验作为种族歧视的工具,这是比纳始料未及的。第三节比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