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云“灌溉之利大矣。”西周桔槔、辘轳等汲水设施的出现满足范围较小的园圃的灌溉;但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体系,如果田面高于渠面,即使河里有水也无法自行灌溉。东汉时期,为进一步满足用水需求,出现了更高效的提水灌溉机械——翻车,即龙骨水车。据考证,早期龙骨水车主要在北方和江南地区使用,江南地区尤其以太湖流域使用最普遍,后世还有称龙骨车为“吴车”。范晔的《后汉书·张让传》记载:“又使掖庭令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说明汉代的龙骨水车开始主要是用于道路洒水,并非农业灌溉。王安石《山田久欲折》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说明宋代龙骨水车已普遍使用于农田灌溉。龙骨水车因形似“龙骨”而称之为“龙骨水车”。至于为何做成龙骨状,最可信的原因是中国民间对龙王的信仰。王祯在其《农书》中记载,龙骨水车车身是长形的木板槽,二丈长度,可宽可窄,分别安置大齿轮和小齿轮(链轮)。槽中架设行道板,用以安装大小齿轮,行道板是将刮板用木梢子逐节联接起来,犹如龙的骨架,由人力驱动上端的大轮轴带动刮板,将水刮到木槽上端连续不断地流入田间。木龙骨水车的提水原理,主要是以链传动来实现运动的传递,它能做到连续的液体输送。由此可见,早在东汉时,中国人已掌握链传动的原理,并创制了结构独特的链条和链轮。(摘编自戚莹《传统农具对中国农业文明的价值研究—以木龙骨水车为例》)材料二:范晔《后汉书·张让传》载:中平三年(186年)……遂使钩盾令宋典缮修南宫玉堂。又使掖庭令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是关于翻车最早的明确记载,为后来的文献广泛征引,近世学者多据此谓东汉末年毕岚是翻车的创制者。毕岚的这把交椅似乎坐得很稳当。也有把翻车的起源追溯到这以前的。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论据也有可商榷之处。李约瑟称翻车为方板枱式链泵,认为王充《论衡·率性》所载“洛阳城中之道无水,水工激上洛中之水,日夜驰流,水工之功也”,无疑已经使用这种方板枱式链泵。《论衡·率性》所指是修建解决洛阳的通漕和供水的阳渠一事。从理论上讲,把水“激上”洛阳可以有两种办法:一是机械提水,一是修筑堤堰。但要“日夜驰流”,翻车做不到,筒车也难以做到,修筑堤堰则可以做到。筑堤,提高水位,控制和导引水流,这种技术战国以来已经使用。且从文献记载来看,东汉建武八年(32年),在阳渠建成以前,割据陇右的隗嚣曾经“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后阳渠在张纯的主持下于建武二十四年(48年)建成,也是采用筑堤的办法。《后汉书·张纯传》称“穿阳渠,引洛水为漕”,雍正《河南通志·水利》则谓“穿阳渠,堰洛水为漕”,两者合看,该工程显然是在洛水筑堤堰,把河水激引至人工开凿的阳渠中去。王充生于建武三年(27年),年青时赴洛阳入太学读书。太学就在阳渠所经南门外,王充当可亲见阳渠工程建成的壮观景象,《论衡》所载应为实录。可见,“激上洛水”不可能是翻车。那么,毕岚创制翻车是否没有疑问了呢?疑问还是有的。西汉文学家扬雄在《答刘歆书》谈到他当了“郎”官以后,受到皇帝的优待。“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南宋章樵解释说“龙骨,水车也。禁苑池沼中或用以引水。铭涛公,不可复考”,由于这些铭诗已经失佚,章樵的说法无法直接证实,但起码可以打破毕岚“始作翻车”无可置欲的假象,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其实,从范晔记载的本身也不应得出华始作“翻车”的结论。由于南宫此前失火被毁,中平三年启动了“缮修南宫”工程,工程的筹划指挥者是宦官张灶,毕岚的工作可视为该工程的配套部分,是受命于张让的,《后汉书》用了“使……铸……作”这样的句子在理说,一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程,应该采取现存的已经成熟或有相当基础的技术和工具,而不必杀用需要从头开始研制的技术和工具,因为后者成功与否殆未可知,而且难以在时间上限定之。再者,引让、毕岚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一,是恃宠弄权误国的奸佞之徒,难以想象他们能直接琢磨出翻车来。他们应该是刮用前人或民间既有的发明,起码是以前人或民间的发明作为基础。后人因为没有看到更早的确切记载,冠定曰“始”,未免揣测之嫌。一种技术,尤其是比较重要和复杂的技术发明及推广,往往是由某种社会需要所催生。翻车这种工具,最适合南方稻区稻作排灌的需要。或谓翻车是毕岚发明后由南迁的北方人带到南方的。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唐代当北方民间基本上没有使用翻车时,南方翻车使用已相当普遍,且制作精巧。凭什么一口咬定翻车是北方发明传到南方,而不是南方稻作农业排灌需要所催生的呢?(摘编自李根蟠《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上辑》)材料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几乎见不到龙骨水车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农用水泵。而数字技术的兴起为这类传统农具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保护与传播的过程如下:把搜集到的文献、图片和访谈资料等进行筛选分类;将确凿不存争议的信息先按传统农具的外形及结构、工作原理、文化历史等类别进行信息编码,转换为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格式后再进行解码,经过编码和解码,完成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建模;然后还要在虚拟环境中重建其使用情境以实现可视化传播,如在互动式教程和游戏化场景中,让观众体验拆分、组装和使用传统农具的全过程,在纪录片、文献等资料展示中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农具背后的文化历史。(摘编自金燕等《传统农具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传播策略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骨水车可以把低于田面的渠水连续输送至高处的田面,与桔槔、辘轳相比较效率更高,可适用于大田灌溉。B.从材料一第二段所引文献来看,龙骨水车在应用中存在着从道路洒水到广泛适用于农业灌溉的用途推广过程。C.材料二得出“‘激上洛水’不可能是翻车”的结论是以理论和文献为依据,其中文献直接证明了翻车做不到“日夜驰流”。D.《后汉书·张纯传》与《河南通志·水利》中对阳渠工程的相关记载只有“堰”和“引”的一字之差,可互为参证。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桔棒、辘轳等工具主要用于汲水,在使用时需要同时满足灌溉面积小以及田面低于渠面这两个条件。B.早期龙骨水车在江南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使用最为普遍,很有可能是缘于该地区是稻区,有排灌需求。C.李约瑟认为《论衡·率性》的记载中已使用翻车,以他的观点来看,翻车起源最晚也应在王充生活的年代。D.能否建好高精度的传统农具数字模型,首先要看对传统农具相关资料信息的搜集筛选是否全面、准确。3.根据材料三,依次填入以下传统农具数字化保护流程图空白方框里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字建模②搭建互动场景③可视化传播④信息解码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4.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龙骨水车的文献资料,其中哪些信息可供数字编码采集?请分类概括。5.材料二从多个角度对“毕岚始创龙骨水车”质疑,启发读者进一步探索求证。如果要使这些质疑更加充分,你将分别查证哪些内容作为补充?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梅兰芳[挪威]格里格那迪内领我去看中国最伟大的戏剧表演家梅兰芳的演出。“这里看的不是易卜生哪。”我们进场的时候,无事不晓的那迪内告诫我说。果然,迎面传来各种陌生乐器发出的铿铿锵锵的尖吼,舞台上半明不暗的灯光下,缤纷的色彩和迅猛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图画。看到的确实不是易卜生,可是得到补偿的却是看到了莎士比亚!是呀,我们西方国家的戏院有一个时期何尝不是这样喧闹和杂乱的?在三百年前,我们刚刚诞生的舞台也何尝不是同它彼此彼此……而在这里,舞台已经存在三千年了。我们进去的时候,台上演的是一出“武戏”。戏里的大英雄身穿华丽服饰,吟诵着关于战争的古文诗句。那出戏剧情十分简单易懂。一个将军领兵去追逐敌人,他威仪堂堂,昂首阔步,斜插在背上的四面三角小旗分列在他脑袋两边。头上戴着一顶中间耸立着枪尖、四周镶有珠宝璎珞的王冠,手里握着一根巨大的长枪。他像一阵狂飙似的旋进舞台,然后按照一种巴洛克时代的旋律往后连连倒退。他又朝前交叉移动双腿,站停了片刻,引吭一曲表明必胜信念的战歌,接着提起一条腿横跨一根马鬃做的鞭子,跨过去,然后重新猛如风暴地朝舞台一侧冲过去。“现在他骑上马了。”那迪内解释说。残兵败将为了求生逃命而狼奔豕突,英雄策马扬鞭,驰骋而去。就在同时,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长须绺腮的耄耋长者蹒跚地从另一侧上场了。“这是另一出戏了。”那迪内说道,“讲的是一个法官如何审理一宗从未遇到过的棘手案子。”坐在我们四周的观众马上拱腰缩背,手捧茶杯,闭目凝神起来,也有人开始嗑瓜子。我是剧院里唯一的白种人。看客大多是老年绅士,也有不少丽姝淑女和年青男人。看客们时常交谈,并向前后左右的熟人点头招呼,年青人看到长辈必须站起身来深深弯腰三鞠躬以示敬意。不过,不管观众怎样精神分散,他们的心思还是在进行的演出上。在法官之后又有一个人登场了。突然之间整个场子陷入了静寂,然后爆发出一阵气愤的尖声哄叫。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怒不可遏的神情。“那个演员走错了一步法。”那迪内告诉说。中国的剧院和观众就是这么一丝不苟,演员一举一动,在舞台上走多少步,诸如此类的表演程序都是千年来破坏不得的一定之规。最后那位老爷狼狈不堪地匆匆下场……现在已经十二点钟了,我们在戏院坐了将近五个钟头。梅兰芳在哪儿呢?这几个钟头里没有一分钟幕间休息,那面大鼓只要一遇到事情就像打雷般地敲响。武戏、滑稽戏、对白戏,像这样坐着一出接一出没完没了地看戏,真是一种叫人肉体上受不了的疲劳战。究竟怎么回事?清晨四点钟,梅兰芳终于来了。剧院外面天已经蒙蒙亮,顶楼花厅窗户已经变为紫绛色。可是梅兰芳一出场,所有人的疲容立时一扫而光,人人脸上露出了抖擞的精神和充满了刚刚迸发出来的期望。大家都坐得像蜡烛一般笔直,眼睛是年轻的、炯炯发光的。就像一团裹在白色绸缎里的絮云,梅兰芳轻轻柔柔地出现在舞台上。人们看不清楚他做了什么动作,仿佛没有挪动脚步,人已经袅袅娜娜地飘荡过来,他的双手仿佛徐徐卷舒出一层朦胧的轻纱。他抬起了手臂,连一个外国人都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动作美极了,姿势既优雅,神韵又端庄。整个剧场像是点燃了熊熊的火焰,观众们站立起来,高声呼喊:“好!”“好啊!”观众们为能一饱眼福而欣喜若狂,他们准确地知道这个动作是多么优美,多么难得。梅兰芳演的那出戏,也是我唯一知道的戏。那就是《西厢记》。一轮皓洁的明月照映着寺院,淡淡的清辉投洒在高大的圆柱之间,分外地勾人悲思。那个年青人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自己心上人变成了朦胧迷人的、似真似假的月光,訇然而至。这就是梅兰芳的演技,来的不是莺莺,不是一个女郎,而是中国之夜迷人的月光!梅兰芳演的这出戏描述了一个既有相思成疾、又有爱情追求的月夜。在他千姿百态的表演里闪烁着神奇的光彩,忽而是倾吐爱情的温柔,忽而是反唇相讥,忽而是冷漠无情;像是游移在寒夜中捉摸不住的星星磷火,像是碧绿似冰的晶莹美玉,像是金星迸溅的爱情流火。月亮和梅兰芳就这样相辉交映着……不过外面太阳升得老高。我们走出剧院,驱车经过行人川流不息的街道时,已经是骄阳似火的大白天了。同一天我们被邀请去拜访那位伟大的戏剧表演家。他是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的年青男子,身上散发出一种瓷娃娃般的雍容高雅。“他一开口讲话就像夏天的莺歌燕语。”充当翻译的那迪内说道。梅兰芳一下子提到了易卜生。“易卜生是伟大的。”他谦恭有礼地表示敬意。“我拜读过他的作品,他描写了你们的所有想法和言行,不是吗?你们自己的状况,自己的问题……你们的戏剧非常令人感兴趣。”“请问您能否明确说一下我们的戏剧和中国的戏剧之间有什么不同。”我问道。“在中国,”梅兰芳解释说,“我们有这么句话:世间最大者莫过于舞台。我们在世间日常所经历不到的喜怒哀乐可以在这里见到。我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梦幻和美的意境。我们的戏剧是这样的……”(斯文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尖吼”的乐器、“光怪陆离”的图画,展现了作者眼中陌生的中国剧场,为后文梅兰芳的出场做铺垫。B.那迪内是有意设置的线索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总会适时出现,引领着“我”逐步领略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C.文中连用三个“忽而”展开对梅兰芳多姿多彩表演的描摹,后连用“星星磷火”等三个意象形容观众的艺术感受。D.《西厢记》《玩偶之家》两部戏剧分别诞生于东方和西方,讲述的都是年青人冲破世俗阻碍、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7.关于文中描述剧场观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众时而“喧闹”,时而“闭目凝神”,时而“欣喜若狂”,他们的投入状态和情绪起伏主要由剧目内容决定。B.观众“时常交谈”“点头招呼”,背年向长辈行“三鞠躬”礼,展现了当时的社交礼节和中国传统的观剧文化。C.观众热爱戏剧,懂得欣赏,演员“走错了一步法”,观众就“怒不可遏”,他们既是戏剧的观看者,也是评价者。D.梅兰芳出场,观众们疲态“一扫而光”,精神“抖擞”,前后看戏状态形成对比,从侧面表现了梅兰芳的高超技艺。8.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画横线句子“来的不是莺莺,不是一个女郎,而是中国之夜迷人的月光”的理解。9.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南粤中学准备开展“跨文化专题研讨”活动。高三(1)班读书小组决定分享阅读本文的心得,请以“跨文化视角的艺术效果”为题,拟一份发言提纲。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节选自《汉书》)材料二: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臣光①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节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三: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雠。”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②(韩)信之必夷、(彭)越之必醢③,而厪④以全身哉!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忮⑤。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曹操之惎⑥毒也,徐庶怀先主之知,终始不与谋议,而操无能害,况高帝之可以理感者乎!若夫未忘故主,而匿情委曲以避患,谢灵运之所以身死而名辱。(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光:指司马光。②逆亿:预料,猜想。③醢(hǎi):本意是肉酱,也指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④厪(jǐn):仅,才。⑤忮(zhì):嫉妒,忌恨。⑥惎(jì):毒害、憎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陛下A用臣计B幸而C时中D臣愿封留E足矣F不敢G当三万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相会,会合,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意思不同。B.从,跟从,与《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用法不同。C.“抑惟其然”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意思不同。D.“徐庶怀先主之知”与《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任之”的“之”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帝想奖赏给张良三万户的封地,张良自己未在战场上立功所以推辞,但仍被封为留侯。B.张良向来体弱多病,跟随刘邦入关之后,就学习道家之术,闭门不出,希望追随赤松子游历。C.张良虽身在汉朝为官,却坦露自己一心为韩国报仇的想法,丝毫不担心(怀疑)汉高帝妒嫉。D.徐庶感激刘备之恩,不与曹操谋议,却未被杀害,因为他隐瞒实情、委曲求全而避免了祸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2)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14.王夫之与司马光对张良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16.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班会课上,李老师使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话,提醒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全靠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从《阿房宫赋》中的“,”两句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3)古典诗词中的“星”意象,常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如“,”就是如此。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旧书流通的价值在哪里?就实用特征而言,书是旧的,而内容是新的。在需要者的眼里,书的内容是发光点,至于纸张之新旧并不重要,甚至因为纸书的载体特点,时光痕迹反而会让有价值的旧书凭添魅力。如果再有著者的签名、钤印、题词,读者的读后感,那将更为珍贵,连鉴藏家都会①。此外,旧书总比新书更早一步进入收藏品阶段,其精品化的进程会加速。例如,1928年出版的旧平装诗集《花一般的罪恶》在某次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至于30万元。在旧书身上听到金钱的响声,这声音仿佛也不算慵俗,因为对于旧书的“身价”,唯有懂行者才能看出,而能领略旧书风彩的人,又多是读书众多、藏书丰富的文化人,他们通过旧书获得收益,何尝不是一种“知识变现”?但若要借书发家,则尚不至于此。当然,纯粹以内容与金钱来衡量旧书的存在价值是片面的。朱自清曾用“旧书如友,新书如客”来形容旧书。将书人格化,是爱书人的习惯。每本旧书,都自带故事。每一道折痕,每一笔画线,每一滴落在书封上成为永恒的雨痕,都意味着一本书曾陪伴一个人。因而展读旧书时,最令人心动的,便是在书页摩挲间,与历代书主②。因为同样的喜好,你们把同一本书握在手中;又因不同的欣赏角度,你们对这一本书的重点又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倾向。这无疑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对书的阅读,而实现了某种隐性层面的情感交流。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②19.文中第一、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①
②
③20.你发现上述文段加点字“至于”的意义用法各有不同,请结合例句完成梳理。例句义项①教材例句: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文中例句:②教材例句: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记念刘和珍君》)文中例句:在需要者的眼里,书的内容是发光点,至于纸张之新旧并不重要。21.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请简要分析。22.先锋书店准备开展“旧书复活计划”,旨在架起大众与旧书的联结。请你帮助书店策划人员完善活动方案,其中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旧书复活计划”活动策划①宣传标语:②活动简介旧书漂流市集:书友携旧书交换,设立“以书换书”专区,突出旧书实用价值。古籍修复体验:邀请古籍修复师演示并指导书友开展简易修复培训,彰显旧书收藏价值。书页故事分享: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图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画面上所题诗句是:“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门前溪水是眼前实景,而“五湖”却是“我”由门前溪水创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这样的本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2.A3.C4.①外形特征:龙骨水车的形似“龙骨”。②结构设计:由木板槽、链轮、行道板构成。③工作原理:人力驱动链轮带动刮板,以链传动方式提水。④文化历史:最早的明确记载在范晔《后汉书》,广泛流行于南方。5.①查找《答刘歆书》相关资料证明文中“龙骨”为龙骨水车。从概念上看,南宋章樵的解释认为文中“龙骨”是龙骨水车,但无法直接证实。②查找南宫修缮相关资料证明工程时间相对较短。从头研制新技术在时间上难以保证,但“缮修南宫”工程的时间长短未可知。③查找毕岚个人资料及毕岚之前与翻车类似的其他农具资料来佐证毕岚缺乏发明能力或者借鉴前人发明。毕岚是奸佞之徒,但品德与科研能力无必然联系。④查找关于翻车传播的相关事实。南方稻作排灌更需要翻车,所以翻车更有可能是从南方传入北方,这一推测还需更多实证。6.C7.A8.①梅兰芳的表演惟妙惟肖,他对莺莺这个角色的完美演绎超越了角色本身;②梅兰芳表演技艺高超,达到了中国戏剧文化的诗意境界。9.①以西方人视角,由中国剧场窥视中国社会,以小见大;②以西方戏剧的视角,展现中国戏剧艺术之美,具有陌生化效果;③以中国艺术家视角,评价西方戏剧艺术,使文本更具文化张力。10.BDF11.C12.D13.(1)(我)不吝惜万金的钱财,为了韩国向强大的秦国报仇,天下都震动了。(2)即使不幸被怀疑,(不过)一死罢了,不能内心怀有忠诚而表面苟且做个奸佞小人。14.①司马光认为张良跟随赤松子游历,置功名荣利不顾,智慧明达,明哲保身。②王夫之认为张良敢于袒露心迹,心怀忠诚,志贞心洁,光明磊落。15.D16.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处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感;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1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8.①爱不释手/情有独钟②不期而遇/声气相通19.(1)把“凭”改为“平”;(2)把“慵”改为“庸”;(3)把“彩”改为“采”。20.①但若要借书发家,则尚不至于此。②表示话题转换,另提一事。21.①连用三个“每一”构成排比句式,用相似句式叠加“折痕”“画线”“雨痕”等细节,以有限列举暗示无限可能,强化情感积累。②“陪伴”一词赋予书籍人类情感,将书与人置于平等地位,实现情感互通。③整句话由短句过渡到长句,前有短句快速叠加意象,后有长句细致描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因编辑专利无效宣告代理与咨询服务协议
- 讲课的体态与装扮规范
- 2025年安全月活动规划
- 儿科临床医学概论
- brand kpis fuer autos citroen in deutschland-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worldreportmarket
-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4课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课件
- 教务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
- 养殖业成本管理
- 《谷歌企业文化》课件
- 呼吸道管理指南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一应用文写作课件
- 2023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真题带解析
- 2025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综合监测与预警装置
- 2025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培训学校合伙协议书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农服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第37届(202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及参考解答
- JTG H30-2015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 土木工程CAD-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