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薛宝钗身上所体现的“美”与“悲剧”。(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门槛苍俊同①她初来求门槛时,我是执意不许的。若是捐门槛便是有益,这土地的神像便大抵会发光,我又何必每日惶惶着,在这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地方,做这唯一的庙祝,浪荡着终日,未曾见真心求拜者的一丝福报,却见的是她们更虔诚的拜祭了。于心是不安的,我的所求,便是土地的神像也未应许过我的,大抵是土地只歆享了牲醴和香烟,便醉醺醺地蹒跚了。但却不能与他人言说,②便终日是好好好,妙妙妙之类的言语,众人所求也应是如此,便是一片祥和的气息。但她的门槛我却于心不忍,自己的槛儿怎会在别人的踏跨中度过,所求无应,最终却会是雪上加霜。心中便有一丝良知,这本不该存在,却真真的浮现了,我便执意的不许。③她却来的三番五次,只以为她罪孽深重,不愿救济着她——可想好好活着有什么罪呢——可活着不便是罪吗?——她急的流了眼泪,我却只能应允下来,价钱却是要另行商议的。——我便知,这定是柳妈的活计——那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却终有漫天神佛需要打理,便会协助着做些活计。果然,夜间柳妈是来寻我的。“我便是要救济她的。”柳妈自觉做了大善事。“将来到了阴司,阎王若是要分锯了她,她却如何?这门槛便赎了她一世的罪孽,去了阴司,也有分说。”“阿阿……可这罪孽……”“她从了二夫,这还不是大罪名么……”“可这门槛儿……”“你这脑筋!”柳妈突然看向我,“不然又能怎的办呢!她从了二夫,神佛是不会让她近身的,这下贱的活计,也能让她活的好些。将来入了阴司,便把她从一人,把那门槛从一人,不便行了。”“这门槛却许谁呢?”“谁知呢?若是那两个死鬼不许,便把她锯开来,把门槛也锯开来,再各自合了,这便是命数了。”柳妈惊恐了一下,不自地打了个寒颤,“说甚么晦气的事情,你如何我却不论,但却是要助她一助,十二大千便合适——也罢,你如何我不甚知,我觉我两千大钱便是极好的。”说这两千时,那寒颤便没了,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便后告别,佝偻着出了庙门,那背影却莫名的与这漆落的神佛有些相似了起来。我终是许了那门槛,便是十二大千——若是神祇有灵,应是会庇护她的。神祇也确是有灵的,立竿见影,她离开的时候,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然而,那祝福的前夜,柳妈理神时来告诉我,祥林嫂还是走了的。“呵,这什么会——”“她这门槛捐了,应然是解脱享福去了。”柳妈却顿了一下,“也不见得,鲁四老爷说,她便是个谬种,这时走,谁知又有什么的罪孽,我却是帮不到了。”言罢又看了看那祥林嫂捐过的门槛。“还好门槛儿是捐了的。”柳妈拜了拜土地,便又回鲁镇忙活着祝福的事宜。她踏过那条祥林嫂捐过的门槛,我仿佛又看到了祥林嫂的身影——那被踏跨的门槛便真真是祥林嫂一般——她被这些的、所有的人踏跨,自己却从未把门槛跨去过。想着,那门槛竟真真的与祥林嫂的影重叠了起来。远方的鲁镇爆竹声响起,接着又是毕毕剥剥的鞭炮,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神祇们仿佛也熠熠生辉起来,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有删改)文本二:祝福(节选)鲁迅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④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唔唔。”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通过对次要人物柳妈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生动刻画,衬托了“我”的形象。B.文本一多次使用破折号,且各处作用均有所不同,使文本的表达效果更有张力。C.两则文本均有提及柳妈的脸“蹙缩得像一个核桃”,但其内在的隐含义有所区别。D.两则文本均有提及“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均通过此外貌描写表明捐门槛后的祥林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执意不许”,与后文十二大千时的同意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钱财未到预期时“我”对于祥林嫂的不满。B.句子②中“好好好,妙妙妙”的回复“好好好,妙妙妙”的回复主要体现了“我”敷衍的工作态度,也暗示了群众集体无意识的盲从。C.句子③中“三番五次”,表明了祥林嫂在捐门槛一事上的执着,体现了其在封建伦理压迫下的自我否定。D.句子④中的“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雪,祥林嫂才又想起了自己二嫁的事,引出了后文。8.文本一的题目《门槛》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故事新编是指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赋予故事新的情节、角色或结局,以此呈现出全新的故事情节,文本一便属于文本二的故事新编。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三)阅读II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授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言A琯B有才C不宜罢D免E肃宗怒F贬G琯H为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字是生下时或生下不久父母或长者所给,名是长大举行冠礼时请德高望重之人所赐。B.授即授予官职。指古代君王对中下层官员任命,授予某个职位。C.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D.郑国公,古代公爵之一,位居一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31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B.杜甫因与房琯有布衣之交,房琯讨伐叛军兵败被免去宰相,他极力上疏。C.严武和杜甫世交,对待杜甫很优厚,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D.杜甫在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未阳,由其子嗣业迁棺柩回葬于偃师县首阳山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14.杜甫一生屡不得志,颠沛流离,请就文中内容简要概括导致杜甫流离的原因。(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南歌子·雨暗初疑夜①苏轼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②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③?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注】①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期间。②卯:十二时辰之早晨五时至七时。也泛指早晨。③“蓝桥”一句引自唐代裴铏所作小说《裴航》中裴航遇仙女云英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阴雨,本应天明仍疑是夜,待到风吹云散,迎来晴朗的天。B.“淡云斜照著山明”一句表达得贴切并且富有神韵,描写清晨阳光透过淡云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C.“卯酒醒还困”一句,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并不是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D.下片最后一句中的“流水”本是无情物,却被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体现词人轻松、满足的心情。16.请赏析词句“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显示,②大概11%的鸟击会造成飞机损伤。③美国每年发生的鸟击事件超过13000多起,④但每十亿个飞行小时,⑤大约只有一次鸟击事故会导致人员死亡。⑥绝大多数鸟击发生在飞机起落阶段。⑦四分之三的鸟击发生在60米以下,⑧其他的基本发生在60-1000米之间;⑨鸟击飞到1000米以上是罕见的。海滨机场比内陆机场面临更大的鸟击威胁,(
甲
);迁徙的候鸟对飞机的威胁也很大,因为它们成群飞行。民航机长姚永强撰文指出,鸟对飞机的撞击影响较大的部位多集中在发动机、雷达罩、机翼等。鸟撞到坚固的机翼上,损害比较小;但如果撞到了前风挡,轻则留下血污毛渍遮挡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经历证明(7篇)
- 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应用服务协议
- 教育培训市场调查报告
- 室内设计空间分析
- 水利工程的玄机与考点解读试题及答案
- 校园设施承包协议
- 中级经济师复习知识体系评估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2025年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应急响应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水电工程相关课题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科学素养测评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液压油供应合同协议
- 法商小课堂传承保险法商课婚姻保险法商课32张幻灯片
-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剧剧本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协议书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部系列表格12张
- 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课堂PPT)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奖罚制度汇编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作业设计《21.古诗三首》(附答案)部编版
- 清远乐排河水质达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